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别名祖龙,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
13岁继位,39岁时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生于赵都邯郸,十三岁继秦王位。秦始皇亲政后,任用尉缭、李斯等人,积极实施统一战略,自公元前236年起,直至前222年,秦以十年之功,陆续兼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领导中原进入封建帝制时代。
秦始皇是个略显虚荣的人,他明白一统天下之功绩,足以彪炳青史,认为王侯之名,不足彰显其功绩,遂取“三皇五帝”之名,以“皇帝”为名,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在两千多年前,便进行了“土改”。秦灭六国后,帝国的土地所有者,仍维持着西周时期“王有”之制,秦始皇以“王有”为“国有”,于公元前216年诏令天下上报所占土地数额。在秦朝,即便是平民,若得军功,可授予土地甚至爵位。土地在名义上归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以纳赋税,这与当今的土地制度在大方向上也相差不远后人在前人基础上的改进罢了。嬴政的“土地改革”,其实亦非首例,真正的“首发”,是那个让秦国从根本上崛起的商君,是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施行的“授田制”。
秦始皇有感分封制终成就春秋、战国之乱局,诏令手下集思广益,捣腾出郡县制、官僚制。秦始皇是个好战份子,郡县制初成时,全国仅36郡,随着他的扩张,终达46郡。郡县制的建成,是他对传统血缘关系、宗法制的一个重大挑战,以封建官僚代替世袭贵族,这是最初步的“唯才是举”。官僚制,即以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领导,郡为守,县以令,建立起来的官僚系统。为维护统治,秦迁六国贵族于咸阳,或看护皇陵,或徙于西南边区;为方便民生,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度量衡;为方便教化,统一了文字……
有时候读史书,不得不叹服前人智计无穷,无论打天下还是安天下,看起来都比今人拥有更蓬勃的潜力:一个郡县制、官僚制,沿袭两千多年,看起来还要继续沿袭下去;“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就算是垒起来的土石,两千年后,仍是全世界的奇迹。
相较于前人悠悠雄风,我甚至怀疑今人是否乏于创造力,秦时全国仅两千万人,今天中国已近十五亿,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相较于明清小说,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什么,小品,短信?
扯远了。秦始皇有其盖世之功,亦身负滔天之罪。如“焚书坑儒”,虽然史书上所述的“坑儒”不尽不实,但其灭绝文化却是不能原谅,次之,就算被坑杀者并非儒生,那也是人,仅因连坐便罔顾数百人人性命,残忍可见一斑。
长城虽千年未倒,是为世间奇迹,但其建造实布满血泪,文人作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世,便是对秦始皇不恤民力的控诉。此外,秦始皇征发民工建立阿房宫(朝宫),年发民七十余万,令人发指。至于秦始皇陵……算了,为免对前人不敬,这个就不提了。
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便是对后人对秦始皇功绩的肯定,他的确于人间有大罪,但过不掩功,他仍是“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