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孝庄太后是否嫁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孝庄太后是否嫁给了多尔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57 更新时间:2024/1/1 18:55:34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十二月随皇太极亲征朝鲜,参与丙子之役,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人物争议

传位之谜

努尔哈赤死后,选谁做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照道理讲,在这些人中皇太极是所有候选人最不可能继承汗位。因为皇太极的母亲来自努尔哈赤的敌对部落,皇太极的舅舅又始终在和努尔哈赤对着干,两个部落针锋相对。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那么皇太极是怎样在这样的劣势中杀出一条称王之路的呢?

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曾经想让次子代善做自己的接班人。没成想,代善与多尔衮的妈妈年龄相仿,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比较近了。别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把这两人给告了。努尔哈赤亲自审问,两人也承认了彼此之间的确有些交情。其实说不定也只是见见面、吃吃饭而已,但在别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局面变得不可收拾。这“绯闻”越传越邪,逼得努尔哈赤没法收场,只好剥夺了代善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四大贝勒中只剩两个竞争者阿敏和莽古尔泰

真正把皇太极送上汗位的其实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拥立谁都不能拥立多尔衮。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妈妈和代善传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绯闻”,代善早已经是大汗了。对多尔衮,那是一个恨啊。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傀儡。于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太后下嫁

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

持下嫁说专家的理由:

1.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无疑是把太后置于妻子,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没有下嫁,她和皇室亲王贝勒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却得到他们的默认。”

2.据朝鲜史料记载,顺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朝鲜国王也说:“然则二帝矣。”这里说明朝鲜君臣也发现所谓“皇父”的奥秘。无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3.明朝遗臣张煌言的诗词。

4.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留下遗嘱, 这种作法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可见她有难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灵枢停放在东陵,雍正时才葬入昭西陵地宫。

持未嫁说的专家认为:

1.孝庄文皇后在顺治时已贵为皇太后,以她的尊崇身份,如下嫁就不会死后葬入皇陵了。

2.顺治诏书子虚乌有。

3.张煌言之诗不可信,有的著名清史学家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

4.康熙帝及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皇后,对其尊崇备致,歌功颂德,祭礼有加。所以“太后下嫁”之案根本不存在。

5.“慈宁宫里烂盈门”之句说太后大婚时慈宁宫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据《清实录》载,孝庄文皇后是在顺治十年慈宁宫修葺之后才搬进去的,所以大办婚事必得在顺治十年(1653年)之后,但多尔衮已于顺治七年(1649年)十二月病死,可见“太后下嫁”之说不可信。

标签: 多尔衮清朝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能胜出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唐朝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都知道,唐高祖李渊的三个儿子可谓是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三人的争位以李世民的胜出而结束。但说起来,一开始占据着绝对优势的人是李建成才对,为什么李世民能够超越差距,成为最后的胜出者呢?这都是因为李建成身边

  • 明悼毛皇后为何会被皇帝处死?她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悼毛皇后,三国

    皇帝的妃子中,也只有皇后才是后宫的唯一主人。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据《三国志·卷五·魏书五·后妃传第五》记载:帝见后,后曰:“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余人。赐后死。说的是明悼毛皇后与魏明帝原本是恩爱的夫妻,但为何最后会因为毛皇后简单的一个问题“昨日游宴

  • 毕公: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辅佐周康王安定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毕公,周朝

    毕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异母弟,周武王灭商朝后,受封毕地 (在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陕西西安),史称毕公高,是毕国与毕姓始祖。周成王临终时,遗命他与召公辅佐周康王继位,周康王命他治理东郊。由于毕公等人的辅佐,使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

  • 后世是如何评价毕公的?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毕公,周朝

    毕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异母弟,周武王灭商朝后,受封毕地 (在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陕西西安),史称毕公高,是毕国与毕姓始祖。周成王临终时,遗命他与召公辅佐周康王继位,周康王命他治理东郊。由于毕公等人的辅佐,使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

  • 尧被推举为万国联盟首领后,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尧,上古四圣

    尧,又称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上古四圣之一。 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 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 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

  • 后世如何评价尧?尧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尧,上古四圣

    尧,又称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上古四圣之一。 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 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 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

  • 赵德昭分明是赵匡胤的儿子 赵匡胤为何不立他作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太子

    还不了解:赵匡胤和太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不立赵德昭立为太子,只能说没有时间了?实际上这也延伸出一个问题,赵匡胤为何不立儿子为太子,以及赵光义是不是谋朝篡位登基,所谓烛影斧声到底是真是假。这件事情如果用简练的话来推理的话,赵匡胤最初确实立

  • 如果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带赵云去见周瑜,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三国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在赤壁之战前,周瑜率领吴军西上,去迎击顺流而下的曹军。刘备见吴军到来,便派人前去犒军,探听消息。周瑜决

  • 诸葛亮作为一个聪明之人 曹操为何屡屡无视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曹操

    对诸葛亮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屡屡遭到曹操无视?三国这段历史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三国这段历史撑起来的不仅仅是那些武将,撑起三国这段历史的,还有许多谋臣,而诸葛亮便算是谋臣中最著名的一位,因为许多人都觉着没有诸葛亮的三国是不完整

  • 曹操作为刘备的对手 诸葛亮为何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华容道

    对诸葛亮和华容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华容道放了曹操?三国演义中,曹操在一统北方后,原本是有很大的机会一统天下,结果由于他骄傲自大,最终在赤壁遭到了大败,军队损失惨重,连自己都差点落得个身死的下场。事实上,当初在华容道,若不是诸葛亮有意放掉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