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子李弘死因之谜:武则天为何毒死最疼爱的儿子

太子李弘死因之谜:武则天为何毒死最疼爱的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20 更新时间:2024/1/24 1:38:23

偃师市缑氏镇有一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唐恭陵,俗称太子冢,又叫孝敬皇帝陵。这个陵的主人,是武则天的长子李弘

公元675年四月,身为太子的李弘随幸洛阳,暴薨于合璧宫。24岁的他究竟是死于母亲的阴谋,还是死于自身的肺病?这是一桩千年疑案,很难说清楚。

不管怎么样,武则天最终以“天子之礼”葬了这个儿子,把他永远留在了洛阳。

众望所归的太子

公元652年,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取名李弘。这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爱情结晶,两人对这个孩子万分钟爱,李治从此对武则天更加言听计从。

公元655年十月,武则天仗着高宗的宠爱,扳倒了王皇后萧淑妃,被册立为皇后。次年正月,高宗废掉了原太子李忠,将李弘立为太子。为巩固武则天母子的地位,立太子的时候,高宗还大张声势,让玄奘法师在慈恩寺设了五千僧斋,满朝文武都来上香。

要说,李弘也真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他除了身体孱弱时常生病外,别的方面简直无懈可击,比如孝敬父母、体恤民情等,得到朝野一致好评。

唐恭陵

史载李弘小时候曾向郭瑜学习《左传》,读到楚世子芈(mǐ,姓)商臣弑君的故事时,不禁掩书而叹:“这样的事,我做臣子的都不忍听闻,还是让我读别的书吧!”于是,他改读《礼记》。郭瑜把这件事告诉了武则天和李治,两人对李弘的仁孝深表赞许,这件事也很快传遍宫廷。

其实,从李弘降生之初,武则天和李治就开始把他往接班人的方向培养。就拿他的名字来说,这可不是随便取的,其中大有来历:南北朝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百姓朝不保夕,惶惶不安。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终世之说”,即末日来临说,余风一直延续到初唐。道教适时放出了“老君当治,李弘应出”的谶语,意思是太上老君将转世为人主,化名李弘,拯救众生。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和李治给儿子取这个名字,用意十分清楚,就是要“应谶意”。可见从一开始,他们就对这个孩子寄予了厚望。

随着李弘渐渐长大,高宗李治开始让他熟悉朝政,逐步进入权力中心。从公元663年起,他就常让太子观察诸司奏事,并对一些小事进行决断处置,每当自己生病或与皇后武则天外出时,就留下太子监国处理政事。

李弘心地善良,体质不好,做事却很有主见,常常“持正谏诤”。比如公元672年,因夏季旱灾引起饥荒,到冬天时,关中百姓多有饿死。李弘巡视时看到兵卒的粮食里掺杂着榆树皮和草籽,大为怜悯,立即吩咐打开自己的仓库,把里面的粮食拿出来给兵卒们吃,同时上奏高宗,请求将近畿闲地分给饥民耕种,以帮他们渡过难关。

高宗对太子的做法感到很欣慰。他觉得20岁出头的李弘做事稳重,监国时从不出差错,且能“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代贤君。

扑朔迷离的死亡

然而,李弘的命运没有按照高宗预设的那样走下去。公元675年四月二十五日,他随父母巡幸洛阳,在今新安县汉函谷关附近的合璧宫暴薨,年仅24岁。

关于李弘的死,历来众说纷纭。有说他是被母亲武则天毒死的,有说他是自己病死的,史书也难给出统一的答案。“合璧宫命案”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李弘是最清楚真相的人,却早已在黄泉下无奈地缄了口。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持“毒死说”的史书,主要有《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新唐书》中记载,太子李弘“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鸩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明确说李弘是被毒死的。

《资治通鉴》中更明确地说:“(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不过,司马光本人对这个结论也不敢打保票,只好又补充说:“按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意思是武则天毒死儿子这件事,都是“时人”在传来传去,究竟是不是真的,其实他也没完全搞明白。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毒死自己曾最疼爱的儿子呢?据说原因有两个:一是高宗想“病退”,但许多大臣阻挠武则天摄政,如果传位给太子,她就再也没有机会独揽大权了;二是李弘竟敢为萧淑妃两个被幽禁的女儿求情,让放她们出宫嫁人,当众让武则天下不来台。既然他已成为自己“骋志”的绊脚石,那么她只能忍痛除去了。

《旧唐书》持的是“病死说”,理由也很充分:高宗李治为太子之死撰写了悼念文字,其中说太子“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意思是李弘刚当太子就得了肺痨(即肺结核),身体一直很差。高宗想等太子身体稍好时传位于他,不料太子一听,心理压力陡然增大,竟病情加重而死。

不管怎么说,反正24岁的太子李弘死了,这对他的父母而言,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两人哀痛伤怀,决定以“天子之礼”安葬这个儿子,给他最高的待遇。于是,高宗李治下诏,谥李弘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开了中国历史上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他还亲自制了《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一通,立于陵侧。武则天做的事情更多:她亲自挑选了风水宝地,并从龙门石窟征调工匠,突击造陵。由于恭陵的建造工程过于浩大奢侈,修墓的工匠民夫苦不堪言,竟纷纷反抗逃亡。

于是,有人又问了:如果不是武则天害死儿子心中有愧,她有必要这么做吗?

寂静沉默的恭陵

前天上午,我乘车从洛阳新区出发,经洛偃快速通道转207国道,再从唐僧寺村向北至唐玄路,40多分钟就到了当地俗称太子冢的唐恭陵。这里位于偃师市缑氏镇西约2.5公里处,地势开阔。整个陵园面积很大,除了多植翠柏、槐树等,还种了不少玉米,环境十分清幽。

恭陵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大冢,高约22米,呈覆斗形。冢的南面有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有石翁仲(石人)、石兽、望柱(华表)等,矗立在成片的杂草中。在这些精美的石刻艺术作品中,最吸引我的还是那通高约6米的石碑——唐高宗李治所撰的《孝敬皇帝睿德记》就刻在上面,可惜年深日久,石碑风化严重,表面斑驳似枯树皮,已看不出上面的字迹,它成了一通“无字碑”。

不过,看不出字迹也无妨,猜想一下大致内容,应该还是说太子李弘如何病死,高宗如何痛惜吧。虽说父子情深,很多话怕还是不能说透,要为别人和自己留出余地。既然如此,当时说得再多,刻在石上也如浮尘,仍会被岁月拂去,千年之后来看,还不如保持沉默。

恭陵就是沉默的。穿过林间小道,我沿南边的石阶走上去,不一会儿就到了大冢之巅。时近中午,四周行人稀少,园中更没什么游客,只有热辣辣的太阳照在脸上,四周偶尔传来布谷鸟清脆的叫声,更显寂静。

据说,这座以“天子之礼”打造的陵墓,里面的随葬品也是帝陵的规格。奇珍异宝最怕人偷,为此造陵时还特意设计了机关,比如流沙,让盗墓者一旦进入便被掩埋,难以生还——从种种迹象看,武则天似乎想把世上最好的东西都送给太子李弘,如天子之尊、天下奇珍,殊不知李弘早已不在乎这些了。只是他什么都不说,因为这是母亲掏给他看的心,而他的天性是那么孝顺。

也许你会说,李弘生前虽然只是太子,一天也没当过皇帝,其陵墓却堪与唐太宗在长安的昭陵相媲美,也算极尽哀荣。确实,作为唐代一座代表性墓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陵规模宏大、保存完好,颇具可看性。这个地方不收门票,感兴趣者尽可以前来免费参观或凭吊,天热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到绿树下或大冢上消暑乘凉。

离开的时候,我看到就在恭陵神道的南边,开着好几家烧烤摊。借着恭陵的风水和名气,这里的生意应该很不错。只是这样的人间烟火,长在深宫、体弱多病的李弘未必见识过。也难为了他的好脾气,就算偶尔被惊扰,他仍然保持高贵的沉默。

标签: 李弘唐朝武则天李治

更多文章

  • 李贤妃子是谁?武则天第二个儿子李贤的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章怀太子,李贤,唐朝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昭陵途中,不久封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上元二年(675年),太

  • 历史上李贤是武则天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贤,武则天,李治,唐朝,

    李贤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吗?李贤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但是有人说他并非武则天亲生,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武则天碍于李治的面子只好认下了这个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于这个问题,史学家曾有过周密而详尽的考证和论述。大多数认为贤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抛开其它理由不谈,只从武则天有无必要抱养

  • 为何武则天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武周怎么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wz

    一 为什么在唐朝中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自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到长安四年(705年)15年,也就是武则天在位时间——武则天创建武周政权。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性的皇帝家天下,只可能存在一家一姓的政权,像唐朝就是李姓的李唐政权。武则天改“唐”为“周

  • 神龙政变:大唐王朝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最后岁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神龙政变,唐朝,武则天

    导读:武则天花了50年的时间让权力竞技场接受了一个女人,成为最高统治者。当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唐朝为周朝时,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已经为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包括青春年华和三个子女(两子一女)的性命在内的惨重代价。谁料,登基仅仅是一系列更加错综复杂的矛盾爆发的开始。武则天的周朝在肇建之

  • 神龙政变的背景:女皇武则天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神龙政变,唐朝,武则天

    导读:晚年的武则天 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 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 抽朝政插手, 男宠的介入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武周政权也因此陷 入动荡,人心不稳。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连

  • 唐朝神龙政变的过程:细说武则天走下神坛的经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神龙政变,唐朝,武则天

    导读: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王同皎说:“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殿下无故遭到幽禁废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

  • 神龙政变如何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如何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神龙政变,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朝,政变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的事件。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

  • 神龙政变是怎么回事?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神龙政变,武则天,唐朝

    导语:历史上的神龙政变是怎么一回事?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的结局是什么?这个具有历史性的故事小编和你一起去探索一下吧。浙江卫视播出的武媚娘每集遵循45分钟的原始版,第一集开始便加料,直接从武媚娘年老持权时的“神龙政变”亮相。为此很多网友感慨:“从‘头’开始,好好再看一遍武媚娘吧。”历史上神龙政变怎么回事?

  • 武则天杀死亲生女儿于史无证:武则天女儿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横空出世当上女皇帝,是一个历史奇迹。但是,在一个男权社会里,成功地获得皇位的武则天,身后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围绕武则天的评价,妖魔化一直占据着传统史学的主流地位。在一系列妖魔化武则天的历史记述中,“武则天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就是典型的事件之一。大约在永徽四年,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一个

  • 揭秘:萧燕燕、刘娥、高滔滔为何没有成为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萧燕燕,刘娥,高滔滔,武则天

    为什么武则天只有一个?为什么后世的众多掌握权力的女人当中,无人能够效法武则天堂而皇之地称帝?照理说,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可是为什么没有这第二个女皇帝了呢?武则天之后,最值得讨论的掌握权力的女人有:辽朝的萧燕燕;宋朝的刘娥、高滔滔。(一)辽景宗的皇后萧燕燕为什么没有称帝?因为,辽朝本来就是皇族和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