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范镇能步入仕途是靠欧阳修岳父的提拔吗

揭秘范镇能步入仕途是靠欧阳修岳父的提拔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78 更新时间:2024/1/14 10:43:14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早年和薛奎相识,得到了他的赏识,被聘为幕宾。之后薛奎入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到了京城,范镇的文章马上就得到了当时京城的名士的赞赏。不久,他就中了进士,任主薄。因为才能出众和正直的性格,被升到了知谏院当起居舍人。

宋仁宗皇帝在位多年却没有子嗣,他一心渴望有个亲儿子来继承他的江山,但是总不能如愿。所以大臣们都非常担心,想让皇帝尽快确立储君的人选。然而,这件事牵涉很广,谁也不敢率先提出来。只有范镇,为了立储君的事三次面见皇帝,十九次上书,据理力争,为此头发和胡须都白了。最终在和韩琦等人的努力下,宋仁宗才确立了养子赵曙为太子。

后来,王安石推行新法,造成了宋王朝民不聊生的状况。范镇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又五次上奏反对。使得王安石十分生气,亲笔写奏章反驳。范镇见自己斗不过王安石,就主动请退。

请退后,范镇游历山水,怡然自得。先后下长江,到荆襄,由此写成了三百多首山水诗。

直到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位,王安石新法被废,重新用旧臣。范镇也因此被启用,但这个时候他已经快要八十岁了,婉拒了皇帝,没有去就职。宋哲宗并没因此甘心,又改授他为蜀郡公,这才让他勉强去就职。公元1087年,范镇忽然得了重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死后,赐谥号忠文。

薛奎识范镇

薛奎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还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岳父,字宿艺。范镇,字景仁,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曾和欧阳修一起修订《新唐书》,跟他们一起修订的还有范祖禹、范冲,所以后代史学家有把他们三人成为“修史三范”。

而薛奎识范镇的故事,类似于伯乐识马的故事。而范镇能步入仕途,也有薛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话说有一年,薛奎来到四川当太守,见到了成都华阳人范镇,两人经过一番密切的交谈之后,薛奎发现范镇这个人才华横溢,不禁对他很是赏识。于是薛奎就把他聘到自己的府邸里,让他当了自己的儿子们的老师。但范镇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每当他经过薛奎的门前时,总是一阵小跑,以表示对薛奎的尊敬和谦虚。他每天出门的时候,他都坚持自己一个人步行,既不需要坐轿,也不需要府里的人接送。就这样一年多后,薛奎府的守门人甚至不知道他竟然是太守的座上宾。

不久之后,薛奎回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当别人问他,这次在四川当太守有什么收获时,薛奎答道:这次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个非凡的人,将来他的文章一定可以闻名于天下。

果然不久之后,范镇的文章确实传遍了京城,连当时京城的名士看到他的文章,都惊叹不已。又过了一段时间,范镇在京城科举考试的时候,果然高中状元,便开始步入了仕途。

范镇和范仲淹

范镇和范仲淹两人都北宋时期的名臣,而且还是名震一时的文学家,最主要的是,两个人都姓范。但是,这两个人其实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甚至连师徒、朋友关系怕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同僚关系。

范仲淹,字希文,在公元1015年中进士,和韩琦、狄青等名人生活在同一时期。当时正值北宋和西夏交战,夏景宗李元昊连年对北宋用兵,而北宋却连连战败,对此一筹莫展。在公元1040年,范仲淹被任命到西夏,和韩琦一起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在他守卫西夏的时期,多次挫败李元昊进攻大宋在西北防线的阴谋,并采取“屯田”制,和西夏打起了持久战,让西夏占不到丝毫便宜。终于在庆历年间,穷兵黩武的西夏迫不得已向大宋求和。公元1043年,范仲淹被调回京城,任参知政事。他积极主张推行新政,实行改革。公元1045年,新政改革失败,范仲淹被贬。1052年,范仲淹病重。这时他却被任命为颖州知州,他带病上任。结果走到半路就病逝了。

范镇,字景仁,四川成都华阳人。在他年少时,被太守薛奎赏识,得意进京。不久高中状元,步入仕途。因为他正直敢言和政绩卓越,被升至知谏院。当时因为宋仁宗没有子嗣,迟迟不肯立太子。为了这事,范镇多次给皇帝上奏,让他尽快确立太子的人选。他不怕得罪皇帝,先后上书十九次,待命百日,连头发和胡须都白了。之后范镇在政治上拥护司马光的新法,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因此得罪了王安石,被贬。公元1087年,范镇病逝,谥号忠文。

综上所见,范镇和范仲淹虽然同朝为官,但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深,更没有什么亲属关系。

标签: 范镇

更多文章

  • 范镇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范仲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范镇,王安石

    范镇,字景仁,四川成都华阳人。在他年少时,被太守薛奎赏识,得意进京。不久高中状元,步入仕途。因为他正直敢言和政绩卓越,被升至知谏院。当时因为宋仁宗没有子嗣,迟迟不肯立太子。为了这事,范镇多次给皇帝上奏,让他尽快确立太子的人选。他不怕得罪皇帝,先后上书十九次,待命百日,连头发和胡须都白了。网络配图 之

  • 王德用:北宋传奇将领,十七岁领兵打仗威震西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德用,北宋

    对王德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德用,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身武将世家,其父王超为太宗亲信部将,曾任建雄节度使,受先皇遗诏辅佐真宗。受家庭熏陶,王德用少年时期就开始习武,后来凭父荫获任衙内都指挥使,开始投身军旅。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党项首领李继迁作

  • 王德用:长得像赵匡胤的北宋名将,还差点被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德用,北宋

    对王德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位倒霉的武将名叫王德用!王将军出身将门,父亲名叫王超,是宋太宗的亲信,官至侍卫马步军都虞候、节度使等高位。凭借父亲的关系,王德用17岁那年,就作为先锋讨伐李继迁(元昊的祖父)。在这场战争中,王德用沉着应战,亲自“斩首十三级”

  • 王德用两次拒绝太后旨意,为何事后反而升了官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王德用

    宋明道元年,有个军人拿着宋仁宗诏命,找到福州观察使王德用,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正常情况下,皇帝诏命都是由朝廷大臣按程序来办理的,他这个级别的军士根本不可能得到。接到诏命的王德用果然不买账,他说道:“军人的赏罚升降自有军队的制度说话,倘若允许走终南捷径,将后患无穷。”那个军人只好悻悻而归。不承想,这道诏

  • 北宋一代名臣,张纲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徽宗

    宋徽宗期间,张纲以首贡进入太学,应试内舍、上舍,均得第一。崇宁殿试御赐状元及第,授太学正。政和五年张纲被委任国子监。由于蔡京当权,士无大小皆出其门。张纲官居京都后只去蔡家造拜一次,以后绝然不往,引发蔡京不满。政和六年,张纲迁任太学博士,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他进朝入对,论“君子小人混杂,风俗奢靡,宜以

  • 张纲几句话就收服了起义军,他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纲,东汉

    说到张纲,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东汉顺帝永和年间,广陵人张婴率农民起义,十多年间,朝廷无法将之平息。大将军梁冀因为侍御史张纲曾经上书弹劾过自己,便怀恨在心,故意推荐张纲去当广陵太守,想借张婴之手以泄私仇。然而,张纲毫无畏惧,慨然接受了这次“维稳”任务

  • 东汉张婴率农民起义十年没有平息,为何张纲一张嘴就摆平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张纲

    东汉顺帝永和年间,广陵人张婴率农民起义,十多年间,朝廷无法将之平息。大将军梁冀因为侍御史张纲曾经上书弹劾过自己,便怀恨在心,故意推荐张纲去当广陵太守,想借张婴之手以泄私仇。然而,张纲毫无畏惧,慨然接受了这次“维稳”任务。此前派到广陵的几任太守,都要求朝廷增派很多兵马,以武力镇压来达到维稳,结果越压越

  • 7品县令程松只用了一招,两年到4品,最后还当上了副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程松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些官员们为了自己能够身居高位,往往不择手段。一些官员之所以能够掌握权力主要靠的就是投机取巧。南宋的程松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投机取巧的时候,所利用的东西是女人。程松这个人在1184年的时候考中了进士。在当时朝廷上有一个叫做韩侂胄的大臣,身居高位。程松就千方百计的讨好这个人,想要通过他

  • 历史揭秘:著名词人为什么柳永又叫柳三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1125年的时候,金国

  •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 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柳永

    柳永原名刘三变,是福建崇安人。柳永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正所谓“唐诗宋词元曲”,那么柳永是宋朝的吗?可是宋朝又有着南宋和北宋之分,那么柳永是哪个朝代的呢?柳永画像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