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灭吴”之战,面对久攻不下的张士诚,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灭吴”之战,面对久攻不下的张士诚,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03 更新时间:2024/2/15 11:21:3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灭吴”之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1363年,陈友谅张士诚相约东西夹击朱元璋,张士诚发兵安丰,攻打小明王韩林儿,而陈友谅趁机攻打被朱元璋占领的洪都(南昌),朱元璋不顾刘伯温等人的劝阻,坚持先营救韩林儿,导致洪都被陈友谅围困,待到朱元璋解了安丰之围,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大将邓愈已经在洪都坚守了八十多天,洪都已经弹尽粮绝。接下来,朱元璋赶往江西,在鄱阳湖之战中打败陈友谅,陈友谅身死,他的儿子陈理在半年后投降。陈汉已灭,朱元璋掉头向东,正式开“灭吴”之战。

其实,说朱元璋“灭吴”,并不准确,因为在公元1363到公元1364年这两年间,先后出现两个“吴王”。先是,张士诚自立为吴王,以平江(苏州)为都城。然后,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之后,也被众人推举为吴王,以南京为根据地,不过,当时朱元璋仍以小明王韩林儿的“龙凤”为年号。所以,当时人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平心而论,张士诚在苏吴地区还是很有威望的。张士诚和朱元璋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元朝末年,张士诚出身于穷苦家庭,深受元朝苛政之苦,为了生存,他带着三位弟弟偷偷贩卖私盐,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当地最大的盐枭。《明史》记载,张士诚为人非常慷慨,凡周围乡亲有为难之处,他必当倾囊帮助,因此在苏吴地区,张士诚颇得人心。所以,在张士诚举起义旗,举兵造反时,苏吴地区的百姓也十分支持。

张士诚当时以平江为核心,周边有四大重镇,分别是杭、绍、湖、秀(嘉兴),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如铁索连环,再加上盐城、通州、泰州、淮安、徐州等地,势力范围较大。朱元璋为了突破张士诚的防线,派徐达、冯胜、常遇春、李文忠兵分四路,将张士诚外围城池之间的联系切断,各个击破。张士诚胸无大志,一味固守,待到1366年八月,朱元璋已经剪除平江周边的羽翼,只留平江一座孤城。

朱元璋当时坐镇南京,命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二人带兵20万,合力围困平江。《明史纪事本末》云:

八月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伐张士诚。

然而,平江城池高大坚厚,城内粮草充盈,徐达围困了一年时间,仍然没办法攻入城内。当年陈友谅率60万兵马围困洪都,80多天拿不下一座孤城,陈友谅十分泄气。如今,徐达用了一年的时间也攻破不了平江,其心情可想而知。《明史纪事本末》云:

太祖吴元年,大军围姑苏,久不下,徐达遣人自军中来请事。

徐达破城无门,只得来请朱元璋,朱元璋离开南京,亲临平江城外督战。朱元璋到达战场后,立刻体会到了徐达的无奈。平江城池十分高大,城墙上装有大量的弩箭和投石器,徐达的大军一旦靠近攻城,就会损伤大半,即使攻到城下,还没等架好云梯,城上的滚石和热油已经落下。朱元璋打了十余年的仗,什么场面没见过,但唯独没见过这样的防守。

正在众人束手无策时,朱元璋突然想起了7年前的一个人,准确来说,是一桩奇谋。这个人名叫叶兑,是元朝末年的隐士。当年,朱元璋刚占领南京时,从江浙地区招揽人才,刘伯温、宋濂等人都是这时候进入朱元璋麾下的。叶兑当时名声在外,经宋濂推荐,朱元璋多次请叶兑来南京共谋大事,叶兑都不感兴趣。后来,叶兑云游至南京,和朱元璋有过一面之缘,朱元璋向叶兑问计,叶兑曾给朱元璋留下“一纲三目”四条大计,然后再次归隐。这“一纲三目”中的“一纲”,是让朱元璋以南京为据点,进可攻退可守。“三目”中的第一目,就是教朱元璋如何破张士诚。

据《明史·叶兑传》记载,叶兑曾告诉朱元璋:

“张九四之地……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于城外矢石不到之地别筑长围,分命将卒四面立营,屯田固守,断其出入之路。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此上计也。”

叶兑的“一纲三目”篇幅比较大,笔者为了方便表述,做了部分删减。关于如何对付张士诚方面,叶兑的意思是:姑苏城池坚厚,如果用常规的攻城之法,根本无法取得突破。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在他们箭射不到、石头掷不到(射程之外)的地方,搭建许多高台。高台比城墙还要高,这样,站在高台上就能把城内的防守看得一览无余,在高台上用石头和箭矢向城内进攻,然后在外围困住他们别让他们出城,这样下去,城池必破。

朱元璋想起了叶兑的奇谋,然后和徐达等人商议,采用叶兑的方法。果如叶兑所料,当朱元璋的高台搭建好,张士诚的大军就绝望了。因为朱元璋可以任意攻击城内,而张士诚却够不着反击。最终,仅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绝食而亡。张士诚灭亡后,南方诸雄再不是朱元璋之敌手。

张士诚作为元末义军领袖,在反抗元朝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然而,此人“似有器量,而实无远图”,最终被叶兑留给朱元璋的奇谋所破。后人为朱元璋庆幸的同时,也为张士诚感到惋惜。

标签: “灭吴”之战明朝

更多文章

  • 徐庶和诸葛亮相比 两人谁更加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庶,诸葛亮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徐庶和诸葛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经常有人拿诸葛亮跟周瑜比,拿诸葛亮跟司马懿比,今天,我们就论一论诸葛亮与徐庶。先说说徐庶。徐庶比较悲剧,他刚刚为刘备大显才华,曹操就把他母亲给抓住了,他被迫离开刘备去了曹营。关于徐庶,其实历史有明确记载。诸葛亮躬耕陇亩,

  • 纪晓岚的妻妾那么多 里面有没有杜小月的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纪晓岚,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纪晓岚妻妾,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纪晓岚的一生有多少妻妾谁也说不清,但根据《阅微草堂笔记》的记载,有名有姓的共有四位(一妻三妾),很可惜没有杜小月。杜小月这个人其实是影视剧杜撰出来的人物,她的原型很可能是一位叫沈明轩的江南女子。至于沈明轩是谁不要着急,咱们从

  • 朱允熥在朱标逝后为何没被立为太子?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允熥,明朝

    吴王朱允熥(1378-1417),大明朝第一位皇太子朱标的元嫡次子,生母是功臣开平王常遇春的长女常氏。虞怀王朱雄英的同母弟,明惠宗朱允炆异母弟,兄弟序齿第三。洪武二年(1369)七月,常遇春卒于军中,洪武四年(1371),常氏嫁给十六岁的皇太子朱标,成为大明的第一位太子妃。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有一位

  • 孙尚香回到娘家之后 孙尚香为何没有再回到刘备身边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尚香,东吴

    对孙尚香回娘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尚香回东吴探亲之后却没有回到刘备身边,主要是因为她跟刘备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场冷血的政治交易。试想下年近50岁的刘备,老牛吃嫩草娶了20岁左右的孙尚香,两人没有感情基础,想要幸福很难,所以孙尚香一回娘家,自然便不想夫家了。

  • 武则天退位一年就去世了 武则天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武则天退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到武则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在历史上,女子的地位一直是不高的,她们往往受到男子社会的摆布,不论是恋情还是生活,都没有自己的自由,但是,武则天的出现奇迹般地打破了这

  • 揭秘历史上真正的秦琼,他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琼,唐朝

    演义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辞海》对演绎的解释为“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可见演义是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种通俗的长篇小说。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然而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撰写的《隋唐演义》,就是结合正史、野史、民

  •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为何没有人敢和朱标抢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朱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标太子之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朱棣的马蹄踏进南京城时,建文帝朱允炆的下场已经无可挽回,皇宫燃起的烈焰中,建文朝的忠臣们,以悲壮的方式与他们的君王一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无论朱棣将“靖难之役”包装得多漂亮,也改变不了他谋逆夺位的事实。于是有人感慨,建文帝太嫩了

  • 宋真宗:历史上最善解人意的皇帝,还推出了节假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真宗,宋朝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出了很多励精图治的皇帝,也有很多昏庸无能的皇帝,皇帝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治国理政,那么有史以来治国理政的第一高手是哪位皇帝呢,此时大家的心里肯定有诸多猜测,是独领风骚的秦始皇,汉武帝呢?还是缔造康乾盛世的康熙乾隆呢?亦或是知人善用,兢兢业业的唐太宗李世民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范雎:睚眦必报、心胸狭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雎,战国

    说起范雎,有人也许不知道,但是要说睚眦必报这四个字,估计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这个成语就是由范雎而来。话说范睢早年家境贫寒,又遭小人陷害,所以对心冷暖和世态炎凉深有体会。后来范睢发迹,当了秦国宰相深受秦昭王的宠信,对他是言听计从。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权在握的范雎,时刻没有忘记

  • 揭秘:卫子夫的晚年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卫子夫,汉朝

    卫子夫是个幸运儿,她能在平阳公主家的众多歌女中脱颖而出,算是上天眷顾;但她也很不幸,丈夫雄才大略、经天纬地,儿子却温和谨慎、仁慈宽厚。这两种看似互补的品质,最终却成了天敌。虽然,卫子夫因年老色衰而失宠。但是,其悲剧的人生却是父子二人的性格对立造成的。卫子夫和她唯一的儿子刘据都死于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