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真相 赵匡胤究竟是被迫的还是自演的

揭秘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真相 赵匡胤究竟是被迫的还是自演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1/2 4:04:48

对黄袍加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北宋隐士邵雍曾说宋朝有五件事是自唐虞以后从未发生过的,其中前两件发生在开国之初,一是“革命之日,市不易肆”;二是“克服天下在即位后”。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之后在众人的拥护下进入汴梁城,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成功使年幼的周恭帝禅让退位,在当朝宰相的认可之下,荣登大宝。改朝换代是如此的突然与凭借,并未发生残酷的流血政变,此为第一大奇;此外,宋太祖在登基之前并未建立赫赫功业,也不是皇亲国戚。他没有像刘裕那样,在建立功业之后再步步蚕食东晋;也不像王莽杨坚那样,利用外戚的身份来篡取政权;更不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在扫定天下之后才登基为帝,此为第二大奇。赵匡胤是在当上皇帝之后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这就说明,他并非凭实力而登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部下的推戴与胁迫。

有些人硬说“黄袍加身”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这夸大了他的实力,不了解残唐五代历史的背景。我们认为赵匡胤是被军士强行拥立的,他登基之后面对骑虎难下的局面,只得通过“杯酒释兵”和“设立禁军”等手段来逐步削弱部下们的权力,使自己坐稳了皇帝的位置。这样说究竟有哪些历史依据呢?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具体分析。

对“黄袍加身”要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不能简单地搞阴谋论

唐朝末年,藩镇首领大多为部下拥立;到了五代时期,许多皇帝也是由军士拥戴而登基的,“黄袍加身”并不始于宋太祖

如果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我们就知道“黄袍加身”其实不足为奇。早在宋太祖之前,就已经有三位皇帝被将士拥立过了。

自从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之后,非但将领跋扈不听节度,就连士兵也肆意妄为难以控制。例如魏博藩镇的田绪先是被士兵拥护为节度使,然后再上报朝廷批准;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本受唐德宗之命出关讨伐藩镇,不料半路上发生了军士哗变,要求反攻长安;当时故太尉朱泚已经闲居在家,却强行被将士们拥立为帝,要求他指挥大家去进攻唐德宗。

到了五代时期,士兵哗变的现象更加严重。后唐时,李嗣源奉唐庄宗之命前去讨伐邺城的叛军。在攻城时,叛军们都在城头哭诉,说:“城中之人何罪?但思归不得耳。”李嗣源听后,为之落泪,于是叛军与前来进攻的后唐军里外呼应,请求李嗣源登基为帝,与唐庄宗分治大河南北。李嗣源还没反应过来,便被安重诲、霍彦威等人拥入城中,立为君主。之后,洛阳出现叛乱,唐庄宗被杀死,李嗣源便还都洛阳,成为五代时期第一个被拥立的皇帝。

李嗣源死后,他的儿子李从厚继位,养子李从珂被封为潞王。李从厚很猜忌李从珂,命令他离开自己原来驻守的藩镇。李从珂不肯奉诏,李从厚便令王思同等人将兵讨之。无奈之下,李从珂便登上城楼,对前来进攻的王思同等人哭诉,说自己跟随先帝二十多年,经历大小数百战,如今先帝尸骨未寒,自己就要无罪而受诛,实在是天理难容。军士们听到后,都很同情李从珂,甚至高呼:“潞王真吾主也!”接着便进城拥护李从珂为帝,在他的指挥下反过来攻击李从厚,夺取了政权,是为五代时期第二个被拥立的皇帝。

后汉时,大将郭威因害怕汉隐帝要诛杀自己,所以起兵犯阙,逼迫隐帝离开京师而逃亡。郭威便请太后临朝称制,又请迎立湘阴公。不久契丹兵入侵滑州,郭威率兵北上御敌。大军抵达澶州时,军校何福进等人大声呼叫,集体越屋而入,将黄旗撕下来披在郭威的身上,请求他登基为帝。在军士的山呼震地之下,郭威终于还是登基了,此为五代时期第三个被拥立的皇帝。

由此可见,早在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前,唐朝与五代就出现过许多拥立皇帝的事了。

拥立皇帝的事在五代时已经司空见惯

残唐五代之时,因藩镇割据导致权力逐渐下移,不仅节度使不听朝廷的号令,就连军士也敢擅自废立首领

在唐朝时期,朝廷失去了对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节度使们一般都采用父亡子替的方式,代代相传,直到出现士兵哗变,新的将领被拥戴为留后,才改变了世袭的传承。据统计,唐朝藩镇由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占十分之六,先由军士拥戴,然后再报备给朝廷的,占十分之四。朝廷对地方的管制权逐渐削弱,权力出现了下移。

到了五代时,拥戴地方官的做法逐渐升级为拥立皇帝。士兵们之所以喜欢拥立首领,主要是因为这样做会使新首领对他们感到敬畏,每个月都要大摆犒劳宴,经常发放钱饷。而且即使士兵犯法,主帅也不敢过问,使他们得以更加的肆意妄为。五代时,只要拥护将领为皇帝,将校们就能得到超迁,军士也可以获得赏赐或剽掠,所以他们都很愿意做这种无法无天的事。

据说李从珂起兵时曾向拥戴他的军士许诺说攻克京师后,府库内的财物任诸君随意虏掠,因而士兵们都乐意追随他。然后,在攻克洛阳后,士兵们发现府库内的钱财很少,根本不够分,为此抱怨李从珂,相互传戏言说:“去却生菩萨,扶起一条铁。”李从珂很害怕,只得命各州刺史向京师输入钱帛以助赏,又客征百姓的房屋税,东拼西凑才勉强满足军士们的贪欲。

五代之时,王政不纲,权力下移。藩镇既然藐视朝廷,军士便上行下效,跟着藐视主帅,导致拥立皇帝的事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太祖“黄袍加身”的事就出现了。

权力下移是导致拥立现象屡次出现的原因

“黄袍加身”并非自导自演,而是军士胁迫的结果。赵匡义与赵普在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赵匡胤则处于被动一方

公元960年,镇定二州有消息说契丹与北汉引兵来犯,周恭帝便令赵匡胤率领诸将前去御敌。当时赵匡胤掌控军政已有六年之久,士卒感其恩威,又兼主少国疑,内外都有拥戴之意。其中,赵匡义和赵普二人蓄谋已久,想等待一个好时机,以便引诱将士们去拥戴赵匡胤。

当大军进抵陈桥驿时,军士们忽然在半夜聚集于驿门前,议论纷纷。有人高声说:“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册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

得知这一情况后,都押衙李处耘急忙告知赵匡义与赵普。二人便赶往赵匡胤的寝所,见赵匡胤正醉酒熟睡,便命令部将严密把守营帐。然后又派郭延赟赶回都中去联络石守信和王审琦,这两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

半夜之时,军士们都想冲入赵匡胤的营帐去,被赵普与赵匡义拦了下来。二人故意斥责说:“太尉忠赤,必不汝赦。”军士们听完,面面相觑,逐渐散开。

然而,过了一会他们又重新聚集过来,集体露出白刃并且大声说:“军中偶语则族。今已定议,太尉若不从,则我辈亦安肯退而受祸?”

赵普与赵匡义又说:“策立,大事也,固宜审图,尔等何得肆狂悖!”

于是军士们在二人的组织下,各自归座。赵普建议先北上抗击契丹,回来后再做计议,借此来激将。众人果然纷纷反对,都说现在政出多门,与其北上抗击契丹,不如先拥戴太尉,安定好朝政,然后再出兵御敌也不迟。他们还威胁说:“太尉苟不受策,六军决亦难使向前矣”。

黎明时分,赵匡义和赵普急忙走进帐去向赵匡胤汇报情况。当时的赵匡胤正睡眼惺忪的躺在床上,还没来得及起身,将校们便露刃罗拜在外面,高呼说:“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皇帝。”

赵匡胤没有回答,众人便将黄袍披在他的身上,然后集体跪拜山呼万岁!接着又拥他上马,请求还京。赵匡胤无奈地说:“汝等贪富贵,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众人都答应说:“愿受命。”接着便浩浩荡荡地赶回汴京。石守信和王审琦早已收到消息,便大开城门,使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取了京城。

从整个“黄袍加身”的过程来看,起主导作用的是赵匡义与赵普,他们贪图富贵,便率领军士一起拥立赵匡胤,使他骑虎难下。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略显被动,被部下“放在火上烤”

宋太祖登基后,重用文官,逐渐削弱将领的权力。晚年还猜忌并排挤赵匡义与赵普

赵匡胤进京后,不是进宫面圣,而是令甲士先归营,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中。不久,军士们便挟持宰相范质来见,赵匡胤流泪地对他说:“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范质还没来得及回答,军士们就挺剑威胁说:“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赵匡胤厉声斥责,众人皆不退,范质见众人都已跪下,也只得跟着下拜,他知道大势已去矣。于是众人拥戴赵匡胤进宫,到崇元殿去行禅代礼,正式登基为帝。

赵匡胤登基后,虽然给石守信等人加爵位,但他更倚重文官,依然让后周旧臣范质、王溥等人为宰相,并未进行大清洗。接着,又连续亲征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消灭后周的武臣,把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杜太后知道赵匡义在陈桥驿中的作用,她担心自己死后两个儿子会因皇位而自相残杀。所以要求赵匡胤百年之后传位给匡义,匡义再传给光美,最后再传回德昭,解决二人之间的纠纷。

之后,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手段,罢免了石守信等人。权力逐渐从下边收回上边,唯一剩下的两个威胁就是赵匡义和赵普。在赵普当了十年宰相之后,赵匡胤先是提拔卢多逊上来,让他分掉赵普的部分权力;接着又令吕余庆和薛居正参与押班奏事,进一步削弱赵普的职权。赵普为此感到不安,便主动请求罢政,赵匡胤立即批准,还将他赶出京城,到地方去担任没有实权的河阳节度使。

之后,赵匡胤又借祭祀祖陵的机会,长居住在洛阳,不肯回开封。他想要利用迁都来打击开封府尹赵匡义,故而受到匡义的坚决反对,在百官的抗拒下,只得重新回到汴梁。谁料当年冬天便发生了“烛影斧声”之事,赵匡胤离奇驾崩,其弟赵匡义顺利继位,不久赵普又被重新召回京师,重新得到恩宠,其中的隐情,已经不言而喻了。

标签: 赵匡胤黄袍加身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过程中 将领们为什么没有出现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杯酒释兵权,赵匡胤

    对杯酒释兵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杯酒释兵权的过程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坐不上皇帝这个宝座的,为此我

  •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暴死,这背后到底有哪些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赵光义

    “烛影斧声”“金匮之盟”谜中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传言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这段故事正史、野史中都有记载,但各不相同,给后世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也成为一个绵亘千年的

  • 功夫了得的赵匡胤,他的一身武功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赵匡胤

    武功第一的皇帝,创建的王朝却军力羸弱、备受欺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我国封建历史上,开国皇帝大多都是马上皇帝,能驰骋疆场、率军厮杀。但根据有关正史、野史的记载,真正能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只有宋太祖赵匡胤,可谓是历代帝王中的第一武林高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

  • 辅佐赵匡胤建立大宋的大功臣,苗训为何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苗训,宋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苗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著作《宋论》中,曾对宋太祖赵匡胤的发家史,进行过一个非常精彩的评价。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佑之者,天也;承其佑者,人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赵匡胤运气爆棚的羡慕与惊讶。确实,看赵胤的崛起之路,除了初出茅庐的

  • 为了加固皇权,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收回兵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宋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赵匡胤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酒桌上确实能干成好多事,干成最大的事的,莫过于家国天下的政治大事。那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靠着手下的兄弟门,自己是殿前都护使,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上了皇帝。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必须收回兵权。各朝各代在开国之初都有这个过

  • 张琼曾冒死救过赵匡胤,被诬陷谋反赵匡胤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琼,宋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张琼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宋朝的这个虎将名字是张琼,张琼本人不仅是赵匡胤此人的救命恶人,而且还是一个很厉害的开国将领。张琼最开始的时候是后周军队里的普通军人,那时候他的上司就是大将赵匡胤。张琼这个人有着出色的骑射技巧,再战场上打仗的时候表现英勇,然后成功的得

  •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赵匡胤的后人的?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光义,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光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家肯定听过“烛影斧声”的典故吧?其实说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情之后,太祖赵匡胤却突然暴毙了,而弟弟赵光义却顺利的继位了,这个事情在当时争议非常的大,其中赵光义杀害哥哥赵匡胤是被传的最多的,再

  • 赵匡胤是怎么建立宋朝的?赵匡胤之前是哪一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皇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匡胤推翻了哪个皇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赵匡胤先推翻的是五代十国中的后周,然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 赵匡胤兵变称帝后,为什么会善待柴家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宋朝

    赵匡胤兵变称帝,为何善待柴家后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最绝”的就有最“仁义”的,而能称得上“最仁义的皇帝”就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大臣或者武将兵变篡位后,当了皇帝的人都会把原来的皇室赶尽杀绝。为的是斩草除根,以免日后他们家的子孙怨恨自己,不服气

  • 赵构为什么会把皇位还给赵匡胤的子孙赵昚?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昚,宋朝

    赵昚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宋朝初年,发生了一件千古谜案,就是著名的“烛影斧声”,赵匡胤的亲弟赵光义继承了宋室的江山,是为宋太宗。但是,接下来,赵光义没有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廷美,或赵匡胤的儿子。于是,赵光义的后代坐稳了宋室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