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爽大权在握的时候 曹爽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曹爽大权在握的时候 曹爽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97 更新时间:2024/1/5 1:42:58

曹爽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爽在独掌大权的时候,曹爽为什么不杀司马懿以绝后患?

曹爽是曹操养子曹真的长子,算起来也是曹操的养孙了,在曹魏政权也算旁支偏远的曹氏宗亲了,曹爽的父亲曹真与司马懿同为魏文帝曹丕的托孤重臣之二,算起来,曹爽的父亲曹真与司马懿同级同辈,并且官职也差不多。

曹爽与魏明帝曹睿是同辈,两人私下关系也较好,曹爽能够在魏国朝堂一路升迁,除了曹爽的宗室身份,与曹睿关系很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曹睿临死前,曹爽的职务是武卫将军,武卫将军是都督中军,管理宫廷禁卫军的,相当于宫廷禁卫军统领,上一任武卫将军是许褚

曹爽

曹爽之所以能够成为魏明帝曹睿托孤两重臣之一的原因就是因为控制中枢机要的孙资刘放两人的大力推荐,重病中的皇帝曹睿也无法再作辩别,于是曹爽被任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而同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被任命为侍中,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从官职上看,曹爽的官职高于司马懿,曹爽是大将军,司马懿是侍中,曹爽假节钺,司马懿只有假节。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曹爽能够成为曹魏政权的最高掌权人,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出身与关系,相反,司马懿这个身经百战,足智多谋曾经执掌魏国大军多年,诛孟达、阻诸葛、平辽东,说功高盖主一点也不为过,但是,最后在托孤的时候,竟然不如一个没有任何经验,出身高贵的,而且是自己同僚的儿子,两人地位与能力的差距,为最终的司马谋朝篡位埋下了导火索。

曹爽一下子从武卫将军被提拔为大将军,并且成为曹魏帝国实际上的最高决策人,可谓是如火箭般快速,曹爽的心态如现在中彩票中了大奖的人心态类似,就是暴发户的心态,内心极度膨胀,人一膨胀就开始犯糊涂了,原本两个人辅政的,现在曹爽一个人独揽了,同时还开始排斥司马懿了,曹爽听取了手下亲信的意见,把司马懿来了个明升暗降,给了司马懿一个虚职-太傅。

一个身经百战、足智多谋、隐忍低调的司马懿会甘心曹爽独自擅权吗?当然不会,但以司马懿为人性格来看,他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贸然出手打击政敌曹爽的,相反,司马懿为了让曹爽疯狂,故意装弱,即使是被任命为毫无实权的太傅,司马懿仍然一干就是数年,从后面的情况来看,司马懿就是故意装弱让曹爽放纵擅权,有句话叫:上天欲使人疯狂,必先让其放纵!

大将军曹爽

而在曹爽专权的这几年中,曹爽的数次决策都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包括公元244年曹爽大举伐蜀的战争,不仅大败而且损失数万魏军,以及公元246年魏吴之间的战争,由于曹爽操作失误,导致数万百姓流失,都让曹爽的声望大跌。

其他的还包括曹爽将郭太后迁移软禁,祸乱后宫中的嫔妃,打击不同意见的大臣,或迁或贬,提拔自己的亲信担任朝中要职,控制大军,等等诸多专权的行为,不仅是司马懿,而且是朝中除曹爽亲信之外所有的大臣都看不惯曹爽的行为,曹爽在朝中虽然身居高位,实际上在司马懿的放纵下,已经是众叛亲离。

曹爽原本就是毫无从政经验的宗室子弟,对外战争也是一败糊涂,典型的能力没有,权力欲望却很强,他自然也不懂如何处理政敌,曹爽打击政敌的手段就是贬官和外迁,并没有动手屠杀的手段,即使在司马懿装病的时期,曹爽也没有认为司马懿是对手。

况且当时的司马懿已经69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一个平均寿命不到40岁的三国时期,这个年龄那就是将要入土的年龄,曹爽再英明,也不会把一个生病而且年龄已经69岁的老头子当成威胁吧?就算是司马懿装病,估计曹爽也不会把司马懿怎么样,因为司马懿已经辞了官。

曹爽在独掌大权的时候,明明有机会,为何不杀了司马懿以绝后患呢?

曹爽

曹爽虽然大权独揽,也不是想杀谁就能杀谁的,杀人是需要理由的,况且还是司马懿这样同为托孤重臣的人物,这让天下人如何看曹爽?政治上行事,都需要政治正确,就算是皇帝想杀大臣也需要理由,就算要杀,编也得编一个正当的理由,况且司马懿一味退让隐忍,曹爽以什么理由杀司马懿呢?

没有理由,就无法杀司马懿,司马懿本就出身世家大族,在朝中有一定的势力,当时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在朝中担任中护军,有一定的兵权,司马家族又人丁兴旺,有不少子弟在朝中担任官职。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

高平陵政变前,司马懿已经71岁了,曹爽再怎么样,也不会把一个71岁的老头子当成威胁吧,况且还曾经派人去探视过司马懿的病情,曹爽再厉害,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71岁的老头领导了高平陵政变,一举将自己拉下马处死,所有的一切正是曹爽的大意和无能造成的,朝中已经得罪遍了重臣不说,还以为自己一手掌控天下呢,直到被处死的前一刻,估计曹爽都没有想到司马懿会将自己满门斩首,连通曹爽的亲信在内,一共杀了五千多人,司马懿的狠毒出乎曹爽的意料之外。

标签: 曹爽司马懿

更多文章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是怎么来的?陈蕃长大后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蕃,东汉

    陈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陈蕃为官清廉,一生历任光禄勋、尚书仆射、太中大夫、太尉,与外戚窦武一起谋划扫除宦官,不料事败而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十五岁的陈蕃独居一室,父亲的友人过来看望他,看见屋内屋外脏乱不已,当即问道:“小孩子

  • 毛遂自荐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毛遂,战国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大家在上学时应该都有学过,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成语典故都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如毛遂自荐这一成语典故,就和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存在直接的关系。毛遂自荐,意思是毛遂自我推荐。后来用“毛遂自荐”喻指自己推荐自己,典出《史记

  • 蜀汉将领傅佥是怎么死的?他是怎么被出卖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傅佥,三国

    在三国,川蜀的耀眼将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傅佥是蜀汉名将傅肜的儿子,傅肜在夷陵之战时,为了保护刘备撤退,傅肜率军断后,死死挡住陆逊的追兵,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傅肜战死。傅肜死前,吴军曾劝他投降,傅肜怒斥说,吴狗,我堂堂汉军大将,怎么能投降你们?宁死不降。

  • 三国时期蜀汉的三位大将军分别都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蒋琬,三国

    蜀汉,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国号为“汉”。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将领。始于战国时期,是将军的最高封号。进入到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马作战事宜,也对朝廷事务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在此基础上,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都有多人担任过大将军这一

  • 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废后,并无大过错却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薄皇后,西汉

    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女性荣登后位,也有人从后位跌落,她们有的可怜,有的可恨,经历都不尽相同。那么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是谁吗?她就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一任皇后——孝景薄皇后。史书中对于这位皇后的记载并不多,仅有短短几行字就概括了她的一生。薄氏的名没有被记载,她能成为皇后,只是因为这个姓氏,她是汉

  • 康熙皇帝传位到底是什么样的 究竟是传位于四爷还是传位十四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清朝

    还不了解:康熙和清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到底是传位于四爷,还是传位十四爷?很多历史都是写在书上,流于口中,传于民间,方才流于后世!事实上,作为一个理智的人都了解,很多过往的,记录在书上的历史多少都加入了作者,当权者等人的影响,我们如今看到的历史当然已

  • 朱祁镇当初为什么要废除殉葬制度 朱祁镇到底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祁镇

    对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殉葬制度,这竟然跟他的身世之谜有关?古装剧《大明风华》提到了殉葬,太子妃张氏“后宫无所出者殉”。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皇帝驾崩后,除正宫皇后和太子生母外,所有妃嫔无论生育与否,都要殉葬,只有皇帝或太后特旨赦免的个别

  • 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对上夏侯惇的时候 关羽为何没有杀掉夏侯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羽,夏侯惇

    还不了解:关羽过关斩将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过五关斩六将”时,为何关羽没有杀掉夏侯惇?“过五关、斩六将”其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虚拟情节,但是这段描写属实是传神,把关羽的整个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真正的“武圣”的形象。但是“过五关、斩六将”

  • 贾南风有哪些成就吗?后世如何评价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南风,西晋

    贾南风,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曹魏豫州刺史贾逵孙女,西晋太宰贾充之女。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贾南风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而随后的八王之乱则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主要成就由于乱政与陷害

  • 历史上的三藩之乱指的是哪几个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藩之乱,清朝

    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从时间上来看,三藩之乱开始于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