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和诸葛亮闹翻:无意说出蜀国灭亡的根源?

刘备和诸葛亮闹翻:无意说出蜀国灭亡的根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118 更新时间:2024/3/21 9:38:50

身为管理者,一件事情,自己做是满分,别人做是八十分,宁可让人去做八十分,自己也得跳出来看全局。紧抓大权不放,要么自己干到死,要么是败于战略!!

诸葛亮去世后,晃晃悠悠,来到了地府,还想着马丁琳是不是必治魏延。

“阿亮,你来了啊。”

诸葛亮抬头一看,老董事长刘备正在奈何桥边喝酒撸串。

“主公……”诸葛亮眼圈红了,似乎又闻到了南阳草庐时的味道。

1、

那一年,刘备带着两个骑马的汉子给了诸葛亮三个壁咚,拿到了三国通关秘笈。白帝城又三言两语把他给说跪了。临终留下最高指示,打回中原老家去。

网络配图

刘备给诸葛亮倒酒:“阿亮,你辛苦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拼,为什么还输给了僵尸流的司马懿?”

诸葛亮一时语塞,他做到了一切,实在想不出自己为什么会输。

“三国争霸,用人分高下,曹操用人靠用脑,他对天下英雄了如指掌。而孙权呢,主要走嘴,辈份大的叫叔叔,差不多的喊大哥,嘴上抹了蜜,部下能不效死力?袁绍用人是走位,手下的沮授田丰许攸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袁绍只让他们出来亮个相,走个台,表示老袁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走完位都各回后台,看他袁绍一个人表演。”

“我也用了不少人,魏延、杨仪、李严、马谡等人才啊!”诸葛亮略有不服。

“阿亮啊,用人分三步,收人、识人跟用人。收了人,还要识人,得弄清楚人才的长处跟短处。比如马谡……”

2、

关于马谡的事情是这样的。

那一年,诸葛亮发了一个朋友圈《出师表》,经老板刘禅转发后,收获好评。亮哥就带着马谡杀了出去。

前任总裁备哥早就说过,马谡这个人是口活党,不能重用。

但亮哥就好这一口,天天跟马谡包通宵谈兵法。带出去打仗,马谡跑到街亭,偏爱半山豪宅,把军营搬到山腰上,结果被曹魏猛将张郃围住,喝水就基本靠咽口水了。没多久,马谡把街亭一扔跑回了家。

亮哥追究责任,自己降薪降职,然后一把眼泪把马谡给斩了。

“马谡这个人是个参谋人才,不是领军之人。你用错了地方,人才也变成了废才。”刘备说道。

“这个人是我用错了。”诸葛亮低头,“不过,我也用了魏延嘛。”

“我听说魏延提了一个袭长安的子午谷奇谋?”刘备问。

3、

关于子午谷奇谋是这样的。

魏延率一万精兵从子午谷迅速插入,一举拿下长安跟潼关,守住潼关之后,由诸葛亮率大军会师。这样就能把蜀国的战略前沿推到长安一线。

“魏延的这个计谋太冒险。”诸葛亮的脖子红了。

网络配图

“汉弱魏强,不冒险安能成功?用人有一个关键,要有试错机制。”

“试错?”

“要允许人才犯错。不试错,人才怎么成长?我们用街亭给马谡上了昂贵的一课,你却把他斩了,这不是浪费学费嘛!”

“我是有点冲动了。”诸葛亮服了。

4、

“其实你犯的最大错误,是不敢用人。”刘备说道,“你事必躬亲,听说给司马懿的衣服,也是你亲自选的款式?”

“我……”

“木马流车、孔明灯、诸葛弩……这些东西不是你该研究的啊,我大汉需要的是一个国相,而不是一个十八级木匠。”

“我是怕他们做不好!”诸葛亮争道。

“这就是问题了,你知道柳传志吗?”

“柳传志?是柳下惠的什么人?”

“这是穿越过来的,你可能不知道,他有一个说法,一件事情,自己做是满分,别人做是八十分,但宁可让人去做八十分,自己也得跳出来看全局。这就是用人的第二个关键:放权。你不放权,脑子里是灯啊马啊车啊,还怎么思考大战略?这用人三部曲,你没抓住,只好自己干到死了。”

诸葛亮沉默了。

5、

“你知道最高明的领导人是什么样吗?是我的先祖刘邦!”

刘备陷入深思,两眼却放光,“刘邦不过秦之亭长,却亡暴秦,创不世伟业。还没费多大劲,一天就是喝酒撸串。这就是因为他会识人用人。要茬架有韩信,要算计有张良,要江浙沪包邮有萧何。鸿门宴项伯替他挡枪,爬厕所樊哙替他垫脚,吃霸王餐张良替他买单。他老人家啥都不用管,只需要把合适的事情交给合适的人就可以了。”

网络配图

刘备无比羡慕,“什么都不用做,只管寻人、识人、用人才是领导的最高境界。人,才是管理的大道。”

“人……”诸葛亮似乎明白什么了。刚想说点啥,桥边的个体专营户孟婆倒了一碗酒过来。

“这位卢瑟(loser),先干了这碗大力汤再吹吧。”

诸葛亮一饮而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诸葛亮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箭那么少?关羽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士兵那么少?张飞从来不问刘备,兵临城下我该怎么办?于是一一有了草船借箭、有了过五斩六将、有了据水断桥吓退曹兵……赵子龙接到进攻军令时手上只有20个兵,收获成果时已攻下了十座城池、多了2万兵、增了三千匹马,军令只是写着:攻下城池!——如若万事俱备你的价值何在!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有何怪癖?竟要干儿子娶两个丑女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不陌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大名赫赫,也是一个十分有才敢的人。史料中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长得十分英俊,但是诸葛亮却娶了传闻中长相丑陋的黄月英为妻,不仅如此,他还让自己的干儿子相继娶了一对丑女姐妹做老婆,难道诸葛亮的审美就这样不好吗?还是他有怪癖呢?网络配图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是

  • 诸葛亮为何一直拿着一把扇子?扇子竟暗藏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

    在大家的印象中,诸葛亮除了机智、才华横溢,善于算计等特点之外,从外观上诸葛亮最大的特点就是手中有一把不离手的扇子。在游戏三国杀中,这把扇子还具有功能,算得上一件武器。那大家就会有疑问,诸葛亮这把的扇子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诸葛亮一直拿着它?羽扇纶巾,很多人认为他的扇子是白鹤羽毛做的,关于鹅毛扇,民间流

  • 诸葛亮司马懿几番较量后 你觉得谁是胜利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在刘备死后,出现了魏、蜀两国之间司马懿与诸葛亮的长期对峙。诸葛亮为了完成隆中对策中北伐中原的战略部署,六出祁山,领兵伐魏,双方斗智斗勇,波澜起伏,战况之激烈,智慧之运用,超过了以往三国之间任何一次对峙。两相比较,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些?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网络配图诸葛亮在

  • 诸葛亮死后要4个士兵殉葬只为秘密下葬入土为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一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于234年病逝五丈原,葬于定军山。如今诸葛亮墓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勉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这座墓只是后人为诸葛亮立的衣冠冢,其中并没有诸葛亮的遗体。《三国志》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所以,当时并没有埋葬

  • 刘备临终遗言有何深意? 诸葛亮不敢动篡位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小编只服两个人,第一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是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朱元璋就不必说了,从一个小乞丐爬到开国皇帝的高位,开创300年大明江山,古往今来只有一个。对于刘备,服气的人就不多了。有人骂刘备伪君子,假仁假义。刘备前半生一直是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吕布,曹操,刘表。假如赤壁之

  • 刘备为何托孤诸葛亮? 他的临终遗言揭露所有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从编草鞋卖凉席到占据一方的霸主,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小说《三国演义》,把刘备塑造成一个只会哭哭啼啼,收买人心的窝囊废。有人觉得,刘备根本不像一个称霸一方的英雄嘛。可如果按照正史《三国志》记载,刘备发怒的时候比较多。他的对手,曹操则喜欢哭。比如说,怒鞭督邮其实是刘备干

  • 诸葛亮病逝后 刘禅为什么还能够执政30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禅

    三国时期,蜀汉势力最弱小,曹魏实力最强大,东吴依靠天险稳扎稳打。弱小的蜀汉之所以能与其他两国抗衡,诸葛亮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神化,可以预卜先知。在真正的历史中,虽然诸葛亮没有那么厉害,不过也相差不远,在内政方面,其有着卓越的贡献,帮助蜀汉奠定基业。诸葛亮命归五丈原时,

  • 身处乱世的诸葛亮是出何原因选择“刘氏集团”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从建安十二年出山辅佐刘备,到建兴十二年病死五丈原,前后效力于“刘氏集团”近三十载。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实力薄弱的“刘氏集团”也因这位青年才俊的加入而一步步走向强大,诸葛亮作为“刘氏集团”的战略制定者,也是建设者之一,他见证了集团发展的前后。从对工作的规划及其选择的角度来看

  • 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 一生就输在这八个字上!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庞统

    相比之下,诸葛亮出山却正是时候。当时,刘备到处吃败仗,正是求贤若渴之际,所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网络配图一三国有云:“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则是庞统的号。能与诸葛亮齐名,庞统的智谋应该是不容怀疑的。确实,伏龙、 凤雏作为正副军师,一度共同辅助刘备建功立业。二

  •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千古谜团被揭开让世人惊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

    霍去病具备穿越者几乎所有的特点,诸葛亮诸葛亮的斯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可以讲是诸葛亮一手打造了蜀汉政权运作的基本框架,诸葛亮且在北伐途中病死于五丈原。关于诸葛亮的死,在历史中众说纷纭,可以讲,诸葛亮之死是一个历史谜团。诸葛亮怎么死的,诸葛亮究竟得的是什么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当中都