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产生的“副作用”

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产生的“副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31 更新时间:2024/1/23 16:53:11

导读:三国时代基本上是旷日持久的“内战”时代,在对外作战方面,鲜有“传奇”。但鲜者,并非无有,只是少见,东汉末期乃至三国近一个世纪,中原之外患并未停息,从北到南均有“夷犯”,令三国部队不得不腾出空来,对外征战。其中最著名的战例有两起,一是曹操北征乌桓,二是诸葛亮南征孟获。后人在评价这两起“外战”时,大多“爱憎分明”。对曹操北征乌桓,贬者居多;对诸葛亮南征孟获,赞誉一片。

当然,一起征战,均有利弊得失、正反面两方作用。三国这两起“外战”中,诸葛亮南征的“闪光点”名载史册。那就是以“攻心”为上、“七擒孟获”的传奇。

这场外战史书多有记载,“七擒孟获”的传奇大多得到公认。传奇不是传说,有一定的史实依据。正面评价,“七擒孟获”是儒家文化“仁者无敌”的延伸与升华。这也是最能体现诸葛亮具备“正统汉才”的战例, 诸葛亮的“正统汉才”,吸取了先秦两汉以来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刑治”思想,治军偏重于法,理政则偏重于儒,但其核心思想仍为儒家思想。面对周边甚多少数民族地区,诸葛亮提出了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对策,体现了“汉才”的宽仁。这对于收服“南夷”的人心,无疑起到了正面作用。彝族首领孟获最终对诸葛亮的“汉才”感佩不已,那里不仅有“智勇”,更有“仁义”。

然而,后人在总结“诸葛亮式的外战”成功经验同时,往往忽略了硬币的另一面:“诸葛亮式外战”既有长效的正面影响,也有一个长效“副作用”。这个“副作用”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疾在腠里”,只是不经细观,不易察觉。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主要征战对象是南方彝族叛军,由于战争发生在先帝刘备夷陵大败、蜀军元气大伤之际,所以南征军力有限,总兵力大约在3万人。

战役结束后,蜀军“不留兵,不运粮”,孟获“因祸得福”,被正式授予官府要职——御史中丞,诸葛亮不留兵,是想“净身出户”地走出南中,但是,他还是留下了“非物质遗产”,这个遗产就是——“因夷而贵”、“因犯而养”的范例。诸葛亮“夷人治夷”,对拉拢当地人心是有好处的,但震慑力却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犯汉的外族虽然不是一场大战役,但毕竟派出了3万军人,血淋淋的战争,变成了“捉放游戏”,没人计算这场“游戏”中川军死了多少人,但是七场厮杀,连野兽大象都上阵了,不可能是“兵不血刃”的虚拟战争。川军的生命,如此无辜,自己队伍的人命如此不值钱,就为了陪孟获玩?夷人不该为此付出代价吗?恩有了,德发扬光大了,但威何在?

至此,“诸葛亮式外战”的两个副作用暴露明显:一是德有余,威不足。二是夷敌优待。它发出的是“犯境夷狄,反得优待”的信号,这种模式成为传统,就会长效作用,把“夷”惯坏。事实也确实如此。“诸葛亮式外战”其实是自汉以来,受到儒家洗礼的中国军队,确立的对外征战的一个基调,“怀柔远人”、“尚德抑武”之经,为对外征战的汉军的牙齿装上了“牙套”,“自律”了大国手脚。

儒家文化“仁、义、礼”,强调大国要对小国施之以礼,不欺压和威胁小国的生存。因而皇帝往往推崇“怀柔远人”“尚德抑武”的精神,以道德感化外邦,来表达自己仁慈的胸怀。“统而不治”、“抚而不治”是为常用手段。 中国君主推行德化外交,以求得藩国的对宗主国的感化,从而实现大同理想。

但是,这种手段基本上是感化的产物,夷狄不会感激大于恐惧,没有“治”上的介入,夷狄部落也不会真正与中国融为一体。可以想见,如果诸葛亮征战的是北方游牧部落,无论怎样感化,是很难“喂饱”对方的。到头来,得到的,很可能是“东郭先生”的下场。诸葛亮南征之后,孟获不再反,不排除是感化的原因,但更不可排除的,是利益的换算,小小部落首领,享受着蜀汉“大国”的“贡奉”,比抢来得还容易,还香甜,优哉游哉,何乐而不为矣!

标签: 三国诸葛亮七擒孟获

更多文章

  • 五千年历史悬案: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孟获,南蛮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

  • 三国史上孟获的夫人叫什么?孟获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孟获

    孟获的老婆是谁?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孟获的老婆是祝融夫人,传说为火神祝融氏之后裔,于演义第九十回登场。祝融夫人以丈八长标为兵器,背插五口飞刀,百发百中。三江城被诸葛亮取得后,祝融替丈夫出阵,以飞刀伤张嶷之手,又用绊马索擒下马忠,生擒了二人;然而因受不住赵云、魏延挑衅,深入敌军陷阱,旋即被马岱以绊马

  • 解密三国:诸葛亮在蜀汉内最怕的竟然是刘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封

    在蜀汉内部,诸葛亮最怕一个人,他不是蜀汉钉子户关张马黄赵,外加魏延、李严,或者法正。这个让诸葛亮感觉到害怕的人,叫刘封,《三国演义》里蜀汉称他为少将军,刘备的养子,本姓寇。荆州人寇某和刘备本来无亲无故,直到刘备在中原反抗曹操失败,南逃到荆州,二人的缘份才开始。寇某的舅舅姓刘,是汉朝宗室,勉强能和刘备

  •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鲍勋简介:曾因性情刚正而得罪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鲍勋,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鲍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鲍勋(?-226年),字叔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故济北相鲍信之子,官至宫正

  • 曹魏官员鲍勋是什么形象?最后为何会被曹丕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鲍勋,三国

    纵观近百年的三国历史,人才之争更胜于地盘之争,成大事者,皆因得人,人才不仅是战争的需要,更在治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以微弱之身起兵之后同楚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让曹操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曹操的对待人才的态度。鲍勋(?-226年),字叔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

  • 鲍勋为什么会被曹丕处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鲍勋,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丕处死鲍勋,一时满朝为之震惊!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皇朝,大部分皇帝的素质都是流氓型。因此,政坛上也就充溢着一股恶浊的痞气。比起痛恨秦始皇式那股穷凶极恶的匪气来,中国人民更憎恶痞气。那种挂羊头卖狗肉、出尔反尔、无厘头的不尽折腾,使老百姓

  • 蔡阳力大无穷被称刀祖宗 关羽靠耍诈偷袭才能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蔡阳,关羽

    历史上有很多英雄,比如在三国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牛人,很多了不起的武将,很多谋划天下的谋士,可是三国中也有很多小人物,他们也是存在于那个时代,他们也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的小人物内心独白。严舆:我只是去谈个判,结果把命丢了我叫严舆,很多人都不认识我,可是大家都会听说

  • 仁君刘备被历史雪藏的战功:刺死车胄 阵斩蔡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历史,车胄

    历史上的刘备,也不是如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温文尔雅,形同儒生,而是很有勇力、血气刚强之人。他起事之初参与讨伐黄巾起义,作战十分勇敢,“数有战功”,他不仅敢于一怒鞭督邮,宁可不当官,而且曾袭杀徐州刺史车胄,斩下曹将蔡阳之首。这些事都是先主传明确所载,到《三国演义》里,则分别加到了张飞和关羽头上,刘备勇烈

  • 曹操原配夫人是谁?曹操第一个老婆丁夫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曹操老婆

    曹操的结发之妻,由于刘夫人早逝,曹操便让没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抚育其子曹昂,丁夫人将曹昂视为己出。后来曹昂在宛城战死,丁夫人悲痛欲绝,常常数落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将她打发回了娘家。不久,曹操心生悔意,亲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然而丁夫人却不理睬,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和她离异。曹操新的嫡妻卞夫人很尊重她,常

  • 三国时期鲜为人知的第四国 公孙度霸占辽东50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公孙度

    一般我们都习惯称呼东汉之后的时期为三国,即魏蜀吴三国。其实在三国之外还有一个第四国,即公孙度建立的辽东。从189年公孙度开始经营辽东,到238年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北灭,前后50年。就算是和魏蜀吴三国的建国时间(魏国46年,蜀国43年,吴国52年)相比,也毫不逊色。当然,最大的区别是魏蜀吴三国都曾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