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最能打的名将:孟珙一生有多传奇?

南宋最能打的名将:孟珙一生有多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43 更新时间:2024/1/30 16:18:33

提起南宋最能打的名将,很多人第一个想到岳飞。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岳飞自然能打,而且精忠报国,足令万世流芳。

但是,真细究起来,有一个人,与岳飞相较起来,还要略胜一筹。

这个人就是打金、打蒙,未尝一败,金人闻之胆战心惊,蒙人闻之赞不绝口的南宋末期名将孟珙

略知孟珙其人,却未深入研究过其事者,也许不是很以为然。

孟珙?孟珙面对的金人已是风中残烛的溃烂之师,迎战的蒙人只是投石问路式的试探之兵,哪能与震烁古今的岳飞相提并论?

此言其实谬矣。

金国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初,攻击力强悍,平辽灭宋,威势赫赫。岳飞不过一军中陴将,收拾残兵溃卒,整饬士气,练成横行河朔的“岳家军”,数败金兵,摧毁伪齐刘豫,称为名将,名副其实。

但金兵自立国至国灭,锋锐一直未减,纵观南宋一朝,除岳飞外,罕有人堪与金人抗衡。

孟珙与岳飞一样,以军中陴将之身蜕变为手掌倾国之兵的边防大员,不仅多次将金兵打得落花流水,还率部攻破金国临都蔡州,刀劈金哀宗,一雪靖康奇耻,壮哉!

而且,在对阵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时,也屡战屡胜,不仅把蒙古兵打得毫无脾气,还一举收复了许多被侵占的土地。

孟珙身出行伍世家,太祖父孟安、祖父孟林都曾是“岳家军”成员,父亲孟宗政是将军赵方的部属,孟珙小小年纪,耳闻目濡兵刀战阵之事,喜习武艺,爱读兵书。

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有金军出现在团山一带。少年孟珙立即敏锐地判断出金兵是要进侵樊城,向父亲孟宗政建议,在罗家渡附近设伏,定有收获。孟宗政同意了他的意见。果然,歼灭金兵近万人之数。

孟珙料敌如神之外,还勇悍敢战。

同年冬,金兵兵围枣阳。孟宗政奉命入援,途中陷入金兵重围之中。

随后赶来的孟珙听说敌人在前面包围了一个白袍白马将军,大呼道:“吾父也!”势如疯虎,冲锋陷阵,杀散金兵,顺利救出了父亲。

此战结束,孟珙以敢战之名被提升为男副尉。

在枣阳保卫战中,孟珙又充分展示了他精湛的射技,专射金兵头目,箭无虚发,两军将士无不目瞪口呆。

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孟宗政病死,其之前从唐州、邓州、蔡州招募到的二万多“忠顺军”归孟珙接管。孟珙就仗着这支队伍,威震敌胆,并因政绩显著,于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被朝廷提升为京西第五正将、枣阳军总辖。

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年底,南宋朝廷与蒙古元首窝阔台可汗达成协议,联合灭金。

“联蒙灭金”之策,史上非议极多。

因为,众所周知,北宋的灭亡,跟北宋政府的“联金灭辽”政策有极大的关系。

当年,在“联金灭辽”政策制订之前,北宋大臣宋昭曾警告宋徽宗、蔡京等人为首的统治阶层说:“联金灭辽,其实就是扶强灭弱,一旦灭掉了弱虏,就和强虏为邻,对于这个强邻,我们又不能对他进行有效的制约,那时,就大祸将临头了!”

可是,宋徽宗、蔡京等人利欲熏心,不听劝告。

最终,事件的发展,就如宋昭所言,北宋国灭,中原涂炭,给后人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所以,对于南宋政府的“联蒙灭金”,以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的话来说,就是:“宋帝国帮助蒙古消灭金帝国,在感情上有合理的解释。但竟然再蹈历史覆辙,象盲目的蠢猪一样,咻咻然把头伸到巨怪的血盆大口中,便找不出合理的解释了。因此,我们只好认为,历史至少对某些人不发生教训作用。”

其实,南宋政府之所以要“联蒙灭金”,是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早在1196年,成吉思汗还在草原上来回驰骋的时候,南宋的宰相余端礼就对当时的皇帝宋宁宗说:蒙古发展迅猛,很可能会进犯中原,到时候恐怕是我们的劲敌。

宋宁宗点头赞同,当时就传令驻守在边界的所有军队都加强戒备。

到了1211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开始发动灭金战争。

南宋绝大多数人都表示要接受北宋灭亡的教训,“扶金抗蒙”。原因就是:这时候的形势与北宋末年差不多了,蒙古灭金只是时间问题,如同前朝大臣宋昭所说,一旦弱虏被消灭了,国家就会和强虏为邻,而对于这个强邻,我们既不能对他进行有效的制约,那就是我们大祸将临头之日!

可是,“扶金抗蒙”,只是南宋君臣的一厢情愿——因为,金国不乐意。

金国在蒙古的连续打击下,丢失了两河和山东的地盘,国土面积迅速萎缩。为了挺过难关,金国采取了“北失南补”的策略,即在北边打不过蒙古人,失去了北边的土地,那就向南侵略软弱的宋国,通过侵占南边的土地来弥补损失。

面对金帝国发动起来的全面侵略战争,南宋政府能够做的,只能是奋起抵挡。

所以说,虽然这时的南宋政府还没“联蒙”,但也参与到“灭金”的实质性活动中了。

所以,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年底,南宋政府正式和蒙古结盟。

而直到这时,金国才想起向南宋求救,大谈“唇寒齿寒”的道理。

南宋君臣几乎被金国使者说动。

孟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就算是天皇老子也救不了金国,和金国联合,势必会激怒蒙古,当下之计,不如联合蒙古,拖延与蒙古开战的时间,在必将到来的宋蒙决战前争取备战时间。另外,在联合蒙古灭金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对金作战向蒙古展示宋军实力,去其轻我之心,又可以抢占一些地盘,增加我战略纵深。

所以说,联蒙灭金,是形势所迫,身不由己。

绍定六年四月,金军被蒙古大军打得大败,金国皇帝完颜守绪逃到蔡州。蒙古元帅那颜奔盏邀请孟珙戌守鄂州,讨伐盘据在唐州、邓州一带的金军元帅武仙和金军大将武天赐。

孟珙应邀出兵,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武天赐的营垒,处死了武天赐,斩首五千级,抓获俘虏将士四百多人,解救的老百姓有十二万二千多人,完全达到了战前预期目的:向蒙古展示宋军实力,抢占地盘,增加我战略纵深。

其后,孟珙又收编了金邓州守将移刺瑷部,为南宋朝廷增添五县,二十二镇,一百九十三个官吏,一千五百名马军,一万四千名步军,获得人口十二万五千五百五十三人。

该年七月,孟珙重创金元帅武仙二十万军队,俘降金兵七万,获得铠甲不计其数。

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九月,蒙古大将塔察儿包围了金军的临时首都蔡州(今属河南省汝南县)。

十月,蒙古窝阔台可汗派遣使者到南宋,请求南宋共同出兵消灭大金国。

孟珙应蒙古之约,率军二万,进攻金国的临时首都蔡州。

端平元年(公元1235年)正月十一,孟珙捕捉到了破城之机,亲自率领军队亲自攻打南门,迫降金军丞相乌古论栲栳,阵斩金军元帅兀林达和将军二百人。

城破后,孟珙把金哀宗的尸体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古。同时与蒙古人平分了金国皇帝的仪仗器械和玉玺等宝物。

金帝国彻底灭亡。百年国耻得以昭雪,岳飞等前辈的英灵得以告慰。

由于原先金国从宋朝夺取的土地被纳入到了蒙古国的版图。南宋的权臣心有不甘,想乘蒙古军队撤退之际,出兵攻取开封、洛阳等地,于是发生了“端平入洛”事件。

端平元年六月,南宋将领全子才奉命率军一万向开封进军;南宋将领赵葵率军五万前往开封;赵葵军队前往洛阳。

陕西的蒙古军队立即回师洛阳,几经较量,宋军失败退兵。

蒙古人以此为借口,大举向南宋军队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蒙军分三路南侵。窝阔台可汗的儿子阔出,率领中路蒙军,进攻襄州、郢州;窝阔台的另一个儿子阔端率领西路蒙军,向甘肃一带出发,进攻四川;蒙古将领口温不花,从中路进攻江淮地区。

南宋唐州、枣阳等地尽失。

宋理宗赵昀提升孟珙为主管侍卫军马司公事,向孟珙问计,自言愿意同蒙古统治者和谈,并作一些割地赔款的条约。

孟珙明确答复:蒙古军队目的是想侵占整个南宋,没有和谈的可能。

孟珙铿锵有力地说:“臣是一介武士,当言战,不当言和!”

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二月,蒙古军队进攻蘄州,被孟珙派打败。

三月,蒙古军队攻占襄阳,并南侵江陵。

孟珙率领全军渡江作战,连攻蒙古军队二十四寨,夺占被掳掠的人民二万。

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冬,蒙古元首窝阔台可汗再派口温不花部、察罕部南侵,攻占了光、复、蕲、随等州,兵锋直指黄州。

黄州岌岌可危。

救火队长孟珙援军赶到,手脚麻利地打败了蒙军的进攻,保全了黄州。

借大胜之威,孟珙发兵深入,收复郢州,克荆门军,与蒙古军在冢头、樊城、郎头山等处鏖战,连战皆捷,克信阳复樊城,收复了襄阳地区。

当年,岳飞从伪齐刘豫手里收复襄阳,功高一时。

现在,孟珙以南宋孱弱之兵失败强大的蒙古骑兵,一举收复襄阳,更可谓功高盖世。

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蒙古将领塔海率军号称八十万,攻打四川,侵占了隆庆,破成都,占领汉州、简州、阆州、蓬州、遂宁、重庆等府。

当此之时,能抵挡蒙古铁骑的,唯孟珙一人而已。

宋理宗改任孟珙为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又兼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全面负责长江中游及川东的防务,抵抗蒙古军队的南侵。

蒙古忠州将领晋德听说是孟珙来了,立即从光化地区率军向孟珙归降。

而塔海部蒙古军已抢占万州湖滩,施州、夔州情形危急。

关键时刻,孟珙调兵在归州大西岩阻挡住了蒙古军队的进犯。

宋蒙双方数度交锋,蒙古军队丝毫讨不到便宜,最终,灰溜溜退去。

长江中上游的局势随即转危为安。

为了有效防止蒙古军队的入侵,孟珙向朝廷提出了“藩篱三层”的军事防御措施。

蒙古元首窝阔台可汗虽然多次发兵卷土重来,始终无法冲破孟珙防线。

孟珙不仅有效地防守着上下千里的防区,还主动出援川东、淮西,名声大振,原先降蒙的南宋士兵纷纷归来。

可惜的是,淳佑六年九月戊午(公元1246年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三),南宋的擎天一柱孟珙在江陵府病死。

史载,该日有一颗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鸣。随后狂风大作,掀开房屋,折断树木。

讣闻传回,宋理宗伤心欲绝,当即罢朝,赐封孟珙家庭银绢各一千,特赠孟珙为少师。接下来又连赠三次,直到赠为太师,谥为“忠襄”,并为孟珙立庙祭祀,庙号为“武受”。

在军事史上,孟珙是全世界首位正面对抗新兴蒙古军从不吃亏的宿将;俄国军事博士德?安?沃尔科戈诺夫将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元帅曼施泰因相提并论,称其为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日本人田中芳树甚至断言:“当这个人存在的时候,蒙古军就一直无法南下。”

标签: 古代南宋

更多文章

  • 曹操麾下最悲剧的三位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

    曹操麾下最悲剧的三位名将,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初曹丕因为嫉妒弟弟曹植的能力,就想冤枉他将他处死,于是便为难他让他七步作诗,诗成以后,曹丕就没有了杀自己弟弟的借口,但是作为统一三国的一个君王,可以说他在位的七年间,也算是一个称职的君王,因为不管哪方面曹丕的能力

  • 为何等到吕后去世,大臣诸侯们才“诛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西汉

    汉初大臣和刘姓诸王们,在吕后去世后,才发动了诛吕行动。他们为什么要等到吕后去世才行动?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是因为吕后的个人威望太高了吗?其实,说吕后的个人威望太高,是不准确的。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吕后虽然是皇后,但刘邦并没有把吕后放在眼里。不但对她毫无宠爱,而且还多次打击她。

  • 唐朝初年三大名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叔宝,唐朝

    今天来讲讲三位唐朝开国英雄,他们分别是智勇双全的秦叔宝、能说会道程咬金和能征善战的尉迟恭。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先来说说秦叔宝。秦叔宝在后世的名气很大,但是在当时,他并不被重视,也没有得到人们的敬仰,可以说他是一个快要被人遗忘的人物了,在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行列中,

  • 刘备为什么没有选择传位给刘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蜀汉

    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度一直是继承的主轴,极少数的情况下会出现选贤。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大多数时候会选择嫡长子,这个几乎是全社会的共识。在没有嫡长子情况下,那么首选庶长子,极少情况会选贤。尤其在脱胎于周礼的儒学发展之后,嫡长子继承成了社会的唯一准则。由于中央的大力扶持,儒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期间都损失了哪些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北伐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北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输的有多惨?其中都死了哪些大将?喜欢研究历史的人一般都会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主要讲了蜀魏吴之间的故事,而在历史时期的这个时候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武将和谋士。今天我们需要

  • 孙权在称帝之前 东吴一共损失了多少名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称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权在称帝之后,也是经过多年的战争的,孙权在此期间都损失了多少名将,其中都有谁?东吴一共有五位大都督,分别是周瑜、鲁肃、陆逊、吕蒙、诸葛恪,其中周瑜、鲁肃和吕蒙这三位人尽皆知的人都英年早逝,没能看到孙权称帝。周瑜雄姿英发,谈笑

  • 刘备和曹操都无意间导致恩人惨死 刘备无事,曹操为何会被骂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曹操

    对刘备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和曹操都导致恩人的惨死,刘备为何安然无事,曹操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两人为何完全不同?读《三国演义》,发现曹操和刘备有一段很相似的经历:都曾在无意间导致恩人惨死,但两人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的后果也不一样,刘备安然无恙,

  • 司马炎建立西晋一统天下,那他麾下都有哪些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炎,晋朝

    265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炎篡魏建晋之后,之所以能够吞并吴国一统天下,成为西晋的开国之君,虽说离不开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贡献,但同样离不开其麾下名将谋士的努力。只是由于时值

  • 孙承宗担任蓟辽督师期间,提拔了哪些人才?他最后死的有多壮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承宗,明朝

    孙承宗是明朝末期军事家、文学家,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他还选拔培养了马世龙、袁崇焕等优秀将领,他宁死不屈,满门壮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宁远之战以前明朝对后金的战争没有取得一次胜利,从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就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就是因为宁远之战,把守城将领袁

  • 卢象升为什么被叫做“卢阎王”?最后战死沙场的骨气精神令人敬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卢象升,明末

    卢象升是明朝末期抗清名将,他曾击败过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军,最后在抗击清军时壮烈战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起明末长城,很多人喜欢把袁崇焕吹捧上来。的确他打过几次胜仗,那都是基于守城战。实际上在明朝末年风起云涌之际,诞生过无数英雄名将。在这些名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