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佑樘登基后,在经济与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朱佑樘登基后,在经济与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3/12/9 10:04:14

朱佑樘,即明宪宗,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是孝穆纪太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主要成就

经济方面

名臣辈出

正统以后明朝最大问题就是知异域懂边事的名臣寥寥,文官少有知军事实践者全以古法空谈推演。但朱祐樘朝却相反,名臣辈出其中谢朝宣、李韵、陈金、沐昆等人皆是有明一代最具远见的边臣能吏。

轻徭薄赋

朱祐樘体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减免地方的赋税。地方官奏报因灾情免赋的要求,他都无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税粮之外,他还给贫民麦种、牛种。他还禁止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禁止势力人家侵夺民利。有一次,朱祐樘特地派遣手下人送羊送酒到黄河工地上,犒劳治理黄河的刘大夏及河工人员。

兴修水利

明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力求节俭

孝宗力求节俭,诏减皇宫的开支与供奉,不大兴土木,主张节约费用,缓解人民负担。他屡次下诏,禁止宗室、勋戚侵占民田,鱼肉百姓;还多次下诏减免一些地方的夏税、秋税。这些都十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正统、成化年间,农民起义不断,有几次声势还相当大,而弘治一朝却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其中可能有溢美之词,不过,与前后几朝相比,弘治时期的朝政的确算是清明的。

经济成就

明代历朝国家赋税收入,洪武、永乐、宣德三朝为高峰。正统年间,由于将江南重赋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赋税收入锐减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从此以后,景泰、天顺、成化始终徘徊于二千五百万至二千六百万石之间,而弘治朝却增至二千七百万石,成为明中叶赋入高峰。其实这不仅是赋税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较稳定地增长,从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户由9113630户增至10100279户,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户,弘治十七年(1504年)达10508935户,人口数则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

弘治中兴

弘治元年(1488年),他采纳大臣的建议,开设大小经筵。这一制度是在正统初年制定的,大经筵,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举行,主要是一种礼仪;小经筵又称日讲,君臣之间不拘礼节,从容问答,是重要的辅政方式。大小经筵制度,在宪宗朝时一度废置。孝宗开始坚持日讲,同时,又在早朝之外,另设午朝,每天两次视朝,接受百官面陈国事。孝宗勤政图治的做法,与他父亲的怠于朝政形成鲜明的对照。

由于孝宗锐意求治,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纷纷上言,或痛陈时弊,或广进方略。马文升上时政十五事,包括选贤能、禁贪污、正刑狱、广储积、恤士人、节费用、抚四裔、整武备等诸多方面,孝宗无不大为赞赏,一一付诸实施,这对弘治朝兴利除弊起了积极的作用。

军事方面

维护统一

朱祐樘重视军事,极力维护国家统一。他在位时期,明军先后三次收复哈密,其中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复。羽奴思统治国吐鲁番地区后,开始与明朝争夺对哈密地区的控制权。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给金印,冠服”,对新疆的实际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诱罕慎盟,执杀之,复据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贡。明朝识破其诡计,只得献还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令其尊长牙兰守护哈密,并不时抢掠沙州等地威胁各卫归顺,为患不已。1497年,明马文升前往平抚,汇同河西诸卫及诸部落族数千人,袭哈密城,牙兰等人逃跑,哈密收复。当时朝廷中有人主张放弃哈密,但朱祐樘主张坚决出兵收复哈密,并立即委派马文升为元帅,大败吐鲁番军,收复了哈密。

爱护武将

他爱护武将,如马文升在兵部尚书任上,一次就罢免了三十多名不合格的军将,得罪了许多人,朱祐樘坚定地支持马文升整军,甚至还特地派一些大内侍卫保护马文升。他下令命任何人不得役使团营军士。对鞑靼小王子、火筛的反复多次入侵,均进行有效打击,使其败走。最著名的战役有:1488年都指挥廖冰击败小王子于兰州。1497年甘肃总兵官刘宁败小王子于凉州、1500年甘肃参将杨翥败小王子于黑山、1503年朱晖袭小王子于河套。

和平政策

朱祐樘奉行和平政策,采取积极防御抗战的战略。特别是鞑靼小王子,时战时和,不时侵扰明境。朱祐樘统治期间,对鞑靼小王子、火筛等的多次入侵只是采取抗战驱赶之策,没有劳师远征,没有深入沙漠主动出攻击小王子、火筛老巢,更没有主动对邻国发动大规模征战。对此,史家褒贬不一。但其他邻邦或属国如安南、暹罗、乌斯藏、琉球、占城、撒马儿罕、火剌札、爪哇、日本等,则不定期来明朝入贡。

哈密之争

明人赵士祯的《神器谱》:“我闻先朝土鲁番吞并属番哈密,中国置经略大臣征兵数万分道出援,缘土鲁番借得噜密神器,天兵不能救,竟为所并。”(《神器谱》卷二)明弘治八年(1495)十一月,由于土鲁番酋长马黑麻据哈密称可汗,“且扰沙州明廷派兵分路进攻哈密,得胜而还,但次年土鲁番又来攻扰,难以防守,乃放弃哈密。”(《中国军事史.附卷历代战争年表》下)“借得噜密神器”就是这个时候。噜蜜,鲁迷( Rumi )即汉文史料的奥斯曼帝国,这是 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与明朝间的知识流动,应与中亚河中诸汗国的火器引入及丝路贸易有关。

蛮莫之争

因明孝宗处理不当,蛮莫归属问题并未得到合理的解决,成为导致土司间再起争端的关键因素。蛮莫地位置极其重要,其地“紧靠孟养东部大金沙江东岸,垂于孟养胸前,又为自干崖、南甸、陇川西南入孟密、缅甸的门户”①,孟密崛起时控制蛮莫得以步步蚕食木邦,而孟养过江也尽力占据蛮莫,对边地各土司产生威胁。孟密、孟养得以相继在土司争斗中占有重要优势,与控制蛮莫地区有着重要的关系.自成化年间到弘治十六年(1503年),蛮莫两易其主,成为司争夺的重要地区。南巡抚陈金考虑到这些因素,认为蛮莫“认为蛮莫“不可复木邦、孟密,又不各畀陇川、干崖、南甸宣抚司”,最好开设衙门,由腾冲派兵守御。但明廷中央因“地方悬远,瘴疠难守”等因素,将其重新划归木邦,引起孟密等土司的强烈不满孟密与木邦双方暂时和好的局面也因此而遭到破坏。虽然因孟养的侵入而导致实力削弱,但孟密仍坚持要与木邦争夺蛮莫,双方的仇恨重新被点燃,边地的稳定也就无法真正实现。

振兴军备

明代自正统以来,军事武备逐渐走向衰落,京军疲惫,边防松弛。为振兴军备,明孝宗依靠以马文升为主要代表的朝臣,在京军整顿与边备守御上做了种种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多少改变了边备空虚的弱态,为"弘治中兴"赢得了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但因积弊年深日久,弘治一朝的军队和边防问题依旧百弊丛生,这些小修小补更加难以扭转明朝军事力量日益衰落的趋势。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在蔡京掌权的时候,《资治通鉴》为何成了重点销毁的对象?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书籍一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再提,而在古代则出现过好几次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统治而进行的焚书。其中我们最为熟知大的就是始皇帝对于焚书事件的处理。而之后的宋朝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宋徽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想要销毁的书是司马光写的,而这个书的名字叫做《资治通鉴

  • 松锦大战明朝的兵力如何?明军犯了哪些错误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松锦大战,明朝,战史风云

    松锦大战,从163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642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曾经的王朝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直接走向了灭亡,而清朝开始向他们的山海关迈进。这一场战役,可以说,明朝被打得落花流水,不仅仅是因为清朝的兵力雄厚,其实更多是明朝的皇帝和将领领军胆小怕事造成的,否则,明朝也不至于损伤如此惨重。松锦大战是发生在

  • 揭秘:诸葛亮指挥打仗时为何都要坐轮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古代的智者,诸葛亮的大名在民间绝对可以占据前三位。诸葛亮,出生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投奔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过起了读书耕种的闲适生活。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

  • 除了三国外,真的还有个独立政权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刘备,曹操,野史秘闻

    有人说,三国时期不只是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三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这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国家”是什么呢?当然了,这也不叫一个国家,但它确实一直是一个独立的政权。而且政权的首领,一直都让自己享受天子的待遇,无论在穿戴、行动上,都极力模仿皇帝。这个政权,就是位于辽东地区的公孙家族的辽东

  •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杰出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

  • 明朝东厂和西厂哪个更厉害?东厂和西厂职能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东厂和西厂哪个更厉害?东厂和西厂到底是干嘛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厂的建立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一直担心帝位不稳,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他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

  • 鹰娑川之战:唐攻灭西突厥的一次作战,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你了解鹰娑川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朝贞观二十三年,被北方民族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病死。消息传到漠北草原,原本归顺唐朝的阿史那贺鲁叛唐自立,“取咄陆可汗故地,建牙于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遂统咄陆、弩失毕十姓”。直到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才决定兴兵讨伐,彻底征服阿史那贺鲁!可是问

  • 宋朝军队战斗力为何那么弱 这和重文轻武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重文轻武,历史解密

    对宋代重文轻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历史中就有着几百个王朝的建立,有游牧打猎的元代也有军事实力强悍的汉朝。而宋代作为一个科技实力强悍、文化繁荣昌盛的辉煌王朝,是我国古代史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宋代的的科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已基本实现繁荣昌盛,甚至是领先世界各国。但是

  • 李世民逼宫后,李渊只顾着吃喝玩乐?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唐朝,野史秘闻

    李渊创业,立大唐王朝。贵为开国皇帝,最后落得个“太上皇”的结局,他运气也够差劲儿的。足以说明:皇位面前无亲情!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尉迟恭持长矛,着铠甲,来觐见李渊:“太子、齐王作乱,秦王已将他们诛杀,因担心陛下,特遣派我担任警卫。”李渊对裴寂等人说:“今天这事,该怎么办?”萧瑀答道:“太

  • 朱高炽登基即位后,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宣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