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没当成正一品宸妃 为何要杀被废的皇后?

武则天没当成正一品宸妃 为何要杀被废的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62 更新时间:2024/1/8 5:37:20

贞观十一年(西元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入宫做了才人。

原因是,长孙皇后病逝了,唐太宗李世民觉得身边没有称意的人,便把武妹子喊进宫来。按《新唐书》中的说法是,“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

若依此说,皇帝的时间,果然金贵。长孙皇后前一年七月才去世,还不到一年半,唐太宗已觉得“久之”了。很多历史读本里,说太宗与长孙皇后感情极深极融洽,在此二字面前,我是觉得要打个折扣了。

但,我认为事实未必如此。皇后虽没了,可并不缺嫔妃啊。唐太宗有何必要新招一个进来?况且,他之所以让武氏进宫,只因听说她长得美——长孙皇帝之所以受宠爱,则是因为“德”。身边没了有德之人,于是加一个美人进来,这叫什么事?美能代替德吗?这在逻辑上说不通——按着《新唐书》的说法,武氏明明就是来接长孙皇后的班的嘛。武媚为何未能做成正一品“宸妃”?为何要置被废的皇后于死地?

算了,我不去纠结欧阳修他们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意图,我们来说“才人”。

武氏,长得漂亮,是必然的,而且,举止亦足风流,因而,太宗赐了她一名,媚。武媚,登上了历史舞台。

然则,她美则美矣,却并未见得多受宠爱。

贞观十一年入宫,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入宫十二年的武媚,一直是个才人,也没生出一儿半女,最后,跟着那些没儿女命的嫔妃,一起到感业寺做了尼姑。

她为何未受宠?她长得也漂亮啊,举手投足,也很有魅力啊——最好的解释,当然是,像她那样的女子,宫里其实太多了。

《旧唐书》后妃传中有载,“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

才人就有九个呢,在她前面,还有三十三个阶位比她高的人呢!在她之后,更是有七十一个美女,排着队等着往前冲呢!武氏虽美,未必能美过其他嫔妃;举止虽得体,未必比其他人更有礼数;虽然有才,未必比其他人更会吟诗作赋。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她入宫时年纪还小,不懂得多少勾心斗角的招数,还不会多与太监们沟通,使自己更多在太宗面前曝光。待到唐高宗李治再召她进宫,一切就都不同了。

李治与武媚,早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

它日,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他二人在佛堂里说了些什么,我们不知道,或许,根本就没讲过什么,但武媚的眼泪,李治看懂了。且此刻的武媚,正是人生中正媚的时候。泪眼婆娑,李治可受不了了。兼之王皇后无子女,想打击一下正得宠的萧淑妃的“气焰”,于是搭桥牵线,替高宗完成了收纳武媚的心愿。

此时为永徽二年(651年),唐太宗驾崩不过两年。做了十二年才人、两年尼姑的武媚,一飞冲天,被封为昭仪。九嫔之首,正二品。

再入宫中,二十七八岁的武媚已是心计满满。她先讨皇后欢心,日益得宠,接着,“与后及良娣萧氏递相谮毁”,甚至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掐死,怪是皇后所杀……李治的心,全被勾在武媚这里,哪里还管什么真真假假要调查调查?结果,自然是武媚大胜。

对于这个深得己心之女子,李治觉得非皇后之位,无以体现自己对她的宠爱了。然则,废后又是大事,他想先给武媚加个“宸妃”之号,与正一品的四夫人并列。

但唐制后宫之中,并无宸妃名号,李治因人设岗,为一个女人破坏祖制,引发大臣们反弹,最终不得不缩回去。武媚为何未能做成正一品“宸妃”?为何要置被废的皇后于死地?

既不能生造宸妃,那就干脆废后吧。

武媚也在等这个机会。

《旧唐书》里讲,因为武媚受宠,自己被冷落,“后惧不自安,密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而在《新唐书》里,“昭仪乃诬后与母厌胜,帝挟前憾,实其言”。到底皇后有没有给高宗扎小木人,两书记载不一,然当时高宗欲废皇后,却已下定决心,虽经重臣力谏,一时没废成,未久之后,终是把皇后及萧淑妃废为庶人。

皇后和淑妃的命运,可谓极惨。不过,《旧唐书》,记载有些矛盾。前一段说“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后一段又说,在得知高宗却冷宫看望皇后及淑妃并表示将重新安置他们,“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甕中,曰:‘令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

做多了亏心事的武媚,“频见王、萧二庶人披发沥血,如死时状。武后恶之,祷以巫祝,又移居蓬莱宫,复见,故多在东都”。

不过,我们相信,待到后来她杀大臣、杀李家皇族,杀得血流成河之后,反而不会再出现什么幻觉了。

标签: 武则天皇后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什么禁止皇宫养猫?难道武则天怕猫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后宫之中,诸多女子,为求上位,勾心斗角,唇枪舌剑,步步惊心。她们拉帮结派,合纵连横,有人终得临幸,有人却永坐冷板凳。至于为人作嫁衣,赔了位子还折命者,也不在少数。今日要说的,是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萧淑妃与武媚的故事。武媚当了唐太宗李世民十二年才人,身无所出,在太宗死后,同

  • 解密:当武则天的子女太悲惨 只因母亲太毒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的子女都有谁?一代女皇武则天,她先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死后,武则天成了唐高宗李治的女人。因此,武则天给李治生下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那么,武则天的儿子都有谁?武则天的儿子是如何在皇位的争夺和阴谋中,不断的遭遇危难的?武则天的子女们都是怎么死的?武则天的儿子简介:长子:代王李弘,后封为太子

  • 历史上的女皇武则天真的暴戾无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武则天

    说到武则天,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她的强势狠毒,暴戾无情。可是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果真如此不堪吗?当初又是谁将她推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的呢?其实,国人一贯奉行非此即彼的做派,高宗李治在后人的口中大多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懦弱无能,任人摆布。抛开世俗的眼光,我们可以发现,李治的性格确实有些优柔寡断

  • 打压对手 西汉吕雉与武则天谁的手段更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雉,武则天

    后宫名义上也是皇帝的领地,但实际上归皇后统领,这是有法律依据的。你巩固了皇后的位置,领衔皇宫佳丽,精神上你是优越的,被宫内外上下人等仰慕、奉迎、尊崇。精神上的风光,心理上的滋润,会令你的生命之树常青。这仅是表面上的,而实际上皇后位置带来的附加好处,或称利益那真是不可胜数。不仅你个人地位、待遇高,而且

  • 武则天是她杀父仇人为什么她却跟武则天男宠好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上官婉儿,唐朝

    上官婉儿,祖父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宰相上官仪。在李治和武则天的权利斗争中,上官仪站到了李治这边,他极力主张废后,还草拟了废后诏书。武则天知道后,在李治面前声泪俱下,李治又放弃了废后的想法。此后,武则天便视上官仪如眼中钉,李治本想保护上官仪,但又不知道如何保护,李治想赶快了结此事,上官仪便成了牺牲品。武

  • 女皇武则天凭什么成为皇帝?她究竟高明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女皇,武则天,皇帝,

    武则天的高明,就是用人上的高明。武则天比谁都清楚,不用能臣难以治理国家;不用酷吏无法实现野心。所以,武则天的高明,最突出的表现不仅在于他既会用能臣也会用酷吏,关键的是她能把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己所用。历史上小人误国的例子不少,像指鹿为马的赵高、像一手遮天的石显,武则天心明镜似的,小人只能利用他们

  • 解密:女皇武则天的乾陵的地宫到底藏多少宝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帝陵,宝物,

    据乾陵《述圣记》碑记载,唐高宗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也一定不少。通过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工作,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考古工作者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

  • 解密:女皇武则天是如何培养史上第一酷吏来俊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女皇,来俊臣,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同时又是最后一位女皇帝(到目前为止)。据说,为了坐稳皇帝的宝座,为了排除挡住通往权利道路顶峰的障碍,武则天曾经大动干戈,六亲不认,几乎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的子子孙孙赶尽杀绝,甚至,毫不手软把自己的三位亲身儿女当做了权利的牺牲品(武则天亲手捂死了自己的亲身女儿安定公

  • 来俊臣是武则天最残忍的手下 他创造了武则天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来俊臣,武则天,唐朝

    来俊臣(651~697年),武则天朝著名酷吏。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他生性残忍,手段毒辣,是武则天镇压反对派、推行“酷吏政治”的主要罪魁之一。从武则天文明元年(684)临朝称制,到天授元年(690)九月建立武周政权,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焦点,是武则天要巩固自己称制的权力并为称帝铺平道路,而李唐宗室及

  • 揭秘:唐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亲生太子李贤?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武则天,章怀太子

    古代封建王朝严禁女子参政,众所周知,武则天能称帝离不开她的阴狠毒辣,可以说忘掉了她自己,宁愿牺牲亲情来成就霸业,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在走上帝王的血腥之路上,杀姊屠兄,害女杀女婿,残杀李氏室宗。在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首杀长子李弘,原因不单单是在纳妃的事情上违背母亲的意愿,在政治上的一些作为,显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