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曹操为何对典韦和郭嘉大哭特哭?

揭秘:历史上曹操为何对典韦和郭嘉大哭特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90 更新时间:2024/1/7 23:13:49

导读:“男儿有泪不轻弹!”曹操就是一个有泪不轻弹的热血男儿。曹操得知父亲曹嵩被人谋财害命后,也不过“哭倒于地”。曹操的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为了掩护曹操脱险,一个被“乱箭射死”,一个被“砍为肉泥”,曹操“俱无深痛”。自己的亲人死了,曹操除了心中哀伤,更多的是“切齿”愤怒。但是,当典韦郭嘉这两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非亲男人”死后,曹操却把“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古训抛到九霄云外,悲痛欲绝,大哭特哭,甚至事情过去了一年后,想起他们来仍是“放声大哭”、“捶胸大哭”。

曹操是个事业型男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一生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典韦和郭嘉是几乎同一时间来到曹操身边的,他们一个有“勇力”,一个是“贤士”,一武一文,竭力辅佐着曹操,使曹操手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

典韦原是张邈部下,后属夏侯惇。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交战时,典韦奋力勇战,救了曹操一命,又因其人忠诚谨重,被曹操迁为都尉,做为自己的贴身保镖。曹操在宛城讨伐张绣时,因为与张绣的婶婶偷情,促使张绣恼羞成怒,先降而复反。张绣与谋士贾诩精心策划了一场军变,使曹操狼狈而逃。典韦就是在这次军变中为了掩护曹操逃跑,而被乱箭乱枪致死的。典韦的死,曹操犯有严重的失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典韦死了,曹操“亲自哭而奠之”。曹操固然是因为失去了一员猛将而感到悲痛,但更多的应该是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如果曹操能够耐得住寂寞,如果曹操不“移于城外安歇”,如果曹操能保持高度警惕性,这场军变就能够有效避免或轻松瓦解,典韦就不会那么悲壮的死去。

第二年,曹操率军行至淯水时,忽然在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曹操亲自拈香哭拜,吊奠典韦亡魂。曹操再次大哭典韦,是何等的大张旗鼓,是何等的悲痛感人!

郭嘉经人举荐投靠了曹操,因多谋善断而深得曹操倚用。郭嘉死了,曹操不但悲痛欲绝,甚至还说出“奉孝死,乃天丧吾也!”的话来。按说手下的一个谋士死了,曹操即使难过,也不应该做如此反常的言辞举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疑惑。这是为什么呢?首先,郭嘉的计谋,多与曹操“不谋而合”,多为曹操所采纳,从这一点上看,曹操与郭嘉可谓“心有灵犀”。其次,郭嘉在对战局的发展趋势和人物心理的把握程度上,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高超的分析能力,提倡速战速决,多次使曹操合理恰当的把握战机,取得了重大胜利,从这一点上看,曹操对郭嘉佩服的“五体投地”。再次,郭嘉作为曹操的下属,善于揣摩领导意图,很会替领导开脱罪名,“割发代首”就是郭嘉提出来的,从这一点上看,郭嘉对曹操有“救命之恩”。最重要的是,郭嘉的年龄比曹操小十五岁,是曹操“托以后事”的最佳人选。郭嘉死了,曹操亲“往祭之,大哭”,不仅是因为郭嘉“多立奇勋”,更重要的是因为郭嘉“中年夭亡”,致使“中原栋梁倾”。

郭嘉死后,曹操少了心有灵犀的得力助手,在谋略上和用兵上一直找不到感觉,接二连三的上当中计,最后被孙刘联军搞的“樯橹灰飞烟灭”,狼狈逃生。当曹仁置酒给曹操解闷时,曹操忽然仰天大恸。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曹操再次大哭郭嘉,是何等的出人意料,是何等的泣不成声!

曹操虽然是个热血男儿,但毕竟是一个奸雄,他岂能不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古训,而不顾颜面、有失常态的当着部下和众人的面号啕大哭。曹操三番两次的大哭特哭典韦和郭嘉,除了追忆往事、怀念部下而感到悲痛之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在表演,在做戏,说白了就是哭给别人看的。通过再次痛哭典韦,不但是对典韦死因的内疚,又使曹操在部下心中树立起了“重感情、讲义气、够哥们”的良好形象,同时使“三军无不感叹”,起到了让部下“化悲痛为力量”的三重作用。曹操再次痛哭郭嘉,使“众谋士皆默然自惭”,曹操的哭声,既是对郭嘉的怀念,又是在指责众人:郭嘉死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推卸赤壁兵败的领导责任,收到了三种效果。这么看起来,曹操对典韦和郭嘉两个“非亲男人”大哭特哭,也就不难理解了。

标签: 曹操典韦郭嘉

更多文章

  • 三国典韦简介 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典韦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典韦,魏国,魏国猛将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陈,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典韦是陈留己吾人。他

  • 庞统之死:围攻雒城中箭而亡 并非是死于落凤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庞统,落凤坡,三国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为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

  • 庞统献连环计:凤雏庞统的连环计主要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凤雏,庞统,连环计

    导读:庞统是刘备政权中与诸葛亮齐名的谋略家。司马德操号称水镜先生,他曾说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之才与诸葛亮孔明不相上下。庞统小的时候,由于长得丑,又黑又矮,所以别人没有发现他的才华,但当时颖川的司马徽却善于发现人才。一次司马徽在树上采摘果实,庞统就坐在树下,两人开始海阔天空

  • 历史上的庞统怎么死的?揭秘庞统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庞统之死,庞统,三国人物

    导读:庞统(179-214),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官拜军师中郎将。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而亡,时年三十六岁,英年早逝。刘备悲痛万分,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亲自为其挑选墓地,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现于

  • 诸葛亮和庞统谁厉害?诸葛亮和庞统差距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演义,诸葛亮,庞统

    导读: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学者汪宏华最近在清华大学等高校讲座时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全新、深刻的解评。一、谋士才志存在时间、

  • 庞统之死:看透刘备后精心策划了一场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庞统,自杀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能安天下呢?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

  • 鬼才郭嘉怎么死的?一代枭雄曹操为何三哭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嘉,曹操

    郭嘉是怎么死的?曹操为何三哭郭嘉呢?郭嘉是曹操远征乌丸回来的时候病死的,当时郭嘉在易城。《三国志郭嘉传》的记载是:“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可见当时曹操已经从柳城班师回来,但是郭嘉的病情实在太重,曹操还没到易城,郭嘉就病逝了,享年38岁。所以才有“太祖问疾者交

  • 为什么说诸葛亮智谋远不及郭嘉?郭嘉和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易中天书第十四集《天生奇才》,用了很大的篇幅,对诸葛亮与郭嘉作了比较。说他俩都是同一量级的人物,对刘备、曹操同样重要,两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怎样相似呢?易中天认为:第一,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第二,他们都“审于量主”(谨慎地选择主公)。第三,他们都“谋功为高

  •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乱世三国第一谋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郭嘉,诸葛亮,三国人物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郭嘉简介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 荀攸和荀彧什么关系?荀攸与荀彧两人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荀彧,荀攸,曹操

    导读:荀攸与荀彧是从叔侄关系,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彧年长5岁。但是叔侄俩很明显俩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荀彧是保皇派的,荀攸姑且称之为实务派的,和华歆、王朗一样。在曹营众谋臣中,荀攸和荀彧、钟繇三颍川同乡不仅同时出道,又相互举荐,实为名副其实的曹魏开国三大肱股。其中荀彧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