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为何要改革科举制度?旨在建构一个完整的科考体系

武则天为何要改革科举制度?旨在建构一个完整的科考体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80 更新时间:2024/2/11 11:41:09

说到武则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在早期先秦儒学中,文学统一于儒学。孔子所谓儒门四科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为首要品质,文学为末事。魏晋以降,文、儒关系发生裂变,文学独立,与经学、玄学、佛学并列为四。南朝以迄隋代,学风渐渐以文学相尚,但往往受到儒学的排斥。

北朝坚守儒学敦厚笃实的精神。开皇中李谔“崇经抑文”。唐太宗励精图治,唯以儒学相标榜,儒学成为李唐始初立国之本。故汉魏以来,儒学是官僚政治群体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及九品官人法的文化基础。门阀士族以儒学礼法传家,因此,儒学具有鲜明的贵族品格和正统地位。

而文学则往往与寒庶联系在一起,被视为旁门左道,即便是为帝王隋炀帝、唐太宗所倾慕,但总被敲响亡国的警钟。武则天科举改制,挑起文学大旗,势必从根本上要动摇以门阀士族为核心的旧贵族的文化根基,代之以培养以寒庶为核心的文人群体这一新兴阶级,使之成为听命于己的文化政治基础。

所谓文学之士、文儒之士,强调文学在先。这种人必须具有熟练的文辞运用技巧,这是做官的基本素质。儒家道德已经不是首要的条件。因此,武则天打造的新兴官僚个体,大多集官僚、文士与诗人三种属性于一身。文儒分途,先文后儒,弱化了文人的独立品格,使其更多功利性与依附性,更便于为君王所驱策。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通过设立武举完成了士人文武分途的设想,使以关陇贵族为核心的文武合一,原本能够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全能之士,分裂为要么做文官,要么做武将的单向官僚个体。这种价值取向和选材标准,弱化了个体的综合素质,严重削弱了贵族集团的力量。隋与初唐,尽管实行科举,但科举出身并非人仕的主要途径。

武则天信任文人,并开始大量重用文人

武则天信任文人,并开始大量重用文人。他们分别来自隋及初唐参加科举的人才以及武则天科举改制过程中培育的人才。在高宗朝尚由长孙无忌执政之初,朝廷内外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不受重视却不甘寂寞的文人势力,他们是贞观时期由科举登第的普通文人,多数来自山东、江南等地区,由于受到关陇集团的排挤,他们支持武则天革命。

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王德俭、侯善业、袁公瑜六人,是高宗时期支持武则天革命的文人。

许敬宗隋代秀才,李义府贞观六年对策擢第。围绕是否立武氏为皇后的问题上,他们以新兴文人阶层与关陇贵族形成尖锐对立,坚决站在武氏一边,终于助其成功。如意元年武则天褒奖他们昔日在高宗永徽时期的“翊赞之功”。

如果说,大一统局面下,隋文帝创制科举是为削弱贵族分权达到权利集中,太宗推行科举是为固权,那么,武后改制科举,则旨在夺取,进而专权。此亦其立也。科举考试中,所谓“殿试”,是由武王开创的。

《通典·选举三》载:“武太后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唐代武则天科举改制的政治动因考本来是吏部或礼部大臣知贡举,武则天为什么要在大臣知贡举之外,另加一层殿试,亲自试士子于殿前呢?原来,殿试是在则天革命、夺取李唐天下的历史背景下,担心被士人孤立,从而发生与大臣之间的人才争夺战。

其实质亦是化大臣之分权为中央之权力集中,由中央之权力集中转变为帝王之专权。因此,为儒家所乐见的“太宗官僚集团中特有的集体精神被破坏”。从王夫之激愤的批评中,可察知武氏废公为私意在专权的良苦用心。

武则天有意建构一个完整的科考体系

武则天有意建构一个完整的科考体系:她通过推行投牒自列,鼓励庶人觅举,点燃他们对政治舞台的渴望,撩拨他们对帝王的望幸心态。如果说觅举是自下而上苦苦追求,那么,殿试的创制,则是帝王自上而下的对士子的主动迎合。

另外,连同作为都试补充形式的即选之法,如此,从上到下,从都市到边陲,为士庶应考者全方位地敞开了大门。武后更倾向于拉拢寒门庶族,因为他们更容易被收买和利用。赵翼论“南人多以寒人掌机要”条云:“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以之为心膂。”因此,无数寒庶皆为武后所提供给他们的机会无不感恩戴德。

武则天发展了科举制度的斗争功能,使其成为改朝换代的重要工具。她充分发挥科举有利于自己的如此诸多用途,将儒家精神边缘化,代之以诗赋文章之学,最大限度地培植文人学士,使得科举文学化,政治文人化,皇权专制化,让儒学和贵族的色彩在其不断地全面改制中渐渐淡化。这就是武则天科举改制的真实用心,这就是她崇文抑儒的本真面目。就此而言,武周取代李唐的历史真实,乃是妇女挑战男权、庶族对抗门阀的革命。科举经过武则天的全面改制与悉心经营,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结构皆相应发生巨大变化。

科举成为全国各阶层进身的正途,进士声望日益隆重,凭文学才能参加科举进身的文人阶层成为一种普遍信仰和崇高追求。即便是旧有的士族,其子弟若因文章非佳,纵有潘安之貌亦会被人噱笑无才。

贵族的优越感不复存在,他们正在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在门阀与反门阀的斗争中,门阀势力尽管依然存在,但是以庶人群体为核心迅速上升的文人阶层,其势力已经超越旧贵族,而且正在不断侵蚀旧士族的力量。

武则天科举改制,彻底改变了新兴贵族阶级与旧门阀之间的力量对比。武则天在科举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她的全面改制,不仅完善了科举的形式,使得科举选官成为人仕的一种时尚和正途,而且奠定了其后诗赋取士的基本格局。

标签: 武则天科举制度唐朝

更多文章

  • 裴怀古违逆武则天,为何武则天却没有将他治罪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武则天

    唐人裴怀古曾任并州长史,深为百姓所爱戴。神龙年间,由于他政绩考核连年优秀,朝廷将他晋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命他回京赴任。消息传来,并州百姓联名上书,强烈要求让裴怀古留任,结果他还未到京城,复任并州的诏书就已下达。并州的百姓听说他回来了,高兴得扶老携幼跑到城外来迎接他。按礼节,刚刚接任他但屁股还没坐热就被

  •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真的相爱吗?李治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李治,唐朝

    李治和武则天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治和武则天严格来说,武则天最初应该是唐高宗李治的庶母。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豆蔻少女被唐太宗召选入宫,封为五品才人,伴驾唐太宗左右。当时的李治不过是十岁的青葱少年。在长达十二年的岁月里,李治每每出入太宗书房,总忍不住多看父亲身

  • 李隆基与武则天之间是什么关系?李隆基是怎么对待武则天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隆基,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助其父登上帝位,使朝政大权重回李家人的手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隆基生于685年,卒于762年,共在位四十四年,其父是唐睿宗李旦,其母被武则天秘密杀害。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

  • 上官婉儿对武则天是怎样的情感?她的幸运与不幸都是武则天带给她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上官婉儿,唐朝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上官婉儿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他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唐朝是一个盛世唐朝,在唐朝这个朝代中出现了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就是出现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一代皇帝的登基路自然是非常艰难的,更何况还是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一步

  • 睿真皇后是什么出身?比武则天更出名的小侍女,宠冠六宫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睿真皇后,唐朝

    睿真皇后是什么出身,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经常看古代影视剧中的观众大多会以为古代女子往往都有好听优雅的名字,比如曾经大火的《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名叫容音,而在《如懿传》中的富察皇后名叫但琅嬅,那么这两个名字到底哪个是富察氏的真名呢?其实都不是,因为在历史记载中并

  • 武则天到底是什么样的 后世有没有夸大的成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武则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女帝武则天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武则天,后世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开创贞观遗风,为中国绝无仅有的“一代女皇”。事实上,武则天没有后世惯性思维中那么厉害和伟大,就因为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后世把武则天过分夸大。武则天在对内文治方面确实有一点建

  • 武则天退位之后为什么没有李唐皇室的人找她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唐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武则天称帝,对于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是个严重的挑战,在此之前简直是不可思议。历来都是男子称帝,女子都是受统治、受压迫的存在。武则天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杀了众多李唐皇室子弟后,登基称帝在位几十年,国泰民安,得到很多人的拥护。虽然82

  • 韦皇后是谁?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她为什么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韦皇后,唐朝

    韦皇后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任皇后韦氏,因弄权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的唐隆政变中被杀,因而在正史中地位很低。韦氏的确在李显复位后,想效法武则天成就新一代女皇霸业。但韦氏后来之所以如此,在我看来大部分责任还在李显。就连后来李显被韦氏等毒死,都是他咎由自取。韦

  • 此人曾逼武则天退位,最后为什么还能善终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姚崇,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姚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执政晚期,宠信张易之、张宗昌两兄弟,弄得纲纪混乱,人心思变。宰相张柬之等五人暗中设计除掉二张,并邀请姚崇一同参与密谋,但由于武则天庇护二张,一直未能得手。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认为时机已到。姚崇与张柬

  • 太平公主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情人送给武则天?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平公主,唐朝

    大家好,说起太平公主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从古到今,男欢女爱衍生出了多少壮丽诗篇,也让看到那些诗篇的我们对爱情有了向往。可我们也不禁产生疑问,在古代那种封建专制的统治下,在男女极度不平等的情况下,真的会有诚挚的爱情出现吗?古代男人三妻四妾,而女人忍气吞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