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军事才干并不是很高 为什么后世却对他极为推崇呢

诸葛亮的军事才干并不是很高 为什么后世却对他极为推崇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49 更新时间:2024/4/28 23:04:33

还不知道:诸葛亮的军事才干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诸葛亮的军事才干,获得后世的高度赞扬。唐肃宗时期,诸葛亮被列入“武庙十哲”之一,《三国演义》更是把诸葛亮塑造成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后世名人对诸葛亮军事才干做出过高度评价的,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实际上,诸葛亮时的军事能力还真不怎样,在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是不高的。他北伐五次,基本上是劳而无功。劳而无功的结果就是劳民伤财,极大地消耗了蜀国的国力。就算他被人津津乐道的蜀国战略规划“隆中对”,由于关羽失荆州,以及数次北伐劳而无功,也被证明是有问题的。连伟人也对“隆中对”提出质疑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诸葛亮剧照)

既然诸葛亮军事成就乏善可陈,军事才干比较一般,为什么他却获得后世那么多的高度评价呢?

一、诸葛亮有极高的“武德”。

“武德”这次词,今天的理解和古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说一个将领有“武德”,是说他打仗是为了正义而战,是说他战场上不滥杀无辜,侵扰百姓等等。但是在古代皇权社会里,对“武德”的理解不是这样的。

古代皇权社会认为,一个将领有“武德”,就是他虽然手握重兵,但是绝不拥兵自重。绝不因为手中有兵,威胁皇帝的安全。

古代的皇帝总是希望大将能够打胜仗,但又总是害怕大将手里的权力太大而不受控制,并因此造反。所以,对带兵的大将,总有很多限制。比如派遣监军,比如轮换将领,比如预授阵图等等。然而,就算这样做,也杜绝不了大将拥兵造反这样的结果。

而诸葛亮当时在蜀国可以说拥有绝对的兵权,刘禅也没有任何限制诸葛亮兵权的措施。诸葛亮但凡有那么一丝想造反的想法,他早就当了蜀国的皇帝。但是,诸葛亮虽然兴兵五次北伐中原,却从来没有任何要拥兵自重的行为。这就是诸葛亮的“武德”。

唐肃宗的时候,之所以要把诸葛亮列入“武庙十哲”之中,就是因为诸葛亮极为忠诚这一点。唐肃宗也是有感而发。当初唐玄宗那么信任安禄山,可安禄山却造反了。如此一比较,可见安禄山的“武德”是极为低下的。

(马谡剧照)

二、诸葛亮为政治收敛军事才华。

诸葛亮的军事才干实际上是很高的,对战争也是有很高的阅读能力的。但是,为了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他常常努力收敛自己的军事才华。

比如在第一次北伐中,当马谡失街亭后,本来诸葛亮并不是没有再战的机会。但是,由于当初大家都对诸葛亮任用马谡为先锋,造成街亭失守这件事很不满。如果诸葛亮再打下去,将士们的怨气可能更加大。而且,像魏延这样的大将,因为没有被选为先锋,心中不满,肯定还会故意捣乱。这样一来,蜀国军队里的团结就很成问题。诸葛亮认为,保持内部的团结比打胜仗更重要。因此,他选择了退兵。

再比如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李严负责押送粮草,因为他不能及时把粮草送到,于是谎称没有粮草了。诸葛亮当时明知道他在说谎,可是依然按他说的,选择退兵。因为李严曾和他是刘备选定的两个辅政大臣,如果他处罚李严,肯定会有人说他争权夺利。为了团结,诸葛亮宁愿选择牺牲军事。

因为诸葛亮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内部的团结,因此,在诸葛亮执政时期,整个蜀国基本上没有内部斗争。这也使得诸葛亮能够持续不断北伐,不出现任何杂音。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这方面的军事能力,也是很突出的。

(魏延剧照)

三、诸葛亮追求的“十全”战争有远瞻性。

从战功及用兵奇谋来说,诸葛亮确实不能和白起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相比。但是,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追求的是“十全”战争。

所谓的“十全”战争,就是确保整个战场高度精密配合的战争,先锋、中军、侧翼、粮草,各方面都要协调配合,及时到位,这样才能打胜仗。如果某一方面不到位,诸葛亮宁愿不打,也不愿意冒险。

比如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成分。这样打,也有可能夺取关中,也有可能大败溃逃。胜利当然不说了,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就是很可能激起蜀国反弹,乃至于被灭国。

包括第四次北伐,李严说粮草运不到,诸葛亮除了考虑政治因素外,同时也是害怕后勤保障不到位,影响战争推进。

诸葛亮追求的这种“十全”战争,并非毫无道理。现代化的战争,其实就是一种“十全”战争,是一种各种因素协调配合的结果。只不过,当时蜀国确实还不具备打这种战争的能力。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虽然显得有些超前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诸葛亮就算北伐了五次,五次失败,蜀国依然没有崩溃。这也算是诸葛亮军事的一种巨大成功吧。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三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真正的“军事能力”要看哪几方面?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诸葛亮

    真正的“军事能力”要看哪几方面?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怎么样?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虽然《三国演义》存在一定神话诸葛亮的成分,但诸葛亮在历史上的评价的确很高。“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便很好的总结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很多人都会觉得真实的诸葛亮军事能力不佳,并没有那么厉害。实际上从战绩来

  • 军师诸葛亮是一个旷世奇才 但他也有三个害怕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政政治才干那是无人能敌,要不刘备怎么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呢?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字孔明,号卧龙,我们后人也经常称其为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现在有关

  • 法正到底是如何人也 为什么刘备只听他的而不是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法正

    刘备为何只听军师法正,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诸葛亮出山,两人回到荆州后是天天在一起共商天下大事,弄得关羽和张飞都嫉妒了,于是刘备对他们说:我得孔明就是如鱼得水。可是在历史上被刘备封为军师将军的诸葛亮并没有受到什么军事重用,

  • 揭秘诸葛亮为何选择实力弱小的刘备 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喜欢三国的朋友想来大部分都很喜欢诸葛亮,尤其是老版影视剧当中唐国强老师对于这一人物的诠释,更是加深了大家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然而在诸葛亮选择投靠刘备的时候,那时的刘备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的,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实力

  • 面对诸葛亮北伐出征 为何他就是指坚守不出击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蜀汉,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司马懿,自从被曹操强制征用后,倾尽一身的才能为曹氏效力。纵观司马懿一生,巅峰时刻当属曹魏灭大燕一战,这一战让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孙渊尝到了恶果,明白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在乱世。辽东城破之时,即是公孙渊身死族灭之日,包括辽

  • 诸葛亮是刘备的托孤大臣 刘禅是怎么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禅,诸葛亮

    刘禅是怎么对待诸葛亮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白帝城托孤在很多人心里是完美的体现了古代君臣精神的一幕,君对臣无条件信任,臣对君无条件忠诚。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虽然有人说这不过是刘备玩的一场戏,挤兑得诸葛亮不敢真的那样做。诸葛亮在自己的后半生也一直兢

  • 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是蜀汉不多的虎将 他的武力喝水相当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蜀汉,诸葛尚

    诸葛尚的实力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蜀汉后期,魏延死后,大将之中,只有姜维、王平、马岱和廖化了,其余的诸如张翼、吴懿、马忠和张嶷等人,但都显得单薄了。而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一人打败师篡、邓忠,武力非凡,是蜀汉后期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他的武力和

  • 祝融夫人武功如此之高 为何诸葛亮北伐时期没有用到此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诸葛亮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为何不用祝融夫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回,发生在诸葛亮“七擒孟获”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孟获、祝融夫人和张嶷。原文如下:忽然屏风后一人大笑而出曰:“既为男子,何无智也?我虽是一妇人,愿与你出战。”获

  • 历史上的王朗到底是怎么死的 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朗,三国

    还不知道:王朗是怎么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书里写道,诸葛亮骂死了王朗,这是假的,今天小编给你讲讲真相。王朗何许人也?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

  • 刘备临死前为何不降兵权交给诸葛亮 而是此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李严

    还不知道:刘备为什么将兵权交给李严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夷陵之战和官渡之地、赤壁之战一样,对于三国的历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经此一战,不仅蜀汉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刘备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在临终前,刘备在白帝城进行了托孤。而提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