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吴暴君孙皓竟把大臣王蕃的脑袋当球踢

东吴暴君孙皓竟把大臣王蕃的脑袋当球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00 更新时间:2023/12/15 23:31:50

孙皓是东吴的一位暴君,暴君本来并非暴君,之所以会成为暴君,和身边众人的长期呵护是分不开。不过这里我们不讨论孙皓成为暴君的原因,就单讲一个叫做王蕃的东吴名士的坎坷人生,就可以知道孙皓为什么被称为暴君了。

王蕃的列传

王蕃本是一文艺青年,码字功夫高超,不但会做诗词歌赋,对学术也颇为懂行。东汉的科学大佬张衡曾经制作浑天仪观察星相,在当时可以说是空前的大发明。可是王蕃看了觉得古代的观星仪器太小,星星太多实在不方便,而张衡的浑天仪比以前大了许多,可是太大,连转动观察都很不方便。王蕃有了想法就动手去做,做出了一个改进版本,江东学界纷纷赞叹。

后来,王蕃当官了,一开始在东吴中央做了一个闲散的郎官,王蕃不满意,就炒了老板鱿鱼。到换了孙休做皇帝的时候,王蕃的名气更大了。为了塑造广纳贤才的光辉形象,孙休一口气聘请了王蕃、贺邵、薛莹、汜等四个学界名流担任散骑中常侍。这个中常侍和东汉的太监头子可不同,主要是负责传达皇帝诏令,向皇帝提出建议,和唐宋之后的翰林学士、御史的官职有点像。当时的人们看到这四位大儒出山,都觉得是吴国的幸事。

网络配图

果然王蕃担任谏官职务之后,多番向宰相、皇帝进言。可惜,王蕃做学问很在行,做官却有些一根筋,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丞相万彧,皇帝孙皓,导致最后被杀,落到脑袋也被人当球踢的可悲下场。

本来,万彧和王蕃是多年相交的老朋友,孙皓起初也对王蕃很是尊敬,为什么两人最后都一心要整死王蕃,就算杀头也不解恨呢?

孙皓为何要整死王蕃

在万彧出任丞相的时候,一些俗人看到王蕃还和万彧有来往,就四处散步谣言,说万彧一心要讨好残暴的君王孙皓,为虎作伥做了许多坏事。而王蕃本来是一个好青年,没想到竟然沦落到和万彧为伍。连一些王蕃的老朋友,长辈亲友都批评王蕃,觉得王蕃自轻自贱,搞得王蕃很郁闷。

为了表明立场王蕃给万彧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王蕃把万彧大大嘲笑了一番。王蕃说,鱼在深潭中游动,但总要浮出水面呼吸,这本是万物的本性。你万彧出身寻常,现在却骤然享受富贵,位极人臣。本来,就算是狗受到养育也能为主人看家,马受到养育也能让主人骑乘,可你万彧得到丞相的高位,为吴国,为百姓有什么回报呢?在王蕃看来,他万彧简直就是连狗马这样的牲畜都不如。万彧和王蕃多年相交,虽然现在富贵了,做了许多违心的事情,可对老朋友总算还不坏。没想到在老友王蕃心中,自己原来这么下贱。万彧为相之后,听到的见到的都是阿谀奉承的言辞,哪里还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一国丞相想要整死一个人那还不是小菜?

可王蕃毕竟是东吴名士,搞暗杀太丢分,万彧就把王蕃辱骂自己的话汇报给了皇帝孙皓,然后添油加醋,说,在圣明的朝代没有错误推举的人才,在明君的治下自然没有庸碌的官员。吴国在陛下(孙皓)您的英明领导下欣欣向荣,百姓安康,正是难得的太平之世。王蕃否定他万彧,否定一国的丞相,那就是否定君王,否定至高无上的孙皓陛下。

孙皓为帝霸道

但是,这只是其一。毕竟这件事情最恼火的还是万彧,孙皓犯不上做坏人。可后来有发生了一件事,连孙皓也忍无可忍了。

孙皓称帝的时候做了许多坏事,杀了许多功臣,坏事做多了,难免心中有鬼。孙皓常常觉得建业皇宫中有鬼怪作祟,搞的后宫不得安宁。孙皓请来巫师占卜,结果说建业皇宫不利于皇帝。孙皓想要迁都武昌。迁都是一件大事,必须有朝廷大臣们的支持。虽然说孙皓为帝霸道,但毕竟众怒难犯。

孙皓召集百官,准备了美酒鲜果。孙皓说出自己的决定之后,本以为文武百官必然会因畏惧自己而纷纷附和,可是,没想到大家谁也不出声。毕竟一旦迁都,牵涉的利益太多,谁敢轻易表态?孙皓看看丞相万彧,连万彧都低下头去假装品酒。

网络配图

好一番死一般的沉默。大臣们不敢接触孙皓愤怒的目光,纷纷放下酒杯,不在吃东西,低头默默无语,唯独王蕃还在自得其乐的喝酒吃水果,完全无视宴会上紧张肃杀的气氛。孙皓正在气头上,想找一个人出气,就大声呵斥,说王蕃在殿上无礼,命令卫士把丧失体统的王蕃拖出大殿。王蕃被拖走之后,大殿上一阵轻微的骚动,许多人脸上都露出愤怒和不安的神色。孙皓看看大家,想了一想,让卫士又把王蕃给请回来。

回来之后,若是王蕃马上磕头谢罪,孙皓有了面子或许也就放王蕃一马。没想到王蕃被拖出大殿之后,竟然还没有酒醒,被卫士架回到大殿,依然醉态浓浓,吵嚷着还要喝酒,完全就没有请罪的样子。孙皓大怒,命令左右把藐视君王的王蕃拖出去砍了。

孙皓赐死王蕃百官求情

一听要杀王蕃,百官纷纷求情,尤其是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更是言辞激烈。但百官越是恳求,孙皓越是愤怒,这些官员就是没把他孙皓放在眼里!既然如此,你们越是求情,他孙皓越是要杀掉王蕃,就是要让大家明白,谁才是吴国至高无上的君王。

王蕃被杀之后,另一位丞相陆凯上书孙皓,赞叹王蕃乃是社稷之重臣,在吴国景帝孙休时期多次进言,为朝廷所重。现在陛下却因为王蕃反对迁都,在朝堂之上杀死王蕃,整个吴国都感到非常悲伤。作为臣子的陆凯说出这番话,可以说已经到达臣子的极限,对孙皓的批评极为沉痛。可是,孙皓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倒恶向胆边生,命令士兵砍下王蕃的头,前往武昌的樊山,让士兵把王蕃的头当球踢。不但用脚踢,孙皓还命令士兵扮作老虎豺狼用嘴巴啃咬王蕃的脑袋。百官在旁观观看,个个都胆战心惊,而孙皓却哈哈大笑,很是得意。

网络配图

我们总喜欢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可是,很遗憾,这不过是许多谎言中的又一个谎言。为非作歹,残杀忠良的孙皓不但没有受到恶报,反而继续当了许多年的皇帝,一直到最后被晋武帝司马炎消灭。亡国之后孙皓虽然不再是皇帝,但仍被封为归命侯,依然享受着荣华富贵。可见,历史上的暴君也不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标签: 孙皓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贺邵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贺邵,三国

    历史上贺邵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如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 ,是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政治家、书法家。他的爷爷贺齐是三国时期的孙吴名将,父亲贺景官职灭贼校尉,带领部下严格有恩惠,兵器精饰,为当时第一。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少帝孙亮被权臣孙綝所废,第二

  • 贺邵:东吴官员、书法家,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贺邵,东吴

    贺邵(226年—275年),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政治家、书法家。吴国将领贺齐之孙,贺景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太平三年(258年),吴景帝孙休即位,贺邵由中郎之职升任为散骑中常侍。贺邵后来出朝担任吴郡太守。吴末帝孙皓在位时期,贺邵入

  • 贺邵简介 吴国后期能正直进言的大才贺邵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贺邵,三国,吴国大臣

    贺邵(226年—275年),字兴伯,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东吴官员、政治家、书法家,东吴将领贺齐之孙,贺景之子,仕三朝,官至太子太傅。后为孙皓所枉杀,其家族被流放到临海郡。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今江苏绍兴)人,东吴将领贺齐之孙,贺景之子。吴景帝孙休即位后,贺邵由中郎升任散骑中常侍,出朝外

  • 段煨没用出头也没有造反 段煨为什么会被讨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刘协,李傕,段煨,郭汜

    李傕、郭汜在张济的调停之下,达成和解协议,放皇帝刘协出了长安。刘协在张济、郭汜、杨定、杨奉、董承等人的护送下匆匆东行。可张济、郭汜、杨定、杨奉、董承个个想法并不单纯,都想着如何逐鹿,如何最终将其他人搞定,独占汉献帝这头失落的“鹿”。郭汜最先按耐不住,要汉献帝放弃东归的想法,跟自己去高陵(今陕西高陵)

  • 段煨是谁?董卓旗下的猛将段煨的生平简介及历史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段煨,段忠明,三国,董卓

    段煨(?-209年),字忠明。 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原为董卓帐下将领,董卓令他屯兵华阴。他与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为同族,且名同从火,字号为明字辈,两人应该是族兄弟或从兄弟关系(辈分与年龄无关)。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雒阳,行至华阴。段煨出营迎接,供给献帝衣食。护送献帝的杨定与

  • 吕壹做了哪些事?三国酷吏吕壹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

    吕壹,三国时吴国人,受孙权用为心腹,任中书典校郎,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壹为人险狠,曾经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后因诬告事发,被斩首。吕壹极受孙权宠信,玩权弄法,大臣潘濬、步骘、陆逊时时刻刻上书指责。潘濬甚至打算把吕壹刺杀。吕壹有门客违法,被建安太守郑胄所杀,吕壹非常愤恨,于是中伤郑胄,孙

  • 孙权任命的总特务官吕壹为什么敢肆意陷害忠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吕壹

    孙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人情味的一个君主,他很可爱。曾记得他和吕蒙倾心交谈,让吕蒙成为儒将,而对周瑜,就更是留下君臣相得的美谈,至于其他臣子,也是一样交心,他曾写过一封给所有将领的一封信,上面强调他和他们虽然大义上是君臣,但私情上是亲如骨肉的一家人。为什么会写信呢?原来,他曾有过一项任命,那就是任命中

  • 东吴末期两桩大案——暨艳案和吕壹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吴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有关于东吴,那么,究竟是什么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因为平定了辽东地区,魏国的实力又有所增长。蜀汉在蒋碗的治理下,暂时不发兵北伐,专注内政,平稳地过渡到了后诸葛亮时代。相比之下,东吴却在持续走下坡路,逐渐日薄西山。就在公孙氏灭亡的同一年,吴国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一一校事吕壹终于

  • 悬疑!曹操为何不找张闿报杀父之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

    曹嵩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徐州辖区的琅琊郡,陶谦要捕杀曹嵩有很多的机会,可是曹嵩一直活的好好的。而曹操派去的泰山太守应劭,曾经在初平三年和陶谦一起并肩作战,讨伐李傕,两人感情非浅。从这几点看,陶谦派出人马保护曹嵩,向曹操示好才是最可能发生的情况。网络配图可惜,问题出在护卫的将领身上。曹嵩从琅琊前往兖州,携

  • 悬疑!曹操为何不找张闿报杀父之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

    《三国演义》里,曹操的父亲曹嵩带领一家老小和钱财路过徐州,徐州牧陶谦欲巴结曹操,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而张闿见到曹嵩有很多金银珠宝,就起了贪心,杀尽了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后逃奔淮南。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曹操做了丞相后,为何不找张闿报杀父之仇?网络配图而曹嵩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徐州辖区的琅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