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平陵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懿为何要这么做?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懿为何要这么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37 更新时间:2024/2/26 12:30:09

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从不缺少贤臣的美谈。无论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商鞅范蠡等人;还是楚汉时期的范增张良萧何等人;还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荀彧、陆逊等人。都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有关贤臣的一段佳话。但是与以上这些贤臣形成鲜明对比的“乱臣贼子”也是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三国时期最大赢家司马懿,看看司马懿辅佐曹魏四代最终成为最后赢家的故事。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墓时,命令部下发动政变控制京都,至此曹魏军权、政权尽落司马氏一族,史称高平陵事变。这次政变,司马懿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逐渐衰弱,司马氏逐渐掌握权力,控制朝政,为日后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取代曹魏立晋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仅从上文提到的高平陵事变,不难看出司马懿卧薪尝胆,不仅有智慧还有耐心。此时的司马懿浸淫官场多年,辅佐曹魏四代。从建安十三年(208),时任丞相的曹操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到后来辅佐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前,又将司马懿和曹真等任命为辅佐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又将幼帝托付于司马懿和曹爽。

但司马懿最开始却不是自愿成为曹操的府臣,曾借口自己患有风痹症来逃避曹操的征辟。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成为丞相,强制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甚至对前去“请”司马懿的使者说,如果他不来,就把他逮捕回来。无奈之下,司马懿只能入职。

生于乱世的司马懿确有奇才,早在司马懿二十岁之前,就被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南阳太守杨俊称其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也曾对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说过,他这位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他(司马朗)所能比较的。司马懿跟着曹操,这份才能自然也被曹操注意到。但曹操同时也发现,司马懿“有雄豪志”,但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就是说司马懿像狼行走时喜欢左右观望一样,谨慎多疑,心怀不轨。

不得不说,曹操的眼光十分毒辣,司马懿的性格特点被曹操分析的一清二楚。而司马懿这位聪明人最大的优点也许也不是他的聪明,而是他的耐心。他知道曹操防备着自己,但自己又已上了这条船,那么自己能做的就是表忠心。后来由于司马懿勤于职守,慢慢打消了曹操的怀疑。司马懿在三国里贡献了不少奇策善谋,还支持曹操“称帝”,逐渐获得了曹氏一族的信任。

这其中,最为信任司马懿的,就是魏太子曹丕,也就是后来的魏文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比起父亲曹操对司马懿总有的那一丝怀疑,曹丕对司马懿可谓是十分信任。黄初一年(220),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称魏文帝。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不只是不断的升官,更是让司马懿留镇老巢许昌。我们都知道曹魏大本营就是许昌,皇帝去征战,把自己的后方大本营留给司马懿,可见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程度。

如果曹丕没有那么早就去世,也许司马懿的后半生又会是其他的景象。但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司马懿遇到了信任他的曹丕,但曹丕在黄初七年(226)就病重去世了。临终前曹丕对太子曹叡说不要怀疑司马懿等三名重臣。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也算是遵守了曹丕留下的遗言。这个时期的司马懿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政治上的影响,获得了关中军政大权,成为曹魏无法缺少的重臣之一。

司马懿的聪明,在于他一直知道他的危险是什么,就像是曹操评价他的那样,他是一匹狼,无论是行走在深山老林还是千里平川,都不会改掉小心谨慎的习惯。站得越高,他就越发低调谨慎。景初二年(238),司马懿率数万精兵讨伐辽东公孙渊,途径故乡,在那场宴请乡里故旧的宴会上,司马懿留下了这样一首诗:“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诗里能看到司马懿的豪情壮志,也能看到他作为臣子时那永远不变的小心谨慎。

这份谨慎,使得司马懿总能快速地捕捉到潜在的危险,然后未雨绸缪。辅佐曹操时,这份未雨绸缪是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辅佐曹丕时,这份未雨绸缪是坚定不移的站在曹丕身边;辅佐曹叡时,这份未雨绸缪是不动声色地揽下军政大权;而到了最后和曹爽决一死战时,这份未雨绸缪是从未停止过的训练三千死士。

所以,司马懿赢了。一辈子做他人利刃的司马懿,终于让自己成为了最后的持刀人。拿起刀的他,不再卑微,不再战战兢兢,他拿着刀下达最多的指令是“夷三族”,当一只狼决定反击,就绝不会再畏手畏脚。然后,这个故事就走到了结局,三国尽归司马氏。

标签: 司马懿三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吴广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吴广,秦朝

    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最大的一起农民战争,并且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灭亡。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并于咸阳称帝,史称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后,各地均民生疲敝,百废待兴,但秦始皇为了巩固集权,在塞外屯重兵、征少壮修筑长城来抵御匈奴。同时又发兵百越打击南方割据势力。后来,始皇不仅穷兵黩

  • 清朝时期和珅到底有多少钱呢?乾隆帝给他的一道保命符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和珅,清朝

    古代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清官和贪官,要说最大的贪官是谁,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是“和珅”。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在乾隆的心里面,纪晓岚并不占有很多分量,他更加偏爱钮祜禄和珅,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纪晓岚和钮祜禄和珅平起平坐的局面。乾隆皇帝文治武功他自称十全老人,那么他为什么会容忍钮祜禄和珅这个大贪官在

  • 李隆基为何会喜欢杨玉环?他们是如何相遇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隆基,唐朝

    李隆基是唐朝的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他在位前期,重用名臣贤相,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和大臣们的辅佐,最终开创了开元盛世,此盛世是唐朝极盛局面。虽然他后期开始怠慢朝政,甚至还发生了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但他早期的政绩却还是值得肯定的。毕竟,

  • 多尔衮为什么只能是摄政王,没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多尔衮,清朝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他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青门无路入清朝,滥作将军最下僚。同舍尽归身独在,晚风开印叶萧萧。”——薛能皇太极继承清朝皇帝之位时,清朝已经是趋于独裁的形式

  • 司马聃:东晋第五位皇帝,两岁登基十九岁驾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聃,东晋

    他是东晋第五位皇帝,两岁继位,十九岁驾崩,此人就是司马聃,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他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一起看看吧!司马聃,是东晋第四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的长子,母亲是东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褚蒜子。司马聃343年出生,第二年就被立为皇太子。东晋皇帝大多短命,从东晋第二位皇帝司马绍开始,一直

  • 胡大海短暂的一生有哪些战绩?他为何在明朝建立前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胡大海,明朝

    贫农出身的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决定因素有很多,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那些鞍前马后、开疆拓土的战将,胡大海就是其中一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人对胡大海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并没有看到大明王朝的建立就死了,否则肯定是妥妥的开国功臣。胡大海作为朱元璋的心

  • 赵頵:北宋学霸皇子,只可惜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頵,北宋

    他是宋英宗赵曙与高皇后的儿子,一生勤学好问、博览古今,最后却英年早逝,令人惋惜。此人便是赵頵,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他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宋英宗赵曙与正妻高皇后一共育有四子四女,赵曙的八个子女都是高皇后一人所生,其他三个妃子没记载有子嗣。赵頵身为英宗与高皇后的嫡次子,是含着金汤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汉献帝刘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献帝,刘协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汉献帝刘协的详细介绍。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汉族,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生于洛阳

  • 历史上碽妃是什么人?她与明成祖朱棣是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碽妃,明朝

    朱元璋虽然是草根出身的皇帝,但是他当皇帝的时候,后宫中也是美色如云,妃嫔无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史料方面关于碽妃的记载极少,不过关于她的传闻却一点都不少,《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而更有说法认为她才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不过由于关于她的史料实在太少,且《

  • 索额图是一代重臣,为什么康熙将他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索额图,清朝

    索额图,大学士索尼第三子,清朝康熙年间重臣、权臣,在康熙幼年时,还是还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可谓权势熏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父子俩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索额图的侄女是康熙的结发之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与皇后感情深厚,所以索额图既是两黄旗贵胄,同样是亲眷外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