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 堪称第一跳槽大神

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 堪称第一跳槽大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94 更新时间:2023/12/18 12:09:10

用当下时髦的话语来形容,“择木而栖”的韩信堪称“楚汉第一跳槽大咖”。之所以称第一,是因为他的槽跳得最高、最险。这颇具革命性的一跳,不仅改变了韩信的命运,还影响了历史进程。

韩信是今江苏淮阴人,约生于秦始皇十七年。史书中,那位“饭信”的漂母透出一点信息:“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有人据此推断,韩信为韩国庶王孙。但也有史家认为,“王孙”只是一种尊称,“如言公子也”。

网络配图

韩信是否为王孙难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仅具有相当的教育背景,而且熟读兵书战策。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韩信恰恰十五六岁,正是读书的年龄。暴秦的《挟书律》规定,敢有收藏诸子百家著作的,连人带书一起烧掉;命令下达30天内仍不烧书的,在脸上刺字涂墨,发配到边地日夜防守敌寇、修筑长城。在如此残暴的统治下,即便如张良那样出身显赫的人(祖父和父亲都做过韩国宰相),也只是有幸得到一部 《太公兵法》。韩信如系草根,焉能熟读兵书战策?

由于从小就受到了教育,所以韩信素负大志。秦二世二年,项梁的起义军渡过淮水,韩信仗剑从戎,成为项梁麾下的一名亲兵。这年九月,项梁兵败战死,韩信便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个郎中——执戟卫士。之后,韩信屡次向项羽献计献策,以求重用,均未被采纳。亚父范增屡次荐举他,可是项羽刚愎自用,自负手下猛将千员,始终未把韩信放在眼里。后来,范增到彭城去见义帝,临行前再三叮嘱项羽:“韩信乃不世之材,用则重用,不用杀之。”

韩信知道项羽不会重用自己,最终选择弃楚投汉。初到汉军,韩信只是做了个接待宾客的连敖官。后来因事犯法,被判处斩刑。同伙13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时,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夏侯婴,便高喊:“汉王不是想要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滕公感到这个人的话不同凡响,又见他相貌堂堂,就想把他放了。

网络配图

经过一番交谈,滕公对韩信大为欣赏,于是报告给刘邦,但刘邦“未之奇也”,只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管理粮仓。治粟都尉管理着供应几十万大军的储备粮,大小粮仓星罗棋布,还有很多散堆在地上的谷子,像一座座小山,可谓恒河沙数。此前所有治粟都尉上任时都只是看看账目就完事了,谁都不知道储备粮的准确数量。韩信来到仓所,没有看账目,而是直接验看仓廒,清点粮仓和粮堆的数量,然后对管理账目的人报出军粮一共是多少多少。管账的人打开账本一看,居然一点不差。

滕公闻知此事,立刻报告给萧何。萧何亦以为奇,于是召见韩信:“适闻贤公清点粮仓谷堆,不知何法便能知如此大数?”韩信说:“算有小九之数,有大九之数,若能精通此法,虽四海九州亦可算出,况区区仓谷乎?”萧何称赏,延之上坐,拱手对韩信说:“愿贤公论天下之形势,决天下之安危。”

网络配图

韩信说:“汉王虽左迁褒中,然养威蓄锐,为虎豹在山之势,使智者无以用其谋也。项王虽然所向无敌,但天下诸侯均有背叛之心,外若为安,内有隐患。汉兵失此机会而不东征……虽老死不得出褒中矣!”萧何近前附耳曰:“前日栈道已烧绝,汉兵无路可出,奈何奈何?”韩信笑道,前日烧绝栈道,必是智者与丞相计议,定当另有别路可通汉兵,此计只可瞒项王,不可欺智者……

萧何见韩信议论如江河滔滔万里,心甚奇之,认定破楚元帅非韩信莫属。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刘邦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何唯独没有杀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

    刘邦能打败项羽,建立大汉帝国,主要的原因在于刘邦能善于用人也善于拉拢人。许许多多的谋臣武将舍生忘死地为刘邦卖命。大汉帝国建立初期,刘邦手底下的能人有很多,但之后,这些人都被刘邦以各种理由清除掉了,比如韩信,比如英布,还有彭越等等。然而有个人在刘邦还是亭长时候就追随刘邦,而且功劳很大,直到刘邦死去,他

  • 刘邦军中竟有两个韩信?谁死得更有尊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信

    刘邦军中有两个韩信,一个是很多人熟悉的韩信,名列汉初三杰,最后被吕后和把他从月下追回来的萧何设计绑起来干掉,夷了三族;一个是韩王信——本名,确实就是韩信,为了不与那个韩信搞混,所以人们称他韩王信,因为他被刘邦封过韩王。网络配图他经历奇特,最终被汉将杀死。然他的子孙,却又归汉,且因功封侯——两个韩信,

  • 商山四皓有啥厉害之处?为何连刘邦都不敢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山四皓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但他由箭伤引发的病日益严重。刘邦越来越迫切废立太子。一次朝宴,刘邦发现太子刘盈坐着四位80多岁的老人,但装束十分讲究。刘邦觉得很奇怪,就问:“你们是谁?”四位老人各自报了姓名: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听说后大为吃惊:“我请你们多年,你们逃避我。为什么要

  • 审食其与吕后偷情刘邦为何还会给他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审食其

    审食其(出生年不详—前177年),西汉人沛县,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刘邦得天下后,封审食其为辟阳侯。与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有暧昧之情,后来成为吕后的男宠。去世后封谥幽侯。审食其与汉高祖刘邦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两人互相认识。刘邦自立为王为沛公后,外出闯天下,就将家中老小交托给兄长和审食其看护。审食其对他们

  • 一代智谋:张良未卜先知助刘邦夺取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良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从正面来说秦始皇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另一面秦朝暴政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揭竿而起。时势造英雄,大乱必出大贤。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纷纷招兵买马。一方面治乱维稳,另一方面扩充实力,统一天下。网络配图当时有一位神人,他在十年前就料到了秦末暴乱的局面,为了

  • 揭秘:刘邦的二奶们为何都斗不过吕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雉

    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有一个鼎鼎有名的二奶,人称戚夫人。她因在家乡定陶与刘邦一次偶然的艳遇而成为了这位开国皇帝的宠妃,曾随刘邦征战四年。她也是西汉初年的歌舞名家,她擅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戚夫人舞时只见两只彩袖凌空飞旋,娇躯

  • 秘闻:一代帝王刘邦竟也被带过绿帽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

    有句话说“后宫佳丽三千”在中国古代,后宫有着无数的女人。但这就造成了男女比例极其不协调的现象,如此一来,就造成了有些后宫女人给皇帝戴绿帽的情况。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就被戴了绿帽。网络配图给刘邦戴绿帽的这个手下是他的同乡,名叫审食其。刘邦自立为沛公后,将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托付给审食其照顾。彭城之战,项羽

  • 刘邦之妾戚夫人为什么会被后人供为厕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戚夫人

    戚夫人(?-前194年),又称戚姬,秦末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刘邦做汉王时得到她,很是宠爱,生下赵隐王刘如意。刘邦因宠幸戚夫人,才继而认为吕后之子刘盈为人仁弱,不像自己的个性作风,戚姬得到宠幸,常跟随刘邦到关东,她日夜啼泣,要让刘邦下定决心废黜吕后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

  • 生性猜忌的汉高祖刘邦为何对张良信任有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良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对于这个人估计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谋圣”。刘邦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他。他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猜忌过的,从头到尾刘邦都对他的信任有加。一、亡国之恨 行刺秦王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祖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的韩昭侯、

  • 刘邦吕后灭了很多有功之臣为何唯独没动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良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秦汉时人,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