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王羲之发妻郗璿为何被称为女中笔仙

揭秘王羲之发妻郗璿为何被称为女中笔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09 更新时间:2023/12/28 9:47:36

中国历史上关于东晋书法家郗璿简介的内容,多半被收录在《晋书》以及她的夫婿——书圣王羲之的生平资料中。

据郗璿简介描述,郗璿家境十分显赫,娘家世代书香,父亲郗鉴是东晋初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书法家,在当时的书法界很有影响力。郗璿自幼耳濡目染,经常与父兄切磋,因而也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郗璿就写得一手好书法,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素有“女中笔仙”之称,可见其书法技艺非同一般。

郗璿与王羲之成婚后,夫妇二人因有相同的爱好而经常在一起秉烛夜谈,相互探讨书法创作,恩爱非常。

据郗璿简介称,她与丈夫王羲之既是夫妻,也是挚友,更是艺术上的知音。两人相濡以沫大半生,创作了无数美轮美奂的书法作品,也孕育了七子一女,子孙满堂,堪称神仙眷侣。

郗璿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女书法家。相传她九十岁高龄之时,曾上书皇帝,感谢朝廷的鞠养。这个时期,王羲之已经去世。

有一次,王羲之的堂侄孙王惠前去看望郗璿,关切道:“您的眼睛、耳朵没觉得坏了吧?”

郗璿淡然回答:“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这属于自然规律,是身体的事。至于眼睛耳朵,和精神相关,哪能那么快就和人分开呢?”可见这位高龄老人即使在身体难以抗拒地走向衰老,体力大不如前时,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境,为后生晚辈做出了表率。

郗璿的故事

东晋著名女书法家郗璿,是书圣王羲之的发妻,亦是王献之的母亲。有关郗璿的故事,多与其父郗鉴为她择婿的“东床坦腹”一则典故有关,然而据民间史料记载,郗璿的故事中不为人知的事迹还有很多,比如郗璿教子的故事,就是她生平事迹中比较重要的一段经历。

在郗璿的故事中,王献之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由于郗璿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家中父兄俱擅长书法,这种独特的家庭气氛使郗璿自幼偏爱书法艺术。她与王羲之成婚后,先后育有七子一女,一众儿女中,王献之是书法天赋最高的一位,于是郗璿有心培养他接过父亲王羲之的毛笔,成为一代书法名家。

王献之七岁之时,母亲郗璿对他练字的要求已然十分严格。虽说王献之喜好书法,然而七岁孩童,正是爱玩的年纪,有时练着字,听到窗外顽童嬉闹之声,便忍不住要溜出去玩。

每逢这时,郗璿便来到儿子书房,专心查看他写的字。

有一次,王羲之外出归来,看到书桌上献之未写完的字,就在“大”字低下加了一个点,写成了一个“太”字。王献之浑然不知,玩得尽兴之后,回来给母亲看自己写的字。郗璿端详了片刻,说这些字笔力都还差火候,唯有这“太”字的一笔,可以与王羲之书法媲美。王献之不服,郗璿遂指着院中的十五只大缸,对儿子道“你父亲写字的奥秘全在这十五只缸里,你若能将这十五缸水用尽,一定能赶上你父亲。”。

从此,王献之不分寒暑,苦练书法,郗璿帮他把缸中水一勺一勺舀出研墨。经过苦练,王献之终成与父亲一样优秀的大书法家。

郗璿 王羲之

东晋女书法家郗璿,字子房,本为高平金乡人氏,是太尉郗鉴的女儿,亦是东晋著名书圣王羲之的夫人。说起郗璿与王羲之缔结美满姻缘的过程,还有一段有趣的典故,此典故名为“东床坦腹”,发生在太宁元年。

当时郗璿正值二八年华,才貌双全,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父亲郗鉴将她视为掌上明珠,有意为她择一个如意郎君,而郗璿本人也对才德兼备者情有独钟。

郗鉴久慕琅琊王家子弟多仪表出众,才学过人者,希望两家能够结为秦晋之好。于是,一天早朝后,郗鉴将自己的择婿之意告诉了一向与之交好的王丞相。王丞相欣然应允,郗鉴遂命管家带重礼前往王家择婿。

王家子弟闻听郗太尉要前来为郗璿小姐择婿,无不内心欢喜,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管家在众子弟中寻来觅去,却发现少了一人,打听之下,才知王家还有一位公子未曾到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院书房,只东侧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神情自若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府后将所见如实相告,尤其提了那位东床侧卧的年轻人。郗鉴大喜,曰“正是要选此人”。于是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文雅,一身才气,当即下聘,择为快婿。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书圣王羲之。

郗璿与王羲之成婚后,夫妻志同道合,恩爱非常,经常在一起秉烛夜谈,切磋书法技艺,他们的姻缘,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标签: 郗璿

更多文章

  • 张轨简介 晋朝晋武帝时期任凉州牧的张轨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轨,晋朝,晋朝官员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实质上建立者,张寔、张茂皆为其子。314年去世,晋谥曰武公。至其曾孙张祚时,被追谥为武王,庙号太祖。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景王张耳的第十七代孙。家族世代举孝廉,以专攻儒学著名。祖父张烈,是

  • 司马越简介 西晋八王之乱时期东海王司马越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越,晋朝,西晋大臣

    司马越(?-311年),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长子。司马越被封为东海王,参与八王之乱,成为最终胜利者。311年,司马越病死于项城(今河南项城),标志着八王之乱终结。司马越,字元超,西晋疏宗。年轻时已有好名声,为人谦虚又扶助平民。最初以高密王世子身份任骑都

  • 西晋贵女贾午竟然不顾礼仪私下与男子偷偷幽会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晋贵女贾午,贾南风

    贾午是谁?根据记载贾午是西晋初期权臣贾充的女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同母异父的妹妹,韩寿的老婆,贾谧的妈妈。贾午出生于260年,是平阳郡襄陵县人。贾午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韩寿偷香这一文典。贾午是贾充最小的孩子,母亲叫郭愧。开始晋武帝给太子谈论婚事的时候,原本打算娶的是年仅12岁的贾午,但由于贾午当时的身材

  • 西晋的韩寿偷香少女贾午偷偷与父亲下属幽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晋

    郭槐和贾充所生的小女儿,叫贾午,水灵可爱,远比粗壮的姐姐长得妩媚。她在父亲的下属中,见到帅哥一枚。心中顿起波澜,主动相约,是《西厢记》里崔莺莺的祖师奶。这个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也成了史上经典的浪漫传奇。贾充发觉女儿恋爱了贾午长到十三四岁时,她的父亲贾充偶尔发现她心不在焉,时而眼角带笑,时而若有所怨,

  • “韩寿偷香”典故由来:贾午偷偷与父亲下属幽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寿偷香,典故,贾午

    郭槐和贾充所生的小女儿,叫贾午,水灵可爱,远比粗壮的姐姐长得妩媚。她在父亲的下属中,见到帅哥一枚。心中顿起波澜,主动相约,是《西厢记》里崔莺莺的祖师奶。这个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也成了史上经典的浪漫传奇。贾充发觉女儿恋爱了贾午长到十三四岁时,她的父亲贾充偶尔发现她心不在焉,时而眼角带笑,时而若有所怨,

  • 隋朝一大功勋大臣,韩僧寿有何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朝,古代

    隋朝一大功勋大臣,韩僧寿有何经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81年,北周辅政大臣杨坚废去周静帝,自己当了皇帝,是为隋文帝。杨坚称帝后不久,北方突厥人南侵。朝廷于是任命隋朝开国大将韩擒虎的胞弟韩僧寿担任边关蔚州(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刺史。韩僧寿到任后,积极备战,在鸡头山大破突

  • 东邪黄药师曲子杀人?来看刘琨唱歌散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琨,汉朝

    金庸武侠小说中黄药师创了首武功乐曲:《碧海潮生曲》。黄药师一曲《碧海潮生》吹罢,仇家们纷纷肝胆碎裂,倒地而死。黄药师:……哈哈哈哈!病体樵夫,你们的内力又怎么能听得了老夫的曲子啊~然而,毕竟小说归小说,东邪黄药师用曲子《碧海潮生》退敌是虚构的,但历史上有一个牛人,真用一首叫《胡笳五弄》的曲子惊散了十

  • 西晋最后的军事支柱刘琨:和祖逖一起支撑起晋室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琨,闻鸡起舞,西晋,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任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

  • 东晋双雄祖逖与刘琨:两个悲情英雄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祖逖,北伐

    一南一北。刘琨是中山魏昌人,祖逖是范阳遒人,用今天的话说,他们一个是定州人,一个是涞水人。在生命最为辉煌的后期,他们亦是一南一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这个时候时空调换了,刘琨在北,在并州,在幽州;祖逖在南,在徐州,在豫州。他们是朋友,相互激赏,彼此惦念,在黑暗时代他们能够照亮人心。【一】同为季

  • 晋代第一土豪石崇:把皇帝舅舅比下去的高富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石崇,绿珠,土豪

    奢华的厕所据《世说新语》等书载,石崇的厕所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