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艳史:武则天究竟养了多少男宠?

武则天艳史:武则天究竟养了多少男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763 更新时间:2024/2/12 18:52:25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年度大戏。尤其是在她老公高宗死后,她不仅自己做了皇帝,还养了一大堆的情人。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她的那些情人们。

武则天的男宠们

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高宗死后,首先入侍武则天的是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街头卖膏药的小贩,后来因为在街头帮人打架误伤人命,为躲避官府的缉拿,潜逃到洛阳,在白马寺出家当了和尚。

网络配图

唐太宗死后,武媚娘(武则天)作为太宗的嫔妃,都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白马寺和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而且两寺同饮一井水,有一天,武媚娘和冯小宝在井台相遇,武媚娘打不动水, 正在为难。这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的冯小宝也来井台挑水,帮助武媚娘打好了水,还给挑着送到了尼姑庵的大门口,然后再自己去挑水,于是二人就认识了。

和尚和尼姑都是戒吃荤腥的,冯小宝半路出家当然戒不掉。有一天,冯小宝又来井台挑水,有一只山鸡口渴,落在井沿儿找水喝,冯小宝看见了,悄手蹑脚靠上去,一扁担打死了。好肥的一只山鸡,冯小宝决定把山鸡吃掉。他的水也不挑了,捡来一堆柴火,到前边树林子里,笼火烤鸡去了。偏 巧这一天,武媚娘也来井沿儿挑水。井台上只见冯小宝的水桶不见人,武媚娘四处看了半天,附近也没有冯小宝的踪影。这时,顺风刮过来一股烤肉的香味儿。武媚 娘自从离开后宫以后,就再也没有吃过肉。这肉味儿好香啊!是从哪里飘过来的呢?不远处的小树林,不是还在冒着一缕清烟吗?一定是在那里。这样想着,就身不 由己的朝小树林走去。

武媚娘看清了,正是冯小宝在火上烤肉,不知烤的是什么肉,反正是香味儿直往鼻孔里钻,过了一会儿,肉烤熟了,冯小宝从火上取下烤得焦黄的鸡肉,扯下一条大腿儿咬了一口。

“什 么肉,香吗?”武媚娘忍不住地问。冯小宝忽然听见有人说话,当时吓了一跳,回过头一看,见是武媚娘,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鸡,野鸡。落在井台上喝水, 抡起扁担,只一下,哈哈哈……”说着,撕下另一个鸡大腿,递给武媚娘,说:“你敢不敢吃?香极啦!”武媚娘接过来,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从那以后,冯小宝三天两头不是弄一只鸡,就是弄个狗大腿儿,偷偷送给武媚娘。武媚娘抢着去井沿挑水,也就是去和冯小宝相会。

网络配图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立刻让冯小宝当上了洛阳名刹白马寺的主持。高宗死后,武则天就让冯小宝随便出入后宫,又把他的名字改为“怀义”,赐给他薛姓。他凭着过人 的聪明,加上当年的感情,很得武则天的爱惜。薛怀义又因督建万象神宫有功被擢为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封梁国公。后来还多次担任大总管,统领军队,远征突 厥。

不久御医沈南蓼成为武则天的新宠,薛怀义出于嫉妒,一把火烧掉了耗资巨万的万象神宫,武则天却不予追究。而后薛怀义日益骄横,终于引起 武则天的厌恶,指使人将其暗杀。薛怀义死后,已过中年的沈南蓼温和有加,却身心虚弱,满足不了武则天的要求。七十多岁的她又陷入了寂寥烦闷之中,喜怒无 常,脾气暴躁。

恰在此时,有人又荐张易之兄弟待寝,这两个二十岁左右的美少年,不但聪明伶俐,通晓音律,而且精力旺盛,更有侍寝的本领。把 个武则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悦。武则天马上给二人加官四品。从此二张俨若王侯,每天随武则天早朝,待其听政完毕,就在后宫陪侍。二张恃宠而骄,不仅在 后宫恣意专横,而且结党营私干预朝政,引起了众怒。终于在神龙元年,张柬之等策动了“宫廷政变”,杀掉二张,武则天也在病榻上被“请”下御座,让位于中 宗。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的时候,被唐太宗赐名为“媚”,千娇百媚,含苞待放,情窦初开,渴望皇帝的宠爱,可在太宗身边十多年,她仅是个“才 人”,与一个侍女的作用差不多。太宗是个盖世英才,他要求女性的只是贤德、温顺、体谅、娇柔,而武则天的美貌与才干自然得不到皇帝的赏识。所以在太宗死 后,她被遣送到感业寺为尼。仅一年多的时间,她就由尼姑晋升为昭仪、宸妃,直至皇后。这时,高宗很难再接近别的女人了。宫中众多嫔妃宫婢都失去了陪寝的义务,成了纯粹的女性官吏。以后的三十年里,武则天并没有丑闻。直到高宗去世。

网络配图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改国号为周,成为名副其实的女皇帝。她宠幸的薛怀义是因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后因不“驯服”,而被她暗杀。她宠幸沈南蓼,因其中年体衰而遭到厌弃。 她宠幸的张易之兄弟则面若莲花,侍寝有方,使她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春情暂驻,她感谢二张的奉献,授以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信任的人。

正因为武则天在高宗死后,开始公开宠幸男宠并且授之以权,搞得大唐男宠之风盛行。同时正因为如此此,导致很多人对武则天放浪不羁的私生活进行严厉批判,甚至抹杀她之前为唐朝所作的一切功绩!

标签: 武则天

更多文章

  • 盘点武则天豢养的“四大杀手”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当政期间,任用两大酷吏屠戳李唐宗室及功臣。本人以为说他们是“酷吏”实在抬举了,哪有什麽“吏治”可言,武则天想杀谁,他们就干掉谁,这同江湖黑道上的“杀手”无甚本质区别,称其为“杀手”或许更符合史实。而且武则天手下的此类“杀手”亦非两个,据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至少豢养过“四大杀手”,

  • 解密:被女皇武则天暗恋一辈子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

    狄仁良好生于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唐太宗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官至夔州长史。他从小便受到严酷的练习,少年时到场明经科测验及第,顺遂进入仕途。管女皇的家务事,狄仁杰以他的宰相之才,在地方被骗县长,天然做得绘声绘色,黎民戴德戴德。厥后契丹骚扰河北地域,武则天赶快又召狄仁良好来,他兵不血刃,打退了契丹

  • 女皇武则天为自己物色“男妃”的种种秘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女皇武则天

    著名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是中国后宫女人中最浪漫的一位。本书中其他章节说过,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通过“出家”改变身份,再下嫁“儿子”李治,本来就是一桩错乱的爱。在当了皇帝后,武则天男宠多多,薛怀义(冯小宝)、张易之、张昌宗、沈南谬,这些据说阳具超比例粗大、且精力过人的美男、猛男

  • 为何她能迷惑两代君王?武则天到底有多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位美女这是毫无疑问的,要不然她也不会被唐太宗看中,封为才人。但是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子呢?史书对太平公主的相貌是有记载的,“公主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传》)。她体态丰腴,脸蛋很饱满,额头也比较宽,这符合唐代的审美标准。史书说“则天以为类己”,所以武则天也一定是这个样子。网

  • 武则天一生共有几个男人?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这个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作为第一个为众人所认同的女皇帝的人,她曾经有一个非常女人的名字,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给还是才人的她赐名“武媚”,大家那时候都称呼她为“武媚娘”或是“媚娘”。这个既有着女人的柔软又有着男人的胸襟的人的感情世界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曾经出现在这位女

  • 血腥统治!武则天如何培养史上第一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为了坐稳自己的皇位,为了排除障碍,武则天六亲不认,几乎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的子孙赶尽杀绝,所谓的虎毒不食子,而武则天竟然连自己的亲身子女也做当做了权利的牺牲品,为了自身利益,就算是杀死自己的女儿安定公主(亲手捂死,然后嫁祸于王皇后)也无所谓,可见武则天有多心狠手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 武则天到底有多狠,这些事足以让你不寒而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

    俗话说,心不狠站不稳,对于古代皇帝来说更是如此。在中国古代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别说做皇帝了,女的做官的就少之又少。武则天能从一个普通的妃子,坐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必须要有国人的能力和强大的内心。为了自己的权力,武则天选择了不择手段,其中很多事都让人心惊胆战,甚至不敢想象。网络

  • 武则天到底有多少男人?她为何如此多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十四岁清丽脱俗宛如清水芙蓉的美貌很快就掳获了李世民、李治父子俩的心,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就入寺为尼过起悲苦孤寂的生活了。就在此时,与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的白马寺里的冯小宝出现了。据史记载,俩人于俩寺共用的后山井台相遇,因俩人都是半路出家,干柴烈火根本无法抵御欲望的诱惑就这样燃烧在一起了,武则天回宫

  • 武则天陵墓万年寿域 历经沧桑却仍独善其身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陵墓

    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刀枪不入1300年还完好如初呢?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

  • 武则天还政李唐的原因?绝非就因狄仁杰劝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

    有一天,武则天又提起立嗣的事情,狄仁杰极力陈述利害,力主重立庐陵王。武则天故意不肯,于是狄仁杰叩头流血,泪流满面,武则天叹了口气,向屏后一招手,李显从后面走了出来,武则天表情复杂地对狄仁杰说:“还你的庐陵王!”论起宗法制,中国历史上历代的统治者,哪有女性?何况围绕着这一个继承制度,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