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末年武将严颜简介 严颜怎么死的 墓在哪

东汉末年武将严颜简介 严颜怎么死的 墓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07 更新时间:2024/3/5 13:20:02

严颜,东汉末年武将,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生气,命左右将严颜牵去砍头,严颜表情不变地说:“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气,遂释放严颜并以严颜为宾客,之后的事迹不在正史中出现。

人物生平

严颜初为益州牧刘璋巴郡太守,镇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璋慑于北方曹操和汉中张鲁的威胁,遣法正于荆州(今湖北)迎刘备入益州(今四川),严颜拊心叹息说:“这是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深山里,放出老虎来护卫自己。”

结果确如严颜所料,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川增援。大军到达江州,江州守将严颜据守不降,张飞将其攻破,占领江州,并生擒严颜,张飞对严颜大喝到:“大军到来,你怎么不投降还敢与我大战!”严颜回到:“你们无理侵夺我们疆土,我们这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令牵下去斩首,严颜面不改色大声说道:“斩首就斩首,你发的什么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张飞将其释放,并将其引为上宾。

严颜怎样死的?

他是怎么死的,历史并无记载,只是传说蜀都被克后,他自杀了!

却说严颜力战诱敌,奋斗多时,忽听东边阵中骚乱,知博得脱,大喜。正欢喜间,张合杀至,直至王纛之下,见是员老将,心下诧异。想张合却是有见识的,心念一动,便知中计,急大呼曰:“阵中走了方博!”魏延等一时慌乱,急欲找寻时,失却踪迹矣。严颜心中快意,放声大笑,恼动张合,亲提大刀来战严颜。二将大战三四十合,胜负未分,严颜见左右渐渐稀少,身上各处伤失血不止,心知无幸,大呼曰:“且住,愿降!”合打马约退。颜蔼然笑曰:“吾主在东,且容相别。”老将往方博去向拜了八拜,猛然拔剑,往项上刎去,可怜一腔碧血,洒落尘埃,一缕英魂,望断乡关!张合等众将莫不掩面。颜良顾谓文丑曰:“方博帐下勇烈忠诚之士,何如此之多耶?”

严颜既死,余众皆力战而亡,未有降者,张合等感叹不已。归告刘备、孔明,备闻走了方博,懊丧不已。孔明命归还严颜尸首,以彰其忠。博等亲迎严颜灵体,命移回巴西以王侯之礼葬之。博亲主哭祭,落泪成血。川中子弟之兵,巴郡江州百姓闻颜噩耗,万户哀哭,家家挂孝,伏道而泣者,汪洋如海。

历史评价

苏轼:“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苏辙:“古碑残缺不可读,远人爱惜未忍磨。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讹。严颜平生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军中生死何足怪,乘胜使气可若何。斫头徐死子无怒,我岂畏死如儿曹!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壮气吞黄河。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

文天祥:“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李贽:“豪杰遇豪杰,可为至仇,亦可为至亲。盖两家气味原是一家,故分则他人,合则自己也.此翼德所以释严颜,而严颜并不惧翼德也。不比小人相与,外为至亲,内为至仇,合时原分,而分时何得再合也。此君子小人之辨,无不如此,亦不独张飞、严颜两人已也。”

《三国演义》:“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日,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

严颜墓在哪?

严颜死后葬于何处,三国历史文献无载。但至迟到宋朝,巴蜀地区先后出现了三座严颜坟墓:一在忠州(今重庆忠县),一在巴州(今四川巴中市),一在蓬州(今四川蓬安县或仪陇县)。

考“一人三墓”之历史文化成因,一是历史地名的混淆,二是地方主义的体现,三是表彰忠义的需要和推助。但三墓孰真孰伪,则无由考定。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严颜在刘备攻取成都,径取汉川中登场。擅使硬弓和大刀,有万夫莫敌之勇。据守巴郡,与张飞交战,后为张飞用计俘虏。张飞质问:“大将在这里,为什么投降,而敢率军拒敌?”颜宁死不屈,张飞壮而释之,引为上宾,严颜感概张飞的恩义而归降。

张飞问严颜入川的计策,严颜无以为报,但说出不需要任何刀弓就能夺取。因为雒城的所有关隘都是严颜所管,严颜为前军,张飞领军在后,每到一处都呼出投降,一路顺利无阻。

雒城之战时,黄忠与魏延正和吴兰与雷铜交战而不能分身,刘备惧怕,此时张飞与严颜赶制与张任交锋。张任不敌而退守城中。刘备疑惑为什么张飞能在崎岖的路上这么快来到,张飞导出老将军严颜,刘备感谢他而赠送他身上的黄金锁子甲。接着几番周折把吴兰和雷铜在黄忠和魏延的反攻之下投降,吴懿也在赵云的生擒下在阵前投降。刘备领益州牧后,封严颜为前将军。严颜后随刘备攻打汉中,屡立战功。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由王文有、林中华分别饰演严颜;

2010年电视剧《三国》:李旭饰演严颜。

标签: 严颜东汉

更多文章

  • 刘备的至亲糜芳背叛荆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刘备,糜芳

    刘备的亲人是没有几个的,小时候父亲就死了,依靠会点手艺活的母亲度日。刘备早年过得很清苦,尽管他喜欢漂亮的衣服,刘备很珍惜亲情,所以他身边不乏优秀的人才,比如关羽张飞。后来刘备在徐州的时候,与城中首富糜竺一见如故,糜竺把自己的妹妹送给刘备做夫人。糜夫人很贤惠,尽管她比刘备小了好多,她珍惜自己哥哥给自己

  • 糜夫人死在哪里了?刘备妻子糜夫人死亡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糜夫人,三国

    糜夫人,三国时期,蜀国开国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妻,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人。安汉将军糜竺、南郡太守糜芳之妹。糜竺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本为陶谦左右手,后来认为刘备是明君,将亲妹糜氏嫁给刘备做继室,并大力以金钱资助刘备。《回到三国》中的糜夫人是撞戟死的,而三国演义中的糜夫人是投井死的,那么她究竟是怎么

  • 刘备妻子糜夫人简介 糜夫人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糜夫人,三国

    刘备妻子糜夫人简介 糜夫人怎么死的?糜夫人,生卒年不详,东海郡朐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三国时蜀汉大臣麋竺的妹妹。建安元年(196年),吕布趁刘备与袁术鏖战时袭击下邳,刘备妻子被俘,转驻广陵、海西,而刘备的军队也因为粮草不济陷入了困境,这时徐州大商麋竺大力资助刘备,并将妹妹嫁给刘备鼓舞刘备,刘备军

  • 司马师杀妻历史上真的有吗?出处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师,夏侯徽,三国

    司马师的老婆是谁?司马师杀妻历史上真的有吗?出处在哪里?夏侯徽(211年-234年),字媛容,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父亲是曹魏的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母亲曹氏是曹魏德阳乡主(曹真之妹),舅父是曹魏的大将军曹真。她与司马师之间,生有五个女儿。夏侯徽举止优雅,颇具才识。每当司马师有什么想法时,都由夏侯徽从旁策

  •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师,司马懿,三国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死因司马师是病死的。司马师(208-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与其父司马懿

  • 晋景帝司马师简介 控制曹魏政权的旷世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景帝,晋朝皇帝

    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炎

  • 三国郭图简介 郭图是谁的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图,三袁绍,国

    郭图(?-205)字公则,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效力袁绍初平二年(191年),辛评、荀谌及郭图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牧予袁绍,郭图受邀成为袁绍谋士。兴平二年(195 年)冬天,汉献帝在曹阳被李傕、郭汜等人追逼,沮授劝说袁绍:“将军世代担任朝廷宰相,历代以忠义辅助国家。现在天子四

  • 郭图怎么死的?谋士郭图是被谁杀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郭图,三国

    郭图怎么死的?郭图(?-205年),字公则,颍川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于205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操所杀。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忧愤而死。袁绍以袁尚美貌及后妻刘氏所

  • 三国俊才杨修生平简介 历史上杨修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杨修

    杨修简介: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袁术外甥,太尉杨彪之子,出身高门士族。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时年44岁。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

  • 杨修简介 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丞相府主簿杨修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修,汉朝,韩朝官吏

    杨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