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后 朱棣是怎么取胜的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后 朱棣是怎么取胜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03 更新时间:2024/1/29 17:07:39

对靖难之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为什么能取得靖难胜利?

燕王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曾伴随朱元璋一道南征北战,因为英勇善战所以屡建战功,平定天下朱棣功不可没。但在封建社会,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棣在名分上不得继承大统。朱元璋早在称吴王时,已立长子朱标为世 子,朱元璋称帝后,朱标理所当然的成为皇太子。朱标死后朱允炆遂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嗣位。

朱棣则于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燕王。朱元璋统治时期出现分封过度,导致不少地方藩王拥兵自重,这非常不利于朝廷驾驭。朱允炆早在身为皇太孙时就对这种现状颇感忧虑,对于这些可能危及自身统治和皇权的藩王,朱允炆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削藩行动就此拉开帷幕,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废周王楠为庶人;建文元年四月湘王柏惧罪自焚;齐王、代王废为庶人;六月又废岷王为庶人;下一步矛头直指燕王。太祖崩时,朱棣的两位兄长秦王、晋王已卒,众藩中独朱棣鹤立鸡群。相传,朱棣对自己的战功颇为自恃,对王位有觊觎之心。面对朱允炆的削藩之举,朱棣不愿像其他藩王一样束手就擒,于是在建文元年七月举兵对抗。朱棣杀掉朝廷派驻燕地的大吏,并檄告天下开始造反。

展开与朱允炆的军事斗争。这场战争的本质是一场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内讧,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无所谓正义非正义,但在封建时代朱棣就是谋反,大逆不道。战争初期,朱棣以一己之藩地对抗朱允炆,在兵力上无优势可言。朱允炆竭天下之财力,力削朱棣,看上去是易如反掌,并且朱棣举兵造反以下犯上,在封建时代道义上占下风。即便朱棣以自卫为借口,但觊觎王位之心路人皆知,在人心向背方面朱棣已经输掉了。朱棣擅杀朝廷命官,决意对抗朝廷,道德上受到谴责又是不言而喻。对于道德上的指责,朱棣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必须作出正面回应,为自己的叛逆寻找道德上的有力支持,于是打着“清君侧”的借口展开了有组织的反叛内战。就是扫平祸乱、扫除奸臣的意思。于是,朱棣举兵发动“靖 难”。

战争之初,朱棣的部队在数量上无优势可言,但朱棣的部队以北人为主,士兵善于作战,且朱棣的士兵多为精锐力量。朱棣本人在随朱元璋征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靖难”中,朱棣几乎都是以少胜多,这与朱棣在战场上锻炼出来的实战能力密不可分。朱棣本人在作战过程中也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朱棣之所以能够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还在于他战术高明、步兵得当。战争进行到第三年时,南北双方实力旗鼓相当。到第四年,朱棣派密探详细知道京城守卫情况,于是绕过朝廷重点防守的战区,直奔南京。先是在年初突破山东防线,渡过淮河,五月拿下扬州,六月渡过长江,进攻南京,六月十三日谷王开金川门主动投降,朱棣造反以全胜而告终,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输掉战争输掉江山似乎在意料之外,实际又是在情理之中。朱元璋一统天下后,为巩固皇权,采取“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策略,罗织罪名把 大批曾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名将诛杀殆尽。朱元璋此举意在防止异姓夺权,巩固统治,然而却为朱棣举兵夺权排除了诸多障碍,让朱棣在造反中几乎遇不到强有力的对手,几乎是无人能敌。朱允炆应对朱棣叛逆时显得策略平庸,同时朝中也没有真正可以辅佐他的得力人才,加之在整个作战过程中用人不当,朱允炆虽然军事实力优于朱棣,物资充盈,然在战争过程中调度不善,兵虽多而作战能力极弱。如此看来,建文必败无疑。建文朝臣的忠义精神,削藩倡议者齐泰黄子澄虽然也在其中,但这两人时常 被指责平庸误国。原因就在于从战争开始到结束,两人几乎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

南京沦陷后,登上帝位的朱棣开始建文忠臣进行大肆屠戮。登基后的朱棣,为了显示自己登基的合法性请方孝孺草拟登基诏书,方孝孺宁死不从。方孝孺不肯,但朱棣却最终诛其十族,朱棣嗜杀可见一斑。这些只是朱棣血洗建文朝臣的冰山一角,建文臣子面对朱棣的屠刀时展现了封建士大夫的人格与操守。不过他们大义凛然,杀身成仁的道德追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但得不到颂扬,反被朱棣污蔑为奸党、奸臣,他们或被虐杀或被流放。朱棣对建文忠臣的屠戮,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倔强的肉体,更是在粗暴践踏封建社会的道德精神。这些勇赴国难的建文忠臣们,在明代长期被污蔑为奸臣。他们的远亲近属因牵连而遭到血腥屠戮,背井离乡,远走边疆。

朱棣种种违背道德伦理的恶行实际上是在侵蚀大明政权的人心根基。朱棣同时实施了“革除”,所谓“革除”就是抹掉建文帝的称谓,朱允为政四年的具体工作全部抹去一概勾除,目的无外乎是巩固帝位。

“靖难之役”对于明代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朱棣在举兵过程中得到宦官颇多帮助,即位后宦官得到重用,这为明后期宦官专权埋下了祸根。朱棣以藩王谋朝篡位,恐他人效仿,于是大力削减各王兵权及势力,同时加大对各地宗室举动的监控。朱棣登基后,恢复了朱元璋永废不用的锦衣卫制度,明代黑暗的厂卫治狱由此开始。“靖难之役”是明代制度改变的开始。

标签: 朱棣靖难之役

更多文章

  • 晋献公:晋国第19任君主,曾“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献公,晋国

    晋献公,姬姓晋氏,名诡诸,晋国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9任君主,在位共26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

  • 北京城破,崇祯自杀 李自成最后是怎么处理他的尸体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崇祯

    还不了解:崇祯和李自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宫内尸横遍野,却不见崇祯。两天后,崇祯的尸体在煤山上被发现,他披头散发,光着一只脚,吊死在树上。素衣上用朱砂笔写着遗书。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

  •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晋献公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晋献公,晋国

    晋献公,姬姓晋氏,名诡诸,晋国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9任君主,在位共26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

  • 张居正死后被万利皇帝清算 两人谁的责任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居正,万历皇帝

    对张居正和万历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代名相张居正死后很快被清算,他本人还是万历的责任更大?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替老朱家管理大明帝国十余年,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事必躬亲、宵衣旰食,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使大明这棵两百余年的老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可谓

  • 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是什么关系 民间传位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张居正

    还不了解:张居正和李太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50岁的张居正和李太后有什么关系?导语: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在民间被称为李彩凤。她出生于公元1546年,而张居正出生于公元1525年。也就是说张居正比李太后大了21岁。公元1572年,10岁的万历皇帝登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备为什么还传位给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禅,刘备

    对刘备和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英明一世的刘备,为何会选择让“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继位?“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这是从亡国之君刘禅身上流传下来的名言,‘昏庸’与‘无能’,后人用这四字简单概括了蜀后主的一生。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观众,都会对这位把他

  • 唐朝名相姚崇简介: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姚崇,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姚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姚崇

  • 唐朝中期政治家李泌简介: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泌,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泌

  • 唐朝时期政治家李吉甫简介:辅佐唐宪宗开创了“元和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吉甫,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吉甫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

  • 皇贵妃高佳氏死后,为何哥哥和侄子立即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清朝

    皇贵妃高佳氏死后,为何哥哥和侄子立即被赐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她就是乾隆皇帝第一个贵妃、第一个皇贵妃高佳氏。高佳氏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知书达理、温柔贤惠,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乾隆,当了一名普通使女(没有名分的妾),常年侍奉在乾隆左右,而当时乾隆还只是皇子。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