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手下有四大谋士 谁才是刘备手下第一谋士

刘备手下有四大谋士 谁才是刘备手下第一谋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96 更新时间:2024/1/15 5:09:4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第一谋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手下的人才那么多,提到刘备手下的谋士,相比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诸葛亮,那么刘备手下第一谋士真的是诸葛亮吗?谁会是第一谋士?

我们一般认为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是诸葛亮,但实际上刘备的第一谋士是法正。文臣通常分两种类型,谋士型和治理型,诸葛亮属于治理型人才,善于治理国家、管理军队;而法正则属于谋士型人才,善于出谋划。

诸葛亮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足智多谋的印象,多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很多不是诸葛亮做的事情,或是虚构的事情,都安在了诸葛亮身上,如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在看完了这些“事迹”后,我们都会觉得诸葛亮是个“多智近乎妖”的人物,正因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锋芒太盛,所以我们就很容易忽略法正。在实际的历史中,诸葛亮打仗从来都中规中矩,在战场上也从未展现过惊天一笔的操作,并不是个出色的谋臣。

而法正却与诸葛亮几乎完全不同,他在内政治理上表现平平,但在行军作战上却经常能使出奇谋妙计,将本已危机的战局逆转。

那么法正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经历,又是通过怎样的表现成为了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的呢?我们来看看法正的生平:

怀才不遇终遇明主

法正出身于陕西扶风的名门世家,在东南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为躲避战乱,与好友孟达一起入蜀投奔了刘璋,不过刘璋是个能力平庸的老板,法正在他手下得不到重用,也就非常苦闷。

PS:法正的爷爷法真,号玄德先生,正好与刘备的字重名。

从法正的性格来说,他属于不合群的那种,而不合群的人,通常脾气都很大,只不过有的完全没什么能力,有的却有着出众的才干,法正就属于后者。

因为不合群,所以他在蜀中也只能与其貌不扬的张松结为好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松是个非常有智谋的人,他愿意与法正结为好友,就说明了法正的能力是不简单的。

时间来到公元208年,曹操在统一了北方后,又拿到了荆州,这个时候曹操就可以从荆州进攻刘璋了,看到这势头,刘璋便紧张了起来,派了张松出使曹操,希望能拉进一下和曹老板的关系。

不过那个时候老曹也是志得意满,对于益州派来的,身材矮小甚至有些猥琐的张松也懒得应付,随便几下就打发走了张松。张松在曹老板哪里受了冷遇,心里憋了一团火,回去后就跟刘璋说,曹老板现在风头正盛,根本就看不起我们,也不会跟我们合作,我们还不如找刘备,大家都是汉室宗亲,看在亲戚的份上,刘备一定会帮我们。同时,张松还向刘璋推荐了法正作为出使刘备的使者: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松於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

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

——《三国志●法正传》

于是法正就作为刘备的使者,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刘备,一见到刘备,法正就认定了刘备这个老板,他从刘备身上看到了与刘璋完全不同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就告诉他,刘备是他的明主。

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

——《三国志●法正传》

法正回来后,张松就问法正,你觉得刘备这人怎么样?法正就说,这个人就是我们真正的老板,于是两人就开始私下寻找跳槽的机会了。

后来到了公元211年,曹操准备攻打汉中的张鲁,刘璋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慌了神,他怕曹操打下汉中后就会进攻他的益州,这个时候张松见机会来了,便向刘璋进言说,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找刘备帮忙,他曾经联手孙权打败过曹操,能力是没得说的,而且他与我们也都是汉室宗亲,我们可以让刘备去进攻汉中,等他打下汉中后就让他守着汉中,这样我们不就安全了么?

刘璋听了张松的建议后深以为然,就派法正为使者,带兵4000迎接刘备入蜀,而这次与刘备的第二次见面,法正就直接向刘备吐露了心声,他希望刘备能取代刘璋,成为益州之主,此后法正就成了刘备的部下。

屡出奇谋定益州

刘备在进入益州后,便率军驻扎在了涪城,刘璋则为刘备提供了大量的兵马和物资,以供刘备进攻汉中所用,不过刘备在进入益州后,就一直没去进攻汉中,还不停地找刘璋索要兵马钱粮,久而久之,刘璋就发现刘备根本就不是过来帮他的,而是过来取代他的。

虽然刘备入蜀是为了攻占刘璋的地盘,可刘备也知道他不能贸然动手,在没有合适的理由之前,如果贸然动手就会丧失人心,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备只是驻扎在涪城,并没有去攻占刘璋的领地。

在这个时候,张松见刘备迟迟不肯动手,就有些急了,写了封信催促刘备赶紧发兵攻打刘璋,不想张松却走漏了风声,事情让刘璋给知道了,刘璋一气之下就斩杀了张松,这个事件也就给了刘备攻打刘璋的理由。

刘璋知道自己是引狼入室了,正当不知所措的时候,刘璋手下的谋士郑度就建议刘璋,可以把梓潼、巴西的百姓往西搬迁,同时对刘备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不去跟刘备打野战,这样一来,不出100天,刘备军队的粮草必然耗尽,到时候我们可以乘胜追击,就一定能生擒刘备。

当时刘备的情报网也很厉害,这份刘璋最高军事会议的记录很快就到了刘备手里,刘备对此也非常担忧,因为郑度的策略就正好打中了刘备的软肋,刘备毕竟是客场作战,根基不牢,如果刘璋真的搞坚壁清野的战术,刘备军队的粮草很快就会耗尽,到时候就真会如郑度所说,必会被刘璋击败,于是刘备就询问法正,这个局该怎么解呢?法正只是淡淡地说,主公不必担心,以刘璋的智商,他根本不会采纳这个建议。

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三国志●法正传》

事实也果然如法正所料,刘璋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没有采纳郑度的建议,对此他是这样说的,我只听说国家是要保护百姓的,没听说过国家为了战争,要让百姓搬家去躲避敌人。

虽然刘备善于打仗,但益州这个地方从来都是易守难攻,刘璋手下的一众主战将领,也拼死抵抗着刘备的进攻,这就使刘备在蜀中的军事行动就不那么顺利了。而法正在刘备身边也没闲着,不断地帮刘备出谋划策,在进攻雒城的时候,他就写了封信给刘璋,这封信大概分为四段,第一段动之以情,承认自己有错在先,作为刘璋的臣子,叛逃到了刘备一边;第二段说之以理,刘备是汉室宗亲中能力最强的,如果能由他领导益州,那就是益州百姓之福了;第三段就话锋一转,威之以胁,他告诉刘璋,张飞已攻占了巴东,正带领军队向成都杀来;第四段则是暗送秋波,法正告诉刘璋,如果他愿意投降刘备的话,刘备不但会保他全家平安,还会给他一生都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从这封信中,我们就能看出法正对人心的把握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之前郑度的计谋没有得到刘璋的采纳,我们从中也能看出法正能把对方的心理吃透,属于顶级谋士的水准。

虽然这封信没有让刘璋马上投降,但后来当刘备军队包围成都的时候,刘璋的最终投降,这封信其实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法正在刘备手下的这段时期里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曹操在听说了法正的事情后,就感慨地说道,我已经把天下最有能力的人都收归了账下,怎么就独独缺了个法正呢?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曹操:“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

决战汉中,尽显谋臣本色

公元215年,曹操攻占汉中,这就让刚在益州站稳脚跟的刘备感到了巨大的威胁,曹操可以随时从汉中出击益州,如不拿下汉中,益州就会时刻受到曹操的威胁。为此,法正就向刘备提出了攻打汉中的建议。

对于刘备来说,虽然拿下汉中势在必行,但此前刘备戎马一生,与曹操单独交手却从未赢过,而赤壁之战严格来说,刘备还是靠的东吴,他只是在曹操被打败后出来捡了漏而已。所以对于是否要主动进攻曹操,刘备多少是有些犹豫的,那么法正是如何说服刘备出兵汉中的呢?在正史中,法正是这样说的: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三国志●法正传》

曹操平定汉中张鲁后,却没有继续攻打益州,只留下了夏侯渊和张郃来镇守汉中,您不觉得这很奇怪吗?在我来看,一定是曹操内部出了问题。现在我们阵容豪华,只要尽全力发动进攻,定能一举攻克汉中。而且我们在打下汉中后,运气好的话能一举灭曹,运气一般的话我们也可以往雍凉发展,就算运气再差,我们也能固守汉中险要,坐稳益州,万不能错过这个天赐良机呀。

在听了法正的分析后,刘备就率领众将兵发汉中了。

刘备的汉中之战,刚开始的时候十分不顺,虽然曹操没在汉中,但驻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郃、郭淮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刘备连续派出了张飞、马超、吴兰、吴懿等大将出马,却屡屡受挫,还损失了吴兰和雷铜两位重要将领。见派出的大将接连败北,最后刘备坐不住了,也亲自带兵来到了前线。

有一次作战的时候,战场上箭如雨下,刘备不顾危险带头冲锋,部下出来劝阻,刘备顿时大怒不肯撤退,当时人们见刘备如此火爆,一时间没有人敢上前劝阻。可这个时候法正却出现了,他走到了刘备的前面,刘备忙问,孝直,你在作什么?法正说我愿当主公的雨伞,听了法正的这番话,刘备仿佛灵光一闪,顿时恢复了神智,与法正一起下了前线。

汉中攻防战最为艰难的时候,刘备率军在阳平关久攻不下,如果无法突破曹军的阳平关防线,那么刘备的军队就无法攻入汉中平原。就在战局僵持的时候,刘备却突然率领一支部队走金牛小道绕过了阳平关,直接出现在了汉中平原的定军山上,这就使得夏侯渊不得不带领张郃来到定军山脚下阻挡刘备,汉中战局也由此出现了逆转。

刘备的这次军事行动,很可能就是出自法正之手,而刘备军队来到定军山后,夏侯渊便与张郃分别修筑了防御工事,企图阻挡刘备军队。见此情形,刘备就派出部队袭扰曹军,并在曹军营地四处放火,随后夏侯渊出来救火,而这个时候张郃的部队也遭到了攻击,夏侯渊就分兵一半去救援张郃。

于是这个时候战场上就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战机:曹军主将夏侯渊身边没多少人,同时夏侯渊还忙着救火,这个战机就被法正看到了,法正立即让黄忠出击,黄忠便率军从山上直接冲杀而下,一举斩杀了夏侯渊,这便是著名的定军山之战。

当曹操收到夏侯渊战死的战报后,不仅感慨:

吾故知玄德不辨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我就知道刘备那有这么大的本事,这一定是有人教他的,而教他的人就是法正。

夏侯渊死后,曹操虽亲自救援,但当曹操来到汉中的时候,刘备已占尽优势,曹操无法扭转局势,最终只能撤退。

这一战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胜仗,也是刘备平生第一次在单独面对曹操的时候,将曹操击败。而纵观整个汉中之战,刘备一方可谓妙招迭出,绕道阳平关、定军山斩杀夏侯渊都是神来之笔,后来曹操来到汉中后,刘备还派赵云和黄忠绕到曹军后方,将曹军粮草烧了个精光,这一行动的策划人,很可能还是法正。

其实我们纵观刘备的军事生涯,在有法正的那段时间里,刘备用兵就明显强于先前,在遇到法正之前,刘备几乎没有打出过像样的战绩,而在法正死后,刘备的用兵能力又急剧下降,以至在夷陵之战中犯了兵力过于分散的大忌,酿成惨败,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法正对刘备是有多么重要。

汉中之战后没多久,刘备就自立汉中王,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法正的功劳,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可惜的是,就在汉中之战结束的第二年,即公元220年,法正就去世了,享年45岁,刘备为此也非常悲痛,甚至哭红了双眼,封法正为翼候。

对于法正的能力,《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对其有过高度的评价:

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陈寿就认为法正与郭嘉非常相似,他们在个性上都有些瑕疵,他们都善出奇谋,他们的主公刘备和曹操,在他们过世后都对他们念念不忘,将法正与郭嘉比肩齐名,是对法正的高度评价,在陈寿看来,法正与郭嘉相当。

而随着法正的死去,刘备就失去了他最为重要的左膀右臂,后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就曾说,如果法正还在的话,一定能劝阻陛下征讨东吴。其实诸葛亮的话说的一点也不夸张,自公元211年法正追随刘备,直到他去世的这9年里,法正参与了刘备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在与刘备共事的这些年中,法正总能判对形势,在军事行动之前给刘备提供正确的作战策略,到了战场上,还能给刘备提供正确的作战方案,可以说刘备打仗就完全离不开法正。

正是法正出色的能力,才在多年的共事中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任,诸葛亮才会认为,能阻止刘备讨伐东吴的,就只有法正了。

而就在法正死后,刘备的巅峰就很快过去了,先是关羽丢了荆州,命丧东吴之手,随后张飞死于非命,黄忠病死,五虎大将一下子就失了三个,随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却遭遇惨败,人生一下子就跌到了低谷。

可以说,如果法正还在的话,刘备不至于会遭遇后来的一连串打击,刘备集团还可以继续向前发展,而以刘备攻占汉中之后的情况来说,如果刘备集团能进一步发展的话,就很可能打败曹魏集团,而一旦曹魏集团被刘备集团打败,东吴的存亡也只是时间问题,或许最终统一三国的就是刘备集团了吧。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只是法正不死的话,蜀魏吴最终鹿死谁手,就还真的不好说了。

标签: 刘备谋士

更多文章

  • 关羽如果没有死的话 刘备统一天下的机会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刘备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和刘备,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关羽死后蜀汉的实力大减,关羽对刘备真很重要吗?关羽没有死的话,刘备还能统一天下吗?如果关羽没死,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呢?只能说统一天下的希望大一点。其实关羽的死,对刘备统一天下,不能说一点也不重要,但是荆州的丢失荆州比关羽的死更重要。关羽

  • 清朝时期自称奴才的有何要求?李卫刘墉为何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卫,清朝

    “奴才”和“臣”都是大臣的自称,但并不代表“奴才”就低“臣”一等,但也不代表二者可以混淆乱叫。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清朝自称奴才是一项殊荣,比如我们熟知的刘墉、纪晓岚,在乾隆皇帝面前只能自称“微臣”,而和珅却可以洋洋得意地自称“奴才”——以自称奴才为荣,清朝是古往今来独此一

  • 霍去病趁狩猎射暗箭射杀李敢 汉武帝为什么还帮忙包庇霍去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霍去病,李敢

    很多人都不了解霍去病和李敢,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霍去病敢明目张胆射杀李敢,霍去病为什么没有被治罪?汉武帝为什么要包庇霍去病?汉武帝帮忙隐瞒的原因是什么?史记有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李敢因卫青对他父亲李广的死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对卫青大打出手。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打退之后,趁李敢陪护汉武帝

  • 一开始投奔的是公孙瓒,赵云为何又要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云,三国

    赵云,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人物,堪称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他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

  • 康熙的心腹太监并没有反什么大错 雍正上位后为何马上对他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康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和康熙心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雍正上位之后,面对陪伴康熙六十多年的心腹太监,雍正为什么说杀就杀,这个太监到底得罪了谁?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良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也。——雍正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君王,他是康熙帝的第四个孩子,她的母亲是孝恭仁皇后,养

  • 宋祁为何而被称为“红杏尚书”?他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祁,北宋

    宋祁,字子京,小字选郎,安州安陆人,是北宋官员,也是文学家、史学家。宋祁的哥哥是司空宋庠,二人在当时都以文章著名,时人称其为“二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祁兄弟二人早年跟随父亲在外地读书,日子过得非常贫困。天圣二年(1024年),他们一起进京参加科考。这年主试官正是著

  • 揭秘:古代历史上册封皇后最多的皇帝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聪,十六国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能任六宫之主的皇后只有一人,不能同时存在多位。在刘聪统治时期,他册封了多少个皇后?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册封皇后最多的皇帝有人说是东吴的孙皓,其实不然,孙皓虽然有众多的美女,并且享受皇后的待遇,但并没有册立皇后的称号。当然,历史不全是由正常人书写的

  • 探索画僧、诗僧贯休的生平事迹,他有哪些文学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贯休,后蜀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人,五代时期前蜀的画僧、诗僧,存世代表作是《十六罗汉图》。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大中七年(835年),只有七岁的贯休在和安寺出家,每天读经书千字,有过目不忘之才。贯休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天下,除了精研佛法之外,就是吟诗作画。他诗歌、绘画、书法

  • 李斯为何没能再创自己的辉煌?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斯,秦朝

    李斯秦朝丞相,战国末年入秦国,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一)李斯其人李斯年轻时是一名小吏,一日见粮仓中老鼠吃得膘肥体壮,又不惧人,又想起厕所里的老鼠,吃着肮脏的东西,还要战战栗栗,心中大悟,原来一个人

  • 朱敦儒:一生无意于官场,最后却因做官而被误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敦儒,北宋

    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宋代著名词人。他曾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人并称为“洛中八俊”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敦儒早年隐居于家乡洛阳,以清高自许。他家境富裕,经常狎妓畅游,寻访名山大川。他在后来的词作中,曾对这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做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