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印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简介,曾获英国“布克奖”

印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简介,曾获英国“布克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62 更新时间:2024/1/20 8:13:09

《午夜的孩子》是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创作的长篇小说。1947年8月15日午夜,当零点的钟声敲响,印度即宣告独立,主人公萨里姆・西奈也在这一特殊时刻降生。同时在全印各地出生并存活的五百八十一个婴儿,都成了具有特异功能“午夜的孩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该小说以20世纪的印度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以萨里姆为中心的家族的兴衰,是一部宏大的家族史诗。呈现了殖民时期后殖民时期印度形形色色的各个社会阶层。拉什迪试图通过探讨主人公的个人命运及其家族史来审视印度民族苦难的经历。

1981年,拉什迪凭借《午夜的孩子》,获得英国小说“布克奖”,多年以后,该书又在为纪念布克奖25周年的评选中当选“25年来最佳小说布克奖”。

内容简介

在1947年8月15日零时,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尼赫鲁全国宣布:一个独立的新印度诞生了。就在零时至1时之间,印度共出生了1001个婴儿,其中活下来的有581人,这些与新国家同时诞生的孩子就是“午夜的孩子”。由于他们诞生于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他们都获得了某些神奇的法力,其法力的大小与出生时同零时的距离成反比,离零时越近的法力越大。

两个离零时最近的在孟买诞生的婴儿,一个是主人公萨里姆,另一个名叫湿婆。富有戏剧性的是,接生护士一时冲动下调换了同一产房出生的这两个婴儿,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英国殖民者,同一个街头卖唱的印度教歌女苟合的私生子被抱进了穆斯林富商家,取名为萨里姆;而一个富有的穆斯林家庭的男婴则进入了信印度教的穷苦百姓家,即湿婆。

这一阴差阳错,完全搅浑了两个孩子的血缘和宗教化身份。这两个孩子都神通广大,萨里姆有通灵术,能够深入到别人的思想之中,他每天午夜还能够把所有午夜出生的孩子的灵魂召集到一起开会。这些来自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孩子的聚会,可以看作是印度独立后社会的缩影。

而湿婆的膝盖则强大无比,他从小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信奉暴力。总理尼赫鲁为萨里姆的出生写给他的贺信说:“你是青春永驻的古老印度的最新继承者。举国上下都会密切关注你的生活;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我们’大家的镜子。”

萨里姆主人生应该有意义,生活应该有目的,他试图把午夜的孩子团结起来,把印度建设成为理想国土。但现实却给他一次次的打击。最后他自己未老而走向衰亡。

创作背景

《午夜的孩子》以印度次大陆为背景,涉及到殖民统治、印巴分治及印度独立后各种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拉什迪并没有按传统的方式叙述,而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结合戏仿的手法解构殖民者书写的印度历史,构建新的印度历史。

在印度历史长河中,殖民统治时期是重要的一环。这一时期是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为了维护自身在印度的利益,殖民者在印度推行土邦制的“分而治之”并传输西方文化。西方思想文化在印度的传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印度本土文化,但也促进了知识分子对印度传统文化的反思。

面对同样的历史,东西方有各自不同的见解。殖民者声称是他们发现了印度,并创造了一个对他们没有威胁的想象中的印度。殖民者在当地修铁路、建工厂和学校,向印度人民渗透西方文明,打破了印度的闭塞和落后。

殖民者在对印度统治的过程中为维护既得利益有意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为印度的分裂埋下了隐患。为镇压反抗的印度人民,殖民者甚至不惜以武力手段来解决。

1942年爆发了抵制“分裂印度”和反殖民的群众性运动。殖民者离开印度后导致了印度独立后的意识形态真空。这种普遍性意识的缺失使国家陷入持续的政治动乱。各种政治力量为了自身利益重新书写国家历史,强加给民众一个集权的、均质的政治理想。印度的独立,标志一个全新印度的诞生。

尼赫鲁曾指出要走第三条道路,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共存的没有矛盾的国家。尼赫鲁政府也在努力实践着这个目标。这段历史是值得印度人民骄傲的历史。英迪拉·甘地以她雷厉风行的铁腕手段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她新的政治生涯。

1975年甘地夫人为了巩固政权,颁布了紧急状态法,在紧急状态期间把无限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政党手中,印度的民主进程就此打住。

《午夜的孩子》小说横印度独立前后60年的历史,从萨利姆的祖父亲眼目睹朴连瓦拉园大屠杀,到他父亲的财产被印度教徒的暴力组织烧毁,再到萨利姆亲身经历的中印边界冲突、印巴战争、甘地夫人颁布紧急状态法,从克什米尔到孟买,从卡拉奇到达卡,印度的习俗、政治、宗教信仰、友情和仇恨、和平和战争相互交融,可以说是印度现代社会的图景再现。

标签: 印裔《午夜的孩子》

更多文章

  • 印度作家阿兰达蒂《微物之神》简介,曾获英国“布克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印度,《微物之神》

    《微物之神》是由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所著并震惊文坛的一部小说。其透过女性敏锐的心灵和孩童清澈的眼光,观察南印度一个小村庄的宗教、社会和历史,处处流露着深沉、古老的悲伤,但悲中却不见一滴眼泪。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为喀拉拉的女人和孩子早已流干了眼泪,生命中只剩下些许

  • 北宋大臣赵挺之生平简介 赵挺之的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挺之,宰相,北宋

    北宋大臣。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石林燕语》卷三),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初,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北宋大臣赵挺之生平简介赵挺之(1040—1107)北宋大臣。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石林燕语》卷三),为登

  • 徽宗朝宰相何执中生平简介 何执中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何执中,宰相,北宋

    何执中(1044~1118),字伯通。宋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甲科。历任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徽宗朝宰相何执中生平简介何执中(1044~1118),字伯通。宋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甲科。历任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位云和县西。一说为今浙江省丽水

  • 北宋大臣张商英生平简介 张商英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商英,宰相,北宋

    张商英,生于公元1043年,卒于公元1121年,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从小就锐气倜傥,日诵万言。最初任职通川主簿的时候,一天,进入寺中看到大藏经的卷册齐整,生气的说:“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欲着无佛论,后来读《维摩经》,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深有所感,于是归信佛

  • 北宋大臣张商英的故事 张商英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商英,宰相,北宋

    张商英,生于公元1043年,卒于公元1121年,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从小就锐气倜傥,日诵万言。最初任职通川主簿的时候,一天,进入寺中看到大藏经的卷册齐整,生气的说:“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欲着无佛论,后来读《维摩经》,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深有所感,于是归信佛

  • 北宋大臣余深生平简介 余深的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余深,丞相,北宋

    余深(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期罗源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位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罗源县志》皆有传。北宋大臣余深生平简介第一次拜相余深登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崇宁元年(1102年)为著作佐

  • 历史上比和珅还贪的大贪官,王黼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王黼,宋徽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王黼是个怎么样的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起历史上的大贪官,相信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名字一定是和珅吧。乾隆在位时虽然处于康乾盛世,但国库却没什么钱,其中大多数都被和珅贪污了。嘉庆皇帝上位后,仅仅靠抄了和珅的家,就直接填满国库。据说从他家中搜出的财物,相当于当时清

  • 王黼到底有多贪?后世的和珅都自愧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王黼

    贪官污吏自古以来就是被人们所唾弃的群体,他们借助职权以权谋私,剥削民脂民膏,堪称是封建社会的寄生虫。而提到我国古代著名的贪官,相信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会是借助影视剧而十分出名的和珅和大人。在影视剧中,和珅贪污了巨额财富,家中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和数不清的金银,这让许多人认为他就是我国古代的头号贪

  •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彦是谁 李邦彦的外号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浪子宰相,李邦彦

    李邦彦是宋朝末年的官员,被后人称为是“浪子宰相”。李邦彦长相俊美,擅长工笔,官至尚书左丞,但却也是北宋灭亡直接因素之一。李邦彦蹴鞠李邦彦的父亲原本就是个银匠,但是李邦彦却从小读书,喜欢和进士交游。后来李邦彦入京为太学生,公元1108年,宋徽宗亲赐他进士及第,任命他为校书郎。李邦彦虽然长相俊朗,而且文

  • 长相俊美的“浪子宰相”李邦彦为什么有这外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邦彦

    李邦彦是宋朝末年的官员,被后人称为是“浪子宰相”。李邦彦长相俊美,擅长工笔,官至尚书左丞,但却也是北宋灭亡直接因素之一。李邦彦的父亲原本就是个银匠,但是李邦彦却从小读书,喜欢和进士交游。后来李邦彦入京为太学生,公元1108年,宋徽宗亲赐他进士及第,任命他为校书郎。李邦彦虽然长相俊朗,而且文笔敏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