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武则天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揭秘:武则天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31 更新时间:2024/2/11 14:31:25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武则天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唐朝一开始定都长安,后到了唐高宗年间,洛阳就成为了东都。于是,皇帝在这两个地方跑的很勤。到武则天上位后,她干脆就直接搬到了洛阳。

那么,她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按照影视剧的“说法”,袁天罡有一个想法:趁日全食的时候,等洛河水大涨,乘机除掉武则天和她的那些大臣们。于是,就各种“劝说”,让武则天搬家。如果这是真的,那夺取天下真是太容易了。不过,大家真的相信吗?难道武则天真的是被骗到洛阳的吗?

并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则认为,武则天在长安干了很多坏事,比如:害死王皇后萧淑妃,因此,在长安未央宫里面,武则天总是心神不宁,“数见王、萧为祟,披发沥血的死状,后徒居蓬莱宫,复见之”,这谁能顶得住,让鬼天天吓唬还能好?

所以,武则天“故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其实,武则天改洛阳为国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做了一番功课。

首先,她要提升洛阳的地位,将其改为神都。除了改名,她还得让老百姓都知道,她要搬家了。于是,找了块刻了字的“白石”,告诉天下人:这是天意,而皇帝则必须得遵从天意。接下来,她又接受了“宝图”,带着一帮人跑到了神都,并将这个宝贝改名为“天授神图”,言下之意,这还是天意。与此同时,连洛水都沾了光,在此起了一个庙。

之后,在这一切都做的差不多的时候,她开始在洛阳建起了武氏七庙。这可是非常严肃的大事件,代表着天子的特权。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她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意味着她现在就是天子。因此,在这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她就带着大家搬了新家。

要知道,武则天上位后,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巩固她的政权。而洛阳作为新的首都,可以真正实现她在政治上的控制。如果依旧在长安,原有的力量必然会反抗她,对此她未必能够镇压。

其实,那时的洛阳,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也配得上国都的身份。

经过两朝的发展,当时唐朝的疆域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使得长安的位置显得有一点偏,对于中原地区来说,力量似乎有些弱。而洛阳的位置就比较正了,无论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大体上都差不多。所以,从帝王的角度来看洛阳是可以起到震慑天下的作用。

此外,洛阳还具有非常优越的军事条件,周围不是山就是河,而中间则是一大片肥沃的平原,产出的粮食完全可以供当地人食用。可见,这里既能防御,又不缺粮吃,对当时交通不是很方便的年代来说,这么好的地方不做国都实在有些可惜了。

再者,从经济上看,洛阳也优于长安。

自古以来,洛阳就是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从西周到唐朝都是政治中心,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其经济水平在当时也是不差的。

但是,由于长安的耕作面积非常有限,人口又不断增加,便带来了粮食上的矛盾。如果,不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那么,这天下必然大乱。而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两点:一是振兴当地的经济,二是调拨外地的粮食援助当地。

第一个方法执行起来难度比较大。要知道,常年的战争会让当地的一些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首先,是沙土化非常严重,再加上,灌水量不足,使得很多原来的耕地,都没法再种粮食了。而且,人口的增多也会占用一些农田,加剧这个矛盾。

因为,当时的人口正处在一个剧烈增长阶段,且长安是国都人口本就比较密集,再加上,很多的权贵们在一些灌溉用水的渠道旁竞造碾石岂,浪费了很多水,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如唐高宗永徽六年,因富商大贾竞造碾石岂,郑白渠的灌溉面积已经从四万余顷下降到一万余顷了。

那么,调拨粮食进长安可行吗?

当然是不行的。

要知道,黄河的河道会让这个计划大大受阻,运送粮食的成本会非常之高,即使到达目的地后,它的数量也是极其有限。

那么,改用陆运呢?

其实,走山道,风险也小不了多少。当时,运粮成本之高,有一句话可以证实,即:一斗米需要用一斗的钱来运送。

但如果国都是洛阳,这个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既不需要从外地运送大量的粮食,还能省下一大笔运粮的费用。这对于节省国库的开销,当然,是个利好的事情。

所以,武则天迁都洛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她已经感觉到了,若不解决粮食问题,天下迟早会大乱。而老百姓要是吃饱了饭,天下肯定是太平的。

因此,对于武则天迁都洛阳是一场阴谋之说,根本就是无中生有之事。

其实,单从这点来看,武则天的这个决定顺应了时代发展,让当时的经济重心东移。即使她不这么做,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也会选出新的国都,继续开始新的历史进程。所以,不管是武则天还是其他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做法,使得本朝的统治能够顺势而为。

标签: 武则天唐朝

更多文章

  • 狄仁杰曾三次挑战武则天的底线 武则天为什么还对他如此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狄仁杰

    还不知道:武则天和狄仁杰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的宰相狄仁杰曾经三次挑战了武则天的底线,包括她的爱好、她的男人、她的江山。狄仁杰是怎么做的呢?武则天崇佛,想去参观埋葬佛舍利。崇佛其实是武则天的一种私人爱好,但是狄仁杰反对她的私人爱好,跪在她的马前不让她

  • 武则天最害怕的儿子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没成为大唐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最害怕的儿子是什么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武则天和李治的4个儿子中,次子李贤最像她。他不像李弘那样病怏怏毫无活力,也不像李显那样凡事不过脑子没心机,更不像李旦那样软弱无能,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他和武则天一样,是个有心计又有野心的人,是武则天最害怕的儿子。如

  • 历史上真实的安乐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比武则天更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乐公主,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安乐公主。大唐的女人们很厉害,尤其是皇室的女人,夺起权来比男人都狠辣,试图谋反的很多,害死兄弟、儿子的也不少,只有一个安乐公主,不仅要夺她爹唐中宗的皇位,还把她亲爹给毒死了。安乐公主幼年吃了不少苦,她娘在被发配的路上生下了她,她随爹娘在偏远苦寒的地方生活了十

  • 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帝,到底有多恨?几乎杀光了李氏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有多残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是大家要知道,政治斗争是非常残忍的,尤其是古代的权力斗争,而武则天的上位,也充满着血腥和杀戮,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武则天的内心是冷血的,为了成为皇帝,她几乎杀光了李氏宗室,

  • 武则天在晚年时为什么不惜众怒也要保护张氏兄弟?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在晚年时为什么不惜众怒也要保护张氏兄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神龙元年(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而引发“神龙政变”的主要原因是武则天晚年庇护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导致“复李唐神器”的既定安排出现变数。让人感到奇

  • 武则天为何要将国号定为周?武则天的出身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周

    武则天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天我们探讨的便是武则天为何要将国号定为周,史称武周呢?一个王朝的建立,往往需要诸多手段来维护它的统治地位,比如在自己的姓氏中找一个天下百姓共同尊重的人来作为自己的祖辈,比如李渊在建立唐朝以后,就认道教的老子李耳为祖先。那么,武则天想

  • 武则天为什么会听狄仁杰的话远离男宠?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为什么会听狄仁杰的话远离男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个敢于公开招纳“男妃”的女主。众所周知,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李治的皇后,曾亲眼目睹了男皇帝的三宫六院与数之不尽的嫔妃和宫女。因此当武则天登基

  • 武则天在退位之后为什么还能风光无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武则天为了成为女皇,维护自己的地位,她不惜对自己的子孙下手。她一生生育了六个子女,四个男孩两个女孩儿除了大儿子李弘早死外,其他的孩子都受过她的折磨。甚至有人认为李弘也是被武则天害死的,但是李弘本身身体就不好,应该不太可能是武则天害死的

  • 武则天登基后是怎么对付那些不满的朝臣的?只用了一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武则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武则天,一位饱受争议的女皇帝,批判她的人认为她以女子之身窃国篡位,人神共愤。而称赞她的人认为她多权略,知人善任,开创殿试、武举,实现“君子满朝治天下”。事实上,在武则天能够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这本身就是一个空前的传

  • 武则天为什么对李隆基如何喜欢 其实武则天是有私心存在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李隆基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和李隆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武则天我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她篡了李唐的皇权建立了武周,自己当上了历史上第一个正统的女皇。武则天究竟是好是坏,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回答。她改善了科举,以巨大的魄力,削弱了贵族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