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孙资、刘放两人,这两人起到了哪些历史作用?

如何评价孙资、刘放两人,这两人起到了哪些历史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83 更新时间:2023/12/31 21:39:47

在《虎啸龙吟》当中,资历甚浅的曹爽之所以能够取代燕王曹宇出任大将军,缘于中书省两位长官孙资刘放二人的运作。此外,司马懿能成为辅臣,同样缘于二人的推荐。那么这两位在之前不“显山露水”的人物究竟是何背景?他们为何敢于介入明帝曹叡的托孤重事,改易大将军人选呢?

孙资、刘放同为中书省长官,权势极大

据正史记载,孙资是汉末太原人,少时便因博学多才得到老乡、司徒王允的推荐。曹操执政后,孙资在好友贾逵的推荐下出任丞相参军事,因智识深远、娴于谋略,备受尚书令荀彧及曹操的赏识。刘放与刘备都是涿郡人,同为宗室子孙,初因避乱依附于渔阳军阀王松。在曹操平定河北期间,刘放因说服王松降操有功,被曹操征辟为官,历任参军事、主簿记室,同孙资一起掌管枢机重事,很受曹操信用。

曹操进位为魏公后,孙资、刘放被寄以心腹之任,共同担任秘书郎的职务,掌管朝廷机要文书,开始向尚书台分权。曹操进爵为魏王后,二人分任尚书左、右丞,负责尚书省的日常事务,依旧执掌文书事务。此时,尽管孙刘二人品秩不高,但权力却很大。

曹操执政后期,孙资、刘放开始得到重用

因为帮助曹丕代汉建魏有大功,孙资、刘放在文帝朝的权势获得进一步提升。黄初元年(220年),文帝改秘书省为中书省,负责诏令文书的起草工作,并任命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同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的品秩虽低于尚书令、仆射,但就跟皇帝的亲近程度而言,要超过前者。此时,尚书台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国家中枢机关,但中书监、令在实际上已行使起宰相的职权。

自曹操担任魏公(213年),至魏帝曹芳正始七年(246年),孙资与刘放执掌魏国、魏朝机要工作长达33年时间,是名副其实的幕后实权人物。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朝廷日常政务、行军作战等大小适宜,全由孙刘二人执掌,朝廷每有大事需要裁决,也需要向二人询问意见,然后才能做决定。中书省的权力如此之大,令各级官员畏之如虎,一旦听闻命令出自中书省,几乎无人敢于违抗。

明帝驾崩前,曾想任用曹宇为大将军

景初二年(238年),明帝曹叡大限将至,为曹氏江山稳固计,便想起用叔父、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以领军将军夏侯献(夏侯惇族人)、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为辅,凭借宗亲的力量,共同辅佐幼主曹芳。在这些人中,夏侯献、曹肇对孙资、刘放长期专权心怀不满,曾威胁二人,若他们上台执政,必将有所动作。

孙资、刘放闻听后,内心非常恐惧,为求自保,在明帝面前极力阻止曹宇等人上台。但考虑到明帝想重用宗亲的心思,二人便将与自己关系尚可的曹爽捧上台,建议让他做大将军,并提议征召司马懿共同辅政。明帝起初同意这个提议,但没多久就变了卦。原来明帝深知曹爽素无才学、软弱易制,而司马懿心机似海、阴狠刚戾,这种组合风险性很大,便下令停止先前所议之事,再召曹宇辅政。

曹爽能成为大将军,孙资、刘放功不可没

孙资、刘放获悉明帝改变主意,于是再次觐见,并力主维持原议。此时明帝心力俱疲,便再一次答应二人所请。孙刘担心夜长梦多,便请求皇帝立刻下诏,但被明帝以疲乏不能书写为由拒绝。刘放见此也顾不得君臣礼节,竟然抓住明帝的手让他勉强写下诏书,并马上出宫昭告天下,不仅罢免曹宇等人的官职,并将他们立刻驱逐出宫。因此,曹爽、司马懿之所以能上台,孙刘二人之功不可没。

司马懿执政后,刘放、孙资相继病死

魏帝曹芳在位前期,大将军曹爽专权自恣,国家政事一己决断,毫不把中书省、尚书台放在眼里,渐渐地让孙资、刘放萌生去意。正始七年(246年),孙资、刘放以年老的名义让位,仅在每月朔望之日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高平陵之变后,孙资在司马懿的请求下一度官复原职,但次年(250年)便再次逊位,同年刘放薨逝。嘉平三年(251年),孙资与司马懿在同一年薨逝。

标签: 三国,孙资

更多文章

  • 孙资、刘放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竟然能更换大将军人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宇,司马懿,刘放

    在《虎啸龙吟》当中,资历甚浅的曹爽之所以能够取代燕王曹宇出任大将军,缘于中书省两位长官孙资、刘放二人的运作。此外,司马懿能成为辅臣,同样缘于二人的推荐。那么这两位在之前不“显山露水”的人物究竟是何背景?他们为何敢于介入明帝曹叡的托孤重事,改易大将军人选呢?孙资、刘放同为中书省长官,权势极大据正史记载

  • 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孙资简介 孙资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曹魏,曹操,曹叡

    孙资(?—251年),字彦龙。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孙资三岁丧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长大后入太学,为同郡重臣王允赏识,荐为县令。后兄为人害,孙资刺杀仇人后携家眷避居他乡,好友贾逵荐之于曹操帐下。先为功曹,后任计吏,参丞相军事,受尚书令荀彧称赞。魏国建立后,孙资为秘书郎,后转右丞

  • 三国隐藏最深的智者,孙资毁掉了蜀魏二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资,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资,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孙资,字彦龙,出身于山西平遥一个平民家庭。孙资家门不幸,三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好在他还有一个已经成家的大哥,把他抚养成人。孙资天资聪颖,自幼勤学苦读,饱读书史,满腹才学,年纪轻轻就名噪一时。曹操起兵后大力招揽人才,他听说了孙资的名声,再三

  • 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阮氏女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阮氏女,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名士许允之妻阮氏,又称为阮氏女。陈留尉氏人。阮氏女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貌丑而见识非凡。 她出身士族之家,是卫尉阮共(字伯彦)之女、阮侃(字德如)之妹。 嫁与许允后生有二子:许奇,官至司隶校尉;许猛,官至幽州刺史。名士许允的妻子是卫尉阮共的女儿,阮侃的妹妹,容貌非常丑陋。结婚的合卺礼行

  • 见识非凡的阮氏女,她是如何救下两个儿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阮氏女,三国

    阮氏女是魏晋时期许允的妻子。魏晋时期讲究士族门阀之间通婚,寒门女子生得再漂亮也只能嫁给士族为妾。许家是世家大族,迎娶同为大士族的阮家千金为妻自是门当户对的好姻缘。即使许允事先知道新娘相貌奇丑,在那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重视门阀制度的魏晋时期,许允没有说“不”的权利。至于阮氏女究竟丑到何种程度,

  • 曹操为何不找张闿报杀父之仇?背后打什么算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

    而曹嵩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徐州辖区的琅琊郡,陶谦要捕杀曹嵩有很多的机会,可是曹嵩一直活的好好的。而曹操派去的泰山太守应劭,曾经在初平三年和陶谦一起并肩作战,讨伐李傕,两人感情非浅。从这几点看,陶谦派出人马保护曹嵩,向曹操示好才是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可惜,问题出在护卫的将领身上。曹嵩从琅琊前往兖州,携带一百

  • 悬疑!枭雄曹操为何不找张闿报杀父之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

    曹嵩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徐州辖区的琅琊郡,陶谦要捕杀曹嵩有很多的机会,可是曹嵩一直活的好好的。而曹操派去的泰山太守应劭,曾经在初平三年和陶谦一起并肩作战,讨伐李傕,两人感情非浅。从这几点看,陶谦派出人马保护曹嵩,向曹操示好才是最可能发生的情况。网络配图可惜,问题出在护卫的将领身上。曹嵩从琅琊前往兖州,

  • 揭秘:杀死曹操父亲的“张闿”后来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闿,三国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曹操的父亲路过徐州,徐州牧陶谦为徐州计,想要款待曹嵩以讨好曹操。但是,不料派去护送曹嵩的陶谦部将“张闿”贪图钱财,于是就杀了曹嵩、夺了钱财跑了。于是,曹操报父仇而伐徐州……那么,贼将“张闿”后来怎么样了呢?“张闿”本为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为陶谦账下都尉。曹操的父亲曹

  • 夏侯夫人:三国名将张飞之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侯夫人,三国

    夏侯氏(187年或188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夏侯渊从女,夏侯霸从妹,蜀汉名将张飞之妻。夏侯渊曾经在荒年舍弃自己的幼子,救活了已故弟弟的女儿,但未知是否即夏侯氏。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三四岁的夏侯氏住在谯县,出城拾柴时被张飞所得,张飞知道她是良家女子,于是娶其为妻,之后生下的

  • 张飞和夏侯夫人生的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为了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侯夫人,三国

    虽说三国时期是纷乱的,但是实打实的算下来,很有意思的是三国实际上算来算去可以说是一家人:刘备的妻子是孙权的亲妹子,而孙权的妻子是袁术家的女儿,而孙权的哥哥有是袁术的收的儿子,曹操的女儿呢,又进了刘家的门,其丈夫是刘备的侄子刘协,还有张飞娶的是夏侯家的闺女,夏侯家跟曹操又是同源同族的。张飞和关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