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谢道韫为什么被称为“咏絮之才”?她与王凝之的婚姻生活如何?

谢道韫为什么被称为“咏絮之才”?她与王凝之的婚姻生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89 更新时间:2023/12/18 13:01:57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才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宰相谢安的侄女,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齐名,颇有文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身世家大族的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称赞她有高雅的情趣。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她“咏雪”的故事。《世说新语》中记载:谢道韫小时候,有一天和兄弟姐妹们呆在一起。外面正好下起了大雪,谢安突然来了兴致,指着纷纷扬扬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想了想,然后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把飞雪比喻成柳絮,因比喻精妙而受到大家的称赞。

这一段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咏絮才”也成了后来人们称赞才女的常用词,比如《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判词就有一句“堪怜咏絮才”。这段事迹也被收入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谢道韫长大后,谢安颇为她的婚事操心。在当时,能和谢家匹配的名门大族只有王家。谢安决定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一个侄女婿,他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后来听说这人不拘小节,就改了主意,把谢道韫许配给了王凝之。

谁知谢道韫婚后却并不感到幸福,倒不是因为丈夫对她不好。谢道韫的才华和志气都是很高的,她希望丈夫各方面都能和自己相配。可是王凝之名声虽大,其实却是绣花枕头一包草,除了书法还不错之外,为人既迂腐又无能。谢道韫大失所望,婚后不久就常常回娘家,而且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王郎是王羲之的儿子,不是个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我们谢家,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无能的人!”谢道韫抱怨说自家的兄弟都这么出色,单单自己嫁给了王凝之这个蠢才。

但木已成舟,谢安只能劝慰一番,谢道韫也只好安下心来相夫教子。但她的才气和豪气即便是在平淡的生活中也会时不时地展露出来。

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是一种时尚。一个不会谈玄的人,不敢自称为名士,有人甚至通过谈玄当了大官。谢道韫虽然是个女子,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她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也善于言谈。

《晋书》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却辩不过对方。他们的辩论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她很为小叔子着急,你一个大名士居然辩不过别人,还是让我来吧。她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但在那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女人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刚才的议题和王献之的客人继续论辩,她旁征博引,词锋有力,最终使客人理屈词穷,甘拜下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件事。在当时,能够和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嫁到了顾家,顾家也是江南大族,张玄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出色,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谢道韫生在逢崇尚风度的魏晋时期,出身于名流世家,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为人处事潇洒不羁,很有男子的气概。“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可以说是道出了她的个性气质。

几十年的平淡生活后,灾难降临了。

王凝之依靠王、谢两家的势力,先后担任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但他信奉五斗米道,平时不理政事,只知道踏星步斗,拜神起乩。

此时东晋王朝内忧外患不断,南方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强敌,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他希望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根本不听,她只好亲自招募了几百家丁天天训练。

孙恩大军杀进了会稽城,只知道拜神的王凝之和他的子女们都作了刀下之鬼。只有谢道韫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此时她已经五十多岁了,手里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但她毫不畏惧,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早就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今日又见她有如此胆色,不禁敬佩之极,他不但没有杀她,还派人把她和小外孙一起送回了会稽。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写诗著文,过起了平静的隐士生活。可惜她的诗文大都已经失传,只有个别几篇流传到了后世,比如这首《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揺。

标签: 谢道韫东晋

更多文章

  • 同样都是汉朝开国皇帝 刘秀和刘邦知名度为何相差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秀,刘邦

    还不了解:刘秀和刘邦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样都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和刘邦相比,刘秀的知名度为什么比刘邦还要底?汉高祖刘邦,一个几乎白手起家,真真正正屌丝逆袭者的典范,刘邦开创大汉400年之基业,大汉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时期之一。正是大汉的强盛,

  • 历史上被噩梦吓死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古代,东汉

    东汉时期,居然有一位皇帝因噩梦而患病,从此就一病不起,很快就死了。那么,这位皇帝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皇帝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汉灵帝刘宏!董卓就曾说过,“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诸葛亮在与刘备讨论东汉朝政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汉

  • 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关系真的势同水火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周瑜

    对诸葛亮和周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两人真的是既生瑜何生亮?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的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为了置诸葛亮于死地周瑜是费劲了心思。然而在小说里无论周瑜怎么折腾最后都败给了诸葛亮,因此

  • 诸葛亮足智多谋,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死前留下神秘锦囊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一部《三国演义》将东汉末年的众生相,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段风云诡谲的岁月,在华夏文明历史进程中,留下过绚丽多姿的笔墨,也成就了众多英雄豪杰。三国时期,兵家纷争不断,是历史上少有的乱世之一。

  • 楚国的无耻昏君,楚平王有多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楚平王,战国

    楚国曾出现过一位无耻昏君,还差点断送了楚国的江山,那么他到底是谁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楚国的这位昏君就是楚平王,此人原名弃疾,后改名为居,是楚共王的儿子,也就是楚庄王的孙子。楚共王有五个儿子,楚平王排行最末,原本是没有机会继承王位的,可是偏巧楚国发生了内乱。楚共王死后,

  • 历史上陈登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最后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登,汉朝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人。东汉末年将领、官员。沛相陈珪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名人多如牛毛的三国故事中,陈登这个名字很容易被人所忽视,他既不是有名的一方诸侯,也没有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过程中一鸣惊人。但他却一位让三国时期很多大佬称赞不绝的人物,他拥戴过刘备,算计过吕布,给曹操

  • 洪秀全没有妹妹,怎么喊萧朝贵妹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萧朝贵,清朝

    洪秀全每次都称萧朝贵为“贵妹夫”,可是洪秀全没有妹妹,这是怎么一回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洪秀全的父亲洪镜扬只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洪仁发、次子洪仁达、三子洪仁坤(也就是洪秀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些作品中说洪秀全是有一个妹妹的,此人名叫洪宣娇,洪秀全为了拉拢萧朝贵

  • 孝惠邵皇后:三个错失皇位,孙子成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惠邵皇后,明朝

    万贵妃曾为明宪宗生过一个儿子,而且还是皇长子,但未取名便夭折。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今天的主人公,她虽然不及万贵妃受宠,却也是明宪宗后宫的传奇人物。因为她的儿子虽然错失皇位,孙子却捡了个皇位。也正因如此,让她的故事变得更有讨论性。天顺四年,一名姓邵的女子被采选入宫,此女年龄

  • 万历后宫的真正人生赢家,不是王恭妃也不是郑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昭妃,明朝

    在万历皇帝的后宫中,有两个女人最出名,一个是王恭妃,一个是郑贵妃。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王恭妃是太子朱常洛生母,原本也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宫女,要不是万历帝临幸了她怀上龙嗣,且生下的还是皇长子,恐怕王氏都不会在史书留下任何足迹。郑贵妃就不用多说了,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甚至为了

  • 皇贵妃的身份地位比贵妃的要高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贵妃,清朝

    清朝后宫的妃子,从贵妃晋为皇贵妃,可以称为是人生的“飞跃”。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皇贵妃对于后宫嫔妃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但对于中宫皇后来说,却是个极大的威胁。在清朝,贵妃每月宫份600两,配置宫女8人;皇贵妃每月宫份800两,宫女还是8人;而皇后每月宫份1000两,宫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