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朗与诸葛亮对骂的内容是什么?为何句句在理却被骂死?

王朗与诸葛亮对骂的内容是什么?为何句句在理却被骂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64 更新时间:2024/2/13 17:27:17

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王朗和诸葛亮对吗的具体经过吗?

《三十六计》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又言“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这两句话,大抵适合用于描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朝”一回中,诸葛亮与王朗那场阵前骂战的。

“笑里藏刀”是因王朗前一日夸下了“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的海口,所以二人的会面带着极强的目的性。而指桑骂槐,则是对诸葛亮当时所说的那番话的贴切总结。

骂战开始之前,“司徒王朗乘马而出。上首乃都督曹真,下首乃副都督郭淮;两个先锋压住阵角。探子马出军前,大叫曰:'请对阵主将答话!”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在阵前数起三个麾盖,上大书:

“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

可见当时王朗虽已是76岁高龄,但仍旧信心满满,势在必行。

而他的对手诸葛亮风采也是分外夺目。

“只见蜀兵门旗开处,关兴、张苞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次后一队队骁将分列;门旗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

面对这个同乡来的劲敌,王朗开口便问: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

此话虽短,却足见王朗之自负。身在乱世,没有哪股势力会言说自己是没有承正统的师出无名之辈。而王朗一开场就给蜀汉泼脏水,其心思之狭隘、鄙陋,可见一斑。

然而罗贯中显然是蜀汉的"亲妈",坚定不移地站在了诸葛亮一边。王朗的脏水当然没有泼成。他以为的劝退没发生,反倒是诸葛亮借题发挥,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连着汉末乱政一起骂了。且王朗本人也没能逃过诸葛亮的嘲讽,被笑"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还遭到人身攻击。

诸葛亮大抵是觉得与王朗纠缠于口舌之争没什么用,便又说:

"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堂堂一个军师、司徒,位至三公,还被大将曹真寄以厚望,竟然被诸葛亮嫌弃阻碍了两军交战。从"大老元臣"到"老贼",诸葛亮对王朗真是未留丝毫情面。

这对于爱惜名声又心高气傲的读书人来说都让人难以接受,又何况是王朗这样的"奸吝小人"呢?

所以罗贯中才写: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罗贯中让不讨喜的王朗有了这么一个贻笑大方的结局。

而罗贯中此笔,要是真让历史上那位王朗得知,怕也是会把他老人家活活气死。

真正的王朗是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有名的大儒和贤臣,官至曹魏司徒,最后获封为兰陵侯。

历史上的王朗早年凭才学拜入太尉杨赐门下,后成为一方县长。师徒情分加上下尊卑,使得王朗在杨赐死后为他辞官服丧。而正是此德行,让王朗被徐州刺史陶谦推举为茂才。

加入陶谦麾下后,王朗本着忠君之心,又建议陶谦向朝廷表明中心。

结果这一表,不仅让陶谦升官,还让王朗自己做上了会稽太守。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王朗塑造成一个自知不敌而逃的太守形象。而王朗曾经为了保卫会稽而和孙策大军对抗的辛酸,罗贯中是避而不谈的。

事实上,相较于罗贯中笔下的奸臣走狗式的王朗,真正的王朗恰巧与之截然相反。

王朗在会稽任上四年,不仅带领会稽百姓移风易俗,革除陋弊,还勤政爱民,真心为百姓着想,因而深得爱戴。而王朗对朝廷的忠,也是根植于心的。当时由于四处动乱,交通不便,民间要远行十分困难。可朝廷一征召,王朗便收拾行囊动身。路虽难走,但人心坚定,"自曲阿辗转江海,积年乃至"。

不仅政绩斐然,王朗在学术上的成就可谓更是了得。

他除著《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外,还写作了大量颇有文采的奏疏和论政文。其中《周易传》甚至成了曹魏考核诸生学《易》的官方教材。以他和儿子王肃为代表的"王学",在东晋时也是风靡朝野。

这样一位优秀的为政者、读书人,其风骨我们是不难想象的。

罗贯中虽然在书中给他完全换来一副面貌,但对王朗那文人特有的"倔脾气"还是有所保留。这也是为何听闻诸葛亮那一番强词夺理的咒骂,王朗能气到坠马的根本了。

标签: 三国王朗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传说中藤甲兵战无不胜 诸葛亮为什么不组建这一支部队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藤甲兵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不组建藤甲兵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的北伐在历史上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因为当时的蜀汉,在国力上与曹魏相比是大大不如的,甚至于不足其十分之一,所以诸葛亮会在《出师表》中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种情况下,

  •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赢了四次最后一次真的输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与司马懿十分相像,不是指人品与德行,而是经历。俩人都是以文臣身份,执掌军事,并且都做得很好。俩人区别之处在于,诸葛亮通过掌朝堂大权而管军事,司马懿则通过军事掌握了朝堂大权,从另一面来说,诸葛亮成全了司马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 向宠到底有什么能耐 诸葛亮为什么会在出师表中推荐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向宠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推荐向宠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们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诸葛连在里面推荐了很多能人给刘禅用,一种武将只提到了一位就是向宠。不过向宠的名气实在太小了,可能大家都没听说过这个人,那这个向宠到底有什么能耐让诸葛亮这么重视呢?其中一

  • 蜀汉山东出名臣!七大名臣诸葛亮家出了四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蜀汉的山东名臣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如今的山东省,在汉末三国时期分属青州、徐州和兖州。此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名臣勇将,其中大多数在曹魏,效力蜀汉和东吴的相对较少。不过,虽然蜀、吴山东籍名臣较少,但却是名扬天下的辅国股肱之臣。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效力蜀汉政权的山东籍名臣共

  • 诸葛亮的两个儿子真的是“庸才”吗?诸葛亮一家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一门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其“多智近乎妖”,不管是军事、政治还是文学上都是一把好手,还是个发明家,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改造连弩,成了后世小说推崇备至的人物,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将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改善了蜀汉民

  • 诸葛亮病逝,为什么李严也跟着“激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严,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严。李严与诸葛亮共同受命托孤公元222,刘备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不幸被陆逊火烧连营,惨败而回。他退回到白帝城后,住在永安宫。此时,刘备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也许是没脸回到成都,而是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李严,何许人也?他虽然也是蜀汉一个年轻有为

  • 诸葛亮重用姜维和王平,处处压制魏延,背后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为何重用降将姜维和王平,而处处压制魏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一生知人善用,爱惜人才,可是他对于魏延的态度却是非常的耐人寻味。诸葛亮十分的信任敌军投降过来的姜维和王平,为何对拥有同样机遇的魏延处处压制呢?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很简单

  • 诸葛亮不是忧虑而死的?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准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败在了哪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其实,诸葛亮被冤枉了很多年。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让人知道诸葛亮之后蜀国人才匮乏的窘境。还有诸葛亮老对手司马懿的评价,“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 刘备死后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都是打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败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素以神机妙算著称,草船借箭,又借东风,死后也可吓退敌军,世人对他是无限地惊奇和敬佩。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简直用兵如神,左右逢源。可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开始不那么幸运了,败仗连连,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说,每次失利的具体原因

  • 诸葛亮真的很害怕郭嘉吗 为什么郭嘉一死诸葛亮才敢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出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其中出了很多名士勇将,但大家对三国中最熟悉的要数诸葛亮了,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但是,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一句话:“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因为在公元207,年38岁的郭嘉因病死于北征乌桓的归途中。巧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