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死后为何设计杀死魏延?魏延真的反了?

诸葛亮死后为何设计杀死魏延?魏延真的反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06 更新时间:2024/3/20 0:05:03

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接下来的魏延谋反更是震动了蜀汉当局。魏廷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多次委以重担。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绘,说他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而谋反也在意料之中。那么魏延谋反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诸葛亮和魏廷谋反有什么关系?魏延谋反为什么会触及到诸葛亮呢?

刘备对魏延的使用,来自于魏延在战场的大功。由于他长时间被定义为反臣,因此我们看志的时候很少看到他的事迹,但我们不难猜测他在取汉中的功劳,否则,在汉中立过汗马功劳的象张飞,黄忠,赵云,马超,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服气,刘备也不可能无根据的提拔这样一个人。

网络配图

魏延的被杀是和诸葛亮相关的,因为诸葛亮安排了杨仪带领大军回汉中。但主要责任在魏延自己。一则丞相身死,一国皆惊,暂时的退兵是必须的,并不能因为魏延是骁将就改变这个事实.魏延不愿意撤兵,就是不识时务,这点从王平一喊话队伍就散去可以看出。

二则再不奉令,也不该在斜谷道口布下军队,妄图逼迫杨仪交出兵权,这只能凸显魏延的莽汉形象,他的同僚没有谁会喜欢这样的事情,把自己看得比所有同僚都厉害,然后作出伤害人的行为,自然会被群起而攻之,这点从其他人都支持杨仪可以看出。

有这两点,魏延自然要承担断头的责任。杨仪虽然不是战将,但在北伐期间,马谡死后一直是诸葛亮的首席谋士,长于规划治理,这点肯定是魏延不足的.诸葛亮选择杨仪有计划有步骤的退兵,显然比部队交给魏延去和司马懿硬碰要好。至于杨仪后来杀掉魏延,这已经是没办法的事情了,覆水难收,魏延如果不死,至少是一场内乱,那将是蜀国的灾难,更是杨仪本人的灾难。

关于奇兵出子午谷的问题。必须为诸葛亮辩解一番。诸葛亮作为丞相,和魏延的考虑不一样。实际上因为魏延有不同意见,蜀国大军在汉中呆了差不多一年(从出师表到出祁山一年都不止,但准备工作应该在上出师表时已经完成了),说明诸葛亮对魏延的建议是重视的,肯定去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为了说服魏延肯定也做过不少工作。

网络配图

第一次北伐如果马谡打败了张郃呢?是不是就有可能成功。这也是一种假设(像东吴当年没人相信陆逊可以打败刘备一样,但陆逊胜利了),如果这个假设象我们对魏延的子午谷计划一样抱以厚望,我们还能够说诸葛亮错了吗?

回到魏延。他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象关羽,张飞,或者象张辽,张郃。但夸大他的作用是不适当的。何况他的年龄应该比姜维老不少,等到姜维为大将的时候,他估计成黄忠第二了(他愿意听姜维的?)。到那时候尚能饭否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他的那坏脾气,啥时候惹祸上身都说不准。

叛变实为内讧

对此易中天的见地是无缘无故,查无实据,不合逻辑。

为什么说无缘无故呢?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既然诸葛丞相下令魏延断后,就该服从,怎能擅自行动,挥师南下呢?是撤回成都还是想回去推翻蜀汉政权呢?百口莫辩。而且为什么要断掉杨仪的路?这样很容易被人误解为魏廷谋反,为避免杨仪救驾才破坏沿途的路桥。所以魏延被诬无缘无故。

网络配图

不合逻辑是说以魏廷当时的才能、实力缺乏以自立山头称王称帝,他要造反只要一条出路就是投诚曹魏,假如他要投诚曹魏的话,应该就近投诚,没有理由南下。所以陈寿就揣测,魏廷的本意不是去投诚曹魏,而是想诛杀杨仪。以魏廷当时的位置、声威、功劳,假如杀了杨仪,接诸葛亮班的应该就是本人:这样就能够继续北伐了。据此能够判别,魏延一案不是谋反案,是内江,是魏延和杨仪的内部矛盾。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刘备手下有诸葛亮和五虎上将为什么干不过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

    读《三国》,很多人可能都为刘备可惜。刘皇叔一生奔波流离,兢兢业业,口口声声为天下百姓着想,可是到头来,不但没有恢复汉室,到了他儿子阿斗手里,整个蜀国都被魏国干掉了。想一想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从此生死相随,出生入死一起去打天下。到头来却只能偏安西南一隅,壮志未酬,英雄惆怅。大家读史读到这里,是不是也为他

  • 名臣诸葛亮手中的羽扇到底有什么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名臣诸葛亮

    有民间传说,诸葛亮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那把羽毛扇。《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历史上,诸葛亮指挥打

  • 揭秘帮司马懿折腾死诸葛亮的幕后谋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辛毗

    因为有一本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的故事中国网友大都熟悉,在诸葛亮攻打魏国之时,他的对手司马懿采取守势。以逸代劳,诸葛亮使尽了各种办法都不见效,甚至还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都没有用。最终活活把诸葛亮给累死了。对此,网友们都觉得司马懿很鬼,是他把老对手诸葛亮给折腾死的。但这个故事背后却有一个鲜

  • 诸葛亮被气死背后的原因:因过度劳累引发疾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说穿了,诸葛亮的死,和周瑜、王朗一样,最终都是死于一个‘气’字。由于心理失控,以致顽疾缠身,只不过他心理失调的过程比周瑜、王朗长一些罢了。”而这个能气死诸葛亮的最大凶手当然就是老奸巨滑的司马懿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千百年来,不少人为诸葛亮这颗“彗星”五十四岁便离开

  • 揭秘: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为何识不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攻占街亭,引兵十五万,望西城峰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原有的五千士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惊慌失措。孔明登上城墙,果然看见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而来。于是传令把所有旌旗都收藏起来,诸将各守城铺,不许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违者立斩。并

  • 诸葛亮都望尘莫及的谋士 曹操都想得到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曹操

    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在三国时期有人择良主而栖,有人隐居山林选择远离纷争。但是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远离世人的评判。有人因为择主不善,而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满腹才华。网络配图在三国时期有一个谋士叫做沮授,他虽然不是很有名,但是他的才华是诸葛孔明都比不上的,但是他却没能遇到一个好的伯乐,因此

  • 赵云差点丢了性命他是如何征服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云

    话说诸葛亮想取天水,派赵子龙为先锋,赵按诸葛亮的计策行事,不料在攻城过程中,所用之计被守城将领识破。赵子龙被敌将围困,他左冲右突,差不点战死疆场,好不容易才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独自回营,向诸葛亮汇报。不过取天水时的赵子龙已不是大战长坂坡时英俊潇洒的赵子龙了,而是有了白发和胡子的老将了,是当时刘备五虎大

  •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让阿斗娶张飞的两个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禅

    从刘备来说,阿斗要结婚,首选的人家也是关家和张家。但这个事情刘关张三人都没法直说,只能由外人来撮合。关张二人虽然兄弟情深,但在这件事上,无疑是暗中较劲的。孙权派诸葛瑾来提亲,无形中是坏了关公的事,所以关公才大发雷霆。网络配图诸葛亮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败亡后,做媒娶了张飞的大女儿做皇后。张皇后死后又续娶张

  • 布衣诸葛亮有何功绩,何以刘备愿意三顾茅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

    众人皆知诸葛亮才华谋略冠绝三国,帮助一无所有的刘备建立蜀国,使其得以与魏、吴得以抗衡,形成天下三足鼎立的局势。但这些均属诸葛亮出山助刘备之后的功绩,那么在此之前尚属一介布衣的诸葛亮又有何功绩,使得刘备不惜远道而来三顾其于茅庐之内呢?网络配图一介布衣藏于市: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出生官宦世家的诸葛亮

  • 诸葛亮与黄月英般配吗?孔明择妇看重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与黄月英

    诸葛亮的名字家喻户晓,成为智慧忠贤的化身,他辅佐刘备共图大业,最终使蜀汉政权成了三国鼎立的一极。他的一生,奇闻轶事很多,“孔明择妇”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俊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但他却选了一位“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为妻,诸葛亮为何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