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还原史上真实张飞:能文能武的美男子?

还原史上真实张飞:能文能武的美男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70 更新时间:2023/12/7 5:07:11

随着曹操高陵被确认,彭山莲花村一些村民称当地有刘备墓后,阆中张飞墓葬是否真身、张飞头颅何时“回家”等悬案,也成了网友们时下关注的热点话题。

关于张飞墓之说,民间流传版本诸多,有人称在张飞的出生地河北省涿县;有人称在重庆云阳县;还有人表示张飞墓就在阆中“工作”过的古城西街的汉桓侯祠等,到底哪里是张飞墓地所在呢?前日,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刘先澄称,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对此,四川省社科院教授、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沈伯俊认为,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一说不应该有争议。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刘先澄表示,张飞其实是个能文能武的“儒将”,其书画在当时很有名气,是三国时流行的“八分书体”的代表。

怎么回事?历代在史书中描画的张飞的鲁莽形象有误吗?揭开事实真相,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张飞。

追根“探访”猛张飞是能文能武的美男子?

张飞塑像奇特,民间赋予帝王待遇

在阆中汉桓侯祠前,有一根“丈八蛇矛”和一面“战鼓”,相传,这是这里的镇祠之宝。在张飞庙里,张飞的形象却令人惊奇:一尊高达4.5米的张飞文身帝王塑像,张飞身穿黄袍、头戴皇冠、正襟危坐、文质彬彬,塑像前站着文臣马齐、武将张苞,更衬托出张飞的威严。

张飞文身帝王塑像最早塑于何年,现已无法考证。在人们印象中,张飞是一员目不识丁的武将。但在阆中张飞庙中,张飞为什么当了“帝王”?

张飞

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刘先澄分析,刘禅追谥张飞为“桓侯”,民间一般老百姓是分不清王、侯的,并且在清代嘉庆年间,当地道台上书嘉庆皇帝,称颂张飞保境安民,嘉庆皇帝遂封张飞为“桓侯大帝”,这可能是阆中百姓将张飞塑成帝王像的原因,但张飞“称帝”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蛇矛作笔,猛张飞是位书法家

人们眼中,张飞一定是勇猛的战将。实际上张飞的能耐不仅如此,《三国志集解》等一些史料记载,他还能写诗,会画画。而更让人惊奇的是,他还是一位不错的书法家。《三国志》记载:当年张飞以少胜多,把曹操名将张郃打得大败。因胜利而喜悦,他当即便以石代纸,以丈八蛇矛作笔,在八濛山上书写了“立马铭”两行隶体大字,以示记功勉士兼羞曹军。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四川电视台经常出现的一则电视广告,威武勇猛的张飞挥舞手中的丈八长矛,高唱:“濛山酒,喝一口,精神抖,单枪匹马战张郃……”也唱出张飞当年战张郃的故事。据南宋时期王象之编著的《舆地纪胜》载:“八濛山,(渠)县东北七里,不匝者一里,常有烟雾其上,故名。”渠江环其三面,自北向东转南而去,上山一条小道,仅容一人一骑,南面是悬崖峭壁,山势险要。

传说,张飞打败曹操手下名将张郃之后,洋洋自得,用丈八长矛在八濛山石壁上凿两行隶书:“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即后世传诵的“八濛摩崖”,又叫“张飞立马铭”。

那么,这块有史有记的张飞所书的“立马”石碑现在何处呢?如今在阆中市锦屏山碑林就有一块。

至于张飞为何有“文气”,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刘先澄说,历史上的张飞本身就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儒将”,猛张飞根本不是“莽张飞”,他的书画在当时也很有名气,还是三国时流行的“八分书体”的代表。

慈眉善目、没有胡须,张飞可能是美男

要说张飞的长相,影视剧中形象实在和美搭不上半毫。然而,2004年文物部门在四川简阳张飞营山上发现的一个石人头像,使一些专家学者对三国名将张飞的外貌,产生了新的看法。

据说,该石像大约高四米、宽三米多。当地人传说,这是唐代工匠为纪念“五虎上将”张飞,在当年张飞扎寨处专门雕塑的。该“张飞”慈眉善目,耳长唇厚,脸上竟没有一根胡须,与《三国演义》和人们心目中的那个张飞形象大相径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专门为头像做过测量和鉴定,发现该石像的确建于唐代。对于它是否就是张飞,虽然考古专家没有给出答案,但该石像的发现,使人们对张飞的真实面容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证。《三国志》里对刘备“大耳垂肩,双手过膝”、关羽“美髯公”、“相貌堂堂”等均作过比较详细的描述,独独对张飞的长相却只字未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正因为这样,也就使罗贯中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在《三国演义》里,他对张飞的形象不惜笔墨大肆夸张,说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活脱脱就是另一个钟魁。而在戏剧里张飞不仅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更给张飞增加了一张黑脸,这完全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

张飞有两个女儿,先后都嫁给后主刘禅。能够当上皇后,在讲究后妃美貌的古代,她们的相貌至少应该算是不错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她们的父亲、张飞本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由于缺少正史的记载,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还是简阳张飞营山张飞,哪一个才是张飞真实的相貌?这是一个待解之谜。

史料记载

张飞喜好画美人、写草书

多年前,邓拓在《由张飞的书画谈起》一文里说:“我国书法家并不限于文人,武将中也不少,如岳飞、张飞等”,有位读者看了,去信问说:“张飞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长坂坡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人物,怎么也会是书法家呢?”对于这样的疑问,邓拓引了几本古书中关于张飞书法的记载来佐证。

有关张飞书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人陶宏影的《刀剑录》。他写道:“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疆杀之,将此刀人于吴。”这个《新亭侯刀铭》便是张飞的书法作品。

《蜀中名胜记》第二十八卷中记载顺庆府渠县八濛山的故事,刘继兴认为,《蜀中名胜记》的作者是明代文献学家、曾任四川右参政的曹学,此人当时既有文化地位,又有政治地位,他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清代人赵一清所写的《稿本三国志注补》中,引自《方舆纪要》上的话也说:八濛山“山下有勒石云: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立马勒石。盖张飞所亲书也”。

明代的《丹铅总录》中,也有一条关于张飞书法的记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张士环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宙威名丈八矛。江上祠常严剑珮;人间刁斗见银钩。空余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复为刘”。“飞所书也”,说明这个铭文是张飞所书。

陆游青年时代曾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冲天之志,没想到早在三国时代就有张飞替他真正做到了。元吴镇《张翼德祠》诗作云:“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意思是张飞的书法很有造诣,连三国著名的书法家——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像都比不上他。

在古代,书画往往不分家。张飞不仅书法作品甚佳,而且还很爱画画,尤其喜欢画美人。据明代卓尔昌编的《画髓元诠》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张飞的书法真迹尚有存世者,可惜的是张飞画的真迹却至今尚未发现,这也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遗憾。

“物探”证实 张飞葬在阆中不应该有争议

张飞墓大致轮廓完好

一直有说法是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但是该说法是从何时提起的不得而知。四川省社科院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沈伯俊教授说,根据史料记载,张飞在阆中呆了7年,被杀后,头颅被部下带至云阳,被云阳人所葬,但身体没有理由被带走。综合古代官员安葬制度等,张飞身被葬阆中不应该有争议。

对于阆中张飞墓安葬的是身躯,而重庆云阳县凤凰山上的张飞墓安葬的是其人头之说,阆中文管所长郑勇德表示认同,他还希望,两处张飞庙结为“秦晋之好”,早日将张飞的头和身躯安放在一起,让张飞“身首合一”。

郑勇德说,专家运用“物探技术”对张飞墓地进行了全方位“物探”,经探测后根据地磁场反映数据,对墓地结构勾勒出大致轮廓,初步判断:墓地内的墓穴有墓门、墓道、左右耳室、墓室等结构。同时探明还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反应”,测定墓道口有“扰乱”现象,证实了40多年前一群人掘墓时留下的痕迹;另一处“扰乱”点在墓中的东北角处,有早期(明清)“扰乱”现象。

郑勇德说,张飞墓地历代备受重视,而现代物探技术证实张飞墓地除了两个“扰乱”点外,一切原貌尚存,充分证实了张飞墓完好无损。

标签: 张飞美男子

更多文章

  • 揭秘史上真实的张飞:面如美玉 风流倜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飞,风流倜傥

    裹挟在历史中的人们,总会被后人们所误解误读,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江湖传言,信三成即可。历史上的张飞,长得面如美玉,风流倜傥,擅长书法,喜画美人。这样一个花美男,竟然被传说涂成了野兽派大黑脸,实在是够逆转。但如果联系一下他做的那些事儿,你一定会发现,他被黑得一点都不冤。作为刘备的同乡兼小弟,张三从小

  • 历史的邂逅:刘备携芙蓉女出逃巧遇张飞搭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张飞

    这是一间石头砌的屋子,地上铺着砖,除了粗大的圆柱和窄小的窗户外一无所有。“喂,姓刘的,听说你想背着我逃跑啊!我看,你是官府的探子吧。肯定是的!肯定是县里官军的密探!听说今晚县军在前边十里的地方下了寨,你想溜出去给他们报信吗?!”马元义和李朱范轮番审问刘备。“难怪你长相奇特。不是县军的探子,就是直属洛

  • 甄宓与曹植的关系 甄宓曹植之间有爱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甄宓与曹植,曹植,新洛神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曹植与河北第一美人甄宓离奇而凄美的爱情故事。东汉时期,曹植之父曹操在攻破邺城之后,收留了袁绍的次媳甄宓。在华堂庆宴之时,曹操和曹彰、曹丕、曹植父子四人均为甄宓的美貌所打动,其兄曹丕出于政治上的野心迎合父亲,爱而不露,曹植则真诚求爱,终得甄宓动情,赠以随身玉佩定情,两情缱绻。然而

  • 曹植简介 曹植为何会在夺嗣之争中输给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植,曹植简介,曹操儿子

    导读:曹植广为流传的“七步诗”的故事,尤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大家耳熟能详。文学成就斐然、史称“建安之杰”的曹植,怎样从一个“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狂放豪迈之斗士,沦落为“饥者易食,寒者易衣”的摇尾乞怜之狗奴?这还得从他与同母之兄曹丕夺嗣之争说起。‘曹植自幼文思非凡,才气超人,但大凡

  • 曹植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原文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植,新洛神,洛神赋

    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因魏明帝曹睿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世人多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明帝曹叡之母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据《文昭甄皇后传》:甄氏乃中山

  • “三国第一美女”甄宓与曹操父子三人四角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甄宓,曹操,新洛神

    明晚将在江苏卫视开播的新剧《新洛神》,讲述了“三国第一美女”甄宓与曹操父子三人陷入四角恋的故事。该剧编剧,可谓是如雷贯耳——曾以《回家的诱惑》、《活佛济公》创下收视神话的简远信,人称“收视操盘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简远信称:“《新洛神》是迄今为止我拍的最用心、也是最累的一部戏。”,他还炮轰T

  • 历史上的甄宓是谁的老婆? 甄宓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甄宓,新洛神,曹丕,三国人物

    近日,随着大型古装历史剧《新洛神》即将在江苏卫视的播出,剧中女主人公甄宓备受大家的关注。甄宓,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被曹丕娶为妻,生下魏明帝曹睿。曹睿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世称甄夫人或甄妃。历史上的甄宓是怎么死的呢?接下来一起来通过甄宓个

  • 新洛神第1集剧情 曹军攻下邺城,袁绍兵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新洛神,新洛神第1集剧情

    新洛神第1集剧情东汉末年,曹植惊遇龙卷风,被卷入一破庙,看到一清丽脱俗的雕像后晕了过去。曹植在梦中将雕像幻化为一个洛水女神,梦境遭遇十个太阳,灼热的温度烧光了她的衣服。曹植成了后羿,脱下衣服为其避身,最终两人合力射下天空多余的九个太阳。射落的九个太阳引起东海龙宫火灾,龙王怒火中烧。嫦娥训斥后羿和她谈

  • 官渡之战的意义 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官渡之战意义,官渡之战,汉朝

    官渡之战的意义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大惊,仓皇后撤。这时候曹操乘势进攻,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袁绍退回北方一蹶不振。不久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 三国历史上曹操为什么没有选曹彰做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曹操,曹彰

    曹操是个英雄,自然喜欢英雄霸气的人物,比如刘备。虽然早年到处漂泊,曹操仍然青梅煮酒,说:唯使君与操耳!可见曹操是个很识人的人。曹操的几个儿子都有本事。长子曹昂性格聪明而且为人谦和,是个仁君的料。老早就跟着曹操冲杀在第一线,很明显曹操是把他当接班人来培养,不过曹操攻打宛城,因为得意,收编了张绣及其张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