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投降都没有被杀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惨遭毒手

刘禅投降都没有被杀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惨遭毒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505 更新时间:2024/1/16 9:22:0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太子刘璿被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刘备经过千辛万苦建立蜀汉政权,还没当几年皇帝便在白帝城走完人生,刘禅成为蜀汉新任帝王,经过数十载卧薪尝胆终于熬死诸葛亮,自己成为蜀汉真正话事人,担任皇帝后刘禅停止北伐休养生息,蜀汉王朝安心度过几年安详光阴。

曹魏嘉平三年(251年)蜀汉头号劲敌司马懿走完了自己人生,司马师成为他事业继承人,曹魏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讨伐母丘倹战斗中受伤,回师途中病亡,司马昭接替其一切职务成为曹魏实际控制人。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人兴兵伐蜀,经过一番波折后,姜维挡住了钟会十万大军,哪知邓艾偷渡阴平来到成都,刘禅见状不妙立即派诸葛瞻领兵抵抗,哪知诸葛瞻未能听信黄崇占据险要建议,战死在绵竹。刘禅见大势已去,不愿再战力排众议投降。刘禅投降后下旨要求坚守剑阁的姜维投降,姜维假意投降实际打算借钟会之手复兴蜀汉,哪知事情败露自己和太子刘璿被杀。

关于刘禅几个孩子:

历史上关于刘禅评价有差有好,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那就是其执政四十二年内,国家未发生巨变,百姓整体情况安康,司马昭若不伐蜀他的政权完全能持续发展下去,刘禅虽是亡国之君可他还能善终,一直到六十五岁才走完自己人生。

刘禅共有七个长子,长子刘璿年幼时期被封为太子,其他几个弟弟均被封为诸侯王。蜀汉亡国之际,他的七个孩子情况有些不一样,三子刘琮病逝于蜀汉灭亡前一年,他的运势还算可以,至少没有看到蜀汉灭亡,父亲投降悲剧上演。

其他六个孩子运势有些不佳,邓艾大军来到成都时,刘禅将大臣和皇子们招来开会,经过一番商讨刘禅接受谯周建议决定投降,刘禅第五个孩子,北地王刘谌希望父亲不要投降,希望决死抵抗到底。

“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

刘禅并不愿意听从其建议依旧下令投降,刘谌无奈跑到太庙中痛哭后回到家中杀掉妻儿,接着自杀而亡。相对于谌悲壮几个皇子和大臣并没有刘谌骨气,一起跟随刘禅投降,曾经蜀汉君臣全部变成曹魏臣子,刘禅心理虽失落,可他依旧前往洛阳安度晚年。

跟随刘禅前往洛阳几个孩子,全部死于永嘉之乱。

钟会、姜维谋反:

刘禅投降后下令蜀汉境内全部军队投降,驻守剑阁的姜维并不愿意轻易投降,反而继续寻找机会复国。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姜维发现邓艾和钟会关系不佳,同时发现钟会有谋反之心,经过一番工作,钟会和姜维走到了一起,两人谋划撤掉邓艾继而在蜀汉自立。

钟会秘密上书司马昭说邓艾有谋反之心,司马昭本就多疑在加上群臣弹劾,于是邓艾被押解回京。司马昭为防止邓艾不服从命令,让钟会卫瓘两人率领军队来到成都,拿着司马昭的手书将其押上囚车。

邓艾走后成都成为钟会天下,因其手中握有重兵再加上有灭亡蜀汉功劳,不愿在臣服他们之下,企图和姜维联合出兵斜谷拿下长安,然后水陆并进拿下天下,并认为自己一旦失败,学习刘备退到蜀地偏安一隅。

本以为自己小九九可以成功,哪知司马昭留了一手,早已完成排兵布阵,只为防止钟会谋反。钟会和姜维筹谋良久可依旧大事无法成功,决定借魏明帝之妻郭皇后名义,起兵废除司马昭。

底下将领并不愿意相信他们,钟会见状不妙就将他们全部软禁起来。胡烈趁机编造谎言欺骗魏军将领,说钟会已经挖好一个大坑,打算将全部人杀害埋在坑中,众人一听情况不对,人心瞬间浮动起来,局势对钟会不利。

很快,魏军发生哗变,钟会和姜维反应不及相继死在兵变中,两人死后魏军无人节制,以至于成都发生大乱,不少蜀汉旧臣被杀害,其中死难者就包括太子刘璿,一直等到才被卫瓘才约束众将,成都乱局就此停止。

关于刘璿之死

蜀汉太子刘璿之死主要在于乱兵,而不是自然死亡。关于刘璿死亡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方面刘璿并未跟随刘禅前往洛阳,而是留在成都安抚民心。

另一方面刘璿在完成各项工作途中,刘璿和钟会走得很近,有可能一起策划谋反一事。刘璿身居太子高位,自然不愿意投降,毕竟之高之位权势还没享受到,就要成为臣子换做谁也不好受。

综合所述:

姜维一生光辉来源于蜀汉自然不愿意轻易蜀汉就这样灭亡,为确保名正言顺他和刘璿谋划兵变完全有可能。

刘璿之所以会被杀,完全是有可能司马昭授意之下将其杀害,他的死有可能在于司马昭察觉出其有光伏蜀汉念头,为避免功亏一篑只能将其杀害,同时告知刘禅不可有该念头,否则你儿子下场就是你的结局,刘禅看情况不对,也不可能在有其他念头不如安详晚年,以至于才会有乐不思蜀一成语。

标签: 刘禅蜀汉刘璿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郤正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

    郤正祖父郤俭本为河南郡偃师县人,汉灵帝末年任益州刺史,但为益州黄巾军所杀。时天下大乱,故郤正父亲郤揖留在了益州。郤正年幼时郤揖就跟随孟达投降曹魏,母亲亦改嫁他人。虽孤苦无依,但郤正却安于贫困的生活,且广泛地阅读古代典籍,弱冠年纪即善于写作文章,因而被蜀汉朝廷召为秘书吏,又调任令史,升任秘书郎,官至秘

  • 郤正是什么人?为什么教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郤正

    郤正(?-278年),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今河南省偃师市)人,三国时期学者、官员。少好学,广读古籍。弱冠即善写文章,为蜀汉朝廷征为秘书吏,官至秘书令。公元263年(景耀六年),曹魏攻伐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郤正为之撰写投降书。后随刘禅前往洛阳,受封关内侯,又得到晋武帝司马炎赏识,任巴西

  • 郤正为姜维出了什么计策使其避免了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郤正,姜维,三国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仲仲,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

  • 蜀汉将领张翼:一代名将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翼

    张翼,字伯恭,家乡位于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他是三国时期隶属于蜀汉的将领,曾先后出任梓潼县、广汉县、蜀郡的太守之职,后曾担任庲降都督一职。后来张翼曾跟随诸葛亮、姜维往北征伐,官拜左车骑将军,兼任冀州刺史。张翼还曾先被封关内侯,后进爵为都亭侯。张翼的高祖父与曾祖父都是颇有声望和成绩的朝廷官员,对张翼起到了

  • 揭秘:张翼干了什么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翼,诸葛亮,三国

    张翼生性严峻,一板一眼,因此不得少数民族欢心,刘胃叛乱时,张翼虽有心严加惩罚,由于得不到地方长老支持,反而使乱事扩大。诸葛亮不得已,只好调马忠前来替换。马忠尚未到任时.情况日益恶化,部属劝张翼放弃职守,直接返回成现。但张翼正色表示:‘仪今天被调职,是因为自己缺乏力.怎能怨恨朝廷?如今代替者未至,更应

  • 三国演义第77集剧情 急兄仇张翼德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翼德,殒命

    三国演义第77集剧情刘备询问旧臣李严蜀中何去何从,李严叩拜劝其称帝。刘备终为所动,命其辅佐孔明料理蜀中事务。建安二十六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刘备下诏攻伐东吴,赵云觐见,劝其暂缓对吴发兵。孔明也历数蜀吴交兵的弊端,刘备只得暂缓伐吴。蜀军帐中,张飞对暂缓伐吴的政策异常不满,决定进成都面见刘备。张飞在刘

  • 《三国志·宗预传》原文及翻译,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志,宗预传

    三国志原文: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

  • 镇国大将军宗预的生平简介及历史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镇国大将军,宗预,王平,句扶,三国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内侯。公元258年(景耀元年),因病回成都

  • 宗预助蜀解决诸葛亮死后危机 孙权与他告别竟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宗预,孙权,三国

    受演义影响,我们所熟知的蜀国后期故事主要是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但其中很多人才都被罗贯中忽略了,宗预就是其中一位。宗预是蜀国后期最好的使臣,丞相诸葛亮病逝后,东吴突然增加了巴丘的兵力,后主刘禅有些不知所措,也跟着增加了与之交界的永安城兵力。这时候宗预主动请缨出使东吴,旨在继续让两国交好,共同对

  • 刘备的大舅子吴懿,在蜀汉是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

    吴懿(又作吴壹)(?-237年),字子远,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穆皇后吴氏兄长。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升任左将军,进封高阳乡侯。诸葛亮逝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