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田畴简介:帮助曹操北征乌丸的第一功臣

三国田畴简介:帮助曹操北征乌丸的第一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52 更新时间:2023/12/28 21:59:09

右北平无终人田畴,字子泰,喜欢读书,擅长击剑。二十二岁的时候,被幽州牧召为从事,替刘虞出使长安,完成使命。朝廷封他为骑都尉,田畴认为天子还在外没有安定下来,自己不敢受这种荣宠,因此坚辞不受。

北征乌丸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丸。还没到乌丸就派使者召田畴。田畴催促门人尽快准备行李。门人不解的问:“以前袁绍父子仰慕您,屡次前来请您,您没有去。这次曹公就派了一个使者来,您就迫不及待,唯恐赶不上了,这是为何?”田畴笑着说:“这您就不知道了。”到了曹操军中,拜为蓚县县令,田畴没有去上任,而是随大军到了无终。

当时正当夏季,雨水多,路上低洼难以行军,而敌人又谨守要塞,曹大军寸步难行,曹操很烦恼。田畴说:“这条路在夏季常常积水,浅处不能通车走马,深处又载不动船只。原先的北平郡在平岗县,从卢龙塞直通柳城;从光武帝建武年间以来,断绝近二百年了,但还是有隐蔽的小路可行。现在敌将正在通向无终的路上,肯定不进而退,毫无准备。如果我们率军悄悄返回,从卢龙口越过白檀,路又近又好走,乘其不备,蹋顿可擒。”

曹操赞赏,就带领军队返回,并在路旁竖起大木头,写上:“现在夏季,道路不通,等到秋冬两季再进军。”乌丸侦察兵看到,相信曹军已走。曹操命令田畴带领他的部下作向导,走上徐无山,过了卢龙,经过平岗,登上白狼城,离柳城二百多里时,踏顿这才警觉起来,亲自上阵,袁尚袁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带数万骑兵来战。

由于一路上翻山越岭,兵士大都轻装简行,所以当时曹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而乌丸军队数量众多,以至于曹操左右皆惧。关键时刻,张辽要求主动出击,最终大破乌丸。(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自此,乌丸平定,三郡收复。

北征乌丸,如果没有田畴,可以说曹操必将是无功而返,而乌丸也不会被平定,曹操的“安内必先攘外”的战略也就无法实现,因此田畴功劳最大,所以曹操把田畴从一个县令直接封侯,并封邑五百,虽然田畴没有接受。

重情重义

田畴早年跟随刘虞,后来刘虞和公孙瓒交锋,田畴得到报告后,快马加鞭返回,还没到达,刘虞就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来后,到刘虞坟墓前祭拜,发出章表,哭泣着离去了。公孙瓒听说田畴哭刘虞,大怒,抓捕了田畴,田畴晓之以理,公孙瓒放了他。

田畴于是北归,并率领所有宗族以及别处前来依附的几百人,扫地盟誓说:“您(刘虞)的仇不报,我就不再立于人世!”随即进入徐无山中,亲自耕种粮食用来供养父母。百姓都来归附,几年间达到五千多户。

田畴于是对父老乡亲说:“大家不觉得我无能,都来投奔我,但人多不统一法度恐怕不能长久,希望大家推举一个首领。”众人都推举田畴,田畴于是制定了有关杀伤、盗窃、诉讼的法律,规定犯法重的人治死罪,其次的也要抵罪,共有二十多条。又制定了婚丧嫁娶的礼仪,兴办学校讲授知识的规划,向众人颁布,从此大家和平相处,路不拾遗。北方百姓也纷纷聚拢,服从他的威信,乌丸、鲜卑也都各自派遣使者来送贡物,田畴都接纳、抚慰了他们,使他们不再进行侵扰。

袁氏父子几次厚礼来请,田畴都没有去。官渡之战后,辽东送来袁尚的首级,曹操下令:“谁敢为袁尚而哭的,斩首。”田畴因为曾被袁氏所征召,就前往吊唁祭奠,曹操没有追究。

当初,曹操想给田畴封侯,田畴之前屡次拒绝,曹操便让和田畴关系不错的夏侯惇前去说。田畴痛哭流涕,表示宁死不屈,曹操听说后,喟然叹息,知道不可以勉强。

乱世风云,英雄辈出,几乎所有人都是希望建功立业,封侯拜相,但田畴却屡屡拒绝高官厚禄,如此既有忠义、又有情义且对百姓仁义的人,也算是三国中最难得的人了。

标签: 田畴三国名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最牛个人工作室:田畴联手曹操出征乌桓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田畴,曹操,张辽,

    个人工作室这玩意,其实史上很早就有了。说远一点,例如战国时候的鲁仲连,凭借私人身份,化解了巨大的国际危机,瓦解超级大国的军事侵略,却继续当自己的小老百姓、独行侠。事实上,鲁仲连所代表的,就是一家民间的点子公司、公关公司,以民间的身份调停国际危机。再远一点,就是墨子,居然凭着民间讲师的身份,直接见到公

  • 三国时期国渊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国渊

    国渊年少时曾师从事奉郑玄。后来与邴原、管宁等人到辽东郡躲避兵乱。返回故乡以后,被曹操征召任司空掾属,每次在曹公府上议论政事,常常正色直言,谦让无私。曹操想广泛地兴办屯田,让国渊主持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增减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的办法,五年的时间里,就使粮仓

  • 【国渊断案】原文翻译,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国渊断案

    原文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於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馀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 曹操征伐关中,留国渊作后勤,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国渊

    当曹操自柳城北还时,郭嘉得了重病,曹操非常担心,不断前去探望。可惜回天乏术,死时三十八岁。曹操到其丧礼时,大感哀痛,对荀攸等说:“各位年纪都是我的一辈,唯独奉孝最年少。当天下定了之后,本想嘱托他后事,但他中年夭折,真是天命呀!”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继嗣。后来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大叹:“郭奉孝在,不

  • 张范是什么人?东汉末年张范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范

    张范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官宦世家,祖父张歆为东汉司徒,父亲张延为东汉太尉,家中颇有名望。太傅袁隗想让女儿做张范的妻子,张范辞谢没有接受。张范性情恬淡平静,乐于守道,轻视功名利禄,征召任命全不接受。后来其二弟张承(与吴国张昭的儿子同名)因董卓无度,想起兵以应关东军,但其三弟张昭(与吴国辅吴将军张昭同名)正

  • 三国美男子张范被逼婚,荀彧不能幸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范

    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这句老话很好地讲明了中国历代男女恋爱关系中不平等的地位。不过,时至今日,随着妇女思想的大解放,花样美男被倒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但凡一些虚荣心强的男人,甚至以被花痴少女们亲睐引以为豪。只是,在男权意识颇强的中国古代,倘若恋爱的主动权在女人手里,绝对不

  • 袁涣:三国中面对吕布屠刀宁死不骂刘备的奇男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袁涣

    三国时期英杰辈出,袁涣就是其中之一。而袁涣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宁死不骂刘备一事。遭逢乱世,袁涣为了躲避兵祸,一度在江淮之间生活。当时的江淮地区,是袁术的地盘。袁术久闻袁涣的大名,多次派人邀请袁涣出山辅佐自己,可均被袁涣拒绝。后来,袁术图谋称帝,派人去询问袁涣的意见,袁涣严厉申斥。袁术心中恼恨,但是却不

  • 三国史上曹操能够屯田成功最大的功臣是袁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曹操,功臣

    但凡了解一些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在许昌兴屯田制,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史上记载,曹操迎接献帝到许昌后,搞了一个“牛输谷法”,什么叫“牛输谷法”呢?就是政府将耕牛租给农民,农民按照租借了多少耕牛,来交纳粮食或者服徭役,但当时的羽林监枣祗认为这个办法效果不大,即使收成好也收不了多少赋税,如

  • 三国名士袁涣为何宁死不骂刘备?袁涣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涣,刘备

    袁涣为何宁死不骂刘备?三国时期英杰辈出,袁涣就是其中之一。而袁涣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宁死不骂刘备一事。遭逢乱世,袁涣为了躲避兵祸,一度在江淮之间生活。当时的江淮地区,是袁术的地盘。袁术久闻袁涣的大名,多次派人邀请袁涣出山辅佐自己,可均被袁涣拒绝。后来,袁术图谋称帝,派人去询问袁涣的意见,袁涣严厉申斥。

  • 夏侯玄的简介​ 司马师​与夏侯玄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夏侯玄

    夏侯玄传《夏侯玄传》出自《魏志》。在《魏志·夏侯玄传》夏侯玄的死,也标志着魏国最后的灭亡。夏侯玄,字太初,三国时期魏国的玄学家,文学家。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霸的侄子,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夏侯玄这个人,在小时候就很名望,而且长得仪表堂堂。当时的人还称赞说夏侯玄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在他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