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汉传奇故事:汉高祖刘邦为何认“龙”做父

楚汉传奇故事:汉高祖刘邦为何认“龙”做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3/12/20 23:48:26

刘邦是中国第二个封建王朝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他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帝王(约50岁左右才当上皇帝)。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粗略算一下,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五宗“最”——中国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为豁达大度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所创立的汉朝统一长达400余年;他也是最先开创汉族族名的人。然而,这么伟大的一代帝王,却偏偏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认“龙”做父,自称是“赤帝之子”。那么,刘邦真的是“赤帝之子”吗?

据史料记载,刘邦出生于今天的江苏丰县,父亲刘太公和母亲刘媪都是地道的平民,没什么靠山,刘邦出生后就是他家的老三。少年时的刘邦在乡里的口碑还算不错,但是自从十几岁之后,刘邦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读书,整日游手好闲,在乡里寻衅滋事,不务正业,成了百姓心中典型的“地痞无赖”。可想而知,刘邦四十多岁时仍旧是光棍一个就不足为奇了,试想乡里谁家敢把姑娘嫁给这样的人?

不过,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刘邦注定就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成家晚,立业更晚。在乡邻看来,这样的人这辈子算完了,最多也就勉强在泗水亭长这个小职位上熬到光荣退休。然而,刘邦自己却不这么想,他心胸很大,在一次去咸阳出公差的路上,恰巧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嗟乎,大丈夫生当如此也!”

果然,在秦朝末年,刘邦终于迎来了机会。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其中有十几个年轻力壮的人选择了继续跟随刘邦逃难。

恰逢此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陈(今河南淮阳)以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

被召集的人里就有刘邦一伙儿人,未曾想,刘邦上演了一场“鸠占鹊巢”的大戏,杀了县令,从而赢得自己迈向皇权的“第一桶金”,并被大家推举为沛公,成了一方反秦的领袖人物。

刘邦前后的变化着实让人惊叹,从一个混混,一下成为了民意代言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群雄并起的秦末,他居然成了笑到最后的人。很多人不禁要问:他凭的究竟是什么?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民间于是有了这样的传说:刘邦原本是赤帝之子下凡,命里注定要当皇帝。所以他顺应天命,斩杀白蛇,历经百战,终于平定了天下,成为名扬天下的一代开国大帝。

嗯?刘邦真的斩过白蛇吗?他真的是龙的化身,赤帝真的是他爹吗?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刘邦最后一次为秦朝当差说起。放了众人之后,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人在前边探路。没一会儿,那人惊愕地回报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我们还是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正醺,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提起佩剑跑过去,二话没说把大蛇斩成两截。关于这一点,《史记·高祖本纪》中确有记载:“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

之后,众人忽然看见小路上凭空出现了一位老婆婆,她一出现就嚎啕大哭,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他不该私自下凡间闲游啊!他睡中变化成蛇,哪知道挡了赤帝之子的去路,就被人家杀了!”

听了老婆婆的话,大家只当是她在胡言乱语。可奇怪的是,等众人走了几步再回头看时,那老婆婆却不见了,就连地上被斩成两半的白蛇也不见了。于是,众人都惶恐起来,开始相信那老婆婆说的话是真的。不久之后,刘邦酒醒,听众人说了这件神奇诡异的事,也隐约相信自己确实是“贵人”,从此便以“赤帝之子”自称。在他杀了县令、举旗反秦之时,更是以“赤帝之子”名义举行了一次祭祀活动。

写到这里,不禁让人想到一部前年十分火爆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面武则天为了达到震慑众人的目的,故意造出一个鹿化身的国师,以此来警示大家,她的统治是得到上天允许的,顺应天理的。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古代何止一二,比如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又何尝不是?他被称为是黑帝(或黑龙)的后代,而且他自己也因此成为“玄圣”,“玄”就是黑的意思。实际上,孔子只是个出身低微的私生子。

从这些事情的共同之处,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古代,凡成大事者,都要给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层神秘的光环。当然,有些是当事人本身为之,有些则是其他人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所为。

就像刘邦是“赤帝之子”一样,他可能真的杀过一条白蛇,但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故意在这个基础上附会说白蛇是白帝之子,刘邦是赤帝之子,目的无非是要神话刘邦,以此拢住人心,让身边人都死心塌地地跟他打江山。因为我们知道,赤帝本身就是个神话,至于他隔了许多世之后再度与凡人结合生儿子,就更是一种无稽之谈了。

标签: 汉高祖刘邦

更多文章

  • 刘邦底层阶级贫苦出身但为什么不爱金银珠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刘邦是亭长,出身下层阶级,不免沾染了很多流氓习气。《史记》作者对此并不讳言,说他对轻视下人,好酒好色,没有钱,常向别人赊酒喝,酒喝多了,就高卧不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成就了一方霸业。纵观历史,凡是成事之人,总是带有那么一些草莽野气和不同寻常的行为。比如宋代大将赵匡胤自以为是的黄袍加身;比如玄武

  • 揭秘:萧何为什么被刘邦选中为治国的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何

    萧何(?~公元前193),大汉开国功臣, 汉初“三杰之一”。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同汉高祖起兵,为沛丞。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汉高祖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

  •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封雍齿? 高祖封侯雍齿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封雍齿

    雍齿是汉高祖刘邦手下一名大将,但是反复不定,曾多次背叛刘邦,但最终还是投在刘邦麾下。雍齿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是刘邦统一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想杀掉他,但介于他曾立功不少,便没忍心。后来刘邦封侯时,先封雍齿为侯,雍齿封侯之谜是什么?网络配图还原楚汉争霸那段历史的历史大戏《楚汉传奇》正在热播中

  • 彭城大败后刘邦全军覆没他凭什么打退了楚军追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

    汉王二年(前205)四月,刘邦在彭城大败后,一路西逃,到达下邑,与同样参加彭城大战失败至此的妻兄吕泽汇合,才松了一口气。然后收集残兵败将,继续西逃,经梁地(今河南开封),到达荥阳(今河南荥阳)。荥阳作为战略要地,是阻止楚军西进的锁钥,所以,刘邦命令部众就此驻扎。网络配图经过彭城一役,众诸侯见汉王大败

  • 刘邦得力战将周勃为什么辞去右丞相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周勃

    周勃,西汉开国将领、宰相。公元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周勃的祖上原本是卷县人,后来迁到沛县,在早年间,周勃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据说他尤其擅长吹箫,经常为有丧事的人家吹奏。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孔武有力。后来,二人相识,起义初期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取下方

  •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下令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

    在西汉王朝的开国将领中,能够和刘邦有过命交情的,除了留侯张良之外,就是樊哙。想当初,如果不是樊哙勇闯鸿门宴,大胆指责项羽的种种过错,估计刘邦连第二天的太阳也看不到了。就此,樊哙变成了刘邦的救命恩人。所以,在刘邦当上汉王之后,樊哙是第一批被封为侯爵的人。西汉王朝建立后,樊哙又因卓越的军功而被封为左丞相

  • 历史上著名的宴会:项羽不杀刘邦背后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著名的宴会

    鸿门宴的酒还没有喝完,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顺着尿道子就溜走了。这很叫人纳闷,刘邦来参加鸿门宴,随从只有“百余骑”,项羽要杀他,他能跑得了吗?即便上厕所,也得被人牢牢盯着。所以,有人认为,刘邦表面看是溜走的,实际上是被项羽放走的。这样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但我以为只说对了一半:

  • 探秘刘邦为何唯独迟迟不给亲侄子刘信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凡是跟自己沾点亲带点故的都封王封侯,却唯独迟迟不愿给自己的亲侄子、他大哥刘伯的儿子刘信任何封赏,在他父亲刘煓多次追问之下,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给刘信封了侯,封号更是稀奇古怪,叫做“羹颉侯”。“羹颉”也就是“刮饭锅响以示羹尽的意思。封侄子为“羹颉侯”,明显有侮辱人的味道,这到底是这么回事

  • 寡情好色的刘邦生生把老婆吕雉逼成蛇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美国曾经有本《为何女性应当统治世界》的畅销书,作者是美国前白宫女发言人,书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那就是:如果女性拥有统治世界的权力,那么“政坛将更和谐,商业将更繁荣,社会将更健康,而整个世界将会更加宜居、更加和平。”她还将二十世纪列为“最血腥的一个世纪”,认为这一百年中充斥了“战争、恐怖主义、宗

  • 解密刘邦打败项羽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打败项羽的六大要素

    楚汉战争中,作为强者的项羽败了,弱者刘邦却胜了,这是为什么呢?小编总结刘邦胜出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那么刘邦打败项羽的六大要素是什么?一、民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比较了解百姓疾苦和要求,一进关中就提出“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罪,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一切法令,作废!并宣称:“我领兵入关,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