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失街亭事件看诸葛亮计谋到底如何?

从失街亭事件看诸葛亮计谋到底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57 更新时间:2024/1/22 23:40:38

导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次北伐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失空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街亭,失街亭的直接因素是用了“言过其实”的马谡,当然,这只是表面,如果深层分析,诸葛亮在用人和谋略上的双重失误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网络配图

先从街亭的重要位置说起,街亭乃一地名,位于秦岭西侧,街亭东北有一城,名曰列柳城,这两处地方互为呼应,是通往汉中的咽喉要道,是蜀军必须据守的战略要地,司马懿出兵街亭前说:“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这么一处军事要塞,理应派一名大将重兵把守,诸葛亮为什么派一名既无实战经验而又刚愎自用骄傲自满的参军呢?

其实,诸葛亮是深知街亭之重要的,而且他一向谨慎从不愿冒险,看看他在街亭这块小地方的排兵布阵就能知道。第一支军队,马谡自告奋勇的两万五千精兵,为稳妥起见配备上将王平与他协同作战。第二支军队,派高翔屯扎列柳城,兵力一万。第三支军队,大将魏延领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第四支军队,派赵云、邓芝各引一军为疑兵。这四支军队可以说安排的极为严密且井然有序,大将魏延本是这次北伐的先锋,却被安排在街亭之后的一道屏障,难怪他有意见,这么一个阵法也充分说明街亭的重要性。街亭还是失守了,马谡被斩是咎由自取,想起先主“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遗言,诸葛亮是悔恨愧疚不已,回到汉中只好自贬三 级、减食俸禄以示自我惩罚。从任用马谡上看,诸葛亮在识人、察人、用人上比刘备稍逊一筹。这是用人上的失误。

网络配图

街亭之败,应该说也是谋略上的失误。诸葛亮六出祁山无非是想攻取长安实现统一中原的理想,但他一生谨慎不善于用奇计出奇兵,而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战术,从土地、人口、综合国力上说,蜀汉不用点“花招”就想统一中原,似乎不可能。其实很多人都能看出诸葛亮计谋上的不足,魏延曾提出“出子午谷直取长安”的建议,老对手司马懿也曾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经取长安,早得多时矣。”看来“出子午谷直取长安”算得上一条奇谋,只是孔明“但恐有失,不肯弄险”而已。

《三国志》注引里还列举了诸葛亮首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倒戈,诸葛亮不但不快速接管,反而“徐行不进”,致使三郡再度落入魏国之手,说明诸葛亮“不求近功”欲一举而成的作战思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扫清北伐障碍,先使用“反间计” 剥夺了司马懿兵权,然后赵云力擒五将、骂死王朗等,只是小说的演绎故事。“空城计”更是展现孔明智慧的精彩篇章,但那也是艺术虚构,司马懿正是被诸葛亮的持重所欺骗,才使诸葛亮唱了一出完美的“空城计”。其实,有时走一着险棋未必就会失败,若干年后的邓艾偷渡阴平,一举消灭蜀汉,就是一次成功的弄险。

网络配图

再说失街亭,按诸葛亮部署,蜀军出斜谷取郿城先消灭曹真,然后取长安,可是军情有变,魏主曹睿一面增兵5万,一面派司马懿统兵20万来拒诸葛亮,而诸葛亮却没有随机应变,仅派两万五千兵力去应付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本来兵力悬殊如此之大,加上司马懿又善于用兵,马谡焉能不败?历史上的诸葛亮智谋到底如何,还是让我们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吧。《三国志·诸葛亮传》说,“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陈寿对他的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的,评曰: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看来,谋略确非诸葛亮之所长。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诸葛亮,只是民间传说或宋元以来的杂剧家、小说家的艺术虚构而已,但这丝毫不影响诸葛亮的形象,因为,在后人心目中,他依然是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政治抱负是正统的,他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有后代吗?儿子当驸马战死沙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创造了三足鼎力的局面,但是他死后蜀国也随之灭亡,蜀国灭亡后诸葛亮的子孙如今在何处却无人知晓,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吧。诸葛亮一生为人忠厚。一个人是否忠厚,从他对家中的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对黄氏夫人很好,且无论黄氏夫人是否相貌平常。网络配图他对养子诸葛乔与

  • 惊!诸葛亮的一个错误竟让蜀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三国诸葛亮号称神机妙算,种种事迹为人称道,就是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把诸葛亮当作神算子。甚至有人认为古代哪一方拥有诸葛亮做军师哪一方就能胜利,不过诸葛亮却犯下了一个不应该犯下的错误,竟在最后葬送了蜀国江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其实和真实历史当中的人物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诸葛亮确实足够

  • 诸葛亮为何会娶丑女为妻?竟是为了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一直是智慧的象征,拥有超群的见识和治国才能的他,据说也是一个身形高大容貌俊俏的帅哥,但是他却偏偏娶了一个丑女为妻,至今还被当地人传说。那么他为何娶丑女呢?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个奇才,但却最后娶了个丑女为妻被后人诟病,有人说诸葛亮是为了

  • 难解之谜:为什么诸葛亮会重用张飞疏远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张飞,关羽

    《三国志》评价张飞、关羽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网络配图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系,因为关羽并不十分买军师账的。孔明的联吴方针,他执行不力,就是一证。虽然关羽远在荆州,但这个人从来未把自己的地位摆正。马超投蜀以后,为解决益州问题立下

  • 曹操与大乔小乔的绯闻都是诸葛亮一手捏造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国时期的大美女大乔小乔。并没有被曹操锁于铜雀台中。事实上,小乔与曹操素未谋面,也没有什么实际瓜葛,纯属莫须有的关系,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有生动的故事。网络配图“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美女有三名,大、小

  • 诸葛亮一生未夺权的原因竟是因为自己无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时代,诸葛亮可谓是文武全才,神机妙算,无人能敌,而且在刘备死后实际掌握蜀汉政权,可以说是当时三国权力最大的丞相。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像司马懿那样逐步夺权,然后传给儿子,改朝换代呢?其真的不想么?真相到底是什么?第一“没有儿子”在古代,这些枭雄征战天下,争权夺利,篡位改朝换代无非是自己留名,子孙

  • 三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师究竟何方高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青年们没有区别,只不过考虑到三国时期资讯不发达,诸葛亮凭几乎闭门造车或者偶尔和其他2B中青老年聊天打屁就能准确预见之后十几年的情势也算是天赋高超。诸葛亮被三顾出山,虽然被刘备看重也只不过安排点小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古名相诸葛亮魂归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

    核心提示:诸葛亮北伐壮志未酬,安葬定军山,是想让后人不忘北伐曹魏;其次,当时有人对诸葛亮的权力至大产生过怀疑,所以诸葛亮安葬定军山,或是为免身后被猜疑。网络配图一传说诸葛亮死后,将诸葛兵书随葬,因担心司马懿掘墓盗兵书,所以下令从四门出丧,致使墓冢不知何处。对诸葛亮的所葬之地,《水经注·河水》就认为:

  • 三国密史: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所以,正是诸葛亮的出山,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命运,形成了三分天下。那么,就有一个疑问产生了:既然曹操为了统一,

  • 若刘备统了一天下 关羽赵云诸葛亮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关羽,赵云,诸葛亮

    核心提示:无论关羽、赵云、诸葛亮等多么劳苦功高,还是逃不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宿命悲剧。越是挣扎,命运之网收得越紧。网络配图鸟尽弓藏《汉书》中有一段从韩信嘴里说出来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说的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大杀功臣的事,给汉高祖刘邦勾画出一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