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甄氏和曹植到底有没有关系?《洛神赋》是给甄氏写的吗?

甄氏和曹植到底有没有关系?《洛神赋》是给甄氏写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10 更新时间:2024/2/19 6:48:01

《洛神赋》为曹植于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所著。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其序称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时,途经洛水,忽然有感而发,并作此赋。洛神为中国神话里伏羲氏(宓羲)之女儿,其因为于洛水溺死

,而成为洛水之神,即洛神。此赋为曹植所著的文章里较为著名的。

写作背景

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元配甄氏(即曹植之嫂)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妾。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氏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甄氏因激怒曹丕,不仅未能封,最终亦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氏所生的曹叡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氏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氏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南柯一梦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氏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226年),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因觉原赋名字其母之嫌,遂改为《洛神赋》。

刘克庄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王世贞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1]伧父耳。”清代何焯何朱干朱潘德舆德丁晏丁张云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

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曹植写《感甄赋》,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 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曹叡)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

* 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纯属无稽之谈。

* 《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

*

《洛神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如果说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妻。

*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氏认定成洛神了。

对后世影响

绘画

此赋词句华美,比喻新奇,并屡被后世文人所引用,称颂。并被采用多种形式演绎,如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亦以此赋为题绘画了名为《洛神赋图》。两幅宋朝人临摹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画中曹植和随从在岸上遥望水上飘逸窈窕的洛神和各种神仙怪物。其中一幅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幅被末代皇帝溥仪卷逃到东北,日本投降后散落民间,后被辽宁博物馆收藏。

书法

书法家王献之曾书《洛神赋》,今仅存十三行,称玉版十三行、大令十三行等,赵孟??也曾用小楷书之。

小说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大量引用《洛神赋》的诗句。

和甄氏的关系

甄氏是中山无极人,是上蔡令甄逸之女,出生于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年),比曹丕长五岁,较曹植长十岁。《三国志·魏书》注列举了甄逸的三男五女的名字,唯独没有她的名字,称她为“甄宓”,完全是因为曹植的这篇《洛神赋》被一些人认为是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原因是曹植在黄初三年(222年)被封为鄄城王,而《感鄄赋》作于第二年。昭明太子萧统之《文选》中录入名为《洛神赋》,按唐朝江都人李善为《文选》作注解释这是甄氏之子魏明帝曹叡所改[3],李善注又改《感鄄赋》为《感甄赋》,把《洛神赋》看作是曹植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李商隐有多首诗词秉承李善之言,其中《东阿王》一诗: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又有《无题》诗云: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但宋大诗人刘克庄,明“后七子”首领王世贞等均反对这一说法,认为纯粹是好事者牵连附会。

可是双方都无确实证据。这样一来,《洛神赋》到底是曹植为甄氏所写,还是自况,以美人比喻自己,就难下定论。

边缘证据

证明两人有暧昧,目前只有边缘证据。甄氏和曹植是同时代人物,甄氏嫁入曹家大致有15年的时间,年龄大致是24岁到39岁,曹植当时应为14岁到29岁,正是男女有情之时。甄氏也确有绝色和诗才。绝色典故见《三国志·魏书·刘桢传》注记:“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刘桢因为看绝色美人看得太入迷,以致引起曹操不快而下了牢狱。诗才典故见《古诗源》收录甄氏所作一首《塘上行》: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

出亦复愁苦,人亦更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

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曹植曾作《愍志赋》,现只存残篇:

或人有好邻人之女者,时无良媒,礼不成焉。彼女遂行适人。有言之于予者,予心感焉。乃作赋曰:

窃托音于往昔,迄来春之不从。

思同游而无路,倩壅隔而靡通。

哀莫哀于永绝,悲莫悲于生离。

岂良时之难俟,痛予质之日亏。

登高楼以临下,望所欢之攸居。

去君子之清宇,归小人之蓬庐。

欲轻飞而从之,迫礼防之我拘。

其中“思同游而无路,倩壅隔而靡通。哀莫哀于永绝,悲莫悲于生离。”含糊其辞之余道出了“生离”的痛苦。贵为曹植,当时这种能让他发此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叹,可以生而见到却不能碰的女子,似乎除甄氏外几率不大。

220年,曹丕称帝后背弃甄氏。221年,甄氏被迫害致死,曹植又写《出妇赋》:

妾十五而束带,辞父母而适人。

以才薄之陋质,奉君子之清尘。

承颜色以接意,恐疏贱而不亲。

悦新婚而忘妾,哀爱惠之中零。

遂摧颓而失望,退幽屏于下庭。

痛一旦而见弃,心忉忉以悲惊。

衣入门之初服,背床室而出征。

攀仆御而登车,左右悲而失声。

嗟冤结而无诉,乃愁苦以长穷。

恨无愆而见弃,悼君施之不终。

222年,曹植封鄄城王。223年,《感鄄赋》(即《洛神赋》)写成。三国时“鄄”字和“甄”字通,三国之前“甄”字本来读jiān,并无发zhēn音之说。只有东吴文人才避孙坚的讳改“甄”为zhēn音,曹魏当时并不改读,还念jiān。曹植是知道两字相通的,赋的题目也很反常,汉赋中写一座城池的赋一般以《城名赋》命名,如《东京赋》《西京赋》等,并无《感城名赋》这一惯例。并且《感鄄赋》的内容非但和鄄城毫无关系,而且其中“跑题”所描写的洛神非常传神: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不论自况与否,这些描写应该是有人物原型的,从作品结尾所透露出的作者对洛神的恋恋不舍却又被迫离开的凄婉之情,更不能不令人起疑。

《昭明文选》中李善为“曹植”一条作注明确记录《感鄄赋》就是《感甄赋》:

“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懽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其中“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若考证为真,则可算确实证据,因为若曹植和甄氏无男女私情,则曹丕不大可能把自己太子生母的贴身物品赠之。

标签: 汉朝曹植

更多文章

  • 揭秘:曹植和洛神甄宓之间有着怎样的爱恨纠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植,洛神,三国

    史载曹植长得神清骨秀,是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美男子。世上的女子心目中都有一名白马王子,他们或文采风流、或英俊深情、或武艺高强,连《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都会说:“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像曹植这样文采惊世、奇骨高风、多才多艺的贵介公子,毫无疑问是所有女子心目中最具代

  • 曹洛莹貌美堪比甄宓命运更悲凉最后竟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洛莹,明朝,朱厚熜

    伴君如伴虎,史上的妃子因不慎得罪了皇帝,被赐死的不少。皇室对女性的惩罚还算温和,往往赐毒酒或三尺白绫自尽,好歹留个全尸,留个体面。然而,历史上有一位妃子,因一件轰动宫廷大事,遭到残忍的处罚。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中年时期的宠妃之一,进士及第、后任福建三明知府曹察的爱女,相传名为曹洛莹,美貌过人。曹氏有

  • 曹操与甄宓有何秘密?为何死后二人墓地相连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甄宓

    曹操七十二疑冢,盗墓者不知道挖了多少陵墓,一代一代找了几千年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墓。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到曹操的皇陵在灵芝村,而在他的墓地南面的邻居就是甄后的朝阳陵。曹操与甄后之间难道还有什么秘密吗?甄后,别名甄宓,中山无极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她在家排行最小,家人对她都很宠爱,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写

  • 曹植甄宓叔嫂乱伦偷情却为何成千古爱情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植

    甄氏(183-221).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魏王曹操的儿媳,曹植的嫂嫂。网络配图曹植和甄妃的爱情故事我们都一直误认为是出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实不然,此故事出于唐代注明作家李善的大作《昭明文选》后的注解。其实在我们的眼里这两个人的故事就是

  • 洛神甄宓:贯穿曹魏政权由盛转衰的神秘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甄洛

    三国表面上是男人在明争暗斗,但女人的影子也不时闪现,虽然在正史中或闪烁其词,只是一句两句带过,有的甚至没有一个字,只是存在于人们的传说中,但所起的作用或许是许多谋士或将领包括千军万马都无法代替的。在迷雾中的三国史中,我们依然能够分析出这些男人背后的女人在男人时代中的传奇表现,不得不令我们现代人叹服,

  • 三国美女甄宓之死:因曹操去世而被婆婆报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甄宓

    在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典略》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建安十六年,世子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闻,乃收桢,减死输作部。”在建安十六年,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喜欢文学,有位叫做刘桢的文人很受看重。有一次宴会,大家都喝得有点高

  • 解密:三国极品美女甄宓因何遭遇“豪门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自古至今,美女佳人从来都是风流才子、达官显贵争相追逐的目标。最终,或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或留下一段凄凉传说,不一而论,较难把握。很显然,《三国演义》中的甄夫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只不过,让甄夫人不曾想到的是,自己两度嫁入“豪门”,尽享荣华富贵,却难得善终,最终成了宫廷政

  • 军师联盟中的甄宓是谁?曹操甄宓为何有染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军师联盟

    军师联盟甄宓是谁?曹操甄宓竟有染!近日,电视剧军师联盟正在热播。随着剧情的发展,甄宓终于出现在观众面前。甄宓是三国时期的美女,自小才貌双全,这让曹操曹丕父子垂涎三尺。那么,这个甄宓是谁呢?曹操攻下邺都后,一心惦记着甄宓,没想到半路杀出曹丕,抢先将甄宓纳入怀中。但曹操并没有私心,竟私底下与甄宓有染!甄

  • 曹丕的老婆是谁?揭三国甄宓与曹植不伦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丕

    甄后,曹丕之妻甄文昭原为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见其美貌绝伦,遂纳之为妻,后甄氏失宠,被曹丕赐死,葬于邺城。网络配图曹操之墓为何与其儿媳墓连在一起呢?原来,曹操在攻打袁绍之前,早已听说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为父亲,怎能夺儿子之美呢?再说,曹操和

  • 揭秘曹植《洛神赋》写的洛神真的是甄宓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洛神真的是甄宓吗

    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第三个儿子,与曹丕为同母兄弟。曹植自幼便聪颖过人,10岁的时候便诵能出口成诗,下笔成章,很受曹操的宠爱。在他的三个儿子中曹操曾经认为曹植是“最可定大事”者,几次都想要立他为太子。但是最终曹植还是在同长兄的争斗中失败。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他日后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