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楠是什么身份?一位被史书忽略的皇子

朱楠是什么身份?一位被史书忽略的皇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559 更新时间:2024/1/19 19:45:1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第二十六子朱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生育能力比较强的皇帝。在他的一生中拥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朱元璋的儿子中有一代圣君成祖文皇帝朱棣,有一代贤蜀献王朱椿,有臭名昭著的代简王朱桂,有自取灭亡的谷庶人朱橞。其中最小的第二十六子,历来在史书中都是一笔带过的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皇子,却给我们揭开了朱元璋之孙建文帝的丑恶嘴脸。

正史记载:

《明太祖实录》是记载太祖朱元璋生平事迹及洪武朝事实的史书,共计二五七卷。但是在这样一本煌煌巨著之中,提到皇子朱楠的只有一处。

(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癸酉,皇第二十六子楠生。—《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

但是这位皇子什么时候去世的呢?遍查《实录》,却没有一星半点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非常重视亲情以及子嗣的皇帝,如果朱楠是在洪武年间去世,《明太祖实录》没有理由不予记载。此前老朱唯一夭折的儿子赵王朱杞,《实录》虽然没有记录他具体几月几日去世,但是在第五十九卷之中还是补了一句:“是岁赵王杞薨。”

既然《实录》中查不到,我们把目光转向“我大清”编纂的《明史》,看看这本被称为二十四史中质量最佳的史书有没有收录朱楠的信息。一查之后,虽然内容很简单,但确实有。

皇子楠,太祖第二十六子。洪武二十六年生,逾月殇。—《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这样一看似乎就破案了,皇子朱楠在满月的时候不幸夭折。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么?既然夭折,《明太祖实录》为何不予记载?不就一句话的事么!

野史记载:

《弇山堂别集》,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是一本记录明朝史事的私人著述,成书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全书共一百卷,其中保存了大量明代的原始资料。而在其中的第八十八卷之中,我们发现了皇子朱楠的蛛丝马迹。

至于二十五弟,死则焚其躯、拾其骨沈于江。—《弇山堂别集卷八十八·诏令杂考四》

先说一下背景,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率领的靖难大军已经兵临南京城下。为了离间在京亲王、公主和皇帝朱允炆之间的关系,朱棣写了一封信,然后用弓箭将其射入城内。而上文那一段一段惊世骇俗的内容,则出自于这封信中。

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文中的“二十五弟”指的是谁。可能会有人说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是伊王朱,朱棣对朱楠的称呼应该是二十六弟。首先伊王朱在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才去世,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的时候他还好端端地活着。其次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指出朱元璋第九子赵王朱杞早夭,按照习俗朱杞将不会计入朱元璋子嗣的大排行之中。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名鼎鼎的宁王朱权明明是朱元璋第十七子,但是由于赵王不算伦序,在他去世时《明实录》就将他记为太祖第十六子。

(正统十三年九月)戊戌,宁王权薨。王,太祖高皇帝第十六子,母杨氏。—《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

而在朱权墓中已经出土的《宁献王圹志》之中,对朱权的记述也是第十六子:“王讳权,大明太祖高皇帝第十六子,母杨氏。”

由此可见,朱棣信中的二十五弟就是指朱楠。那么问题就来了,从朱棣控诉朱允炆对朱楠“焚其躯、拾其骨沈于江”来看,朱楠至少活到了朱允炆登基。因为如果这是朱元璋时代发生的事,这口锅怎么也轮不到朱允炆来背。

如果王世贞收录的这封书信属实的话,第一倒是可以完美解释为何朱楠的去世时间既不见于《明太祖实录》,又不见于《明太宗实录》。第二如果以朱楠去世于建文四年来计,其去世时的年龄也不足10岁。在建文朝削藩的大背景下,朱允炆没有追封这位二十五叔为亲王,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皇室成员去世居然采取火化的措施,已经使人难以理解。至于将其骨灰撒入长江的行为,则尤为令人莫名其妙。

朱棣既然将其写在给兄弟姐妹的信中,大概率这件事是真的,不然这封信岂不是毫无意义。难道朱允炆私底下仍然信奉明教?从他走投无路时选择自焚来看,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首先可以确定《明史》对于朱楠的记述是完全错误的。其次朱允炆对这位二十五叔的行为,完全称得上无耻。从善意角度出发,朱允炆是明教信徒,因此对朱楠采取火化,但这显然不符合当时中国人的普遍认识。从恶意角度出发,朱允炆可能是借着朱楠的去世采取某种巫蛊的方式来诅咒燕王朱棣。

标签: 朱楠明朝

更多文章

  • 赵云杀敌常用都是一击毙命 赵云为何三枪都没有杀掉周仓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云,周仓

    对赵云和周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之所以三枪都没有刺死周仓,其实并非不能,而是不敢!具体而言,这里面主要是有三大原因!三国演义中,赵云战斗力颇为强悍,甚至被评为超一流猛将,在民间版的三国二十四名将中,赵云排名第二,足见大家对赵云武功的认同。演义中,赵云杀

  • 刘备和曹操相比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和刘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可大家也都知道曹操曾经说过:“天下只有我和刘备能够称之为英雄。”而二人的成长也是证明了曹操并没有看走眼,曹操自己成为了三国最大势力的君主,刘备也是雄霸一方。很多朋友都认为刘备能够走到称霸一方、建立帝业,诸葛亮在

  • 戏志才是什么人?曾深得曹操和荀彧的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戏志才,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谋士戏志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三国时期曹魏的很多谋士武将因为其性情或能力而深得人们喜爱,比如荀彧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忠于汉室,在曹操称公时毅然以死明志,让人敬佩,而荀攸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谋断能力让人感慨,除了他们之外,被后世称为“

  • 丁夫人为何会与曹操决裂?是因为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丁夫人,汉朝

    大家好,说起丁夫人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时期,英雄无数,他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在这乱世中颇有一番作为。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之一曹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而另一方面,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野心臣子,阴险小人。但是曹操这一生,有一个令人津津

  • 呗赞誉清官第一的于成龙,他的为官之路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于成龙,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于成龙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关于清朝名臣于成龙,“清官第一”的名号是我们对他最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个称号也很好地概括了于成龙为官生涯中的为人和处事。所谓“清官”,就是清正廉洁的官员,这样的官员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

  • 马超身为庞德的故主 庞德后来为何不跟随马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德,马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庞德和马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襄樊之战中,关羽击败曹仁,迫使曹仁退守樊城,曹操派遣于禁率领七军救援樊城,曹仁令于禁、庞德率军在樊城北十里的地方驻扎。时逢八月,一连下了十几天大霖雨,汉水暴涨,关羽借助水势,率军乘船大破曹军。庞德率军在大堤之上抵抗关羽军,士卒大部投

  • 曹仁和夏侯惇相比 两人谁才是曹操更加信任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仁,夏侯惇

    你真的了解曹仁和夏侯惇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比起曹仁,曹操更信任夏侯惇,就单说一件事,曹操对两人的态度。夏侯惇是可以自由出入曹操家内殿、卧室,曹操等于将其视为自己的家人一般。而且曹操外出也经常与夏侯惇同车。这是一般将军所不能比的,即使是宗亲也不例外。《三国志夏侯惇传》“二十

  • 李隆基夺权上位后 第一件事为何就是杀上官婉儿这个弱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隆基,上官婉儿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隆基和上官婉儿,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昭容上官氏,相门积善,儒宗雅训,文学冠时,柔嘉顺则......贤明之业,经济之才,素风逾迈,清辉益远。”——李显《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上官婉儿这个女子在唐朝相关历史剧中的戏份向来不少,她是女官也是后妃,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她只活

  • 袁术称帝自不量力?来看看袁术的真正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袁术,东汉

    后人讽刺袁术拿一个玉玺就称帝,觉得他很屌丝,实际上这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其实当时袁术是有称帝的资本的,再加上他自我感觉良好,只是他实力上还没到那种说一句话别人不敢哼的程度,也不得民心。史书只记载袁术僭号,同时自称仲氏,也就是第二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看,袁术很可能只是有了不臣的想法

  • 曹操最想得到的三位大将,都是刘备麾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三国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三分,三国的雄主们都无不希望能够招贤纳士,为自己招揽更多的人才,这其中,又以曹操最喜爱招揽各种人才。曹操可以说是为了招揽各种人才,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做出“绑架”徐庶母亲、派张辽劝说关羽的举动。而最让曹操想招揽的,莫过于以下这三人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