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一生中最大政治错误?

“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一生中最大政治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37 更新时间:2024/1/25 4:31:39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

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杯酒释兵权”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败笔,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错误。

网络配图

这里,且不说“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军权剥夺了,让他们靠边站,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自残己足,作茧自缚,宋朝后来的饱受外族欺凌与蹂躏完全与此有关,单就“杯酒释兵权”所开的一代风气而言,其后果就真的是很严重。

仔细想想,“杯酒释兵权”其实是宋太祖赵匡胤与整个武将集团的一场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作为博弈双方的任何一方自然都不可能无本生利,不付代价。很显然,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武将集团所付出的代价是从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权”,而这“兵权”当然不是白白失去的,它所换来的则是皇帝赵匡胤金口许诺与赏赐的奢侈与享乐。

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武将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那话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只要众将放下武器,不掌兵权,不再对他赵匡胤的皇位构成威胁,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说,想要什么都行。

仅此可见,赵匡胤在“释兵权”时,表现得非常地慷慨——当然是慷国家、民族之慷,用《宋史·石守信传》的原话说就是“赏赉甚厚”,给众武将开出了极为优厚的价码。

网络配图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杯酒释兵权”,说白了,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杯酒释兵权”,不啻是赵匡胤给整个武将集团颁发了一张“腐败许可证”。由于有了皇帝亲自颁发的这张“腐败许可证”为庇护,所以,从那之后,武将们都“理直气壮”地进行腐败。据史料记载,太祖的武将们几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贪财好色之徒。

这里,不妨对太祖时期的一些著名武将的贪墨情况作一简要列举:如史书上称石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巨万”;王全斌“破蜀日,夺民家子女玉帛”,纵兵大掠蜀中;王仁赡破蜀之日,“纳李廷珪妓女,开丰德库取金宝”;楚昭辅“颇吝啬,前后赐予万计,悉聚而畜之。尝引宾客故旧至藏中纵观,且曰:‘吾无汗马劳,徒以际会得此,吾为国家守尔,后当献于上。’及罢机务,悉以市善田宅,时论鄙之。”崔彦进“频立战功,然好聚财货,所至无善政。”曹翰“贪冒货赂。”张铎“州官岁市马,张铎厚增其直而私取之,累至十六万贯,及擅借公帑钱万余缗,侵用官曲六千四百饼。”田景咸“性鄙吝,务聚敛,每使命至,惟设肉一器,宾主共食。”王晖“性亦吝啬,赀甚富,而妻子饭疏粝,纵部曲诛求,民甚苦之”……

网络配图

必须指出,太祖时期的一些武将在内心中——起码在最早的时候其实并不想贪污腐败,但因为害怕过于洁身自好被赵匡胤怀疑有不臣之心,于是便只好“作秀”,故意装得自轻自贱,自甘堕落的样子。如石守信原本是一员仁将,虽作战勇猛,但一向重义轻利,可是,自从“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后,他忽然顿悟,从此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话说得很透彻,原来他老兄不过是像当年秦朝大将王翦那样,在出征灭楚途中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虑,故意“自污”罢了。

而另一位武将王全斌,史书上也说他以前一直表现很好,为人素来“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可是,“杯酒释兵权”后,他竟像换了个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带头,放纵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宪章,专杀降兵,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财,敛万民之怨嗟,致群盗之充斥。”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烛影斧声”宋太祖赵匡胤是因为一个女人而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到公元976年死亡,正史当中没有明确记载他是怎样去世的。《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的也只有简单的两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急唤

  • 弟弟赵光义要干掉赵匡胤是为了继承皇位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由上一位皇帝传给自己的子嗣的,而且这个子嗣一般的要求的是嫡长子,这就是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千百年这个规矩几乎很少被打破过。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其实

  • 赵匡胤为啥要搞杯酒释兵权而不搞火烧庆功楼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的一天,赵匡胤请石守信、高怀德等一帮禁军将领喝酒,酒过三巡赵匡胤打开了话匣子,宝宝心里苦,宝宝跟谁诉啊。我过的远不如你们开心快乐,整晚失眠睡不着觉。石守信等人问,纳尼,咋回事这是。赵匡胤说,我现在的皇帝宝座,天下人谁不想坐呢。石守信说,天下已定,谁还敢有反心。老赵说,我知

  • 赵匡胤墓撂在麦田无人问津 如今墓地凄凉破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每一个朝代都有开国皇帝,开国皇帝往往功勋卓著,后世称赞。自然开国皇帝的陵墓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往往斥巨资建造,最豪华的当属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可以说政治经济达到了顶峰,国力强盛,自然不会缺钱。按道理说宋朝的皇帝陵墓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一定相当豪华吧!网络配图谁成想,昔日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墓地

  •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导读:烛影斧声之谜,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驾崩,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的原因,宋人修史讳莫如深。野史笔记偶有记载,也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宰相脸上画圈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面对昔日的兄弟,今天的臣子,如何尽快的明确身份,赵匡胤颇费了一番功夫。按照惯例,大臣入见之时,可是坐着回话,有一天,赵匡胤召见丞相议事,借口说,我眼睛不好,麻烦把奏章拿到近前来吧。宰相范质于是上前,赵匡胤却暗示手下撤去范质座位。于是以后成为惯例。官员见皇帝,一律站着或跪着回话。网络配图而最嚣

  • 赵匡胤传位之谜 皇位为何被弟弟赵光义给抢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在做了16年皇帝却突然驾崩了,而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谁,都没继承皇位,反而被他的弟弟赵光义抢先了。赵匡胤有儿子,由他弟弟继位这是违背原则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这还要从哥俩一起获得北宋天下说起: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其中他弟弟赵光义的功劳很大,即位后

  • 解密:历史上的赵匡胤是力挽狂澜还是谋权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传说赵匡胤降临人世就非同凡响,“红光满室,紫气盈轩,遍体显出金色,异香围裹,旬日不散。”所以起初起名为“香孩儿”。因为父亲赵弘殷是个军人,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军官,骁勇善骑射。由于母亲杜夫人头胎就生的一位公子,起名叫匡济,可惜夭折了,“香孩儿”出生不久,正逢赵弘殷奉召出征,为图吉利就把“香孩儿”改叫赵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百年尸体喷毒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盗墓者在盗墓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恐怖的怪事发生,如打开古墓后发现死了几百年的人,身体不仅没有腐烂,脸色还鲜活如生;或者他们正在投入地收集墓中的珍宝时,尸首突然坐了起来;再或者在挪动尸体的时候,尸体的口中突然喷出黏液。宋末元初时,有个盗墓贼在挪动赵匡胤尸首时,就被喷了一脸的黏液,这是怎么回事呢?

  • 赵匡胤的一项决定大臣都反对 导致大宋早亡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位改变中国的伟大帝皇。其中秦朝开创千年疆域,汉朝成为最为伟大的大统一帝国之一,唐朝以其强大国力万国来朝,而宋朝却是被许多人诟病,认为是弱宋,但是宋太祖皇帝却不是一个软弱的皇帝。网络配图宋朝由于最基本的国策影响,导致了宋朝整个朝代的思想方向与其他朝代不一样,因此也才有汉人史上最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