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植的洛神赋中的洛神到底是谁?甄姬或是别人

曹植的洛神赋中的洛神到底是谁?甄姬或是别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4 更新时间:2023/12/10 4:48:41

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第三个儿子,与曹丕为同母兄弟。曹植自幼便聪颖过人,10岁的时候便诵能出口成诗,下笔成章,很受曹操的宠爱。在他的三个儿子中曹操曾经认为曹植是"最可定大事"者,几次都想要立他为太子。但是最终曹植还是在同长兄的争斗中失败。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他日后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便派人把曹植抓到洛阳来,想借口杀掉以除后患。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吟诗一首,其中还不能出现兄弟两个字;如果做不到就要处死。曹植知道这是曹丕想借机杀了自己。心中十分的悲伤。忽然看到炉火中的豆秸。便随口做了一首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才免得一死。

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文中曹植这样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望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从抽象到具体,从神韵、风仪、情态、姿貌,到明眸、朱唇、细腰、滑肤,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形。此外曹植还描写了洛神的动态美:"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坐。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曹植借飘忽的梦境,活生生把他梦中情人幻化出来,一点痴念,万缕相思,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学作品。

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在画中,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画中的洛神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但最终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那么曹植所描写的"洛神"和顾恺之画中的"洛神"到底是谁呢?是不是就是他的嫂子甄氏呢?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曹丕见到甄氏后,惊叹于甄氏的美貌。他对曹操说:"儿一生别无他求,只有此人在侧,此生足矣!望父皇念儿虽壮年而无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话已至此,曹操不好拒绝,便使人做媒,让曹丕甄氏为妇。甄氏见曹丕生的英俊,又因为是曹军的俘虏,不得不从,因此也无异言。

一种观点认为,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

由于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所以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早在官渡之战时,曹植就曾在洛河神祠偶遇藏身于此的袁绍儿媳甄氏,由于怜香惜玉,曹植将自己的白马送给了甄氏,帮助她逃返邺城,甄氏也将自己的玉佩赠给了曹植以示感谢。两人再次相见,都觉得命运注定。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于是能够与与甄氏朝夕相处,当父兄为天下大事奔忙时,曹植与甄氏的感情迅速发展,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

七八年过去了,曹操已经稳稳地掌握了北方的局势,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划为魏国,封曹操为魏公,定都于邺。在谁来继位的问题上,曹操生前就十分矛盾,因为长子曹昂早亡,还有四个儿子为卞氏所生;长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四个儿子中曹操最偏爱曹植,倾向于封曹植为世子。但曹植不治威仪,放荡恣肆,而且三番两次耽误大事,擅自开司马门,使得曹操对他失望透顶。在这种情况下,曹丕顺利地当上了世子。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

魏国建立后,曹丕对甄氏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因此仅封她为妃,所以甄氏始终未能得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地位。甄妃此时已经年逾四旬,而曹丕正值三十四岁的鼎盛年纪,后宫佳丽众多,甄妃逐渐色衰而失宠,在曹丕当上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便郁郁而死。

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氏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人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曹丕死后,群臣本来想迎立当时为雍丘王的曹植为帝,因此曹睿即位后,对于他这位才华横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产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飘萍,不堪颠沛之苦,遂寂寂无欢而死。后人有诗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氏认定成洛神了。《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但是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所谓的"洛神"并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没有发生过恋情。

他们的理由是:第一,曹植不可能爱上他的嫂嫂,曹植与嫂嫂之间的感情只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曹植在年轻的时候与嫂嫂之间是一种亲人关系,长大后,曹丕与曹植兄弟之间存在着紧张的政治斗争,曹植不会有很多的机会接近甄氏。假若《感甄赋》真是为甄氏而作,曹植这是色胆包天,曹丕不会让这样的文章到处流传。

第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很看重各种伦理。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洛神赋》不过是由于曹植倍受兄侄猜忌,建功立业的理想始终无法实现,因此借《洛神赋》中"人神道殊"来表明自己壮志难筹、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第三,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纯属无稽之谈。既然曹丕没有将玉枕赠给曹植,那么就不会有曹植睹物生情,而为甄氏作《感甄赋》了。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应当是"感甄"。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胡克家在《文选考异》中认为这是世传小说《感甄记》与曹植身世的混淆,作品实是曹植"托词宓妃,移寄心文帝"而做,"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朱干在《乐府正义》中指出,"感甄"之说确有。但所感者并非甄妃,而是曹植黄初三年的被贬地鄄城。

后人否定曹植与自己嫂嫂的爱恋关系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如果说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爱上一个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行为比较随意的曹植是很可能爱上不仅有美貌,又有与自己有较多的相同爱好的嫂嫂的。看来,《洛神赋》中,曹植所描述的"洛神",很可能就是自己嫂嫂的化身。

标签: 洛神赋曹植甄姬

更多文章

  •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祝公道偶然放走贾逵 覆灭东晋王朝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祝公道,贾逵

    祝奥,字公道(出《四库全书·巵林》),三国时期侠客,曾蹈险牢狱,解救出素昧平生的魏国名臣贾逵,不语而去,为一时所颂。网络配图祝公道公元202年(东汉时期),郭援(袁尚部下,钟繇(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之甥)攻打河东,贾逵(曹魏名臣、将领)抵挡不住投降。郭援将贾逵囚于壶关土窖中,派人看守,准备适当时候

  • 三国时期小人物祝公道放走了贾逵 没想到引起后来东晋乱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祝公道,贾逵

    贾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东南)。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曹魏的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网络配图公元202年(东汉时期),郭援(袁尚部下,钟繇(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之甥)攻打河东,贾逵(曹魏名臣、将领)抵挡不住投

  • 吴景帝孙休的皇后朱皇后简介 朱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景帝孙休,朱皇后,三国吴国

    吴太宗景皇帝孙休(235-264),字子烈,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大帝孙权的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遂除孙綝。孙

  • 三国时吴国第三位皇帝孙休简介:东吴景帝孙休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吴国,孙休,

    吴太宗景皇帝孙休(235-264),字子烈,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大帝孙权的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遂除孙綝。孙

  • 水浒中朱仝和关胜谁才是武圣人关羽的化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仝和关胜

    说起朱仝和关胜,相信爱看《水浒传》的读者,并不会感到陌生。本人认为,两个人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朱仝和关胜同样有勇有谋,而且重情重义。但是关于这两个人,却又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那就是谁才是武圣关羽之后。据悉,现在我国学者普遍认同的是关胜是关羽的后人。关胜与关羽一样,手持的都是青龙偃月刀,身下的坐

  • 骂死人与捧杀人:被捧杀的武圣人关老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

    鲁迅在一篇《捧杀与骂杀》的杂文里说:“骂,倒未必会骂死人,但捧,却是可以致人死命的一法。”老先生的这个说法不准确,其实,骂,也是可以骂死人的,《三国演义》中的王朗老头,不就是被诸葛亮阵前骂死的吗?俗话说,唾沫星子淹死人,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捧,就更能杀人了。譬如,被后世追捧为武圣人的关圣帝关老爷,细

  • 揭秘:水浒中朱仝和关胜谁才是武圣人关羽的化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水浒传,朱仝,关胜

    朱仝是水浒里的人物,看起来他可有可无。你看,在梁山里,他名列扑天雕李应之后,既不是参赞军事的重要将领,也不是马军五虎将,甚至名列马军八骠骑也在杨志等人之下,与大字不识的九纹龙史进为伍。但是江湖说和关羽的后人相比,朱仝才是武圣人关羽的化身。其一,朱仝面目极似关羽小说中朱仝面若重枣,目若朗星,简直一副关

  • 历史上的今天8月5日 刘秀登基建立东汉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上的今天8月5日

    0025年8月5日刘秀登基,建立东汉王朝在1988年前的今天,0025年8月5日(农历六月廿二),刘秀登基,建立东汉王朝。刘秀,即汉光武帝,后汉(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拨乱之主。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

  • 东汉光武帝刘秀简介 历史上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光武帝刘秀,汉朝皇帝

    东汉开国皇帝:东汉皇帝列表: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与兄在家乡舂陵乘势起兵,与众英雄并争天下。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

  • 樊哙是卖狗肉的? 樊哙与刘邦关于狗肉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樊哙,刘邦,秦末

    导读:秦末时期,樊哙出身寒微,只是一个卖狗肉的,以此来挣得钱财养家糊口。樊哙虽然是卖狗肉的,可是刀法很准,顺着狗的纹理下去,一刀到底,所砍下的狗肉,不禁干净漂亮,更加口味鲜美。樊哙身高一米八,孔武有力,再在市场上卖着狗肉,很是惹人注意,再加上他为人豪爽,因此他的摊贩总是有很多人。樊哙的生计可以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