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没有武则天的本领却为何能照样当女皇

慈禧没有武则天的本领却为何能照样当女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09 更新时间:2023/12/9 14:42:31

历史上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知名女子有两个,一个是武则天,一个就是慈禧。前者是直接登基为皇帝,而后者则是以太后的身份掌管国家的生杀大权。在清朝时期,大臣怎么会允许一介女流掌权呢?慈禧太后究竟为何可以统治中国47年?

慈禧太后能够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数十年之久,首先是基于清帝皇统继承乏人这一客观原因。

清王朝自天命汗努尔哈赤至宣统帝溥仪,共计12帝。这12位皇帝子女的多寡,与大清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道光及其之前的7位皇帝,子嗣最少的雍正嘉庆帝也有14个子女;被称之为“多子翁”的康熙帝甚至有55个子女;而到了咸丰帝,一生仅有二子一女;同治、光绪和宣统帝,竟然一生子女皆无。这就使道光以前各帝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选择余地较大。而自咸丰开始的三位皇帝,少子或无子,几乎丧失了选择余地或可能,出现了皇位继承乏人的危机。

清朝最后几位皇帝寿命之短促,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危机。道光以前各帝,除顺治帝情况较为特殊,只活到24岁外,其他均活至五六十岁,甚至八九十岁。而同治帝只活了19岁,咸丰帝、光绪帝虽寿命较长,但也不过才三十几岁。

如果清帝寿命较长,其子继承皇位时一般皆已长大成人,这就至少可以在年龄方面保障新君继位后即可独自处理政务,保证皇位与皇权的平稳顺利过渡。但如果皇帝的寿命过于短促,其继承人的年龄就必然偏小,不但没有任何基本知识的储备积累和政治经验,甚至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新继位的小皇帝或借重于朝廷重臣,或依赖于亲近太监,或直接依靠自己的母后,出现一段时间皇位与皇权的分离错位,这就有可能导致权臣专擅或母后外戚专政之类太阿倒持的朝局。

道光以后各帝寿命之短促,子嗣之不旺,预示着大清皇统的危机。晚清御史胡思敬在谈到光绪帝死后无嗣继位时说:“国统再绝,而家无令子,识者早知其必有乱矣。”讲的正是这个意思。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数十年干政,与清末三位皇帝、特别是其子同治帝继位时年龄太小,不无直接关系。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数十年之久,并非仅仅因其具有多么高深莫测的政治本领或手段,而是依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与地位。

咸丰帝死后,清廷内部实行的虽是“(太后)垂帘(八大臣)辅政,盖兼有之”的权力机制,表面看慈禧太后与肃顺等八大臣的权力是旗鼓相当,但实际上慈禧太后占据新君生母这一更有利的地位,使其在与八大臣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朝中部分大臣也都坚持“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政治理念,大都认为只有两宫太后才是皇权的真正代表。

外戚专权与保持皇权独立是一对势如水火的矛盾。慈禧太后则妥善地处理了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政治关系,这也是她掌握清朝最高权力数十年最为根本的原因。如果将慈禧太后与唐代的武则天做一个比较,就会对此有一个极为清楚的认识。

武则天先是“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后来又正式登基称帝。不但立武氏七庙,追尊自己上五代祖皆为皇帝,大力提拔重用武氏兄弟子侄掌握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而且残杀唐皇李氏的皇子皇孙。这不但引起李氏家族的全力反抗,也引起众多唐朝重臣和旧臣的强烈不满与反对。

第一,未予那拉氏族人以显爵重任。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的大弟照祥被封为三等承恩公,其父惠征、祖父景瑞、曾祖父吉郎阿则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以上封爵,皆为清廷对于皇后或皇太后家族的恩封惯例,而非“违制”的特例。

其二弟桂祥,之所以在1888年被封为三等承恩公,是因其女被选为光绪帝的皇后,仍是循外戚封爵之惯例,与慈禧太后的个人意旨并无直接关系。慈禧太后之所以未对胞弟委以控制清廷实权的重任,除了与其弟缺乏才干有关之外,与慈禧太后特别关注爱新觉罗氏家族与那拉氏家族关系、不给其他人以攻诘口实的意识自觉或心理警觉不无关系。

第二,慈禧太后所选立的两任小皇帝——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都是爱新觉罗氏家族血统最近的近支亲王后代。她的独断专行,虽会引起皇室亲王和其他朝臣的不满,但没有人怀疑慈禧太后对爱新觉罗氏家族不忠或有所威胁。至于慈禧太后多次选立小皇帝,以及其与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等人的矛盾与斗争,皆被人理解为是清朝内部的权力之争,甚至不过是家族内部的叔嫂“家务”之争而已。

就如文中所讲,无论慈禧太后的主观意图如何。在客观上,她的确成功地使人们普遍认同其对爱新觉罗皇室是忠诚的,这应是她较为顺利地掌控清王朝最高权力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重要原因之一。身为一个女人,能做到如此程度,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标签: 慈禧

更多文章

  • 历史揭秘:武则天登上女皇的坎坷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

    翻开历史长卷,咱不难找到这个中华五千年中唯一正统的一名女皇帝,武则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是她在位之时的功绩。她在位时虽有劣迹缠身,但她的功绩也是不能小觑的。《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一位女子在历史上这样风光无限,真是一个千年奇葩,不过咱想想,没有坎坷地

  • 武则天秘史:竟活到82岁?她的长寿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活了82岁,是中国古代皇帝、皇后中极少数的高寿之人,而且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直到晚年仍然齿发不衰、耳聪目明、容貌靓丽。那么,她的养生“秘诀”到底是什么呢?第一、禅修养生安神志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在唐太宗死后,曾在感业寺当了5年尼姑。在这5年里,她整日参禅打坐,修身养性,学到

  • 揭秘:武则天称帝路上最危险的一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

    入宫主要困难:未获圣眷入寺为尼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但整整12年未获宠幸。唐太宗驾崩后,她还被迁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作为一个奔三的尼姑,武则天似乎再也没有进入皇城的机会。但是,在太宗病重期间,他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入寺为尼后,与李治仍藕断丝连。永徽二年(651年),

  • 看武则天如何打败后宫劲敌 登上皇后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

    大唐贞观十年(六三六年)的一天,山西文水武家门前车马云集,原来这家的女儿被唐太宗选为才人,正要迎入宫去。母亲拉住女儿手,因不忍分别而痛哭失声。可是那女儿却毫无离别家人的伤感,反劝母亲道:“此行是去见天子,安知非福?何必做儿女之悲呢!”母亲听到这话,不由止住哭泣,吃惊地望着女儿,她隐隐感到年仅十四岁的

  • 武则天的身世 周文王姬昌竟然是武则天的始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周文王

    《旧唐书》里骆宾王说武则天“地实寒微”;大臣们说武则天“地位低下”;突厥酋长黑啜说“武家乃小姓”;有的史料还说“武则天的父亲出身农民”,总之武则天出身寒微毋庸置疑,没有王皇后、萧淑妃高贵。然而,查阅武则天族谱却让人震惊。武则天祖上:始祖:武家为姬昌周文王后代,遂追尊周文王为武周始祖文皇帝;周平王少子

  • 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创造了哪些“世界纪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皇帝,说起她的一生那可真是精彩绝伦,三天三夜也不说完。下面小编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一代女皇武则天创造了哪些“世界纪录”。世界纪录之一、任用宰相最多唐朝能称为宰相的官职很多,左右仆射及门下、尚书、中书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由此造成了唐朝的宰相数量总体上要超过其他朝

  • 陪伴唐太宗十二年的武则天为什么一直没有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正五品的才人。当时,武则天是花季少女,青春茂盛,唐太宗一见钟情,非常宠爱,赐名“武媚娘”。当然,武则天此时花样年华,千娇百媚,含苞待放,情窦初开,也渴望大唐天子的宠爱。那么,一个非常宠爱,一个渴望宠爱,为什么武则天整整十二年没有怀孕的记录?其答案就只有一个,整整十二年,唐太

  • 探索武则天的五位哥哥到底教导了她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武媚娘对五个哥哥恨之入骨,然而奴性人格的养成,又使得她渐而迷恋这种丧尽人伦的暧味关系。所以她一旦得势,立即毫不犹豫的追杀四个哥哥,但由于她在心灵深处又泥陷于这种黑色的人生,所以她不唯是仇恨四个还活着的哥哥,同时又对业已死去的长兄武怀亮怀有一种既渴望又痛恨的复杂情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复杂的情感,她将武

  • 武则天墓考古现真容 陪葬珍宝至少500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墓

    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的乾陵埋葬着唐高宗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稀罕的。更让世人无法弄明白的还有,武则天为何要为自己竖一块无字碑?乾陵被盗过么?以及乾陵“藏宝500吨”猜测是否有科学依据?所有这一切,在发掘之前,都是谜。在考古界,围绕着挖与不挖的问题,一

  • 武则天不让老百姓吃肉?为何禁止宰杀牲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

    不杀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是佛门弟子基本的行为准则。而在古代帝王中也存在此行为!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但是不准普通老百姓吃肉,实施起来无疑有很大难度。为了查验禁屠令的执行效果,武则天特命宰相娄师德下基层巡视。宰相视察工作,基层官吏自然要设宴接待。宴席上,首先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