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称帝后,面对匈奴的骚扰,为何不派韩信去打呢?

刘邦称帝后,面对匈奴的骚扰,为何不派韩信去打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1/21 2:39:00

刘邦处理与匈奴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开始是看不起匈奴。

称帝后,首先派去解决匈奴问题的是韩信(不是韩信),此人各方面都不太行,其实当时刘邦手下虎狼之将多了去了,派个这样的人去,说明刘邦根本没太把匈奴当回事。结果,韩王信去了,自己也不高兴,没多久降了匈奴。

第二阶段,这时,刘邦看事越搞越大,自己带队出马,大战一场。如果各位看官细看史书,刘邦称帝后的各种平叛,基本上都是刘邦亲自带队,不假别人之手,他还是不太放心手下帮人。但结果是刘邦大败逃了回来。

第三阶段,硬的不行,采用和亲路线,原本都是一家人,还是有共同语言的地方。相互结为兄弟,实行和亲政策,匈奴有了收敛,一直到刘邦去世。

从三个阶段来看,韩信都不在刘邦的计划之内。

刘邦称帝后韩信才三十多岁,在这之前,韩信有两次故意遏制刘邦的行为,一是“假齐王”,一是“垓下之战”前拒绝出兵。这两件事让刘邦对韩信爱恨交加,刘邦自己认为他根本驾驭不了韩信。

而韩信本身并无谋反之意,他只是业务做得比较好,希望老板早点兑现奖金和提成,但刘邦害怕韩信的强大。因为韩信随时可以取代他。

西汉建国后韩信没有洞察自己的危险,而是衣锦还乡,要了楚国的大片土地……业务员给公司创造的业绩40%自己拿走了,老板肯定不甘心。然后就因故被降为淮阴侯。可惜韩信这时候仍然没明白。

不能派韩信其实刘邦是有难言之隐的,第一,因为贲贺告发韩信造反事件,两人关系已经恶化了,派韩信带兵哗变的风险太大;第二,韩信说刘邦将兵不过十万,出于自尊心刘邦也不会再去找他,反而会找机会证明给他看;

第三,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之后意央央,即使不想造反,也不会再帮刘邦了;第四,那个时期刘邦正在努力的收回军队,不只是诸侯王的,其他嫡系将领也都被解除了兵权,不想再把兵权假手他人,更别说有过节的韩信;

标签: 汉朝刘邦韩信

更多文章

  • 清朝“学霸”乾隆水平怎么样?被刘邦曹操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

    乾隆皇帝,说起来也算是个学霸,清朝对皇子的教育一直都是很看重的。乾隆一直是佼佼者,所以才会被选为皇位的继承人。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吟诗作对,生平写了四万多首诗,比《全唐诗》总数都多。但是干什么事都是要靠一点天赋的,有些人很努力了,但就是缺那么一点点天赋。如果单从数量上来看,乾隆在写诗这件事上堪称劳模,一

  • 萧何一次领兵打仗都没有,为能官居众人至上?其实刘邦说出来我也不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萧何,刘邦,汉朝,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而他之所以能成就大业,除了他个人的机遇,还得益于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萧何,他后来成为了刘邦的宰相。而最初,他的地位比刘邦还要高,只不过因为他懂得识人,一直感觉这个人能成就大业,所以处处袒护刘邦。有一次,刘邦去咸阳服役,所有人都给了他3个钱作为饯别礼物,唯有萧何给了10个钱。

  • 辅佐刘邦夺得天下的第一谋士,死后墓地成谜,他的墓会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张良,刘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不仅称自己为皇帝,还喜欢到处巡游。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在经过“古博浪沙”一地时,车队被人行刺。因为秦始皇一直很小心谨慎,故幸免于难,此次行刺的主谋就是:被称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牛人张良。张良,字子房,祖先

  • 他为救刘邦被活活烧死,刘邦说没有他就没有汉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汉朝,纪信,项羽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争霸打了有四年时间,互有胜负,当然刘邦是负多胜少,连自己的全家老少都被项羽抓了去,可谓狼狈至极,但是刘邦最终还是反败为胜,建立了国人引以为傲的大汉朝.刘邦在楚汉争霸中多次命悬一线,其中最危险的当属荥阳之围了,在大将纪信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纪信舍命救刘邦的故事。鸿门

  • 刘邦一个功臣都没杀过?为什么会这么说没杀过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刘邦,韩信,项羽,

    严格地说,刘邦那不叫杀功臣,叫继续平定天下。秦朝末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那种情况。所以那时候打下江山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怎样来确定新政权的秩序?大家心里都不明白。(刘邦置酒图)本来,陈胜吴广起义后,原先被秦朝灭亡的六国后人或者将领纷纷起来,宣告重新恢复六国。但是这种宣告无

  • 如果韩信背叛了刘邦,真的能和蒯通预测的那样三分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楚汉争霸,项羽,刘邦

    韩信作为西汉王朝当仁不让的开国功臣,号称“兵仙”的他用兵如神,一路虏魏破赵,平代灭齐,兵指垓下,所向披靡,为汉王朝打了半壁江山。然而声名显赫的他最后却落了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惨遭吕后、萧何设计杀害。韩信在临死前为自己没有造反大呼后悔,那么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韩信真的让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上演么?

  • 为什么出身草根的刘邦能一统天下,杀了6位皇帝的刘裕却不能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南北朝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建立西汉,一统天下。而同样是刘姓的刘裕,虽然杀了六个皇帝,却还不能一统天下,实在可惜。刘裕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第22世孙。虽为皇室之后,但毕竟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与汉室正统已然十分疏远。刘裕出生于晋哀帝时期,自幼家贫,母亲更是因为分娩后患

  • 最不起眼的人居然逆袭,刘邦为何能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

    刘邦虽然建立西汉,开启两汉400年,但不管是史书还是野史对其评价都不高,为了自保抛妻弃子,甚至直骂他流氓小人。而刘邦从起事直到当上九五至尊的皇帝,他的身边,确实是一群“狐朋狗友”在为他或出谋划策,或冲锋陷阵。刘邦早年的时候,曾整日里游手好闲,被父亲斥为“无赖”。当初刘邦去拜见吕雉的父亲吕公,一个字儿

  • 为了搏得太上皇开心,刘邦确实蛮拼的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

    刘邦未得志之时,整天游手好闲,总是和狐朋狗友到处闲逛,有时还惹事生非。他父亲刘执嘉对他一直不太喜欢。刘太公有时教训刘邦说,“要是跟你哥刘仲学就好了”。后来刘邦十八岁辍学当了流氓后,他恨铁不成钢之下,竟然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不闻不问,任其放纵。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邦对母亲的感情明显比对父亲的感情深。母亲去

  • 刘邦对吕雉不再深情,莫非是吕雉给他带了绿帽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雉,刘邦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是刘邦和吕雉走过了最艰苦的日子,当走向荣华富贵时夫妻却不同心了。刘邦喜新厌旧宠幸戚夫人,而戚夫人本不是贤良淑德的品行,仗着刘邦的喜爱,不把正宫之主吕雉放在眼里。刘邦在世时,吕雉可没少受戚夫人的气,就连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都差点被戚夫人撺掇成她儿子刘如意的。想想吕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