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枢密使赵汝愚为什么强迫皇帝退位?

南宋枢密使赵汝愚为什么强迫皇帝退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3/12/28 3:58:54

这人强迫皇帝退位,但大家都赞他;被权臣贬官,连学生也帮他叫屈,这个人名叫赵汝愚,是宋朝光宗时期的枢密使。

宋朝皇室有两大特点,一是家族不昌,二是精神病人多。家族不昌盛表现在生育能力低。因为无子,皇位旁落的就有仁宗、哲宗、高宗、宁宗四位皇帝。皇室中有精神病的则有宋太祖弟弟赵廷美、长子赵德召,宋太宗长子赵元佐、六子赵元渥,宋英宗赵曙,宋光宗赵惇。前四位得疯病,后世猜测,更大的可能是太宗对太祖的篡位引起的一系列精神压力过大有关。而后两位皇帝,他们所受到的压力显然已经并不算大,不知道他们何以不能承受?难道是一逼就疯的这种基因,也已经沉淀在了赵氏家族的血液中了?

网络配图

光宗疯后,经常目光呆滞,精神恍惚,处事颠倒混乱,胡言乱语。朝中大臣无所适从,朝堂上下人心浮动。更让天下诟病的是,他根本不愿去太上皇孝宗那里朝拜,连孝宗去世他也不愿主持葬礼。而朝臣又不敢把光宗发疯的事传扬出去。这其实是极权社会的悲哀。在极权社会里,一切都系于皇帝一身。如果皇帝贤能,则天下太平黎民安康;如果皇帝暴戾,则伏尸千里民不聊生。如果皇帝是个疯子,那大臣该怎么办呢?

当时朝中大臣没有办法,都看着宰相留正和枢密使赵汝愚,让他两人拿主意。两人去请八十岁的太皇太后吴氏出面垂帘听政,但吴氏却不愿意。一来年纪大了,同时她也不愿背上后宫干政的罪名。然后两人又请求立储,想有个储君的话,可以稳定朝局,甚至很多事都可以让储君做。但是疯皇帝光宗却不同意。两人没有办法,结果留正撂挑子逃走了。朝中主事的只剩下赵汝愚一个人。

留正逃走后,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大臣们纷纷要逃走,都怕这个疯皇帝哪天就把自己给杀了,同时也怕担当干预朝政的罪名。

唯有枢密使赵汝愚不怕。他不想这种局面延续下去,于是和工部尚书赵彦逾、知閤门事韩侂胄商议,在得到太皇太后吴氏首肯后,强行让光宗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扩,尊光宗为太上皇。

网络配图

禅位这一天,性格懦弱的赵扩在朝堂上绕着柱子逃跑,不敢受位。赵汝愚和吴氏命人强行把他按在皇位上,亲手给他穿上龙袍,是为宁宗。

宁宗上位后,赵汝愚获得重用,被拜为右相。赵汝愚是个品德高尚又有宏大政治理想的人,他以范仲淹、司马光为榜样,积极作为,想帮助皇帝实现中兴。他聘请理学大师朱熹入朝任经筵侍讲。朱熹是当时的精神领袖,他的到来,为朝廷注入了一剂回归以儒治国的精神强心剂。一时众贤盈庭,史称“小元祐”。

同时,赵汝愚为人正直、为政忠廉,对跑官者一概不见,对门人避嫌不用。连当初和他一起参与“内禅”的赵彦逾、韩侂胄他也不予重用。他的理由是,赵彦逾是皇室,按太祖遗训,皇室成员不能当执政。而韩侂胄的母亲和太皇太后吴氏是亲姊妹,他属于外戚。太祖遗训中也有外戚不能封节度使的规定。因此赵彦逾和韩侂胄对赵汝愚非常不满。尤其是韩侂胄,他发誓要把赵汝愚搞下来,自己上位。

他利用自己和宁宗走得很近的机会,采取了两大策略来搬倒赵汝愚:一是台谏,二是御笔。他不断给宁宗进言,把台谏官都换成了自己的人。官员的升迁本来要经过宰执讨论的,但他请出皇帝的御笔,一下就绕开了这些程序,让宰执无法更改。这些台谏官上台后,就猛烈弹劾赵汝愚,轰他下台。台谏官们也实在找不到什么可弹劾的,就说赵汝愚是宗室,担任宰相,是“谋危社稷”。后来又诬陷当初主持“内禅”的时候,他原本是想立许国公赵抦为帝的。此话一出,宁宗如何受得了,立刻罢了他的相位,让他出知福州,后又贬永州安置。

网络配图

赵汝愚被罢相,激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强烈不满,多次上书表示反抗,并指斥韩侂胄为奸佞。但宁宗总是倒在韩侂胄一边,把上奏之人大肆贬谪。一时间,胆小怕事的大臣噤若寒蝉,唯韩侂胄眼色行事,再不敢开腔。

后来连太学生也挺身而出,伏阙上书,力挺赵汝愚。不过太学生的行动同样没有得到宁宗的任何回应。事实上,宁宗早已被韩侂胄架空,上书到没到他手里都很难说。太学生又把上书钞誊多个副本,发给内侍及其他言官,希望通过他们传递到皇帝手里。这事让韩侂胄大为生气,以“妄乱上书,扇摇国事”的罪名,把太学生们贬到五百里外编管。

庆元二年正月,赵汝愚突然在任所暴卒。直到开禧三年,韩侂胄被鞭杀,朝廷才尽复赵汝愚原官,赐谥号“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后来到了宋理宗的时候,又追封他为福王,后改周王。

标签: 赵汝愚

更多文章

  • 赵汝愚在策划“绍熙内禅” 扶立宋宁宗继位方面功不可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汝愚,宋朝,宋宁宗,宋孝宗

    赵汝愚 赵汝愚祖籍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八世孙。尽管出身高贵,他却并非纨绔子弟,从小就聪明好学,很有志向,说出了“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这样的话。“明明可以靠出身,他却偏偏要靠才华。”赵汝贵不依靠家族,靠自身努力于宋孝宗乾道二年高中状元,这可以说是相当励志!之后他担

  • 南宋大臣余端礼生平简介 历史如何评价余端礼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余端礼,南宋,宰相

    南宋大臣余端礼生平简介余端礼(1135年—1201年),字处恭,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知湖州乌程县,孝宗召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太常少卿,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绍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

  • 京镗怎么读 京镗生平简介 京镗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京镗,南宋,宰相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南宋丞相、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

  • 南宋丞相京镗的作品 京镗的词作集萃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京镗,南宋,宰相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南宋丞相、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

  • 南宋宰相谢深甫生平简介 谢深甫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谢深甫,南宋,宰相

    谢深甫(1139~1204年):南宋宰相,字子肃,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官知青田县、大理丞、提举常平、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时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道学,斥为狂妄,以少傅致仕。南宋宰相谢深甫生平简介聪明好学 皇帝器重谢深甫年少时颖悟异常,并刻

  • 南宋宰相谢深甫的历史位置 谢深甫的墓地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谢深甫,南宋,宰相

    谢深甫(1139~1204年):南宋宰相,字子肃,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官知青田县、大理丞、提举常平、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时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道学,斥为狂妄,以少傅致仕。南宋宰相谢深甫的历史位置谢深甫自参加执政以至担任右丞相是在宁宗初期

  • 南宋宰相谢深甫文学贡献 谢深甫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谢深甫,南宋,宰相

    谢深甫(1139~1204年):南宋宰相,字子肃,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官知青田县、大理丞、提举常平、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时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道学,斥为狂妄,以少傅致仕。谢深甫的文学成就有哪些世人评价谢深甫还以文名著一时,主张文章有气骨

  • 南宋宰相谢深甫的家庭成员 谢深甫的子孙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谢深甫,南宋,宰相

    谢深甫(1139~1204年):南宋宰相,字子肃,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官知青田县、大理丞、提举常平、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时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道学,斥为狂妄,以少傅致仕。南宋宰相谢深甫的家庭成员先祖谢深甫是晋太傅谢安第25世孙,台州谢氏

  • 南宋宰相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结果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宋,侂胄

    在南宋年间,虽然基调是偏软的,但是其实有很多的有志之士都非常渴望能够收复失地,恢复宋朝,在南宋中期的时候就有过这么一次大规模的北伐,那就是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这次北伐的失败对于南宋的北伐热情的打击是非常巨大,让不少支持北伐的大臣都受到了主和派的攻击。在宋宁宗的时候,当时的南宋宰相韩侂胄手掌大权,他

  • 被误读的宋代名相韩侂胄,落得个“函首安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侂胄

    自宋朝靖康南渡后,南宋王朝与金对峙时,“和”“战”主张便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在强敌当前时,不管有没有力量,凡是主张“战”者,能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哪怕自不量力,但民间的评价总是较高;相反,主张“议和”总是与丧权辱国、胆怯畏敌甚至汉奸形象联系在一起。若以个人的公共形象与历史评价考量,一个大人物主战比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