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武则天乾陵无坚不摧 守陵石像竟无头!

揭秘武则天乾陵无坚不摧 守陵石像竟无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98 更新时间:2024/1/23 15:47:15

乾陵,是唐高宗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北乾县城郊的梁山上。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还有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石刻群雕中有神秘的无字碑,也有巨大的石人石狮,但其中最为神秘的还是那61尊没有脑袋的石像。乾陵为会用没有脑袋的石像来守陵呢?实在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网络配图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在这巍峨峭拔的群峰中,矗立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的皇陵。其中最为蜚声中外的要数武则天和她丈夫合葬的陵园——乾陵。乾陵占地有两万平方公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北面有玄武门,南面有朱雀门,东面有青龙门,西面有白虎门,四门的石狮挺胸昂首,雄踞于门前。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高在米至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是没有脑袋的,这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乾陵会用这些没有头的石像守陵呢?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会发现从这些人的脖子上可以看出石像的头被砸掉的痕迹。那么,这些石像的头部失踪是人为的呢,还是天灾呢?

关于石像没有脑袋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就是,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末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在出来祸害庄稼。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

网络配图

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诗人描写乾陵的诗句中出现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说的应该就是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纷纷地倒在了地上。诗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和民间的传说在时间上有相近之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看见唐乾陵前面立着外国使臣的群像,同样感到有辱他们的脸面,于是就把石像的脑袋给砍掉了。但是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因为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的八国联军并没有来到乾陵这个地方,哪来的砍石像一说呢?

虽然上述都是民间的传说,不能作为依据,但考古学家又进一步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年间,也就是1555年的1月23号这一天,在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关中大地震。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巧的是,许多陵前的石像石马都是在头部上受损了。再有就是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由于当时采用石料的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网络配图

通过研究人员的推断,他们认为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当时的大地震,还有一部分是可能是毁于明末清初时的战争。尽管这些石像遭到严重的破坏,但仍可以从他们的形象中发现大唐盛世的景象,同时也说明唐王朝不单纯是一个汉民族的政权,也是一个多民族共治的政权。

标签: 武则天乾陵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淫乱后宫:千古女帝竟然私养男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

    在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来只出了一位女皇帝,留下了千古传奇,但是对于武则天养男宠的事情确实知之又少,武则天所建造的淫乱后宫为这位传奇女帝的晚年增添了许多语诟!网络配图武则天的晚年生活并不像一般的老年人一样追求清心、寡欲,反而像许多男性皇帝一样广纳天下男宠、沉迷于声色犬马。作为一条罪状,武则天“洎乎晚节,

  • 褚遂良死谏废立皇后但武则天却为何为其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在弥留之际,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褚遂良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学识渊博,性格耿介,尤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贞观二十三年(

  • 历史上女皇帝武则天真的有后宫三千面首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名武曌,又叫武媚娘,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最著名、最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也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终年82岁)之一。唐朝功臣武士彟之次女,母亲杨氏。14岁入后宫即为唐

  • 武则天传奇:武则天究竟是如何诱惑唐太宗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既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封的才人,也是其子唐高宗李治的昭仪,后又入主正宫,被册封为皇后,作为父子共用的妻子,她究竟把第一次处女之身给了谁?是先夫李世民,还是后夫李治?下面就来阅读这篇文章,揭晓武则天处女之身究竟给了谁武则天第一次究竟给了谁?这虽然是千古之谜,但了解李世民的好色猎艳的秉性和武则天工于心

  • 亲生女儿被自己的外甥侮辱 武则天岂能不怒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牛人:她的爸爸是皇帝,她的妈妈是皇帝,她的两个哥哥也是皇帝。这个牛人是谁呢?她就是大唐的太平公主。网络配图太平公主的爸爸是唐高宗李治,妈妈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两个哥哥分别是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出身,又深得父母、哥哥们的宠爱,太平公主应该会很幸福吧?并不是。因

  • 唐高宗李治的恋母心理:高宗迷恋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历来都被一些人看作是昏懦之君,被武则天以媚术迷惑,致使李唐王朝大权旁落。其实在这段历史时期,唐高宗的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了。事实上,高宗之所以会如此迷恋武则天,是由于他的恋母心理,使他对武则天产生了一种似母亲又似情人的感情。现代心理学证明,儿子有一种强烈地渴望母亲的照料、保护、无处不在的爱和

  • 唐高宗李治凭啥义无反顾立武则天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治,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权利欲望极强的女人。入宫后,她在唐太宗那里并吃不开。她因性格太过刚烈,不怎么受宠爱,政治上更是靠边站,只得到了一个才人的头衔。出于对权利的追逐,武则天另辟渠道,主动向太子李治示爱,二人私下里产生感情。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李治即位,是为高宗,而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

  • 两次上疏叫武则天退位还能保住活命的的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说起武周时期的直臣,有一个叫苏安恒的给人印象深刻,他两次上疏劝武则天退位,有啥说啥,毫不遮掩。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音轨,意为匣子)”,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

  • 一代女皇武则天内宠不少 但只与一人是真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请注意,李治先生完全不是电视里那个依赖武媚娘呵护的柔弱少年以及此后仰仗老婆鼻息的软弱皇帝,唐代版图以高宗时最大。其在位时曾平定漠北,大破百济与倭国联军,灭亡高句丽,灭亡西突厥,大扩中国版图。倒是武则天登位后,对外战争并不那么顺利。此外,在“二圣”的权力分配上,李治也握有绝对的主动权,在大部分时间里,

  • 唐朝的“造神”运动:女皇武则天被相士极力吹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据新、旧唐书的《太宗本纪》记载,李世民4岁时,有一天与父亲李渊外出郊游,遇见一位相士,此人先是称赞李渊是贵人,继而称赞李世民,说他“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说完就不见了。李渊还想听下文,于是遍寻相士,不获,回来后就把这个二儿子的名字改为李世民。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李世民本名并非李世民。但他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