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清的重臣曾国藩为何不学赵匡胤黄袍加身?

晚清的重臣曾国藩为何不学赵匡胤黄袍加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17 更新时间:2024/1/30 9:57:51

曾国藩作为晚清的重臣手握军事大权,战功显赫,更重要的是他击败了猖獗数载的太平天国。如此雄厚的实力,若是振臂一呼必能激起千层浪。那么,曾国藩为何不学赵冠英黄袍加身自立为王呢?

网络配图

封建制度的基础是土地所有制,谁能占有更多的土地,谁就能获取更多的土地税。而征收土地税(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基础就是暴力。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存在基础都是“暴力占有土地—征收土地税—养兵维持暴力机器”的循环,一旦这种循环被打破,封建统治就会发生动摇。

而中国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地理上有很大不同。中国地理大体封闭,东南临海,西有雪域高原,只有北方面临游牧民族威胁。而整个宜农区内部,又有华北平原这一核心板块。因此,与地形支离破碎,又十分适合外敌入侵的欧洲相比,中国很早就建立起一套庞大的中央集权机器。

所以,与欧洲的诸侯林立相比,中国的唯一的最大的地主——皇帝,在整个国家中处于支配地位。皇帝成功的将所有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其他的地主,大体压缩在不超过一个县的规模。所谓“皇权不下县”,就是一家独大的超级地主,与无数的普通地主博弈的结果。

为了打理这个庞大的国家,皇帝逐渐豢养了大批的知识分子,构成一个庞大的官僚队伍。与之对比,无法形成统一国家的欧洲,知识分子自行结盟,发展出教会这样的社会组织。

这个官僚机器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在太平年月,皇帝基本不用担心各普通地主的挑战。虽然屡有反复,但总体趋势是皇权一家独大越来越明显。

在和平年代,土地承载能力尚未达到极限的时候,农业生产呈现出一种极为稳定的缓慢增长与积累的状态。大体上人力投入越多,获得的农业产品就越多。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官方民间都倾向于快速增殖人口,以获得更多劳力。中国文化中也就有了“天道酬勤”“地不欺人”的说法。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虽然受到剥削,但毕竟能够吃个半饱。一方面地主阶级发挥了自身的组织作用,一方面社会财富还有上升空间,社会矛盾比较缓和,这个也就是所谓的“某某之治”“某某盛世”的时期。

网络配图

然而,随着荒地开发殆尽,各种增产措施手段用尽,人口的增殖终将成为负担。农业生产达到瓶颈之后,人均所得只能越来越低。不少农民开始破产,偏偏地主配合高利贷在此时会乘机加速土地兼并。于是,在自耕农变雇农,再到雇农都当不上之后,流民群体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这些流民,是封建家长制度已经无力维持既有的社会形态,再也无力缓解阶级矛盾的情况下出现的。此时出现的现象就是治安败坏,盗匪蜂起,但是毕竟还有最大的地主皇帝和他的朝廷负责镇压。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可以维持的。

但是随着流民的增多,这些流离于封建体制之外的人口自然会自行形成一定的组织,出现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一般是各种民间宗教出任这一角色,不管是太平道、白莲教还是拜上帝教,都会让松散的流民的组织性大大增强,此时朝廷的统治就会岌岌可危了。

在平时,朝廷对地方各普通地主一般持压制态度。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使整个封建社会成为一个静态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一个县的只要不发生地质突变,其拥有的土地种类数量就大体稳定。一本税收手册(一般掌握在当地税吏手里)就可以沿用数百年。渐渐的,应该缴纳的皇粮国税成为一个定数,丝毫的改变都会酿成政治动荡。到了清朝,朝廷干脆宣布“永不加赋”,封建关系完全稳定了下来。

而这一切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人人都知道的人地关系,一个是土地的自然情况不发生大的变动。而我国腹心之地的黄淮地区偏偏存在一个BUG。

这个地区有个特点,平时是最适宜耕种的大平原,开发非常容易,广阔的宜农土地聚集了大量的人口。然而,一个天灾,特别是黄河泛滥改道,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摧毁这一切。一方面大水和泥沙毁掉了农业生产的基础,另一方面,“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维系封建秩序所必须的各种地界划分被彻底抹掉。而此前蓄积的大量人口会立刻转化为海量流民,整个帝国的基础也就动摇了。

网络配图

元末红巾军正是起家于此,民末农民战争虽然起源于土地承载能力更差的西北,但真正不可控制还是在河南大饥荒和农民军进军中原之后。

然而,在清朝却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封建官僚制度更加成熟,治理黄河能力更强;另一方面美洲作物大多适用于北方。清朝竟制造了一个长达一百多年的盛世期,最终爆发不可控制的起义的地区,居然是在南方。

太平天国起家的地方,是广西山区。在这里,土客矛盾、汉夷矛盾非常尖锐。然而,太平军却在其起义地区站不住脚跟,直到长江下游地区才稳定下来。

众所周知,在封建王朝面临农民起义无计可施的时候,都会祭出最后一招:组织团练。平时被朝廷防范的地方地主,此时被政治松绑。只要有本事,尽可以拉起一支队伍“保卫桑梓”。对皇帝而言,即使沦为傀儡,也要比被农民军处死要好。

历史上,因为农民起义中央丧失权威而造成地方势力崛起,最终改朝换代的情况也不止一次发生。典型的例子如黄巾起义之后的三国政权,隋末大乱之后的李唐王朝等,都是豪强组织团练最终坐大而成的例子。

清末,曾国藩等一些地主团练头子似乎也有了这种机会。然而,这些手握重兵的汉人大臣,却依然效忠于满清王朝,没有乘机改朝换代,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在于,古今团练,彼此不同。此处以曹操与曾国藩为例说明。

标签: 曾国藩

更多文章

  • 宋史秘闻:赵匡胤之死真相竟是因一名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到公元976年死亡,正史当中没有明确记载他是怎样去世的。《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的也只有简单的两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的继位者为什么不是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怕史官: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宋太祖怕史官译文宋太祖曾经在皇

  • 宋朝能让宋太祖赵匡胤脸红的女人:花蕊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花蕊夫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兵不血刃,刚收拾完了李煜的南唐,踌躇满志的赵匡胤又把眼光瞄向了千里之外的后蜀。后蜀皇帝孟昶虽不会打仗,治国无能,但却是个很会享受的主。房是雕梁画栋,床是七宝金床,吃饭是象牙筷子,连尿盆都是用珍珠镶的,加之后宫里美女无数,花园里百花争艳,他天天灯红酒绿,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 宋太宗赵广义究竟有没有谋杀赵匡胤的嫌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太宗赵光义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由上一位皇帝传给自己的子嗣的,而且这个子嗣一般的要求的是嫡长子,这就是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千百年这个规矩几乎很少被打破过。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其实说是赵

  • 开千年文弱之风 赵匡胤实乃崖山亡国之罪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汉族王朝,汉朝给了我们这个民族名字,我们从此成为了汉族,唐朝给了我们繁荣和对全球的影响力,海外华人的聚集地被成为唐人街,汉唐之强盛是我们汉民族的骄傲,汉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崇文尚武”,文可治国,武能安邦。正因为如此,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和突厥被打得落花流水,确保了

  • 赵普罢相:赵普究竟是怎么跟赵匡胤决裂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普

    赵普是当时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宰相,在朝堂之中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世芳名。赵普独自一人当了十年的宰相,在北宋时期可以说是有很多的丰功伟绩,因此一直被后人们所赞扬。当然了,北宋赵普这个宰相,也是由小到大,一步一步的爬上去的。网络配图赵普世当时的幽州蓟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津市蓟

  • 司马光旁敲侧击 写出了赵匡胤千古死亡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夜里,北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在万岁殿驾崩,年纪刚刚满五十。太祖的死讯传出后,举国哗然,街头巷尾物议汹汹。网络配图关于赵匡胤之死,《宋史·太祖本纪》只有寥寥两句话,可谓惜墨如金:一·“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二·“受命于杜太后,传位于太宗”。网络配图北宋建立之前,赵匡

  •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坐上帝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说与当时的君主柴荣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随着柴荣征战疆场,柴荣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对雄才大略的赵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与青睐,可以说柴荣在的时候让赵匡胤身居要职,公元959年柴荣病死,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基做了皇

  • 赵匡胤救命恩人邢悚:遗物中发现太祖亲笔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做人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宋太祖赵匡胤当初只是后周柴世宗手下一名将军,有一次与敌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厮杀。赵匡胤正杀得兴起,不料他的战马突然中箭而死。赵匡胤跌落马下,敌军的几个战将乘机围了上来。正在这时,赵匡胤手下的一名骑兵飞驰到他面前,跳下马来喊道:“将军快

  • 宋太祖赵匡胤一夜之间暴毙的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