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纯粹作秀?揭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纯粹作秀?揭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83 更新时间:2023/12/18 0:44:54

导读:作为对手,项羽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错再错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而刘邦虽不是军事家,但绝对是一个政治家,看了以下内容,你就会了解刘邦为何要三次哭祭项羽。

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

网络配图

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为除去项羽更是不惜代价,现在项羽已死,刘邦心中真可谓乐不可支,怎么可能有伤痛之情呢?既无伤痛之情,刘邦怎么可能为项羽一洒伤心之泪呢?所以,刘邦哭祭项羽,绝非伤痛,而是作秀。

《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时,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时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如果称“项王”,那当然更是尊敬了。

可是,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提到项羽,从不称“项籍”。要么称“项王”,要么称“项羽”,郑君这样做显然是坚守自己作为西楚国臣子的礼节,以表示自己不忘昔日的君臣之礼。

于是刘邦下令,凡是称项羽为“项籍”的原项羽部下都升为大夫,而把坚持称“项羽”或“项王”的郑君一个人赶出了朝堂。郑君虽然为此断了仕途,病死家中,但是,他始终不愿以蔑称项羽作为个人的晋身之阶。可钦可敬!我们可以拿这件小事和刘邦在项羽死后为项羽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哭祭项羽一事相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哭祭项羽的虚伪。

网络配图

此事不仅说明了刘邦的虚伪,而且还说明了刘邦对项羽的忌恨和心胸的狭隘。项羽已经自杀,刘邦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是,刘邦对项羽仍然耿耿于怀,非要原项羽的部下提到项羽一律蔑称之,不许尊称之。

刘邦以哭作秀,并非仅此一例。

汉二年(公元前205)刘邦一出函谷关,到达新城(今洛阳偃师),就接受当地一位董姓乡官的建议,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举行葬礼,并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了三场。(“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刘邦为什么要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三场呢?我们只要看看刘邦哭祭义帝之后的一连串行动就可以明白。

第一,向天下诸侯发文书,宣告项羽诛杀义帝是大逆不道。(“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不道。’”)

第二,号召天下诸侯随从自己讨伐项羽。(“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从此,刘邦就处处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作为自己东伐项羽的原因。

可见,刘邦哭祭义帝的目的是为自己树立一面正义的旗帜,宣布自己是正义之师,讨伐项羽是要为义帝复仇,诛杀以臣弑君的元凶项羽。刘邦不是个军事家,但是,绝对是一个政治家。刘邦深谙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一真理。他需要一面正义的旗帜,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楚汉战争”中抢占一个道义上的制高点,以便利用这个制高点打赢这场战争。

因此,刘邦此哭,政治目的非常明确:为自己消灭项羽捞取政治资本。

项羽一生英气逼人,绝少流泪,唯一一次例外,是“霸王别姬”:

网络配图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如果将项羽这唯一的“一哭”和刘邦的哭祭义帝、哭祭项羽这“两哭”做一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

项羽是为情而哭:项羽败亡之前,只与美人虞姬哭泣而别,表现了西楚霸王柔情万种的另一面。因为项羽和虞姬此别乃生死之别,从此,霸王出逃,虞姬自杀,永无相聚之日。

为了为自己树立一面正义的旗帜,刘邦“二哭”,并非出自伤心难过。无论是义帝,还是项羽,他们的死关刘邦何事?而刘邦的哭祭,纯粹是一场政治作秀罢了。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屡战屡败的刘邦凭什么能够消灭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

    哪怕项羽存在以上致命弱点,还是将刘邦打得到处乱窜。直到最后一战垓下之战前,基本上都是刘邦在逃跑。从战术而言,项羽是个技术派,见谁灭谁。然而,十有九胜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屡战屡败的刘邦为什么笑到最后呢?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5年09月09日第A12版,作者:刘黎平,原题:项羽之败在于不善经营子

  • 吴芮:刘邦八位异姓诸侯中唯一活下来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芮,刘邦

    吴芮(读wu rui)江西人,秦朝末年百越领袖,吴王夫差的子孙,第一个跟随陈胜吴广起义的秦朝官吏。项羽分封天下,吴芮为衡阳王,后改投刘邦,被封为长沙王。在张良的建议下,主动让出领地,去除军队,是刘邦时代八位异姓王中,唯一留下来的诸侯。网络配图吴芮的吴国身世关于吴芮的身世,最远可以追溯到吴越争霸时期。

  • 秦末年子婴为何不做任何反抗甘心投降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子婴为何不做任何反抗甘心投降刘邦

    秦二世被逼自杀后,赵高刚开始想趁机篡位,然而文武百官不同意,只好宣布立子婴为帝。此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子婴显示出了果断睿智的政治才能,几年来,赵高残害忠良、卑鄙无耻的一举一动子婴都了如指掌,他决定趁此机会为国锄奸,杀掉赵高。为此,子婴与家人精心策划,只等赵高上钩。五日后,赵高几次派人请子婴到宗庙接受

  • 历史上是西楚霸王项羽好还是汉王刘邦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

    项羽和刘邦,一个是西楚霸王,一个是汉朝政权的开创者,两人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是论心计,论智谋,莽撞的项羽也许并不是刘邦的对手。在感情上,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之久,一曲霸王别姬久唱不衰。他们俩缠绵悱恻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项羽对虞姬的深情正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相对而言,刘邦在感情上则

  • 刘邦为何能够打赢项羽?因为他身边聚集这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刘邦之所以能够在楚汉争霸中,最终战胜项羽取得天下,这些与他身边的沛县集团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这些人对他绝对忠诚,刘邦才能够把整个团队的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个人的领导地位也得到了进步的凸显。而项羽阵营就缺乏这样的人,无法形成凝聚力,各怀鬼胎,最终失败。沛县集团,这些人是刘邦的班底,正是他们的存在,

  • 为何一生骁勇善战的项羽终究对不过刘邦这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项羽

    项羽,24岁跟随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反抗暴秦,在巨鹿这个地方破釜沉舟一战,更是创下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从此开始威名远扬。在项梁死后,年纪轻轻的项羽更是成为天下各路诸侯的盟主,威震天下,天下诸侯无一不要看项羽的面色,而此时的刘邦也只不过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那为何项羽最终还是敌不过刘邦呢?这就要

  • 刘邦斩蛇很牛朱元璋也不差,与神蛇一起喝酒!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一 汉高祖斩蛇说起刘邦,很多人立马就想起司马迁在《史记 高祖本纪》里讲的那个故事。说话刘邦刘亭长押着一队人送到骊山去修陵墓。大家都知道有去难回啊,于是逃亡者众。刘亭长双拳难敌众手啊,反正也没余几个人了,干脆,你们都闪吧。我老刘也要翻个筋斗去也!网络配图碰到如此仁义的刘亭长,大伙深受感动,说反正如今天

  •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下令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

    在西汉王朝的开国将领中,能够和刘邦有过命交情的,除了留侯张良之外,就是樊哙。想当初,如果不是樊哙勇闯鸿门宴,大胆指责项羽的种种过错,估计刘邦连第二天的太阳也看不到了。就此,樊哙变成了刘邦的救命恩人。所以,在刘邦当上汉王之后,樊哙是第一批被封为侯爵的人。西汉王朝建立后,樊哙又因卓越的军功而被封为左丞相

  • 揭秘英雄项羽为什么终究败于刘邦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

    项羽是为人所熟知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的天生神力为人所熟知。曾经带领部队与秦军激战,破釜沉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神话。后来宰割天下,分封天下诸王。不过,楚汉之争四年后却以项羽自刎乌江结束。那么这个不可一世的楚霸王为何惨败,项羽为何不自己称皇帝。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只能以失败告终吗?网络配图在楚汉之争

  • 揭秘:一代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高祖刘邦

    刘邦,原市井无赖,却3年灭秦,3年灭楚,建立了汉朝,被历史复印件为杰出的政治家,指挥家,然而,晚年的刘邦,却因猜忌功臣,在西征中被流箭击中。网络配图刘邦统一当时的中国后,陆续地把韩信、英布、彭越等楚汉之战中立过大功的7位大臣都封了王,并让他们占据着战国时期几个国家的故地,并让他们拥有很大的兵权,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