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武朝五皇子朱橚,为何会被称为仁心皇子?

洪武朝五皇子朱橚,为何会被称为仁心皇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40 更新时间:2024/1/26 23:34:3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身为天之骄子,朱橚为何如此热衷于野菜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朱橚,洪武朝五皇子,他的父皇便是威名赫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拥有这样的身份地位,朱橚的人生理应是金光璀璨的。然而,这位生于帝王之家的皇子,却不喜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反而沉浸于山林之乐,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个人进山采摘草药野菜,还时常将采回来的野草栽种于王府。

那么,身为天之骄子,朱橚为何如此热衷于野菜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结合朱橚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从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明朝是一个灾荒频发的时代。明朝饥荒爆发的频率可谓旷古烁今。从《明史》、《明实录》等典籍的记载来看,明朝时期流行的灾害主要有八种,分别为洪涝、旱灾、地震、雹灾、蝗灾、风沙、疫灾、霜雪。

根据明朝史官对每一次大型灾害做出的统计来看,有明一朝总共发生过6199次自然灾害。在其中,亦不乏横跨多个省区的超大型灾害。长久以来,中国都维持着传统的农耕社会,明朝的主要经济支柱便是农业。频发的自然灾害,直接威胁到明朝的农业发展。随着各种灾害的侵袭,老百姓的耕田被摧毁,耕种的庄稼毁于一旦。

根据记载,洪武至永乐年间黄河流域的洪涝、旱灾、蝗灾极其严重。永乐八年期间,黄河水位暴涨,超过一万四千户百姓受灾,二十万头牲畜被洪水卷走,七千五百亩田地被洪流吞没。老百姓最珍贵的财富被一场大水带走,失去了住所和耕地的农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当然,之所以明初灾荒频发,亦有前朝遗祸之过。

明朝以前元朝,统治者对汉族人民实行了压迫政策,以至于,百姓无法安定生活。明初战乱结束时,人们尚不能从伤痛中恢复过来,所以出现了“禾苗尽槁,菽麦无收,穷困极矣……民拾草子充食”的景象。故事的主人公朱橚,便身处这样的时代。

虽然,朱橚是显赫的皇子,但皇子的身份却并非与生俱来。朱橚出生时,他的父亲朱元璋还是元室眼中的反贼逆党。直到朱橚八岁时,朱元璋这才驱逐蒙元皇室,开创大明国祚。因为,朱元璋的皇位是通过起义得来的,所以他对于皇权十分敏感,生怕有人会沿着自己的前车之鉴,推翻他毕生的心血。

即便是亲生儿子,朱元璋亦会抱着严防死守的态度,杜绝他们造反的可能。朱元璋将每个儿子都打发离京,给他们拨划封地,并命令这些儿子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属地。朱橚的封地,便是河南开封,在当时属旱涝灾害的重灾区。刚刚来到开封的朱橚年少轻狂,漠视父亲制定的禁令,擅自离开封地返回故乡凤阳。

最终,这件事被朱元璋得知后,眼中揉不得沙子的老朱立即将儿子治罪,将他打发到环境恶劣的云南去了。明初时期,云南尚未得到开发,是时人眼中的“蛮荒之地”。朱橚见当地的生活条件艰苦,有许多老百姓受病痛所扰,心地善良的他立即组织王府里的大夫撰写《袖珍方》,造福大众。

《袖珍方》就像是现在的“口袋书”,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册子,但里面却收录了不少医学常识,方便百姓进行查阅。朱橚年幼时曾经历战乱,所以对百姓受到的伤痛感同身受,加上他生来对医学感兴趣,所以便以自身所学惠利于民。

人心毕竟是肉长的,朱橚毕竟是朱元璋的亲儿子,早年他擅离封地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过错。所以,朱橚在云南待了两年后,朱元璋便将他召回开封。

两年的云南之行,让朱橚更加坚定了悬壶济世的初衷。重返开封之后,朱橚便开始研究当地的风土民情,准备用实际行动解决河南黄泛区的灾荒。当时的粮食年产量不足,所以老百姓为了填饱肚子,往往会来到山上自行采食野果野菜。

当时的人们对野生植物缺乏了解,所以经常会出现误食中毒的现象,每年都有人因野菜中毒致病,甚至毒发身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橚立即开始研究野菜。朱橚带着府上的幕僚,沿着封地的边界寻访“山野平地”的“野老田夫”,向他们询问植物学知识并采集野菜的样本。

经过朱橚的研究,王府总共筛选出四百多种食之无害的野菜和野果。为了进一步观察这些可食用野菜的生长特性,朱橚还在自己的王府中开辟了一块菜园,将寻访所得的植物栽种到菜地里,每天对这些野生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

倘若朱橚活在当代,那么,他绝对是一名优秀的植物学家。

朱橚之所以与这些野菜较真,可不是为了将它们当成观赏植物。朱橚不遗余力地种植野菜,就是为了长时间地研究野菜的毒理,防止百姓在长期服用野菜时中毒。为了分辨某种野菜是否含有毒性,口感如何,每当野菜成熟时朱橚都要亲自尝一尝,随后才会推广给当地的老百姓。

朱橚研究的414种野菜野果,每一种他都亲自尝试过。为了教会老百姓辨识这些救命的野菜,朱橚将每一种植物的叶片、花朵、果实、枝干都画成图,每张图的背后还详细记载了植物的学名、生长环境、毒性、味道以及烹饪方法。朱橚的这本《救荒本草》,成了河南人民的福音,当荒年降临时,老百姓可通过朱橚的研究获知哪一种野菜可以吃,哪一种不能食用。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能在这本《救荒本草》中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植物。其中的许多植物,都是被现代人当成观赏性植物的品种。若非朱橚编撰了这部《救荒本草》,恐怕时至今日还没有人知道石竹花、萱草这些植物都是可以用来食用的。当然,类似的植物志书古已有之,朱橚的《救荒本草》并非本草类书籍的开山鼻祖。

我国远古时期便有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后人假借神农之名创作了《神农百草经》。唐朝时期,又有时人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北宋时期,唐慎微苏颂分别写就《证类本草》与《本草图经》。相比于朱橚的《救荒本草》,这些本草类书籍的历史要久远得多。不过,从功能上来看,上述本草类书籍均是医书,并非救荒类书籍。

仅在明朝之后,类似的救荒类本草才相继问世。

并且,除了前文中我们介绍的《救荒本草》之外,同时期还涌现了如《野菜谱》、《茹草编》、《野菜博录》等书籍。从明朝时期救荒类本草的兴起我们也能从侧面看出,明代的自然条件可谓相当恶劣。

朱橚虽然不是本草类书籍的开山鼻祖,但他却是中国本草研究者中第一个注意到救荒问题的先驱者。继朱橚之后,明朝相继出现了研究方向与之类似的植物学家。在朱橚数十年后,植物学家王磐横空出世,在《救荒本草》的基础上继续寻找可供百姓食用的野菜,并将这些救命的野生植物收录进《野菜谱》。

据悉,《野菜谱》中出现了六十多种《救荒本草》未曾收录的野菜门类。为了方便百姓阅读记忆,王磐还将每一种野菜的食性编成诗歌,并配以插图。在王磐百余年后,又有一位名叫周履靖的植物学家踏上了研究野菜的旅程。因为周履靖所处的年代饥荒频发,所以周履靖沿着前人的轨迹展开研究,通过收录新品类的野菜创作《野菜博录》。

朱橚为后世的植物学家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明末徐光在编修《农政全书》时,便将《救荒本草》收录其中,并给予这部先驱性质的作品极高的评价:“未尝忘田居,朝夕历览,详询前后”。

明人对于野菜的研究,可以说,伴随着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史。正因为这些植物学家在野菜领域兢兢业业的探索,使得野菜这种平时无人问津,灾荒时挺身而出的宝贵食材广泛推广。

到了清朝,吃野菜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时髦的行为。不但老百姓热衷于吃野菜,连王公大臣甚至是皇帝都对野菜情有独钟。

清朝最喜欢吃野菜的皇帝,便是雍正帝,据说,雍正每日的餐桌上必备野菜,无野菜而不欢。虽然雍正吃野菜有标榜自己节俭的嫌疑,但野菜的美味走上了帝王餐桌是不争的事实。

雍正之子乾隆也是一名忠实的野菜爱好者,现代人喜欢吃的苋菜饽饽,据说,就是乾隆最爱吃的野菜食品。清代的灾荒现象较之明朝有所减少,所以老百姓吃野菜已不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满足食欲。

时至今日,野菜又被贴上健康食品的标签,野菜的卖价甚至比常见的蔬菜还要高。这也直接说明现代人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野菜已成了餐桌文化中品味的象征。

标签: 朱橚明朝

更多文章

  • 西汉国母吕雉,在跟随刘邦后,受了多少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雉,汉朝

    你真的了解西汉国母吕雉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吕雉是个心狠手辣的“女魔头”,彭越、韩信、戚夫人都栽在她手里。而在历史上,吕雉是名出色的统治者,她与女皇武则天齐名。吕雉和儿子刘盈在位时期,完美地执行了刘邦制定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国策,在此期间,政治较为稳

  • 万贞儿一开始只是个宫女,为什么能成为明宪宗的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万贵妃,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万贵妃,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会有比较得宠的妃子。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唐朝唐明皇的杨玉环杨贵妃,还有汉朝汉成帝的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后来赵飞燕还成为了皇后,这几位都是大家熟知的。而“环肥燕瘦”的成语典故也是来自杨玉环和赵飞燕这两个大美女。但今天我们要说

  • 明武宗朱厚照,时而荒诞时而英明,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武宗朱厚照,明朝

    大家好,说起明武宗朱厚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受《游龙戏凤》等文艺作品和野史影响,明武宗朱厚照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事实上,如果要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挑选一位争议最大的帝王,明武宗朱厚照绝对是有力竞争者之一,在其十六年的皇帝生涯中,时而英明神武宛如一代明主,时而又荒诞昏庸堪称无道昏君,堪称矛盾的

  • 历史上有哪些顾命大臣,有幸得以善终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伊尹,商朝

    对几位能够善终的顾命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一种职业,那就是顾命大臣,一种产生于古代权力交接的一种特殊的职业。古代皇权交接的时候,接班人不一定成年了。即使成年了的,也不一定就具有治国的能力。所以老皇帝就会选几位信得过的大臣来辅佐

  • 朱元璋为何要把皇子分封出去为王?有什么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为何把皇子分封出去为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把皇子分封出去为王,在强化皇权的同时更加巩固来朱家的江山。第一、防止权臣作乱,维护朱家江山。虽说,明朝以前很多搞分封的朝代都不可避免出现来地方和中央的矛盾,但是,如若不搞分封,权臣在中央作乱制造宫廷政变时,

  • 项羽当初为什么自刎都不过乌江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乌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羽不过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来项羽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一位至情至义,性格豪爽,武力勇猛过人,军事能力极强的大人物,他年纪轻轻的就靠自己杰出的军事能力驰骋天下傲视群雄,那时的项羽风光无限好不潇洒!但是最终项羽却流年不利,在乌江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那么

  • 揭秘史上最惨开国皇后,还整天被儿媳欺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芷,晋朝

    我们都知道后宫的女人不择手段都想爬上后位,皇后这个位置让好多人都心生羡慕,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个皇后却十分的悲惨,她就是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杨芷,她的出身还算不错,属于名门望族,然后再她父亲这一代的时候,家道中落,官职也非常的卑微,因此杨芷能当上皇后,主要还是靠她表姐的杨艳的推荐,才得以有母仪天下的名

  • 汉献帝禅让退位之后 刘备为什么自己称帝而不是迎回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汉献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献帝和刘备,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在最后形成了一股气候,从最开始的时候遇到张飞和关羽,他们就在桃园中结拜为三兄弟,也从此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就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去打拼天下。但是刘备在当时表示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人,正是这个名分,让刘备在当时的做法

  • 庞统可以说没有什么功绩 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庞统,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庞统和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言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有四大奇才,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庞统、姜维与司马懿,他们分别被称为:卧龙(伏龙)、凤雏、幼麟与冢虎,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诸葛亮与庞统两人。就我们来说,可能我们对诸葛亮的了解更深,毕竟我们不仅在学校里学过《出师

  • 蜀汉正是用人之际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魏延,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延和诸葛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魏延作为蜀汉名将,功勋卓著一直深受刘备器重,刘备称汉中王后封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蜀汉建立后擢升为镇北将军,镇守汉中之时从未有失,那么如此一个战功赫赫且又对蜀汉忠心耿耿的大将为什么最后反而落得个身败名裂身首异处的下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