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仪怎么死的 害死魏延的杨仪为何后悔未投魏国

杨仪怎么死的 害死魏延的杨仪为何后悔未投魏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0 更新时间:2024/1/17 12:25:53

诸葛亮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本文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神人多疑的一面。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延杀害。魏延是蜀汉举足轻重的栋梁之才,遭此厄运,实在令人不平和惋惜。历史是公正的,应当用史实为魏延正名,平反昭雪。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汉,深得刘备依赖和重用的良臣。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领部属随刘备入蜀,想为光复汉室建立一番功绩,因而屡立战功而不断升迁。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夺取汉中,封汉中王,迁治成都,需要一位将军镇守汉中。众将皆以为非张飞莫属,张飞也有心镇守汉中;哪知刘备却破格用魏延,提拔他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全军为之震惊。对蜀汉来说,汉中和荆州是益州的两翼,而汉中又居于门户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刘备选魏延镇守汉中,足见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有一次,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现在委卿以重任,卿如何担当?他慨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之力而来,让我为大王拒之;若曹操有偏将十万之众来袭,让我为大王吞之!的确,他“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三国志·蜀书·杨戏传》)”,不辜所托。在镇守汉中的6年里,连曹魏一流名将张颌、曹真也不敢正视汉中一眼。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进拜魏延为镇北将军。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7年),更以延为都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延西入羌中,与魏国名将费瑶、郭淮战于阳溪,获全胜。后主即迁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魏延是一位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军事奇才,却受到诸葛亮的质疑和压抑。可以这样说,魏延的军事谋略,关、张、马、黄、赵有所不及。每次出征,魏延都要求自己领兵一万,与诸葛亮分道出击,诸葛亮始终未允许。更为遗憾的是,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魏延献“子午奇计”,诸葛亮弃之不用而错失良机。

当时,刘备已经去世。魏国轻视蜀汉,主要对付东吴,关中防御薄弱,镇守关中的竟是魏文帝之婿,“性无武略,而好治生”的庸才夏侯楙。魏延综合分析了当时敌我形势和有利时机后提出:“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咸阳以西可定矣。”(《三国志·蜀书·魏延传》注引《魏略》)可是,诸葛亮以为此计甚险,不如从坦道,先取陇西。在出军祁山时,“论者皆言”以魏延、吴壹作先锋“为宜”,可诸葛亮“违众拔谡”(《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即让“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刘备临终嘱亮语,引文同上)的马谡统领诸军与魏国名将张颌交战,自己也不亲临前线指挥,结果遭致街亭大败,使蜀汉失去了唯一的一次大好时机。首次北伐失败,却惊醒“睡狮”,魏明帝立即把无能的夏侯楙调走,改派曹真镇守关陇,后又由诸葛亮之劲敌司马懿统领抵蜀。从此,蜀汉攻取关陇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要说魏延“子午奇计”之险,与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之险,不知差多少倍。魏延久守汉中,也许对子午谷路线及军情早已侦察而成竹在胸。邓艾却是逼上绝路,“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夺江油,克绵州,袭成都。正是邓艾这步险棋,使蜀汉亡于一旦。

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由于始终采取“十全必克而无虞”(《三国志·蜀书·魏延传》注引《魏略》)的稳打战法,一味追求兵法常规的所谓循序渐进,不仅“未能进咫尺之地”,反而使魏将对其策略了如指掌。首次北伐失败后,曹真预料诸葛亮“后山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第二年春第二次北伐,果然如此。郝昭只率千余人就挡住蜀军数万,且被郝昭所破。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出斜谷,屯兵渭水南原,司马懿对众将说:“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资治通鉴》卷七十二)亮果屯五丈原,懿乃使郭淮退之。无数事实证明,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他若当年用魏延“子午奇计”,很有可能制险而胜,三国历史也可能要改写——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诸葛亮密谋玄计,杨仪乘机陷害魏延,终于酿成蜀汉史上第一大冤案,也是第一大悲剧。众所周知,杨仪与魏延各持其能,一直不和。诸葛亮经常调和,以求平衡。最后也想借杨魏矛盾除掉魏延。这就注定,魏延将成为“阳谋”斗不过“阴谋”的牺牲品。也许是性格决定命运吧!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诸葛亮病危时,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安排他去世后的退军调度方案。这样重要的会议,只有长史杨仪、司马费神、护军姜维参加,把官阶、爵位高的魏延排斥在外。诸葛亮决定,由魏延殿后阻击追敌,姜维作为副将,杨仪担任退军指挥;如魏延不服从,军队仍按计行事。这就为杨仪阴谋陷害魏延提供了可乘之机。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密不发丧,派费祎去揣度魏延的意向,并抓住魏延个性矜高的致命弱点,用欺诈和激将手段,引蛇出洞,惹得魏延勃然大怒,抢在杨仪撤兵之前,率领所部径南归。杨仪便派马岱以叛逆罪追杀之,并诛延三族。这不是诸葛亮借杨仪之手取魏延之头吗?魏延还是想抢先奏报朝廷,指控杨仪反叛,希望舆论支持自己代丞相之位,根本没有叛逆之心。如果反叛,何不北向投魏?倒是杨仪,后因未得到丞相之位(诸葛亮早已察觉杨仪心胸狭窄,不能为相)后悔没有率兵投魏,并上书诽谤朝廷,终被流放,最后自杀。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被刘禅尊为相父的十几年中,运用手中掌握的大权,采取一系列隐秘晦暗的手段,对魏延多次建议和行动,进行掣肘与压制,直至借机处之,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怀疑之心作祟,怕今后后主刘禅驾驭不了魏延而出乱子,同时也为自己指定的“成承诸葛亮之成规,因循而不革”(《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作者评语)的接班人蒋琬、费祎扫清障碍。

最后还要多说几句。后主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知人善任,颇有其父遗风。魏延若不蒙冤,后主定会像先帝那样予以重用和依赖,魏延也会尽其才力,报先帝知遇之恩。请听魏延得到殿后命令后的豪言:何以一人之死废天下之事邪?(《三国志·蜀书·魏延传》)意即宣誓:继续北伐,坚决完成复汉大业!

标签: 魏延杨仪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瑾为何没能说服胞弟诸葛亮同为东吴效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瑾,东吴

    诸葛瑾是诸葛亮一母同胞的长兄,一直为东吴的孙权效力。当诸葛亮为了联合抗曹而离开刘备,独自来到东吴时,东吴军事统帅?瑜发现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有意将其延揽,为东吴效力。但当诸葛瑾受命以手足之情去劝说诸葛亮来投时,却遭到了失败……诸葛瑾为什么没能说服诸葛亮同为东吴效力?——对等立场反制策略诸葛亮来到东吴

  • 诸葛亮为什么不说服诸葛瑾一起辅佐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瑾,诸葛亮,刘备,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是个神话的人物,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让很多人敬佩不已;草船借箭,一招使以诡计著称的大英雄曹操艳羡不已;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凡此种种,足以证明,诸葛亮的确不是一般人,那么这样的人,有没有短板。答案是有的,一曰亲

  • 诸葛瑾简介 三国孙权时期吴国大臣诸葛瑾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瑾,三国,吴国大臣

    诸葛瑾(174-241),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

  • 揭秘三国时期有才华的诸葛均为何不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均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年代,比如说英雄,曹操曹仁曹丕等,要么就是夏侯渊夏侯尚等,可以说家族一人得势全家都厉害了。一个曹操厉害了,整个曹家都沾光了。倒是诸葛亮的家有一些不一样,大哥诸葛瑾在孙权那里做官,二哥诸葛亮在刘备那里当丞相,堂弟诸葛诞在曹魏那里当官。但是诸葛亮的三弟就没有做官,在家里种田,到底

  • 诸葛均在哪个国家当官?诸葛亮之弟诸葛均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均,三国,诸葛亮

    诸葛均在蜀国当官。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珪之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父亲诸葛圭早逝,其兄诸葛亮与诸葛均及两名姊姊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长。后来汉廷选任朱皓以代诸葛玄之职,幸好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知情,便带诸葛亮与诸葛均同往依附,与兄长诸葛亮及两名姐姐避乱到

  • 诸葛家族在魏蜀吴都做了大官 诸葛均为何不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均,三国,诸葛亮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比如说英雄,曹操曹仁曹洪曹丕等,要么夏侯渊夏侯惇夏侯尚夏侯霸,可以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曹操牛气了,整个曹家和夏侯家都跟着沾光。孙权家也是的,要么将军,要么谋士。倒是诸葛亮家有些特别,大哥诸葛瑾在江东孙权处打工,诸葛亮在刘备处效力。堂弟诸葛诞在曹魏处当差。而诸葛亮的老三没

  • 诸葛均简介 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诸葛均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均,三国,蜀国臣子

    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珪第三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章氏)弟弟。诸葛均出生成长在徐州,公元193年曹操攻打陶谦,徐州陷入战乱,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兄长诸葛亮背井离乡躲避战乱到达扬州。195年(汉兴平二年),袁术委任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今江西南县),诸葛玄于是带

  • 程普是谁?三国程普为什么会看不起周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程普,周瑜,三国

    程普为什么看不起周瑜?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东吴

  • 程普简介 东汉末年东吴的历经三代武将程普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程普,三国,吴国老将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早年在州郡担任官吏,后跟随孙坚四处征战,讨

  • 东吴元老韩当战功赫赫死后为何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吴元老韩当

    韩当是三国前中期有名的人物,在吴国建立发展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时有名的大将,他历经三朝,早在孙坚的时候就跟着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后来更是功勋卓著,堪称东吴成立的元老级重臣。早年的时候,韩当因为自己弓马之术非常突出,受到了孙坚的信任,成为了孙坚手下的心腹大将,跟着孙坚一直上阵杀敌,攻城拔寨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