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好酒好色的流氓皇帝刘邦一生不改本性 原因在哪

好酒好色的流氓皇帝刘邦一生不改本性 原因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59 更新时间:2024/2/12 7:18:57

我觉得司马迁最让人值得钦佩的地方,就是在《史记》大部分篇章里,能够秉笔直书,如对当朝开国皇帝刘邦,他当然有粉饰之词,但更多的则是春秋笔法,既有直白的评论,又有含蓄的曲笔,把刘邦性格中不论光明的还是阴暗的,都表达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既看到了成就霸业者的宽广胸怀,又看到小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亲人的毒辣心肠。

从《史记•高祖本纪》开篇文字中,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司马迁对刘邦性格的这种公允而深刻的概括,文曰:“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网络配图

这段文字中,至少写出了刘邦性格中的个特点:一是宽厚仁慈(仁而爱人);二是乐善好施(喜施);三是性情豁达(意豁如);四是抱负远大(常有大度);五是游手好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六是好戏弄人(廷中吏无所不狎侮);七是好酒好色(好酒及色);八是欠账不还(两家常折券弃责)。

当然,刘邦的性格特点远不止此,这只是司马迁对青年刘邦的总结,后来随着经历、识见、地位的变化,他还有更多的性格表现,比如轻薄文人、猜忌部下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司马迁的这段文字,已经把刘邦的本性表现得丰富而饱满,可以说,刘邦无论为游手好闲的农人时,乡村小吏亭长时,还是统领千军万马的汉王时,抑或最后打下江山成为开国帝王时,他的本性几无变化,他就这么个人。

这八个性格特点中,有四优四缺,优点如宽厚仁慈、乐善好施、性情豁达、抱负远大等;缺点如游手好闲、好戏弄人、好酒好色、欠账不还等。然而仔细分析刘邦由一介农夫到一国之君过程中的行迹,会发现他的优点是有条件的,他的缺点是无条件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他游手好闲、好戏弄人、好酒好色、欠账不还这些性格特点,归根到底是因为自私自利的反映,一个人不自私,不可能游手好闲,把养家糊口的重担交给年迈的父母;一个人不自私,更不至吃白食,欠帐不还,把自己的酒食寄托在他人的辛勤劳动和痛苦之上。

网络配图

然而,这样一个人,怎么还会宽厚仁慈、乐善好施、性情豁达、抱负远大呢?因为这些性格特点,是在没有利益争执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倘若有利益之争甚至性命之时,那就不会这么仁慈或豁达了,到了要做关键选择的时候,这种人哪怕牺牲父母妻子也是在所不惜的。

刘邦在彭城大战大败于项羽楚军仓皇逃生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最能反映出他的自私性格。

第一件是及时行乐。彭城大败后,刘邦差一点被楚军活捉,幸亏楚将丁公善心大发,放他一马,使他得以逃过一劫。随后,刘邦逃经沛县,派人到老家接老父妻儿,家里却人去楼空,家人不知所踪,他只得继续西逃。某晚,他借宿于一个戚姓农户家,戚家只有父女二人,结果刘邦在酒足饭饱之后,竟然与戚女同床共枕巫云楚雨起来,在家人失散、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刘邦也真有“好心情”。

第二件是抛儿弃女。刘邦派人到老家没接到家人,却在西逃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儿女。《史记•项羽本纪》载:“汉王道逢得孝惠(即后来的孝惠帝,刘邦长子刘盈)、鲁元(即后来的鲁元公主,刘邦与吕雉所生女儿),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夏侯婴)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在逃跑的过程中,刘邦因嫌车载过重,逃得不快,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推下车,而且“如是者三”!试想,倘若孝惠、鲁元果然抛弃在路上的话,不为乱军所杀,也会饥饿而死,夏侯婴三番五次将他们抱上车才幸免于难。

网络配图

我们经常能看到鸽子呀、狗呀,在公路上被碾死,同伴守尸不离不弃的报道;去年有一条新闻说,在英国莱斯特市,一只年幼的天鹅被困河面水闸处,天鹅妈妈一直陪在它身边,时间长达两天,直到孩子脱险。动物尚且如此,刘邦却为了自己逃命,不惜抛儿弃女,毫无父亲的慈爱之情,毫无为人的恻隐之心,他的自私和残酷暴露无遗。阮籍曾在游历楚汉古战场后叹息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所谓“竖子”,就是指刘邦,后人评价刘邦为“流氓皇帝”,也大抵出于此。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屡战屡败的刘邦凭什么 能消灭项羽笑到最后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

    哪怕项羽存在以上致命弱点,还是将刘邦打得到处乱窜。直到最后一战垓下之战前,基本上都是刘邦在逃跑。从战术而言,项羽是个技术派,见谁灭谁。然而,十有九胜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屡战屡败的刘邦为什么笑到最后呢?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5年09月09日第A12版,作者:刘黎平,原题:项羽之败在于不善经营子

  • 痞子刘邦为什么能当上汉朝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邦

    在刘邦和项羽争霸中,堂堂的西楚霸王竟然败给了一个无赖汉王,让人无法理解。其实,刘邦能当上皇帝是有原因,这其中有刘邦自身的素质所在,也有时势和运气的所在。刘邦身上所具备的领导才能是项羽望尘莫及的,而时势也造就了这样的一个平民皇帝。网络配图 刘邦有数不清的缺点和道德问题,但是他的个人素质更符合皇帝的要求

  • 刘邦子孙为何执意削藩?汉景帝种树汉武帝乘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邦

    虽然在秦朝之前中国还有夏商周三个朝代,但中国封建历史仍旧还是以秦朝为开端,因为秦帝国建立后,才废除分封,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国家才正式建立。然而汉朝取代秦朝之后,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没有了宗室的拱卫才迅速灭亡,所以又恢复了分封制,施行郡国并行制度,大规模分封诸侯王,后又大规模铲除开国功臣的异姓诸侯王。

  • 燕王臧荼为何要反叛刘邦?细节主宰了他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燕王

    话说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战胜项羽后,建立了汉朝,他成了汉高祖后,开始过河折桥,大肆屠杀功臣。就在刘邦通缉要犯,消除一切不安定因素时,燕王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刘邦找上门来,就自己先造反了。他造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刘邦对项羽残余势力的追杀过于凶狠。他当年毕竟是项羽一手提拔为燕王的,后来他虽然无奈之下投靠了刘

  • 假如历史上没有陈平 刘邦能否这么快打下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

    提起汉初名相陈平,名气虽不如当时的“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响亮,却在楚汉之争中同样举足轻重,且更富传奇色彩——张良贵族出身,萧何做过秦朝小吏,而陈平最初却是个穷得差点娶不上媳妇的平头百姓,后来竟高居丞相之位,且在朝廷的勾心斗角中善始善终。可以说,陈平是靠着过人的智慧走到了人生峰巅。网络配图读《史记·

  • 刘备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就是刘邦的某某世孙?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

    刘备既然姓刘,应该是刘邦的后裔,但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就是刘邦的某某世孙,而偏要选定中山靖王作为自己的先祖呢? 这还得从这位“中山靖王”开始讲起。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的庶子,母亲为贾夫人,还有一个同产兄赵敬肃王刘彭祖。刘胜在前元三年被父亲封为中山王。汉武帝(刘胜的兄弟)刚即位,大臣都因为七国之乱的

  • 刘邦身边都有哪些大将?其中最厉害的是韩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作为开国皇帝的他,身边必不可少的肯定是一个帮助他打天下的大将了。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有很多很厉害的大将,不过这也可以体现出他卓越的领导能力。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刘邦身边最厉害的大将都有谁?网络配图第一是:韩信

  • 刘邦刚刚驾崩 吕后一个计策差点让大汉王朝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的病情日益加重,又在平定黥布的叛乱中受了箭伤,他的身体正在饱受着病情的折磨,但此时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更让他的病情雪上加霜,燕王卢绾叛乱了。卢绾是刘邦非常信任的人,和刘邦同一天生日,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兄弟。刘邦晚年异姓诸侯王一个接一个叛乱,这已经让刘邦心力交瘁,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卢

  • 明明萧何的官职比刘邦大 为何却甘心奉他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萧何

    当初,萧何是个刀笔吏,同时也是沛县令手下最得意的能人,秦朝大乱,沛县县令首鼠两端,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押送骊山徒隶中途逃跑了几个,不得已之下,刘邦等人在芒砀山占山为王,沛县县令想要保全自己,又想自己做领袖,于是就动员萧何劝刘邦回来,可是刘邦带人一回来,他就反悔了。县令担心刘邦势力太大,夺了自己的权利

  • 刘邦能从汉中杀回关中刘备为什么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刘邦面对的关中和刘备蜀汉面对的关中是完全不同的格局和形势。按照约定,本来应该先入咸阳者为王。刘邦从南阳沿商洛,过武关,进入关中地区。此时的关中已经没有多少秦军主力,因为秦军主力都被吸引在今天的冀鲁豫交界处,正在和项羽进行主力之间的决战。这时候的秦帝国已经土崩瓦解,子婴在除掉赵高之后,也没有能力迅速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