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渊真的是因为“懦弱无能”才决定放弃河东的吗?

李渊真的是因为“懦弱无能”才决定放弃河东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12 更新时间:2024/2/12 8:05:05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在东突厥的支持下大举进攻唐朝的河东地区(今山西)。与之作战的唐军最高统帅、宰相裴寂被打得一溃千里,留守太原的齐王李元吉也弃城而逃。唐朝起家的河东地区大半落入刘武周之手,刚刚建立的唐朝迎来第一次大危机。

可面对危险的局势,皇帝李渊却派唐俭给秦王李世民送去一道手敕(皇帝亲手写的命令)写道:“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即放弃河东地区。幸亏李世民向李渊主动请战并通过苦战击败了刘武周,唐朝才渡过了这次危机。

网络配图

李渊这个“放弃河东”的决定也成为后来很多人批评其“懦弱无能”的证据,但本鬼却不这样看。

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开始就对整个战略局势有很清晰的判断,这也是唐朝能够快速崛起并进入关中的重要原因。当时的河东关系到唐朝的生死存亡,李渊不可能不知道。而李渊派裴寂这位首席宰相去和刘武周作战,多少也能看出李渊对河东的重视。

另外,当时唐朝虽然失去了大半河东之地,但军队的主力尚存,以秦王李世民为代表的精兵强将还没有投入战场。而刘武周方面由于之前的进展过快,导致战线拉长,立足不稳。如果此时派精兵强将讨伐刘武周,收复河东并非不可能。

最后像“放弃河东”这样重大的战略决定,李渊应该事先和包括李建成、李世民在内的核心重臣商议,然后通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程序颁布实施。可是李渊却派与自己和李世民关系都很密切的唐俭将“放弃河东”的手敕私下送给李世民,这也是非常奇怪的。

网络配图

那么史书上关于李渊“放弃河东”的记载是不是“改史恶魔”李世民故意抹黑父亲的结果呢?

就在刘武周大举进攻河东的几个月前,唐朝发生了一件政治大案。晋阳起兵的核心功臣、秦王李世民麾下地位最高的部将刘文静被以“谋反”的罪名冤杀。而制造这个大冤案的主谋就是李渊与裴寂。

刘文静被杀对李世民来说是重大损失,虽然李世民不好直接和李渊翻脸,但跟裴寂的关系肯定是跌入谷底了。但李渊却因为“刘文静案”对裴寂也更加信任,两人的关系也更加密切。而就在这个时候因为裴寂的无能,唐朝失去了大半的河东之地。

李渊很清楚唐朝必须收复河东,而此时能够收复河东的人只有李世民。但是如果李渊主动派李世民去收复河东的话,那么李世民极有可能以“惩罚战败的裴寂”作为自己出战的条件。这个条件合情合理合法,李渊也不好拒绝。

可是李渊不想惩罚裴寂,所以才想出了所谓的“放弃河东”。既然李渊都已经“放弃河东”了,那么裴寂丢失河东也就不是什么大错误了。而且李世民如果为了收复河东主动请战的话,那是李世民主动求李渊答应,也就不好提什么条件了。

网络配图

不过李渊也害怕年轻的李世民(年仅二十岁)没准会赌气同意他“放弃河东”,那样李渊就骑虎难下了。因此李渊才会派与自己和李世民关系都不错的唐俭去送手敕,以便准确地向李世民传达自己的真意。而李世民也非常配合地主动进宫请战,率兵征讨刘武周。

综合来讲,李渊的“放弃河东”并不是因为他“懦弱无能”,而是李渊和李世民这对已经出现矛盾的父子为了对付巨大的外部威胁而演得一出“政治双簧”。

标签: 李渊

更多文章

  • 最坑爹皇帝!为抬高自己把李渊塑造成无能之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皇帝,非唐高祖李渊莫属。通常情况下,一个朝代最著名的皇帝就是王朝的开创者,但是李渊的知名度却远远不及他的儿子李世民。这是为什么呢?是李渊太平庸?还是李世民太出众?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固然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若说李渊无能则有失公允,试想一下,一个窝囊废又怎么可能成为王朝的缔造者呢?李渊

  • 揭秘: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哥为何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

    公元617年,是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天下纷乱,暴动四起。隋炀帝躲在扬州,不敢回关中。然而,让隋炀帝最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表兄李渊也会加入造反行列。李渊的父亲李昞,母亲独孤氏。隋炀帝的父亲杨坚,母亲独孤氏。两个独孤氏是亲姐俩,她们都是独孤信的女儿。但是,李渊早年很不幸,父亲母亲很早就离开

  • 李渊称帝建唐仅用了短短一年?其中有何绝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

    乱世出豪杰,时势造英雄,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唐高祖李渊是出类拔萃的一个。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势力纷纷倚兵自重,农民起义瞬间风起云涌,先后有上百支队伍树起了反隋大旗,隋朝大厦在烽烟四起中飘摇。在诸多反隋势力中,李渊不显山,不露水,起步也较晚,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一马当先攻下长安,并笑到了最后。

  • 李渊因逼宫被迫退位 随后竟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

    据史书记载,大明宫建筑规模相当于5个紫禁城,有着“千年之宫”的美称,其修建原因却要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说起了。这一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翌日李渊便被迫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以后,李渊干脆让位做起了太上皇。顺利继位的李世民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他深知自己必须处理好与父亲的关系,才能保证

  • 唐高祖李渊是主动传位给李世民的还是被逼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

    话说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晋王李元吉。而当三兄弟火拼的时候,唐高宗李渊被蒙在谷里,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见一个全身戎装的将军闯进来,且身上血迹斑斑,不由大惊,忙问道:“来者何人?”“臣尉迟敬德前来护驾。”将军道。“擅闯皇

  • 玄武门之变前 李渊对李世民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

    公元626年的农历六月初四这一天,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伏兵,射杀亲生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武力逼宫父皇李渊,最终如愿夺下龙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子,采用弑兄逼父的手段夺嫡一直被非议,而李渊在玄武门兵变之前,对这位野心勃勃的儿子有所怀疑吗?网络配图 在《新唐书》中有这么一

  • 李渊为何被李世民利用?兄弟三人齐聚玄武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包括尉迟恭等人在内的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骑着马来了。可是到了玄武门,感觉到不太对劲,没有见到那个熟悉的领兵将军常何不说,就连守卫人员看起来也很陌生。正在疑惑之时,就见李世民骑马赶来,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随即拉弓,这时尉

  • 重识唐高祖:李渊是平庸之辈还是出类拔萃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唐高祖李渊并不是传说中所显示的平庸之辈,而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势力纷纷倚兵自重,农民起义瞬间风起云涌,先后有上百支队伍树起了反隋大旗,隋朝大厦在烽烟四起中飘摇。在诸多反隋势力中,李渊不显山,不露水,起步也较晚,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一马当先攻下长安,并

  • 为何说李渊是以人生败笔为儿子的功业奠定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氏兄弟斗争的结果是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公元627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史书记载,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渊正在宫内的池塘上划船。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入宫担任警卫。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握长矛,径直来到李渊的船上。

  • 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才是史上真正的巾帼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平阳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