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刘邦的遗嘱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

为什么说刘邦的遗嘱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05 更新时间:2023/12/20 23:23:38

吕后问高祖日: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日:曹参可,其次,日: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日: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环环相扣,百密无一疏。两道遗嘱不但是汉初政局的直接反映,也是汉朝后来发展的指示灯。人事安排的遗嘱使汉朝刘氏江山得以稳固,而白马之盟,更是让刘姓江山延续了三百七十年。刘邦的遗嘱,有一小部分是对秦朝历史的反思,更大一部分是对当时形势的总结。

人事安排的玄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62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此时朝廷内外,皇宫内外气氛很不正常。皇宫外的重臣们知道皇帝命不久矣,但无计可施;经常在刘邦病榻前伺候的吕后不知夫君到底还有什么打算,也是忐忑不安。

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地询问还有什么遗言,刘邦不回答。她只好以政治家的身份追问道:“您走后,丞相萧何也死了,谁还能承担百官之主的重任?”

丞相一职在秦时就已经成为百官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政府首脑。而皇帝只不过是皇族的首脑,一个皇帝如果不是昏庸透顶,那他对丞相一职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丞相为皇帝服务,但却直接管理百官,也就是政府。如果说,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代言人,那么,丞相就是让这个国家运转起来的指挥人。

所以,一向有政治头脑的吕后开门见山,直接把最关键的问题挑了出来。刘邦虽然已将死,但大脑仍很清醒。于是,他说出了第二道遗嘱(第一道遗嘱是指白马之盟)。

他回答吕后:“曹参。”

吕后又问:“之后呢?”

刘邦道:

“王陵。”但随即又补充道,“王陵这个人有些迂愚刚直,可以让陈平帮他。陈平智慧有余,但是难以独当重任。所以,一定要用周勃来帮他。而周勃可以做太尉。也许外人会认为周勃缺少文才,但是客观地说,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

吕后心里有些不高兴,尤其是最后一句话,什么叫安定刘氏天下?她又问道: “这些人都死掉了,谁还能代替他们呢?”刘邦高深莫测地回道:

“那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事了。”刘邦心想你也活不到那个时候了,操那么多心干嘛?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死在长乐宫,政治家吕后秘不发丧,她把理由说给幸臣审食其听:

“朝廷元老大臣当年都与皇帝平起平坐,北面称臣就快怏不乐,现在要让他们在我儿刘盈面前俯首称臣,心中定然更是不服,若不统统将他们诛杀灭族,天下恐难安定。”

审食其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但曲周侯郦商听说这件事后就大叫不好,他告诫审食其说:

“太后要杀人,绝对不好。陈平、灌婴在荥阳有大军10万,樊哙、周勃在燕、代有大军20万,若闻诸将遭诛,必定联兵回攻关中。到时候,大臣内叛,诸侯外反,高祖基业就烟消云散了。”

审食其听罢,立时感到事态异常严重,不敢有丝毫耽误,急忙进宫去找吕后汇报。吕后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她能分清事情的轻重,从而改变了初衷。

于是,她按照刘邦的遗嘱,在萧何死后,任命曹参为相。之后又陆续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邦遗嘱中所提到的几位可以重用的大臣以及他们的排名顺序:曹参一王陵一陈平一周勃。

曹参,是刘邦坚定的追随者。在对秦军、项羽及叛军的无数次战斗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并非是他被刘邦看好的因素,刘邦之所以看好他,是因为此人好黄老之学,并懂得进退周旋之道。果然,曹参接任相国后,无为而治,“萧规曹随”。

表面上来看,这是黄老之学和当时的汉朝政局所要求的。深一层来讲,他不能搅动吕后掌管的汉政权,因为当时的形势是,吕后随时都会掀起一场宫廷政变。

曹参之后的王陵,治国能力并不强,但此人宁肯掉脑袋,也不会放弃原则,使得吕后往往在一些为自己家族争取利益的情况下碰软钉子。吕后在这种情况下去询问陈平,陈平是个诡计多端、保身有术的家伙。他满口答应吕氏的一切意见,而背地里却跟周勃联系紧密。

这正是刘邦的英明之处,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他没有军权,而太尉周勃正弥补了这一缺陷。吕后去世前,吕氏的势力已经达到顶峰,作为丞相的陈平和作为太尉的周勃几乎被排挤得无事可干。可当吕后一死,在诸吕欲作乱之时,陈平立即跳了出来,因为深谙保身之术的他知道,一旦吕氏得了天下,他陈平就只能等死。所以,他立即联合掌握帝国军队的太尉周勃和刘氏宗室成员,迅雷不及掩耳地诛灭了诸吕。刘邦说“安定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果然言中。

但是,仅凭这道对人事安排的遗嘱,刘邦就有那么大的自信保住刘氏天下吗?刘邦对吕后的了解,恐怕要远比我们深刻得多。吕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政治家,难道仅凭这张人事安排的网,刘邦就自信能罩住吕后?

牵制:高超的艺术

稍有常识的人通过刘邦立的人事安排遗嘱,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邦把遗嘱交付吕后,本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和秦始皇交托给赵高的遗嘱一样,这也是一个信息的单向传递,在汉初政局不稳的形势下,发生问题的概率非常之大。

尤其是当太子刘盈是个懦弱怕事之人的情况下,确切地说,太子刘盈会成为懦弱者,完全拜刘邦所赐。刘盈在童年时曾受到过两次很严重的惊吓,第一次是项羽的军队对刘邦的家乡进行大扫荡,掳走了刘盈的祖父和母亲。

当时,小刘盈不过5岁,因为个子小而藏在草丛里幸免于难,但惊吓是肯定有的。第二次更是可怕,他跟着刘邦躲避项羽的追杀,而刘邦嫌车上载重太多,影响逃命,于是按照胖瘦的次序,将刘盈姐弟从车上踹下去。那可是亲爹啊,亲爹把自己从车上踹下来送给了前来追赶的仇人。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这种“连摔带吓”,从此以后,刘盈有一种很“宝贵”的性格:懦弱怕事,一遇事就如惊弓之鸟。

刘邦在太子一事上曾想过动大手术,拿下刘盈,立他最宠爱的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但是,在刘盈母亲吕后和众大臣的反对下,他最终没能成功。

在刘邦看来,因为要被废掉的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在“母以子贵”的传统下,吕后的反对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可连大臣也反对,刘邦就觉得很纳闷。

虽然大臣们给出的理由是废黜太子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但刘邦觉得这种理由并不充分。

吕后当然有控制刘盈的想法,而那些大臣们也未尝不做如是想。即使这些人没做如是想,现实情况也确是如此。当时的情况是,能够危及刘盈执政的势力一个是以吕雉为代表,包括吕泽吕产吕禄叔侄在内,我们称其为“后党”;另一个是以萧何为代表,包括曹参、周勃、灌婴在内,我们称其为“相党”。双方都与刘邦至亲至密,刘邦实在不能将他们明目张胆地干掉。但刘邦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这种办法也只有流氓才可以想得出来。

在遏制“相党”上,刘邦为刘盈培育了一位刚毅坚忍的母后,而且母后的身边还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后党”!在“后党”的遏制下,由于萧何羽翼颇丰,威望又高,刘邦就逼其脏污自保,给他戴上“与民争利”的帽子,使他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同时他又把吕后的妹妹嫁给了大将樊哙,让萧何不能指挥,在经过一番动作后,刘邦的预想达成了。

首先,两股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谁也不能奈何谁,谁也不能消灭谁。“相党”的人如果有非分之想,就要考虑考虑吕后;而吕家如果有人存非分之想,那必须要看看丞相是什么态度。

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在汉朝时期丞相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吕氏肯按照刘邦的意思来任命丞相,那么,汉帝国就会按照这些丞相的意思向前走。

但是,刘邦的这种牵制艺术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他在上这一道保险前早已经上了另外一道保险。这道保险就是诛灭异姓诸侯。

标签: 汉朝

更多文章

  • 楚汉战争刘邦取得最终胜利之后,为什么没有给项羽泼脏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汉战争,项羽

    在战场上一向有一个定律叫成王败寇,也就是作为胜利的一方是完全有资格去书写历史的,那么失败的一方在历史上的形象一般就是不怎么样的,就比如纣王、夏桀,他们作为王朝的末代皇帝,身上自然是承担了不少下一朝代泼的脏水,不过也有例外,就是楚汉之争最终胜利的刘邦,好像并没有往项羽身上泼脏水,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刘

  • 刘邦对樊哙有什么深仇大恨 为何一定要让他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刘邦

    开国皇帝都喜欢屠杀功臣,最有名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说起刘邦屠杀功臣那可是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不过他屠杀的都是异姓诸侯王。刘邦小农意识严重,即使当了皇帝也无法摆脱其阶级属性,他认为刘家的天下就应该让刘家人来守护,异姓必有异心。中国几千年农民都是这种意识,他们没有博爱的胸怀,认为除了家人以为其他都是

  •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所有有亲戚关系的人都做了官,除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为人所景仰的大国。古代的时候在全世界有很多地方还过着蛮夷的生活,中国就已经统一,并且过着文明的生活。但是在周王室的衰败之下,中国四分五裂成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经历了几百年的分裂和战乱,终于在公元216年在秦始皇的努力下又一次统一了全国。按理来说,人们应该感谢秦

  • 刘邦、赵匡胤、朱元璋这三个人放到同一朝代,谁会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帝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假设,假设将三国的刘邦、宋朝的赵匡胤、明朝的朱元璋放在一个朝代,这三个人都是一代枭雄,如果将他们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谁又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谁又最终能够登基坐上皇帝呢?所以今天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他们三个人谁到底更胜一筹。古代有句谚语:时代造英雄,在不同的朝代就会造

  • 戚夫人为什么会得到刘邦如此的宠爱 她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刘邦

    我们知道刘邦最宠爱的就是戚夫人,那么我今天就来谈谈历史上的戚夫人,戚夫人,出生于公元224年,死于公元前194年,她在世活了30岁。戚夫人后人又称为戚姬,是当时秦朝末年定陶人。可以说刘邦对她是非常的宠爱。她被刘邦受封于汉王后,并且进入了刘邦的后宫。得到了汉王刘邦无限的宠爱。生下了刘邦的第三个孩子刘如

  • 刘邦不喜欢刘盈吗?那为何还立他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盈,汉朝

    在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帝都是子承父业,而继承皇位的皇子一般都是皇帝最宠爱或者最喜欢的哪一个,但是在刘盈身上却不一样,刘盈是刘邦的嫡子,但是刘邦并不喜欢刘盈,反而宠爱的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那么为什么最后坐上太子职位的是刘盈呢?关于古代皇位继承制的惯例,一般是遵循立嫡立长的传统。刘盈的母亲就是刘邦的皇后

  • 韩信被告谋反,陈平连问刘邦五个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邦在多年的打拼下,终于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汉江山,然而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不为别的,得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有人抢自己的丰收果实,这不,没多久刘邦就听到了手下的预警,说韩信要谋反,端坐在宝座之上的刘邦自然不会放任这种情

  • 项羽收复彭城,为什么没用吕雉报复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楚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古代的战争中,女人做了俘虏是非常悲惨的事,她们被看作是战利品,或赠或辱杀或霸占。比如北宋年间的靖康之耻,除了徽钦二帝,还有上万人被虏往金国,其中后宫皇后嫔妃公主,就占了大半。她们在金国饱受羞辱折磨,无一人能得到善待,非

  • 作为刘邦发小的卢绾为什么要反叛呢 反叛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刘邦

    卢绾,西汉太祖皇帝刘邦的老乡,而且是正儿八经的老乡,两个人都是丰邑中阳里人,也就是一个村的。说来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卢绾和刘邦两个人还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可以说是从小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因为两个人的父亲也是好哥们,所以从小大大,两个人不但一起玩耍,还一起读书,两个人的关系可见非比寻常。刘邦当泗水亭长时

  • 刘邦封了四位同姓诸侯王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端,400多年的发展都是在刘邦的基础上完成的,他为汉室创建了发展的蓝图,刘邦设定的八个异姓诸侯王和四个同姓诸侯王,来帮助自己坐稳汉室江山,他们对汉室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异姓王都是他的生死与共的好兄弟和好朋友,他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