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惠帝刘盈简介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及儿子是谁?

汉惠帝刘盈简介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及儿子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807 更新时间:2024/1/19 23:01:40

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

刘盈的人际关系图:

父亲:刘邦、刘季

母亲:吕雉

妹妹:鲁元公主

儿子:汉前少帝刘恭、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后改封常山王)、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后改封淮阳王)

刘盈之后的继位皇帝:刘恭(刘盈跟一个宫女的儿子)

妻子、皇后:张嫣(刘盈的亲外甥女,也就是亲妹妹鲁元公主的女儿)

男宠:宏籍孺(也作宏孺)

刘盈的一生:

在刘盈小时候,父亲刘邦还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不可能使他过那种贵族的生活,所以,他和母亲以及姐姐要经常到地里干活。后来,父亲反抗秦朝,他和母亲、姐姐也就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后来母亲和爷爷被楚军抓去,他和姐姐在和父亲一起逃跑时还被心狠的父亲几次推下车去,以便父亲能跑得快一点。刘邦的属下夏侯婴抱怨刘邦不该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下车又将他们姐弟抱上了车。直到后来他们姐弟被送到了关中,才在战略后方过上了安宁的生活。到了刘邦消灭了项羽的势力,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后,就立刘盈为太子,这时的刘盈才刚刚九岁,童年的苦难终于没有白受。

不过,在他走向皇位的过程中也有过风险,但在母亲吕后的努力下,他还是很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刘盈因为文静,外表也显得没有刘邦那样英武的所谓帝王之气,所以刘邦不太喜欢他,而是喜欢他宠爱的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如意,想把刘盈废掉,立如意做太子。但在众人的反对下,刘邦只好作罢,但是刘盈的太子地位却时刻受到了威胁。刘盈当时还是个孩子,对此不会有什么感觉。他的母亲吕后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为了以后的权势,她开始行动了。这时,有人建议她找足智多谋的张良讨个主意。张良建议他找刘邦极为尊敬的"四皓",他们肯定会帮助她说服刘邦的。吕后依计行事,"四皓"果然起了重要作用。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时,是"四皓"设法让刘邦收回成命,不再让刘盈领兵去镇压。

等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回来后,因为伤痛病倒了,这使他又动了更换太子的意念。张良的劝谏没有起作用,其他的人也没有让刘邦改变主意,最后还是"四皓"以行动说服了刘邦:在一次宴会时,已经有八十高龄的"四皓"陪同着太子刘盈入席,这使刘邦很惊讶,觉得太子已经成熟了,再重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政局混乱。此后,刘盈的太子地位基本稳定了。不久,刘邦病死,刘盈顺利地继承了皇位,这时他刚十六岁。刘盈继承皇位后,基本上继承了父亲的政策,而且有父亲的一批有经验的大臣辅佐,他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的波折,可惜的是在皇位上仅仅坐了七年。

惠帝本来应该和后来的文帝和景帝一样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但因为母亲吕后,他还是过早地去世了。一是皇后的选定。惠帝在做太子时因为年纪太小,所以没有娶太子妃。

等他做了皇帝,便由母亲吕后选了张氏为皇后,但张氏是惠帝的亲外甥女,按照观念和法律,是典型的近亲结婚,但当时还是流行这种亲上加亲式的婚姻的。后来,因为张氏长时间没有生育,吕后便又自作主张,叫张氏对外说自己已经怀孕,然后将一个宫中美人生的儿子据为己有,并立为太子,其生身母亲却被吕后杀死了。

惠帝的早死最重要的原因是母亲吕后的残忍。在刘邦活着的时候,戚夫人多次撺掇刘邦企图废去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手段极为恶劣,无所不用其极。这使得吕后十分怨恨戚夫人及刘如意。刘邦死后,对于原来曾威胁惠帝太子地位的戚夫人,吕后开始报复:本身先是让她舂米,并无杀心,但由于戚夫人的歌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中流露出充满怨念的谋逆之心,使吕后闻之大怒,便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骗到长安用毒酒杀死,残忍地将戚夫人的四肢砍断,挖去眼睛,熏聋双耳,灌药使她变成了哑巴,最后扔到了茅房,叫做"人彘",除掉后患。生性仁慈、心地善良的惠帝,在看到那个"人彘"并知道是戚夫人后,对母亲的巨大变化难以承受,受到极大刺激,痛哭不止,此后便生病了,长达一年之久。惠帝也不再上朝处理政务,每天就是饮酒作乐,迷恋后宫。其实,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来驱散心中那种无法驱散的恐怖。

辟阳侯审食其是吕后心腹,依靠太后势力,为非作歹,惠帝刘盈将审食其打入牢狱。审食其向平原君朱建求情,朱建于是就游说惠帝男宠宏籍孺(也作宏孺),宏籍孺告于惠帝刘盈,审食其方得免罪。

公元前188年,即汉惠帝七年,年仅二十三的惠帝去世。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最幸运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文帝,刘恒,母亲

    薄太后,名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刘恒即皇位后,尊其母为太后娘娘。娘娘怀文帝后,却遭恶妇吕后的极端仇视,汉高祖刘邦也听信吕后谗言,阄薄姬诬贬于荒野,逃到河曲黄河孤岛上避难,此岛故名娘娘滩。相传娘娘来到此岛后,到附近另一黄河岛上生了汉文帝刘恒,此岛故名太子滩。经过两千余年的沧桑岁

  • 汉文帝怎么出生的?刘邦走错门误幸其母薄姬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文帝,薄姬,刘邦

    说到汉文帝的能忍,不得不首先说到他的母亲薄太后。民间俗话说“儿子随娘”,这位身世坎坷的女人,同样是一个能“忍”的人。薄太后的本名,现在说法多种多样,真实姓名已不可考,但说到她的身份,可以说既很好,却又很惨。她是苏州人,母亲是魏国的王族,但她却不是“合法出生”,她是母亲和人私通的私生子,又兼秦朝治下,

  • 刘邦老婆薄姬怎么死的?汉朝薄姬的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薄姬简介,刘邦薄姬,薄姬的儿子

    导读:汉朝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的母亲。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刘恒即皇位后,尊其母为太后,即薄太后。西汉薄太后活了多少岁?薄姬庙是谁为其建的? 薄姬原来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薄姬被召入汉宫。 薄姬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薄姬年少时,与闺中好友管姬、赵姬

  • 汉景帝刘启简介 西汉王朝第六位皇帝刘启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启,西汉,西汉皇帝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前188年(汉惠帝七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16年。公元前179年,刘启被立为皇太子,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公元前154年,(景帝前元三年),爆发

  • 汉景帝刘启是个什么样的人?汉景帝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景帝,刘启,介绍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为汉朝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48岁,谥孝景皇帝,无庙号,前141年正月甲子崩于未央宫,二月癸酉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为汉文帝刘恒中子,母窦姬,他在位期间,主要是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

  • 汉景帝刘启简介 汉景帝刘启的皇后及儿子有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汉朝皇帝

    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孝景皇帝,无庙号。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

  • 汉朝刘弗陵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对刘弗陵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弗陵,汉朝皇帝

    导读:刘弗陵,武帝在弥留之际被立为太子。在此之前,武帝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将刘弗陵的生母赵钩弋赐死。武帝病死后,霍光等人于同月奉刘弗陵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始元”。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故“政事一决于光”。因霍光大权独揽,与很多大臣结怨。左将军上官桀、桑

  • 刘弗陵的死因 汉昭帝刘弗陵死后谁当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弗陵,刘弗陵的死因,汉朝皇帝

    导读:汉孝昭皇帝刘弗陵,汉族,生于公元前94年3月16日,死于公元前74年6月5日,西汉第5代第8任皇帝,刘彻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赵婕妤(即钩弋夫人)。幼年即位,初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共辅国政,继续实行刘彻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

  • 汉昭帝刘弗陵简介 汉昭帝刘弗陵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的皇后,汉朝皇帝

    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前94年-前74年),原名刘弗陵,汉武帝少子,母为钩弋夫人,武帝崩后继位。即位后,刘弗陵因名字难避讳的缘故更名刘弗,“弗”字避讳“不”。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古代按虚岁算),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在位13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年

  • 汉废帝刘贺简介 汉朝历史上的汉废帝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贺,简介,皇帝

    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朝第9个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19岁即位,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去,分封到了今天的江西省永修县,史称汉废帝。皇帝生涯:公元前生于90年7月25日,李广利、刘屈牦因为策划谋立昌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